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草紙做衣 珍珠的波瀾壯闊
第113章 草紙做衣 珍珠的波瀾壯闊
征兵的風波愈演愈烈, 倒是沒人增加福手福足——民間為逃避兵役,往往會将被征兵的手或者腳打斷,因只有四肢健全者方可服役, 時人稱被打斷的肢體為福手福足。
但這次唐皇在發布征兵告示的同時便下了死令,斷手斷腳都要被官府派來的大夫檢驗,若為近來新傷, 被征者依舊需要入軍營,同時還要多出一位服兵役者,若是阖家只有一位男丁,則從同族親近之家抽取兵役名額。
若是大夫包庇傷者,責任将一直追溯到府一級, 在一地包庇多人,當地來年甚至可能增加賦稅,這些話都被翻譯成了大白話,由小吏在每一個村落宣讀, 基本堵死了大多數漏洞,沒人肯用自己的前途去換取那少少的錢財和諸多的怨恨。
民間一時哭聲震天,卻也只能含淚替丈夫/兒子/孫子準備出征的行裝, 唐皇似乎保留了最後一絲憐憫,允許大軍年後出發, 給了衆人最後一點團聚的時間。
也因着如此,即使已經快到年關,各地也沒有多少過年的氣息, 倒是長安周邊的草紙制作手藝飛速流傳出去, 因為有幾個年紀大些的婦人發現,草紙貼身的禦寒效果極好。
棉花在宋末元初才大規模傳入中國,唐初禦寒手段有限, 貴族不缺錢,可以穿昂貴的絲綢裘衣過冬,窮人家只能在衣物中塞入蘆花稻草木屑取暖,更窮一些的,甚至會跟西方的中世紀一樣,抱着牲口睡覺保持體溫。
草紙能保暖,在家中男丁即将上沙場的時候,便意味着他們可能多了一條命!
要知道,有許多的士兵并不是在戰場上殒命,而是在日常行軍中造成非戰鬥性減員,尤其是冬天的時候,睡着睡着就沒了呼吸并不是什麽誇張的說法,而是發生在軍營中的慘烈事實,為了取暖,許多士兵睡覺的時候都是相互摟抱保持體溫的。
幾個婦人激動的将這件事情傳出去,于是本來有些冷卻的造紙再次火熱起來,人們不顧已經開始逐漸結冰的溪水與河流,用通紅腫脹的手攪拌着大缸中的稭稈,成群結隊的前往各處去買石灰,而一些手指最靈巧,最聰慧的女郎聚集在一起,思索着怎麽将草紙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群衆的力量是恐怖的,沒過多長時間,一件原始版的紙衣便做了出來,接下來是紙鞋,紙襖,紙帽,甚至還有人制作出了紙手套。
草紙禦寒的說法傳向各地,于是四面八方的人穿着單薄的衣物來到長安的村落,或是在旁幫工學着草紙制作,或是直接用銅錢或物件換走大批的草紙,于是這種不起眼的紙張以驚人的速度流傳開來,并很快根據各地特色衍生出了更加柔韌的竹紙,能防水的油紙等。
而徐墨陽的“一文錢”故事也随之傳遍了大江南北,有人給他起了個帶着點诙諧的外號——銅錢郎君,是“只收一個銅錢攢功德傳手藝的好心長安徐家郎君”的縮寫,有點沒文化,卻包含着百姓的祝福和贊嘆。
徐家即使算上秦葉兩位娘子,也只有一個男丁,完全不符合這次的征兵範圍,加上徐墨陽知道自己心軟的性子,刻意逃避知道兵役方面的消息,草紙流行的消息被他完美避開,直到幾個村子雇着板車,用筐子裝了滿當當的銅錢送過來,徐墨陽才知道草紙引發了怎樣的風暴。
“……我依稀記得,紙張是可以做被子的,同樣暖和。”
徐墨陽查資料的時候查到過紙張做衣,但因為只是一掃而過,他在冬日也并不缺暖和的衣物,便一直沒有想起來,直到村人帶着滿當當的銅錢上門,他才從記憶的角落中挖出了這份不多的資料。
“回去我便讓大娘她們試試。”
村人們紛紛眼睛一亮,黑瘦的臉上挂上了燦爛到有些刺眼的笑容,有個略微強壯的村人更是拍着胸脯開口,毫不懷疑徐墨陽的話。
“屋中還有女眷,将筐子搬到院中便可。”
徐墨陽說着,從角落找到了幾個小籃子,拍拍上面的土灰,每個籃子裏面放上一把挂面,想想又加上幾塊老姜,便挨個把籃子遞了過去。
“你們走了這麽久的路,按理說應該在這吃頓飯,但我這邊着實有些不方便,便收拾了些木頭的拼圖,拿回家給孩子們添個樂子也是好的。”
徐墨陽不可能說這裏面放了糧食,除非他想被人盯上,拼圖就沒什麽了,這東西家家戶戶都有,也就村裏人能看個稀罕,連一直盯着徐家的鄰居們都不會在意。
“這……”
村人接過籃子的時候便發現了不對經,你來我往的推拒了幾個回合,還是感激的收下,有那不識趣想當場指出不對的,早被旁邊人眼疾手快的堵了嘴,讓籃子從鄰居們眼皮底下拿走的時候,誰都沒有發現不對勁。
村人們推着空蕩蕩的板車一路猛走,籃子被挨個放到徐墨陽送的背簍裏,被最強壯的村人背在身上,他們出了長安,走到一片空曠的荒野上才停下腳步,讓強壯村人把背簍放下。
“這是……”
很快,接二連三的驚呼聲響了起來,沒兩下就變成了捂嘴的嗚嗚聲,這次就連最鎮定的村人也沒法保持冷靜,他的雙手捂在兩個人的嘴巴上,他的嘴巴也被兩只手捂着,其他人的姿勢也差不多,自己的手在別人的嘴上,別人的手在自己的嘴上,主打一個互相幫助。
但誰都沒有反對。
這可是糧食啊!
