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京都
第27章 京都
下一站,俞舟到了京都。
民宿是在愛彼迎上面訂的,說是一個一百年的老房子改建的。
屋主的英語很不錯,還拿了英文版的導游筆記給她看。
俞舟訂的房間在二樓,全屋基本都是木質的,窄小的樓梯走上去、每一步都發出吱呀的聲音。她們兩個費了好大勁才把行李箱抗上去。
對面的房間像是一家人,門口擺了好幾雙拖鞋。
俞舟推開門就覺得民宿訂對了,和想象中的傳統日式房間一模一樣。
京都感覺比東京冷,屋內雖然開了暖氣但還是手腳冰涼的,俞舟開了暖風機,興許是機子太老了,打開後嗡嗡聲還挺大的。
榻榻米踩上去很舒服,房間中央擺着一張矮桌,面前就是兩大扇窗戶,已經用草簾遮起來了。牆上挂着一副工筆畫,木櫃看起來也有好些年頭了,但是很幹淨,沒什麽灰塵,就是拖動抽屜的時候聲音有點大。
俞舟把衣服挂在了衣架上,拉開衣櫃,裏面擺着兩床被子和床墊。
她按照筆記上的步驟三兩下就鋪好了床,睡上去硬邦邦的,不過經過這幾天也快習慣了。
房間內就頭頂一盞燈,昏黃的光線還是有點暗。她去前臺借了盞臺燈才讓房間亮堂多了。
收拾完就打算到附近轉一圈,順便吃個飯。
幾十米就走到了一個神社,晚上的神社看起來比白天更加肅穆,最裏面亮着燈,屋檐下挂着的注連繩上挂着閃電形狀的紙垂,兩旁還懸挂着兩盞禦神燈。
俞舟找了家快餐吃,點了個咖喱豬排飯,店裏的客人就她一個人。
吃完後就到便利店買了宵夜和零食,不出所料又收到了找零後的一大堆硬幣,錢包自從來了日本後總是沉甸甸的,于是她在前臺換了整鈔。
訂這家民宿主要是看到圖片上的庭院很好看,庭院和客廳是連着的,只要拉開客廳外側的門便是庭院。但是晚上太冷了,即使坐在暖爐旁也受不了這寒氣,就沒把門打開。
客廳雖然小,但是有個暖爐桌,把腳伸進暖烘烘的被子裏,過一會就暖和起來了,俞舟戴着耳機,邊聽歌邊喝酸奶。
改天應該買個火鍋回來,肯定賊爽,俞舟想。
洗手池是水槽那種,冬天的時候水龍頭也有熱水。
旁邊就擺着個書架,大部分是漫畫,但是年代比較古早,大部分是十幾年前流行的漫畫。保存的很完整,就是書頁有點脆了,俞舟看到有《大奧》就翻了一本,日語自然是看不懂,但是柔美的畫風很吸引人,特別是裏面有些人物的發型和服飾很漂亮。
這民宿啥都好,就是衛生間太小了,在裏面轉身都做不到。
浴室倒是不錯,俞舟本來以為浴缸可以用,結果揭開上面的木蓋發現荒廢了好久。洗完熱水澡覺得整個人活過來了。
最麻煩的是拖鞋,皮質的拖鞋很容易滑腳,上個樓梯拖鞋掉了兩三次。
譚怡璇打電話過來,俞舟剛洗完澡困得要死,感覺眼睛都睜不開了。
回話也是慢吞吞的。譚怡璇在那邊痛苦哀嚎,說不想明早去開會,看到那群人就來氣。
俞舟胡亂回了句,自己都記不清說了什麽,隔了好半天譚怡璇都沒說話就覺得奇怪。
俞舟疑問地嗯了一聲,譚怡璇剛才一直在憋笑,現在才笑出聲來,然後把俞舟說的話複述了一遍,和她前面說的東西八竿子打不着,而且也完全不通順。
俞舟扶額,說要去睡覺。
譚怡璇不肯挂電話,硬要連麥。
俞舟說自己會打呼嚕,賊響的那種。
譚怡璇說她騙鬼呢,在自己家的時候不知道睡得多安靜。
俞舟就随她了。
第二天是被太陽照醒的,陽光從草席的間隙中穿透進來,照在胳膊上是一條條的。
确實如譚怡璇說的那樣,睡得很香。
電話這時已經挂了。
到便利店買了個三明治,下午的行程就是去金閣寺,俞舟帶了拍立得出門。
今天天氣不錯,游客也不少。
俞舟買了門票,發現和其他景點的門票不一樣,而是一張完整的朱印,上面寫“禦守護”幾個大字,祈求平安的意思。
金閣寺正如其名,佛寺的外牆都是金色的。
它孤傲地坐落在池間,岸周碧樹環繞。
建築的線條硬朗流暢,分為三層,上面兩層都是金燦燦的,每一處包括欄杆和窗戶都貼滿了金箔,在陽光下的反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顯得光彩奪目。茶色的屋檐深沉地壓下來,頂端立着一只展翅的金鳥,傳說這能帶來好運。最下面一層則是用的棕木,又是另一番淡雅的味道。
單看佛寺可能覺不出什麽味道,但是依山傍水的位置可謂是錦上添花。背後就是連綿的叢山,植被開得茂盛,給佛寺增添了幾分生命力。身旁的松樹被打理得井井有條,舒展的姿态和金寺相得益彰。
