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菌子怎麽賣 一只小爪子輕輕勾住徐墨陽……
第39章 菌子怎麽賣 一只小爪子輕輕勾住徐墨陽……
徐墨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總覺得今天格外的冷,讓他只想縮在被子裏變成一灘餅餅,一點都沒有對于起床的渴望。
但他還是起來了。
因為秦娘子做了春卷。
不講武德!
#我也不想起床, 但是她做了春卷哎#
春卷的制作并不複雜,小麥粉加水加雞蛋清揉成面團,醒面完畢後搓成條狀, 然後切成合适的劑子,擀成春卷皮;包裹的配料煮熟以後按照餃子餡的方法制作;鍋裏倒入足夠的油,把裹好的春卷放進去炸好撈出就完成了。
程序是真的不複雜,但不管是精磨幾遍的小麥粉,還是能夠炸東西的寬油, 對尋常百姓都過于奢侈了,不是做不出,是劃不來也舍不得。
“我特意做了不同口味的,省的發膩。”
秦娘子知道徐墨陽挑剔的性子, 餡兒裏面的肉都是切成嬰兒指甲蓋大小的雞肉,沒有讓一點豬肉混進去,蔬菜也都切成了條狀或者丁狀, 絕對不會出現外面春卷皮破了,裏面的菜還沒咬斷的尴尬事情。
韭菜雞蛋餡, 白菘絲雞肉餡,萊菔絲雞肉餡,鹹菜肉丁餡, 豆芽雞絲餡, 魚肉餡,蝦滑餡……
一盤子春卷吃完了,竟然沒有兩三個重複的味道。
“我泡了些蜂蜜薄荷水, 郎君要是唇齒發膩,待會兒可以多喝些。”
春卷的分量不算多,但架不住它油重啊,尋常人家吃不起,吃多了也只覺得爽快,但徐小郎君這樣嬌養長大的,可能開始還好,時間久了口舌就會有些難受,所以秦娘子在帶着徐墨陽出門的時候,那是恨不得直接背個水桶。
“要不我……”待在家裏?
這麽冷的天,最适合在被窩裏攤成餅餅,要是旁邊還有個小暖爐,那就更棒了。
Advertisement
“這邊有家很好吃的鋪子,中午我們去那邊吃飯。”
秦娘子才不聽徐墨陽說話,小郎君哪裏都好,就是着實有些不愛出門,要是被他說全了,今天又要窩在家裏了。
“咔噠。”
況且她有預感,今天一定會有收獲。
這麽想着的秦娘子利落的鎖了門,帶着徐墨陽就往巷子外面走,可憐徐墨陽身上穿着厚實卻沒帶帽子,成了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典型。
因為時間還早,徐墨陽也沒有多少想去的地方,秦娘子在問過自家郎君的意見後,便準備先去買菜,然後再去各個店鋪逛逛,看能不能找到些有意思的東西。
冬日的蔬菜品種不多,常見品種葉娘子那邊從來不缺,就連蛋肉也因為要做鹵味和茶葉蛋,需要用什麽直接從旁邊的院子裏拿就行,還都是品質上佳的,開始的時候秦娘子還有些不習慣,後來就是直接記賬了,出去買菜也大多挑不常見的買。
“這菌子怎麽賣?”
秦娘子指着草席上曬幹的香菇問道,在這邊,不管是平菇草菇金針菇,松茸竹荪見手青,只要是山裏采的菇,都被統一稱為菌子,只是價錢不一樣。
“就剩這些了,您若是都要,給十文錢就行。”
坐在攤子上的是個年紀不大的女郎,應該是急着回家,給的價錢還算實在,雖然菌子算的上山珍,又因為儲存麻煩幹貨昂貴,但攤子上的香菇并不算多也大小不一,如果不是之前徐墨陽提過一嘴香菇粉能提鮮,秦娘子本來是不打算買的。
“那個竹筒也給我,一起十文錢。”
秦娘子沒想着還價,但為了把香菇裝起來,還是要拿個合适的容器。
“成。”
一個竹筒罷了,大不了回去讓阿耶再做一個。
女郎把香菇裝到竹筒裏,收了銅錢,高高興興的把草席一卷,往牛車的方向跑去。
這些菌子都是她找時間一點點從山上采來的,前前後後花了她不少心力,阿奶說了,這些菌子賣的錢都是她自己的嫁妝。
臨近過年,街上比之前熱鬧不少,但在見慣了都市繁華的徐墨陽眼中,這裏還是顯得有些蕭條,這并不需要用什麽獨特的美感來撐面子,只是單純的人口不足。
“回頭我們做些糖畫出來。”
花一點錢換了兩個滾燙的,可以攪來攪去的麥芽糖團團,徐墨陽低聲對秦娘子說道,糖畫的起源是唐朝的詩人陳子昂,就是寫“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的那位,現在離他出生還有好幾十年,徐墨陽索性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畢竟這是個喝牛奶要先養牛的時代。
“買些山楂回去?”
