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二部分(23)
《遙遠的救世主》第二部分(23)
劉冰說:“他就是幫王廟村,也得圖個什麽呀。”
葉曉明不假思索地說:“扶貧哪,那可是金邊兒細瓷兒的功德。人家玩什麽?玩的就是人堆兒裏的不一樣。”
他們一路聊着不知不覺過了40多分鐘,汽車駛進王廟村的時候,街道上的村民紛紛下意識地投來異樣的目光,劉冰在一種非常惬意的心情裏把車開到了馮家小院的門口,門口停着馮世傑的吉普車,卻不見歐陽雪的紅色桑塔納車。
馮母聽到汽車的響聲從院子裏迎出來。
葉曉明問:“大媽,他們都在這兒嗎?”
馮母親和地跟他們打招呼,說:“他們剛來就走了,說是在國正家開會。”
葉曉明說:“大媽您忙,我們去國正家。”
馮母問:“知道地方吧?村西頭。”
葉曉明說:“知道。您忙吧。”
周國正家住在村西頭,旁邊有個不大的水塘和一個麥場。現在是深秋季節,麥場上晾曬的都是花生、芝麻、玉米之類的秋季農作物。水塘裏已經沒有水了,幹枯的水塘變成了一個大坑,下大雨的時候成了村裏排水的好去處。劉冰開車到村西頭拐進胡同,果然看見歐陽雪的紅色桑塔納車停在周國正家旁邊的麥場上,他把車停在桑塔納車右側保持兩個車門的距離,以免開車門時磕碰了寶馬。汽車剛一停下,很快就吸引來了玩耍的孩子和幾個村裏的年輕人。
2
周國正家的院子裏擺了許多小凳子和一張低矮的老式農家飯桌,飯桌上擺放着兩個暖瓶和十幾個玻璃茶杯,丁元英的煙和打火機放在飯桌的一角。院子裏該來參加會議的人都來了,有歐陽雪、馮世傑、李鐵軍、吳志明、劉大爺,還有一個文質彬彬、衣着樸素整潔的本村姑娘。此時周國正和劉大爺正和丁元英談着什麽,其他人都站在周圍聽着。
周國正一邊用手比劃着一邊說:“把這棵樹伐掉,雞窩拆了,在這兒搭個棚子。爐子放到這邊,焦炭、鐵錠堆到東牆。劉家屯有個半噸的舊爐子閑着沒用,人家願意九百塊錢處理給咱,我去看過了,拿過來做點隔熱處理就能用,保住機櫃腳釘、定位片、音箱架子和接線柱的生産肯定沒問題。爐子吊架咱自己做一個,不費啥事。”
劉大爺說:“有了咱自己的翻砂廠和車床加工,那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一大截。車床咱不一定要買新的,根據咱産品的質量要求能用就行,能省不少錢。”
丁元英問:“翻砂和車床這兩塊需要幾個人?”
Advertisement
周國正回答:“平時有我和我媳婦兩個人就行了,我爹也能過來幫幫忙,就是開爐的時候人手少了不行,到時候找他們幾個來幫忙,幹完了請他們吃頓飯,農村的家庭翻砂廠都是這個做法。翻砂這一塊兒用工不能和噴漆比,他們手工打磨這一塊用人多。”
劉大爺說:“車床這一塊兒除了我之外最少還需要三個人,一是這活兒工序多,切削、打眼什麽的得同時做。二是我年紀大了,盡量多帶出來幾個徒弟。”
這時,葉曉明和劉冰進來了,大家相互之間打了個招呼。
馮世傑問:“怎麽這麽晚才到?”
劉冰解釋道:“送了趟小丹上班,又去熟悉熟悉車,就耽誤了。”
丁元英說:“人到齊了,大家都坐,咱們開會了。”
大家各自找凳子圍在飯桌旁邊坐下。那個文質彬彬的本村姑娘找了一個不引人注意的位置坐下,拿出鋼筆,打開文件夾放到兩腿的平面上。
丁元英坐下說:“咱們人太多,大媽家裏的院子小坐不下,這個會就在這兒開了。前些日子咱們把各種零零散散的條件都撮到一起過了過篩子,從大家的分析上看存在做點事情的可能。所以,咱們把這次會議叫做以組建北京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為議題的預備股東擴大會議,預備股東會議為什麽要擴大?因為公司與農戶的關系需要大家知根知底。今天的會是拍板的會,會上說什麽都行,會下說什麽都不行,咬了牙印就要算數。今天咱們專門請了王廟村小學的趙麗靜老師做會議記錄,會後每個人都要審閱、簽字,咱們将根據這個會議記錄起草公司章程、制定工作計劃。”
趙麗靜腼腆地站起來向大家點點頭示意,重新坐下準備記錄。
丁元英說:“基于生成公司的背景和條件,公司将不以盈利為惟一宗旨,公司致力于王廟村的脫貧致富,将把自身的發展與拉動王廟村的經濟聯系起來。但是這一條不允許寫進公司章程,将以第一個公司決議的形式确定下來,不允許把扶貧用做商業目的,因為社會對公司的好感也是商業好處的一部分。”
劉冰當即就嘟囔了一句:“天,做好事還得偷偷摸摸的,連落個名都不行嗎?”
丁元英說:“這不是一個道德境界問題,是市場生存的法則問題。這種好感不僅僅是我們強行攤派價值觀,也不僅僅是腐蝕我們自身的競争力,更說明我們不是靠産品征服市場而是靠作秀混跡市場,這種違背商業屬性的人文評價最終将葬送這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