第66章 《》第二部分(24)
《遙遠的救世主》第二部分(24)
丁元英回答:“只要農戶掙不到錢就沒有能力還錢,這是硬道理。公司選擇了這種方式當然就選擇了這種風險,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的股東現在還有機會退出這種風險。”
葉曉明站起來問道:“丁哥,我冒昧問一句,那股東的前途在哪兒呢?”
丁元英說:“僅就這個公司而言,你們的前途就在這兒,就在王廟村。”
周國正的媳婦在一邊捂着嘴“嘻嘻嘻”笑了起來,立刻招來了衆人好奇的目光。周國正狠狠地瞪了媳婦一眼,低聲訓斥道:“這是開會,幹啥呢你!”
周國正媳婦索性不捂嘴了,笑着說:“我知道是開會,可就是憋不住想笑。你說咱這窮村自己還不知道前途在哪兒呢,咋還叫人家城裏人到這兒來找前途?”
一直沒吭聲的李鐵軍也開口了,說:“就是,咱王廟村有啥呀?”
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丁元英身上,那麽多目光交彙在一個點上,彙成了一個碩大的問號,人們的心态已經不僅僅是局限在尋找答案,更是在尋找信心和希望。這正是丁元英所期待大家提出的核心問題,也正是這次預備股東會議為什麽要“擴大”的用心所在,會議完全在按照丁元英的思路和節奏進行。
丁元英習慣地點上一支煙說:“王廟村家家有房子,有院子,有剩餘勞力。咱們把轉變觀念這些不容易摸着的詞都放到一邊,一竿子到底。現在王廟村就差一樣東西了,公司之所以敢在王廟村下決心,是相信王廟村有這樣東西。”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問:啥東西?啥東西呀?
丁元英說:“不怕吃苦受累。”
吳志明不以為然地說:“這叫啥東西呀,咱莊稼人要是怕吃苦受累,那不早餓死了?城裏那些掏苦力的髒活兒累活兒,哪一樣不是咱農村人去幹的?”
丁元英把飯桌上的暖瓶放到地上,将杯子移到一邊,從煙盒裏抽出四支香煙,先用兩支擺了一個平行的形狀,兩支煙的間距大概有十幾公分,說:“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他又把另外兩支煙放在原來兩支煙的外側,間距擴大到20多公分,說:“如果咱們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市場的生存競争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厘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周國正這時插言道:“忍的這條線咱沒問題,可是能的這條線就不一定了,咱一幫農民都能生産出來的東西,人家先進的技術設備更能生産,咱拿啥跟人家競争?”
丁元英說:“根據咱的條件,咱不能和人家現代化的生産方式硬碰,得揚長棄短,拾遺補缺,學會夾縫裏面求生存。咱們選擇的産品必須具備幾個特點,一是面向高消費階層的高品質産品,社會總需求量有限,不足以承載現代化工業流水線,達不到盈利的最低批量生産基數。二是勞動密集型産品,一般的投資規模無法形成工業流水線生産。三是比較容易掌握和傳授的技術,是人都能幹,不是跟人家比技術,是比工夫,比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四是可以分解加工的産品,每個農戶都能利用家裏的房屋和院子進行生産,不受場地條件的限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咱們在家裏拼的就是不要命。這個市場夾縫雖然很窄,但是成就王廟村和幾個發燒友是足夠了。”
劉大爺點點頭說:“聽你這麽一講,是有點道兒了。”
Advertisement
周國正也似乎明白了一些,說:“是這麽個理兒呀。”
丁元英收起煙放進煙盒,接着說:“咱們是在務農的基礎上不出家門搞生産,生活、生産和務農一體化了,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農戶的房屋、場地和閑置勞動力,沒有基建和土地投資的包袱。生産體系旺銷時可以快速啓動,淡季時可以停産、限産,沒有一般企業停産消耗的包袱。咱們不但得讓産品在品質和價格上有競争優勢,而且得讓整個生産體系具有很強的承受市場波動的抗擊打能力,這樣咱們就有可能比別人多一口氣。”
吳志明一拍大腿說:“就是呀,咱本來就是靠種莊稼吃飯,它就是停産、限産又能把咱咋的?還能讓莊稼飛了不成?”
劉冰說:“要死人家先死,人家死了咱就不用死。說白了就是這,你死我活。”
馮世傑跟在丁元英身邊一直沒說話,這時也感慨地說:“機櫃、音箱和音箱架子的重頭戲都在漆面處理上,全靠打磨上的功夫,真成一張砂紙打天下了。”
這時的會場氣氛已經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沉悶了,漸漸活躍起來,大家的眼睛裏都有了一種信心,下邊的竊竊私語也多了。馮世傑拿起暖瓶把十幾只杯子逐一倒上水,先給最年長的劉大爺一杯,接着給丁元英和歐陽雪面前各放一杯,然後再給大家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