一路上下來,秦娘子買的最多的就是各種調味料,還有比較稀奇的食材,水果就買了些梨子,挑的還都是個頭比較大,看上去就比較好吃的那種,山楂是瞧都沒瞧。
“這個很酸,郎君您吃不慣的。”
這個時代的水果大多都是皮厚肉少核大,簡單來說就是更偏向于野生,秦娘子早就在吃飯的時候摸清了徐墨陽的口味,卻沒想到小郎君會對它起了興趣。
“可以做些特色吃食,實在不行,就曬幹了泡水喝。”
徐墨陽想的很開,糖畫要幾十年後才能出現,冰糖葫蘆相傳是宋朝宮廷的發明,吹糖人是元末明初的劉伯溫帶來,他要是什麽都不幹,光靠等也不知道要過多少時候才能過嘴瘾。
“這邊有賣紅棗的嗎?”
他在看羅三郎的生平的時候,最饞的就是那個從開始一直到最後都有分量的紅棗雞蛋糕,本來是想着等過年的時候回去,央着妹妹複刻一下,結果還沒過年就先穿越了時空。
把這些只會惹人傷感的情緒甩掉,徐墨陽努力把注意力扭回來,羅三郎的發家史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地方,但還是要适度的調整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比如羅三郎生活的時代是太平年間,李世民上位幾年也不缺糧食……等等,現在的确切年份是多少來着?
他只知道是唐朝,但唐朝可是有前前後後幾百年的歷史啊!
“……郎君,郎君?”
徐墨陽被喚回了神,看到秦娘子有些焦急的臉。
“……怎麽了?”
思緒依舊是亂糟糟的,徐墨陽想不通自己為什麽會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他甚至懷疑是自己的腦袋出了點毛病,畢竟連穿越這種事情都有可能,有些後遺症也是理所當然的。
“有紅棗,是曬幹的那種。”
秦娘子不知道徐墨陽是怎麽回事,突然臉上的血色就沒了。
“那買一斤回去吧。”
徐墨陽下意識的回話,把年份的問題深深刻在心裏。
“要回去休息嗎?”
秦娘子有些擔心的望着徐墨陽,她帶自家郎君出來是放松的,要是出毛病了可不行。
“沒事。”
徐墨陽沖着秦娘子搖搖頭,見秦娘子明顯不太相信,只能想辦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我有點餓了,附近有沒有什麽填肚子的地方?”
這倒不是什麽借口,可能是剛剛的思維風暴消耗了不少腦力,他現在是真的有點餓了,只想吃口熱乎的,帶些湯湯水水的食物。
“這附近應該有家魚肉湯餅的攤子,還算能入口。”
秦娘子本來想說相當不錯,但想想徐墨陽的挑剔還是改了描述詞降低預期,雖然魚湯的确很鮮沒什麽腥味,但面條卻是粗糧做的,吃起來對郎君來說難免有些拉嗓子。
“行。”
徐墨陽也沒怎麽多想,大不了先點個小碗,不合胃口咬咬牙也能吃完。
“郎君,您先順着這條路去我們的攤子,這邊說會拉細面的女郎被派到我們那去了。”
秦娘子想要憋住笑,卻還是不自覺的微微翹了唇角。
這事說起來也是巧合,這魚湯面的攤主為了護住手藝,從來只讓女兒和面,頂多教導一些怎麽把面條扯細之類的技巧,至于魚湯的熬煮,材料的選擇之類的關鍵點,從來都是瞞着的,在葉娘子放出主食攤位的風聲以後,魚湯面這邊便送了女兒過去,靠着一手扯面絕技成功入圍。
“我去買一碗魚湯,然後去我們攤子上吃湯餅。”
秦娘子的聲音中還帶着點笑意,也不知道她家郎君是生長于何等人家,吃個湯餅,裏面的面條只能比針粗一些。
“好。”
知道自己跟這家攤位居然還有這樣的緣分,徐墨陽也笑了。
“您就順着這路一直往前走,看到一長排桌椅,賣東西的全是女郎的,就是我們的攤位。”
秦娘子知道徐墨陽聽不太懂這邊的話,仔細叮囑了幾遍才不放心的匆匆走了,魚湯面的老板有些狡猾,要是自己不去盯着,沒準最後的魚肉全是魚頭魚尾巴。
徐墨陽的路癡屬性不算特別嚴重,在有明确的方向指引的情況下,沒出什麽波折的找到了攤位,只是來這邊吃東西的客人不少,招待的女郎語速很快,徐墨陽那點詞彙量還不如手語比劃着靠譜,最後還是秦娘子來了他才成功點餐。
怎麽說呢,那一瞬間他突然體會到跟時代脫軌的老年人的感受。
“叽……”
一只小爪子輕輕勾住了徐墨陽的肩膀,徐墨陽下意識的擡頭,發現是一只受傷的猴子,被一個老人抓着,轉眼便走遠了。
“我看到了……”
那只小猴,在向他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