池面平靜,偶爾會泛起微小的漣漪,佛寺面前那一片水面都染上了金色,像是魚鱗一樣在閃閃發光。
池水中央還屹立着兩棵小一點的松樹,零散的石頭把它們圍起來,即使透過水面上倒映的影子也能看出它們身姿挺拔,旁邊還有朵朵白雲作為陪襯。
即使身旁人來人往,俞舟也感受出金閣寺的魅力。
這個庭院是回游式設計,順着步道,不管從哪個各個角度欣賞到的佛寺都是輝煌大氣。
俞舟特地挑了個側面的位置來拍照,對稱的結構看起來賞心悅目,池面能夠清晰地映出金寺的倒影,柔和的日光還能把松樹超脫的氣質給體現出來。
金閣寺每個季節都有不一樣的景色,秋天能在這裏欣賞到如火般熱情的楓葉,要是下雪的話,會是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
屋檐被白色所填滿,周圍松樹的枝條上都會挂滿積雪,可能還會壓彎了原本挺立的身姿。背後的叢山因為大雪紛飛顯得冷清又孤寂,金閣寺就像個沉默的神女獨自跪在雪地裏,只有頂上那只金鳳凰還在俾睨天下。
俞舟想起那場發生在1950年的大火,金閣寺就在烈火中盡數坍塌。
三島由紀夫根據這件事寫了同名小說,描述了一位年輕人是如何最後做出燒掉金閣寺的決定。
主人公從出生起就是被光明所抛棄,先天性的口吃,平庸甚至有些醜陋的外表完全不讨人喜歡,更不要提低微的家世,另外內斂孤僻的性格更讓他無法融入人群。
從小就受到外界的排擠,還有數不清的嘲笑,這些都讓本就敏感自卑的內心變得更加扭曲,自認為清高的他漸漸對于黑暗的事物産生了執念。
從父親的口中聽說金閣寺是世間最美的存在,他也産生了向往,佛寺的聖潔和絕美成了他終日的情感寄托。
他無數次幻想金閣寺輝煌的外牆,精美絕倫的屋檐,還有屋頂站着的那只高傲的金鳳凰。
然而當見到事物的那一刻,現實的殘酷終究把他的幻夢擊得粉碎,金閣寺不過就是平凡的三層建築。
但是當他回到家鄉後,卻重新發現了金閣寺的美麗。
正因為金閣寺不夠美麗,他才可以用自欺欺人來反複修正這一點。他又重新瘋狂地迷戀上那個金色的幻影。
一開始他以為戰火随時會将金閣寺毀于一旦,而這和他悲慘的命運如出一轍。
他在池中的倒影中不僅看到了靜默的金閣寺,還看到那個孤獨的自己,于是他沉醉在與金閣寺在戰火中同歸于盡的景象。
但是結果不如他所願,金寺終究安然無恙,而這也逐漸讓仇恨的種子在暗地裏生根發芽。
他把自己和社會之間的矛盾轉移到了金閣寺和自己之間。燒掉金閣寺,仿佛就能将這個不斷帶給他痛苦的世界也付之一炬。
最終他選擇徹底堕入黑暗,可笑的是在火光沖天的景象中他再次感受到金閣寺那震撼的力量。
大火與金閣寺融為一體,火苗像是有生命一般快速地吞噬掉這座百年的建築。
那個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金色影子帶着他常年的幻夢一起消逝。
在那一刻金閣寺的美終于能穿透漫長的歲月,成為了永恒,他也獲得解放。
現在的金閣寺是根據圖紙重建的,但是依然能看到昔日的影子,還有那個在原地徘徊、反複自我折磨的年輕人。
俞舟不是很喜歡日本文學,因為那些細膩的文字總帶着物哀的意味,還有他們對于毀滅和悲劇的熱衷。
但是不得不承認很多作者對于人性的刻畫透徹且直白,像是用鋒利的手術刀一般把那些複雜且矛盾的情感一點點剖析出來,還有那些深埋于心底的灰暗想法也被連根拔起,然後暴露在烈日下,讓讀者觀賞那一出出鬧劇,看主人公是如何陷入瘋狂和沉溺在癫狂的愛中無法自拔。
俞舟順着“參路”的牌子往前走,茂密的樹林中出現了一座茅草屋,走近發現是商店,大家都在排隊買禦守。
路過一堆石像,很多人在那裏扔硬幣,俞舟眯起眼睛一看,原來中央最大塊的石頭上刻着人像,模樣是閉着眼、盤腿在打坐,面前還擺着一個小碗。
大家都在嘗試把硬幣扔進碗裏面,地上已經散落了一堆,銀閃閃的。
俞舟也扔了幾次,可惜都沒進。
正好看到有人投出的硬幣不偏不倚地落入碗底,發出叮叮當當的清脆響聲,大概這能祈望運氣常伴自己左右吧。
前面還有個茶屋,紅傘下很多人坐在那裏品茶歇息。
庭院不大,一會就走完了,臨近出口的位置擺着很多小攤子在賣東西。
俞舟一開始也想買點,但是賣點心和抹茶冰淇淋的店都圍了好幾圈,于是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