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想念
第25章 想念
因為臨近新年,染頭發和美甲都特別難預約。
俞舟研究那個預約軟件好半天,因為全是日文、又沒有英文,只能截圖然後一點點翻譯。
找了家評價還算好的理發店,俞舟選了個綠色,染出來不太明顯,戶外日光下才能看出來這顏色。
給店員看了想剪的發型,Ton誓旦旦,等剪完俞舟就無語了。
不能說八竿子打不着,只能說差得有點遠。
俞舟試圖掙紮了一下,講了好幾句英語下來Tony也沒聽懂,只好翻譯成日語給他看。
他了然地比了個ok,然後一通折騰完俞舟就更無語了,已經開始在咬牙忍住不罵人了。
最後俞舟徹底放棄了,在說服自己其實看習慣也還好。
Tony可能看出她有點生氣,于是叫來另一個店員,開始給她卷頭發。
直發棒和卷發棒雙管齊下,成品就是八字劉海,兩側的碎發也都往內扣,活脫脫就是只水母的樣子。
俞舟算是明白了,這邊的Tony只會日式甜妹風,其他的是一點都不會,現在這發型在她臉上只顯得格格不入。
她已經不想看鏡子了,像是十分鐘前就滿懷怨恨地去世了。
Tony全程笑臉盈盈,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開罵。
這個錢是萬分不想給,她憋屈得要死。
給譚怡璇發了兩張照片,幾條六十秒的語音裏滿滿都是對剛才那人的痛訴,說該有的層次是一點沒有,和自己給的圖片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只知道卷頭發,這玩意還不能持久,睡醒就沒了。
譚怡璇光顧着嘲笑,絲毫沒有安慰她受傷的心靈的意思。
俞舟掩面頭疼,不知道多久頭發才長的回來。
譚怡璇還算是有點良心,說過一星期估計就看順眼了。
俞舟在谷歌地圖上狠狠給了個差評,怕被店家發現,還用的是非主流火星文,翻譯都翻譯不出來,但是中國人肯定一眼就能看懂。
然後她就去做指甲。
還是畢恭畢敬的日式服務,開始前還讓俞舟填了信息。
那個女生看起來和她差不多年紀,兩人用翻譯軟件聊着天。
俞舟選了個豆沙色漸變。女生動作很麻利,過程中還不忘問她需不需要修改。
做完後,俞舟還算滿意。
那人目送俞舟進電梯,深深鞠了一躬,還是超過九十度那種,俞舟被弄得有點不知所措,索性也學着低了下頭。
該說不說,雖然技術沒有國內好,情緒價值這塊是給的挺足的。
出來後太陽已經落山了,夜幕籠罩着繁華的大街。
俞舟感嘆漫畫還真是寫實,東京的夜景就像書頁中刻畫的那樣車水馬龍。
不遠處的十字路口車流緩緩地交錯,隐約能瞥見前方有的店鋪門口閃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燈。
身邊行人匆匆經過,大多是拿着包的下班族,興許在讨論要不要去居酒屋喝一杯。
俞舟腦海裏已經自動播放《深夜食堂》的主題曲了。
她在等紅綠燈,旁邊兩個打扮時髦的妹子在興奮地聊着天,雖然聽不懂但從笑容中也能感受到她們的開心。
俞舟悄悄地打量了兩眼,她們的模樣看起來最多就高中生。
高中啊,俞舟思緒發散,雖然才從高中畢業兩年多,但感覺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
高中和大學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目的性那麽強了,高中的時候唯一的目标就是通過各種考試,然後申請大學。
上了大學後生活就被各種瑣事填滿了,學習反倒成了其次。
她時常覺得迷茫,感覺這個階段很難找到一個确切的目标。
如果說高中是個學習工廠,那麽大學就直接變成了一片曠野,每個人都被放養着。
一些人想讀研深造,一些人在籌備進入職場,感覺周圍人多多少少對于未來都有着相應的規劃,除了自己。
她試圖去找一個答案,但是發現越找越茫然,偶爾會擔心以後找不找得到工作,對于目前的自身能力也沒什麽把握。
索性就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日子怎麽樣都過得下去。
擔憂未來的事情很多時候只是給現在徒增不必要的煩惱罷了。
