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王四郎吃飯 看豬一次一文,五文起步……
第29章 王四郎吃飯 看豬一次一文,五文起步……
王家郎君最近找到了一個消磨時間……啊不, 吃飯的好地方。
河州衛的青竹路開着小半座城的大部分店鋪,近來街尾多了好幾個攤子,賣的吃食除了蒸餅馎饦之類, 樣樣都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價錢也便宜實惠,王家郎君去了一次就上了心。
“元寶, 我去那葉家攤子吃飯,要給你帶什麽回來嗎?”
王家耶娘孩子生了一大串,光是活下來的就有七男二女,王郎君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一聲王四郎, 不是頭不是尾,在後面弟弟妹妹出生之前還有些寵,後來孩子越來越多,王家耶娘也就顧不上這個不怎麽起眼的兒子了。
家中的資源是固定的, 你多拿一些我就少拿一些,王四郎是個不願意争搶的,所以耶娘對他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少, 有時候吃食都是有一頓沒一頓。
不想計較不代表好欺負,王四郎到了下地幹活的年紀, 好幾次中午都沒人送飯,餓了幾次以後果斷學會了磨洋工,算好自己一年能吃多少糧食, 只種比自己的食量多一點點的地, 卻又被村裏人冠了個懶漢的稱呼,連婚事都艱難了幾分。
王四郎也不太在意,他挺有自知之明, 王家孩子太多,嫁過來的女孩要操持一家老小,他前面是一個哥哥兩個姐姐,誰嫁進來都是受罪,所以每天只是笑眯眯的扛着鋤頭下地,掙着差不多能養活自己的口糧,一副萬事不挂心的樣子。
可能是天定的緣分,王四郎有次上山找野雞蛋,恰好碰上給獵戶說親,下山的時候不小心掉了坑的媒婆,扔了根繩子把媒婆救上來背下山以後,媒婆就對王四郎的婚事上了心,拐彎抹角的問清楚王四郎的脾氣品行,挑了黃屠夫家的小娘子跟他見了一面。
然後,王四郎就成了黃家的上門女婿,王家耶娘也有了十貫錢給孩子當聘禮嫁妝。
“給我帶個豬耳朵回來。”
黃娘子也沒扭捏,自家郎君是個什麽性子,她在成婚之前就知道,雖然怠懶了些,待她卻真的是一心一意的,就是這稱呼……跟她阿耶真是一個水平的。
“沒有的話,給你帶個豬小肚。”
王四郎裝作沒看到黃娘子對這個稱呼嫌棄的表情,左右瞧瞧沒人,抱抱自家的娘子才快步走了出去,招財和元寶不都是一個詞語嗎,有什麽好嫌棄的。
“給我來一碗好運馎饦。”
王四郎自然的找了張相對中間的桌子坐下,熟練的招呼着女郎,這邊的馎饦分固定餡料和少量的随機搭配,固定的就是面片湯,要的人直接說馎饦就行,随機搭配要讨個口才* ,說一聲好運馎饦,王四郎不挑揀面食,更喜歡新鮮玩意兒,每次來的時候都叫随機的。
Advertisement
“好。”
戴着口罩的娘子應了一聲,她本來是給葉娘子的女工們做飯的,但現在也兼職做馎饦蒸餅之類的主食,可以多掙一些工錢。
“我要一份三文錢的配菜套餐。”
見娘子開始忙碌,王四郎也沒有死盯着,這邊的吃食都是有硬性規定的,帶湯水的吃食,裏面的食物至少要能冒出水面,一次不合格警告,三次不達标換人。
這邊的配菜套餐是新推出來的,專門為想要什麽都嘗嘗,卻又不願意兜着走的人設計,分了一二三文錢的檔次,王四郎口袋充裕,要的是有茶葉蛋鹵味的最高檔。
一文錢,有一碗粟米粥,配一碟子泡菜一碗骨頭湯。
兩文錢,一碗粟米粥或者一個蒸餅,配泡菜骨頭湯和魚蝦醬。
三文錢,可以點馎饦,配菜裏有茶葉蛋和随機的鹵味。
這是葉娘子看到有選擇困難症顧客以後推出的搭配,同時兼顧了分量和價錢,一推出來就廣受歡迎,當天的利潤又小小往上跳了一個臺階。
“給我兩個豬耳朵。”
雖然只營業了短短幾天,但豬耳朵依舊成了鹵味中最受歡迎的吃食之一,屠夫每天能殺的豬就那麽多,豬耳朵只能先到先得,昨天甚至驢車剛到就被全部買走,讓興沖沖趕過來的王四郎傷心了好一會兒。
“只有大半個了。”
烏娘子一板一眼的開口,王四郎也沒多猶豫。
“都要了,再看看有沒有豬小肚。”
豬小肚可是好東西,切成細絲,加些茱萸蒜瓣炒了,那滋味……黃四郎吞了吞口水。
“有一個半。”
套餐裏面的鹵味都是烏娘子閉着眼睛夾的,夾出來什麽部位就直接切固定分量的下來,同樣充滿了開盲盒的快樂,這半個估計也是之前被哪位幸運兒的盲盒開走了。
“都要了。”
黃四郎根本沒有猶豫,他們夫妻兩個的口味差不多,根本不存在吃不完的可能性,烏娘子說是多少錢他也沒争辯,這賣貨的女郎就像是那死硬的石頭,想占便宜那是做夢。
“好。”
烏娘子依舊重複了一遍切鹵味聲明,确定黃四郎不介意以後,才把手放到了鹵味上,這一套程序已經被客人們良好的接受,并且吸引了不少講究的新食客,黃四郎也是過去的其中之一。
烏娘子在家的時候,沒少因為這一板一眼的性子被人擠兌,妯娌都覺得她這麽做是在故意擡高自己,公婆雖然沒什麽意見,但偶爾也會說兩句,弄得烏娘子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然後葉娘子來了。
帶着第一份工錢和吃食回去的時候,公婆和妯娌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熱切,烏娘子再也沒聽到過那些關于規矩的冷言冷語,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突然明白了——
錢是人的膽。
“切細些,豬耳和豬小肚分開裝。”
烏娘子從回憶中驚醒,沖着王四郎應了聲好。
“……角子也算馎饦嗎?”