現在的糧價漲到了什麽地步呢?一個籃子裏的糧食便足夠換到他們運來的所有銅錢,而且還有多,更被說那些碩大的老姜了。
“徐七郎仁義啊。”
不知是誰開了口,衆人紛紛點頭,先不說那貴重的糧食,冷天最易得風寒,村人請不起大夫,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煮上一碗濃濃的姜湯灌下去,然後睡一大覺。
“我們定要守口如瓶,不能給徐七郎添麻煩。”
有那機靈的村人立刻想到了保密,在他的提議下,衆人都發了毒誓,才紛紛散去各回各家。
在村人歡天喜地回家的時候,徐墨陽已經重新縮回了邸店的角落,又雙叒叕開始進行珍珠故事的嘗試記錄,也不知道怎麽回事,他每次想寫的時候,都會被一些事情打斷,弄得好幾張白紙墨跡斑斑,卻硬是沒寫上一個字。
不過這次肯定不會了!
徐墨陽信心滿滿的立下flag,然後重新回憶珍珠那波瀾壯闊的人生。
珍珠在失去韓家老侯爺的寵愛以後,跟同樣是老侯爺的一對兄妹産生了感情。
準确來說,姬妾只有兄妹中的兄長,跟珍珠定情的是那位當繡娘的妹妹,但兄妹從小生活在一起,表示珍珠若是想跟妹妹在一起,那兄長也必須接收,看在兄長跟妹妹長得有幾分神似,以後她們出府生活也必須有個孩子的份上,珍珠答應了。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珍珠跟原本的小姐相見了,小姐因為不得丈夫的喜愛郁郁寡歡,兩人相見抱頭痛哭,方知各自的苦楚,後來兩人便時常見面,因為自小生活在一起,待對方更與別個不同,小姐那邊還好,珍珠這邊定情的兄妹卻是吃了醋。
在幾次耍小性子之後,珍珠這邊陰差陽錯的将另一個姬妾的私情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韓家老侯爺氣的臉都綠了,對後院來了個徹查,有類似情況的直接打死,即使是清白無辜的,不論男女也要灌上一碗避孕藥。
因為妹妹當時在跟兄長說話,下人不分三七二十一,也給她灌了一碗藥,珍珠和那位兄長僥幸活了下來,妹妹卻因為體弱,灌了藥以後下身便不斷流血,沒幾日便香消玉殒。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将珍珠轉手給韓老侯爺的謝家上門認親來了,說是家中嫡子幼年被拐子拐走,最近抓住了拐子,順藤摸瓜發現嫡子在韓老侯爺府中。
是的,生活就是這麽狗血,嫡子就是這位兄長,韓老侯爺還算有些腦子,當機立斷,繡娘的妹妹成了他沒福的姬妾,正經的妾室兄長成了在府中領差事的人,于是事情就這麽被掩蓋下去,兄長回到謝府錦衣玉食,韓老侯爺為了堵嘴,姬妾通通灌了啞藥發賣。
小姐知道了這件事,偷梁換柱讓珍珠逃過一劫,又将她買了回來照舊伺候自己,主仆二人日夜相對,珍珠對小姐産生了移情作用,小姐也對珍珠愈發依賴,至于那個花天酒地的韓家少爺……随便找了個他醉酒回來的日子,然後小姐就懷了孕。
日子似乎平靜了下來,可就在這個時候,傳出了唐王征兵的消息,韓家少爺必須有一個上戰場,在經過一番激烈的鬥争後,最終定下的人選是小姐的夫婿,因為小姐懷孕了。
而謝家那個搶珍珠入府的少爺逃過一劫,被認回去的哥哥卻被選中,而珍珠也知道了一個讓她震驚的真相。
跟她定情的妹妹才是謝府的嫡出血脈,哥哥只是路上被父母賣了的。
想到小姐跟她哭訴韓家少爺得了花柳病,她根本不敢懷上他的孩子,又想到那個毀了她一切的謝家少爺,再想到無聲無息中逝去的情人,即将上戰場的郎君,還有小姐溫柔摸着肚子,想象兩人撫養孩子長大的場景……殺心往往起于一瞬間。
三日後,韓家老侯爺死于馬上風。
五日後,韓家少爺醉死在荷花池中,仵作查驗,發現已得花柳病,妻子大驚,立刻請醫,僥幸自己和腹中孩子一切如常。
七日後,謝家死絕,活下來的僅有一位新認嫡子,謝家族老上門,嫡子只得錢萬貫,宅一座,田千畝,餘者盡歸宗族。
若幹日後,韓家老侯爺葬禮辦完,衆人分家,韓家長子遺孀獨得五成,立誓不再嫁,守子女過日。
又過了許多時日,珍珠過上了先進的一夫一妻制生活。
這件事情本應隐秘,奈何長安有只麻雀精,平生最好傳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