俞舟随便找了家快餐吃,走進去發現除了自己全是男的。
原來傳聞是真的啊,俞舟暗自搖頭。
只顧着埋頭吃飯,速度比平常都快了很多。
吃完飯,譚怡璇發微信問她在幹嘛。
俞舟正在回青旅的路上,随手拍了張街景發過去。
譚怡璇也傳了張照片。
好家夥,晚上九點多還在開會。
俞舟算是明白為什麽譚怡璇這幾天怨氣這麽重了。
譚怡璇發了個貓貓哭泣的表情,俞舟看了就笑起來,這表情還是她之前發的。
好嘛,這人還學會了賣萌。
可惜譚怡璇不管是身高還是氣勢,都和可愛實在挨不上邊。
俞舟發了張自拍,沒有正對臉,只露了一點下巴,給譚怡璇展示新買的圍巾,還比了個剪刀手。
圍巾是米白色,軟糯的質地襯得俞舟很溫柔,譚怡璇盯着照片看了會然後保存了。
雖然這顏色也很好看,但她衣櫃有條紅色格子圍巾,她覺得這個熱烈的顏色更适合俞舟。
要是能親手幫她圍上就更好了。
俞舟看見譚怡璇發來了的那幾個字愣了一下,連信號燈變成藍色都沒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譚怡璇說:我想你了。
沒有多餘的表情,只是簡單的四個字。
俞舟當然知道這個時候應該怎麽回,但她只是放下了手機,跟行人一起走過了馬路。
她不是一個會想念的人,即使兩年多沒回過家也沒有過想念。
這個詞總感覺很陌生,俞舟知道自己很多時候都算是一個薄情的人。
這點帶來了很多好處,比如快速适應新的環境,也會迅速調整狀态。
可以這麽說,她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像是電源和插座,想的時候就去連接、和別人建立短暫的關系,不想的時候就斷開電流,一段時日後,關系自然就冷淡了直到徹底斷聯。
中間往往不存在名為“想念”的介質。
她也很清楚問題的所在,因為總害怕失去,所以不如從未在乎。
原來這世界還有人會想我啊,真神奇。
心裏好像放了一場小型煙花,雖然不想承認,但确實有幾分雀躍。
算了,沒什麽好怕的。
俞舟呼出口白氣,搓着手來獲取那一點點熱量。
過了會,譚怡璇手機提示收到了新消息,來自俞舟——“我也想你了”。
譚怡璇知道俞舟不是坦率的人,除非是無傷大雅的情緒會直接表達出來,很多時候都把內心真實的感受隐藏得很好。
俞舟真的挺會照顧人的,往往能敏銳地察覺出周圍人的情緒,再說出恰當的話來調節氣氛。
這就是為什麽俞舟身邊的人都覺得跟她相處很舒服的原因。
即使是兩人單獨相處的時候,偶爾俞舟想說的話都是兜着圈子拐着彎最後才肯說出口,還不是明晃晃那種,可能只是一筆帶過。
俞舟也不指望譚怡璇能聽進去,當然要是譚怡璇記下了,她也會很開心。
如果要俞舟親口表白的話,估計能從上星期看的電影講到昨晚睡覺前忘了摘耳機,最後才是輕飄飄的那句話。
看到俞舟的真心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相處的時候又挑不出什麽毛病,譚怡璇偶爾也會為這點苦惱,後來一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人善于表達情緒比如像自己這樣,自然也有人像俞舟那樣習慣把很多事情藏在心裏。
俞舟拍了張照片過來,萬裏無雲的夜空中像瓷盤一樣的圓月高高地懸挂着,她伸出右手、彎起手掌,在月亮旁邊比了半個愛心。
譚怡璇明白她的意思,也在桌下偷偷地比了個心,然後發給她。
譚怡璇知道,俞舟在學着變得更加坦率。
-
到了去漫展的那天,因為公交人實在太多,等了兩班才坐上,到Big Sight的時候都十一點多了。
人流還是不見少,先是經過給coser拍照的區域。
天氣晴朗,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穿着自己喜歡的衣服,扮演喜歡的角色,借這個機會短暫地從現實中脫離出來,而且還能和同好交流,得到誇獎,還有精美的返圖,實在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俞舟看到了好幾個喜歡的角色,雖然只是背影,也能感覺出人物很還原。
有些妹子的身材比例好得吓人,就像是從漫畫裏摳出來的一樣。