王四郎看了眼裝的滿滿的大碗,又擡頭看向做飯的娘子。
時人把餃子稱為角子,角字是描述餃子的形象。
“當然算!”
娘子的回答斬釘截鐵,葉娘子說了,馎饦就是有湯的面食,餃子有面,碗中有湯,這就是馎饦的分類,只是長得有點奇怪,頂多就是白兔灰兔和北極兔的差別。
“滋味不錯。”
王四郎咬了一個角子,眼睛一亮,居然是豬肉大蔥餡兒的。
“多嘗幾口,還有特別的呢。”
娘子的大半張臉都被口罩包住,但眼睛看上去彎彎的,應該是在笑。
口罩也是王四郎滿意的一點,說話的時候唾液不會濺到食物裏,據說是這邊主管的葉娘子專門讓人縫制出來的,別人高不高興王四郎不知道,反正他挺高興的。
自家吃飯也就算了,一個鍋裏攪和筷子勺子的,誰也別嫌棄誰,但在外面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吃別人的口水啊。
好吧,王四郎承認他就是被自家娘子給養嬌了。
“蝦仁?”
“魚肉??”
“白菘雞蛋???”
王四郎連嚼幾個都沒吃到重複的味道,又看向做飯的娘子。
“今天多了些材料。”
每天的馎饦內容取決于葉娘子那邊是否有材料剩餘,沒有就是面條面片面疙瘩,有的話能做的花樣可就多了,比如今天做的就是多味餃子。
王四郎以開彩蛋的心情吃完了整整一碗角子,最後數出來有九種味道,他試圖問出來角子裏一共有多少種餡料,卻只得到做飯娘子彎彎的眼睛。
泡菜吃完了,魚蝦醬沾着角子吃完了,鹵味吃完了,茶葉蛋只剩蛋殼,王四郎實在是喝不下角子湯,把蛋殼掃到碗裏,連湯帶水一起倒進旁邊的木桶。
據說之前有人故意挑事,說這邊的娘子把客人吃剩的泡菜魚蝦醬都倒回壇子裏,等下一個客人來了重複賣錢,然後管事的葉娘子就在這邊放了幾個大桶,讓所有人把不準備帶回去的剩東西全往裏面倒,自己把桌子收拾好。
“這是喂豬的。”
王四郎看到有人沖着大桶投去好奇的目光,就像是看到了前兩天迷茫的自己,扮演了一把解惑的好心人。
有人當着面質疑這些湯水剩物要運到哪裏,葉娘子大大方方的說這些都是上好的泔水,回頭直接送去喂豬,還随機拉着兩個不相信的人去看了被養着的豬崽子,最後還光明正大的說:
“我這驢子不是為了載人的,使喚起來心疼,以後有誰還想去看豬的,一個人一文錢,滿五個人就走。”
就算是王四郎這種不會做生意的人,都覺得葉娘子這句話實在是妙極了。
尋常驢車,即使在河州衛,從青竹街載到城門口,一個人加一個小孩也只要半文錢,懷中抱着的嬰兒免費上車,這葉娘子養豬的地方再遠,總不至于出了河州衛,就算驢子吃飼料要一文錢,那一次是淨賺四文的買賣。
而且人家也說了,本來就不是打算載人的,也堵死了降價的路子。
能想出這個法子的人,真是聰明極了。
葉娘子也覺得自己聰明極了。
“載客一次五文錢,一天要是多來幾波客人,別說豬食,連租院子的錢都能掙出來。”
用別人的錢養豬的感覺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