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小樽
第30章 小樽
俞舟坐上了去小樽的列車,一路上都被白雪覆蓋,矮平的房子大多是水泥色的外牆,稀疏的樹叢顯得蕭條。
突然窗外的景色就開闊起來,筆直的海平面将天空與大海一分為二。
今天是個陰天,空中飄着驅之不散的烏雲,零星的海鷗正倔強地迎風展翅。
此刻的大海是灰蒙蒙的,浪潮不斷向這邊翻滾而來,打在黑色的礁石上、濺起無數的水花,白色的浪花偶爾會和積雪融為一體。
車廂內很安靜,只能聽見車輪和鐵軌碰撞的聲音。
俞舟定定地看着,思緒漸漸放空。
要是現在下雪的話,估計會更漂亮吧。
她想象起那個場景,行進的列車會把落下來的雪花吹起,然後看着滿天的白雪紛揚入海。
四周驀然暗下來,列車駛進一段昏暗的隧道,直到前方逐漸出現了光亮,那片遼闊的海便再次一覽無餘。
海浪依然洶湧,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那種激動和澎湃,而風雪的寒冷又恰似在不斷抵抗着波浪的熱情,這種冰與火的沖突很迷人,俞舟想着這時候要是有杯熱可可或者咖啡就更完美了。
小樽和俞舟之前看過的圖片美得一模一樣。
正巧出太陽了,本來就潔白的街道顯得更加幹淨,盡頭就是靜默的大山。
俞舟第一站就是八音盒堂,一樓賣的是各種式樣的八音盒和紀念品。
雖然價格有點貴,但是做工确實很精致。
俞舟左瞧瞧,右看看,恨不得統統打包回家,就是對錢包太不友好了。像是那個雕像八音盒俞舟就很喜歡,少女微微低頭、嬌羞的臉龐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金發盤在頭頂,穿着一條白色的歐式禮裙,上面印着幾朵鳶尾花,大裙擺像是盛開的花蕊一樣,末端還有一圈藍色的花邊。她左手撐着一把小陽傘,右手則是提着裙擺。
俞舟想買,但是轉念一想,就算裝進盒子然後放到行李箱,路上總會磕絆,說不定就碎了。
俞舟的目光又被旋轉木馬樣式的八音盒吸引,頂部是一個金色皇冠,棚頂和底座布滿了細閃,玻璃被切割出條紋,點綴着零星幾顆碎鑽,在燈光下顯得很夢幻。俊俏的馬兒身上的馬鞍看起來也很精美,中央站着好幾位天使在默默地注視着行人。
俞舟看了一眼價格,馬上心死了。
她最後選了個首飾盒,六邊形的金絲外框,刻着繁美的花紋,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正面的圖案是一個卷發女人的側臉,她的手輕輕搭在下巴,好像在思索些什麽,頭上戴着一頂遮陽帽,脖子系着珍珠項鏈,在她身旁還盛開着幾朵純潔的白玫瑰。
俞舟看中一個款式,感覺很适合送給譚怡璇,就把不同的曲子拿手機錄下來,然後發給她。
那邊聲音太嘈雜,譚怡璇聽不太清,就讓俞舟選自己喜歡的。
二樓擺着很多精致的洋娃娃,細長的睫毛、卷翹的金發、泛紅的臉龐,要只是不經意地一瞥還真分不清真假。
俞舟走進一個房間,裏面賣的都是動物玩偶,其中角落裏放着一只大熊貓。憨厚可愛的模樣,兩只腳掌盤起、坐在木凳上,手上還拿着根竹子,在咬着翠綠的枝幹。它身旁還有很多小熊貓圍着,活脫脫就是個熊貓家族,它們在這懶洋洋地曬太陽。
俞舟似乎看到熊貓動了一下,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定睛一看才發現那只大熊貓是真的會動,它時不時就會上下點頭,毛絨絨的大爪子也會慢慢轉動。
她買了個白色的小熊,脖子上綁着根彩色的帶子,捏起來特別軟,她很喜歡。
外面放着很多從各地搜集來的八音盒,雖然年代久遠,但是保存的狀态都不錯,可以看出之前主人對它們的珍視。
以前八音盒是個稀罕的東西,工藝複雜又極其耗時,基本上只有貴族才買得起。
俞舟看到了最早的八音盒形态,是那種大的圓筒型,利用上面的鋼針撥動音梳上的簧片發出聲音,在工藝不發達的以前,精湛的工匠需要配合音階,然後手動植入上萬根鋼針,不難想象這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物力。後來随着機械裝置的進步和技術的完善,八音盒能演奏的樂譜也由之前的幾首變成幾十首。
很多八音盒不僅外表看起來奢華至極,裏面更是別有洞天。
比如那個金色的鳥鳴音樂盒,當滑動開關後,一只夜莺就站了起來,嘴裏發出悠揚的啼叫聲,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很逼真。
還有些八音盒是直接複刻了當時貴族聚會時輕歌曼舞的場景。晶瑩剔透的水晶燈下,伴随着輕快的音樂,身上華麗的服飾顯得耀眼,他們牽着手在這燈火輝煌的宮殿裏翩翩起舞。
俞舟看到一個特別高大的八音盒,像是一個巨大的時鐘,中央就是張很大的碟片,上面打着無數個小孔,已經有些許生鏽了。旁邊有個小牌子,示意游客可以往裏面投幣。
她有些好奇,就扔了枚硬幣進去。
薄薄的碟片緩緩旋轉起來,只有一首曲子,每一個孔洞代表是一個音符,悅耳的旋律響起。