無奈排隊的人實在是太多,就放棄了拍照的想法。
看着地圖,兜兜轉轉找到了對應的展位,很多周邊都售罄了,估計超級熱門的周邊得一大早進來才買得到。
一路上都有人在發無料,俞舟看到喜歡的就接了。
展位請來的coser都很專業,動作和氣質拿捏得很到位。
排隊的人也都很有素質,還有人在旁邊引導她走到安排好的拍照點。
她迅速開始拍拍拍模式,甚至還看到了有改造的痛車。
看到有宅男跟着大屏幕在打call,認真的神情配上整齊劃一的口號,這份投入漸漸也感染了周圍的人。
俞舟發現他們的動作比想象中複雜多了。
這個展館逛完都花了一個多小時,雖然一直有人在維持秩序,依然是人挨人的程度。
到下一個展館要經過一段很長的走廊,俞舟慶幸今天穿了雙好走的鞋。
到了期待已久的同人館,她看到了幾個推特上關注的太太,上去狠狠吹了一通彩虹屁。
擔心英語可能聽不太懂,就用生動的表情表達出了對于作品的喜愛,最後給太太都整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心滿意足地收了幾個買不到的周。轉了大半圈後,收獲滿滿。
俞舟實在走累了,就找了椅子坐下來歇息,看着前面人來人往的景象,一時有點愣神。
同人的創作基本都是為愛發電,因為太喜歡漫畫和動漫裏的角色,這份偏心使她們在筆下為人物創造出無數個精彩的故事。
角色的生命就是由她們用愛和真心延續着。
紙頁上那些洶湧的情感終于找到了宣洩的出口,遺憾得到了補償,未說出口的話得以傳達,過去的心結被解開,落滿灰塵的愛意得以袒露。
在創造出的那一個個平行宇宙裏,每個不能得償所願的角色都得到了最好的歸宿和結局。犧牲的角色可以死而複生,孤獨的強者找到了同伴,被誤解的人得到了理解。
二次元的人物不是真實的,但是因為寄托了讀者的愛所以變得鮮活起來。每當有新人翻開這部作品的時候,那些角色就再次變得如初見一般年少又美好。
俞舟之所以喜歡同人的一點就是,在現實中、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總會想,那些完結的漫畫後續的故事會是怎麽樣呢,也許他們騎着自行車從田野上經過,也許在體育館裏默默加練,也許在醞釀一個可以拯救世界的計劃。
而同人就能讓原本停留在腦海中的畫面得以實現。
不遠處,俞舟看到一個女生站在喜歡的太太面前,激動得說不出話,即使戴着口罩也掩飾不了她的興奮,和剛才俞舟的模樣如出一轍。
俞舟也不由得笑起來。
她還看到有動漫的原畫手稿展出,和平常看到的最終畫面不一樣,連筆觸都能被放大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分鏡也是張力十足。可以通過那幾張手稿來猜測當時作者創作的心路歷程,那些一點點完善的細節都透出作者在上面花費的心思。
她小學的時候就嘗試過去畫漫畫,無奈實在是沒那個藝術細胞。
路上偶爾遇到有人要她幫忙拍照,她也一一答應。
誤打誤撞到了r18區,各種平時見不得光的本子明晃晃地擺在面前,不打碼的海報看多了就覺得有點辣眼睛。
俞舟覺得最好玩的一點就是這裏不僅有動漫和游戲元素,還有類似于同好交流會的組織,比如研究軍事的、鐵道、火箭、旅游,只有想不到沒有看到的。
每個人的興趣在這裏都能得到尊重,即使是再小衆的癖好也能找到同好。
她在原地停留了一會,觀察着前面的攤位,那好像是個鐵道迷社團。
俞舟對于鐵道愛好者有一點點了解,之前路過的禦茶水站聖橋出口,因為有三條電車在那裏交彙,所以經常有人在那裏拍照。
有一個路人好奇上來問,那個穿着鐵路制服的男生就熱情地給他科普。
漫展結束的時候,廣播響起,叽裏呱啦了一堆俞舟也沒聽懂。
然後周圍人莫名其妙就開始鼓掌,好一陣才停下。
俞舟走出會場大門的時候,夕陽灑在前面的人群身上,仿佛在空中飄舞的灰塵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周圍仍然喧鬧,但是這一刻像是靜止了一樣,像是剛做完一場幻夢,現在就是夢醒時分。
每個人又要回到現實,繼續在這個名為“生活”的終極副本中打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