查了一下,這種圓盤原來是用機床沖壓出來的,是最早的點唱機,通常放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餐廳、酒吧、咖啡廳。它就是通過投幣的方式點播,換其他碟片就可以實現切歌,在當時的歐洲非常流行,後來就成為了圓形唱片的始祖。
俞舟從八音盒博物館走出來,走到小樽運河。
老實說看起來平平無奇,可能因為在北海道的風雪交織下就顯得浪漫吧。
她找了個位置拍了照片後就開始漫步在河畔。
雪又下起來了,一路上都能看到懷舊的煤油路燈,兩旁是複古的磚石倉庫,屋檐下挂着細長的冰柱。
這時遇到一個奇特的人,他打扮成聖誕樹模樣,身上挂着很多鈴铛和彩色小球。他半跪在高高的雪堆上,正奮力地往河裏面扔着雪球。
俞舟看笑了,倒不是覺得他滑稽,只是單純覺得這一幕很有趣。
雪越下越大,很多人都去避雪了,俞舟看四下無人,終于把心心念念的那件事做了。
找了個幹淨的雪堆,然後往後一倒、就躺在了上面。
因為戴着眼鏡,雪花就落不進眼睛裏,很快眼前的世界就變得模糊。
她閉上眼睛,傾聽着風雪的呼嘯聲。
過了幾分鐘就起身了,趕忙跑去避雪。
小樽的雪比劄幌的大多了,就那短短一段路,俞舟戴着的帽子就已經濕透了。
她沒帶傘,只好等雪小了才走到車站,這裏有通往天狗山的公交。
看她在那裏等車,有人指着黑板上的告示,跟她講因為雪太大,現在去往山頂觀景臺的纜車已經關閉了。
俞舟笑着沖他擺擺手,示意沒關系。
等的那班公交到站了,俞舟坐上車就覺得暖和多了。
車子慢吞吞地行駛在路上,離開了繁華的那段路後就是一片蕭條的景象,路燈都少有,更不要提行人了。
她注視着外面的灰暗,往車窗上哈了一口氣,然後在水霧上用手指寫下了句英文——Youth never gone.(青春永不消逝)
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她只想趁還有時間,多去看一下這個精彩的世界。
經過了一個很長的上坡後,到天狗山的時候已經五點多了,天色完全黑下來。
俞舟下車的那一刻就有些後悔了,沒了建築的遮擋,寒風變得肆無忌憚,夾雜着凜冽的暴雪,戴着的圍巾不一會就落滿了白雪。
眼前就是那座寂靜的大山,四周靜悄悄的,只有肆虐的風雪為伴,身前身後白茫茫一片。
俞舟擡起頭,望着數不清的雪花從夜空中不斷墜落,它們在眼前逐漸放大,然後砸在地面上發出微小碎裂的聲音。
那一刻仿佛擺脫了地心引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孤寂地看着無數的星辰隕落。
嘗試去捕捉它們的身影,可惜只是徒勞,看久了就覺得有些發暈。
俞舟閉上眼睛,想起《情書》裏的那一幕。
穿着紅色毛衣的瘦弱女子在潔白的雪地上奔跑,她停住腳步,看向遠處的大山,那片綿延又巍峨的群山葬送了她的愛人,她大聲地喊出:“お元気ですか?”
山仍然沉默着,就如同逝去的摯愛一樣默然。她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私は元気です!”
盡管知道再大聲的呼喊也不可能得到回應,她依然衷心地希望這些話能跨越時空,傳達給心底的那個人。
胸腔伴随着吶喊在劇烈地起伏,她重複着這幾句簡單的話語,像是要把這麽多年的心酸和委屈全部告訴他,直到泣不成聲。
少年的青春的女主角另有其人,和他同名同姓。
回憶中的他還是青澀的臉龐,不敢說出口的心意只能通過幼稚的方式表達,最後那點微妙的情愫被枯葉深埋,在時空裏落滿了灰塵。借書卡上寫的每一個筆畫組成的那個名字始終如一。
希望自己的心思能夠讓她發現,又怕詞不達意無法将這份心意完整地傳達給她。
每一張借書卡都是我對你的告白,可惜你從未發覺。
他的喜歡像是學校門口盛開的櫻花,唯美絢爛,又像是北海道純淨的初雪,純粹美好。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女藤井樹拿着那本《追憶似水年華》裏的書簽,發現背後就是自己年輕時的素描肖像,從反複塗抹的痕跡仿佛能體會到當時少年的心情,百般滋味湧上心頭。眼眶霎時就酸了起來,眼淚像是無法控制地就要落下來。
那封遲來的情書終于送達。
年少青澀的愛已成往事,這份感動卻依然在數年後直擊心髒。當舊人已逝,遺憾便變成無法更改的結局。
當我明白你盛大的愛戀,但你早已不在。
她想起最後一次和他的見面,少年躲閃着她的目光、欲言又止。
早已準備好的表白堵在喉嚨裏,或許是時機不對,又或許是沒有攢夠勇氣,千言萬語只能化為轉身的背影。
她們兩個人陪伴着藤井樹走過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終一個在愛裏釋懷,另一個在回憶中緬懷。
俞舟站在原地,深呼口氣,也喊出了那句話。
自己的聲音久久回蕩在周圍。
喊完就覺得渾身輕松,情緒終于找到了宣洩的出口。
她揚起了笑容,像是對所有的過往一一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