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在林家不到一年,姜寧身高長了小一寸,但還是比林如海矮一個頭(……)
她站得本便離林如海不遠,此時踮腳傾身向屋裏看,墜在銀釵上的珠子一晃一晃,幾乎要晃到林如海臉邊。
看她這般不掩飾和他的親近,林如海有些窘然,也覺得無奈,更是徹底不再疑心什麽。
他伸出手,扶住姜寧的肩頭讓她站好便松開:“罷了,是哄你的,你大哥就在裏面呢。”
姜寧便嗔道:“看來老爺今日心情不錯,竟有心思戲弄我。”
房門開着,他二人的說話聲自然傳到了屋裏,被謝寒聽得一清二楚。
謝寒的身體以旁人察覺不到異常的幅度起伏着。他緩緩吐出一口氣。
姑娘……現在是林老爺的姨娘。
他不能給姑娘添麻煩,也不能連累到娘和妹妹。
見一面,能見一面就好。
謝寒走到門邊,聲線倒還算穩得住:“娘,妹妹!姑——”他行禮:“見過姨娘。”
“大哥!”
姜寧眼前一亮。
一年不見,謝寒的樣貌自然沒大改,但他被曬成了小麥色,更顯劍眉星目,眼中生光,加之身上多了堅毅氣度,看起來真是沉穩了不少。
他翻年才十八歲,卻已經像個真正靠得住的成年人了。
Advertisement
她繞過林如海,又叫一聲“大哥”,便向後一指:“快過去罷,嬷嬷和歲雪可等你一年了。”
謝寒迅速将姜寧上下打量一遍。
見她氣色比在姜家時好多了,人長高了,臉也圓潤了,眉眼間沒有郁色,身上頭上雖素,但首飾是精工的,墜的珠子是極圓潤的南海珍珠,銀鼠襖和素錦棉裙都是簇新的,腰上挂的玉佩也是上等碧玉,便知她過得不錯,應當沒受太多委屈。
林老爺就在旁邊。
謝寒覺得自己說什麽都不好,索性什麽都不說,向姜寧答應了一聲,便走向母親妹妹。
桃嬷嬷上前兩步,眼含熱淚:“寒哥兒……”
她什麽時候和孩子分別過這麽久!
林如海有些恍惚。
已經沒人能再叫他一聲“海哥兒”了。
姜寧小聲喚他:“老爺?”
“嗯?”林如海突然想到,姜寧正是因沒了父母才遭受到種種委屈和磨難,不得不逃到林家來,不免把聲音放輕、放柔,“怎麽了?”
姜寧對林如海突如其來的溫柔有些詫異,但也沒太放在心上——總歸不是壞事,指了指謝寒母子三個:“嬷嬷他們在這裏不便,也耽誤老爺的事,不如還是另找一處給他們說話?”
林如海點頭,叫過小厮吩咐:“帶謝小爺去東園裏坐,晚飯用上等席面。”又問姜寧:“你去不去?”
姜寧對看過來的桃嬷嬷和歲雪一笑:“我不去了。”
“好容易見一面,怎麽不去?”林如海看着謝寒筆直如幼松的背影。
“衆口铄金,”姜寧實話實說,“怕被人說閑話。”
林如海一噎:“我又不會……”他反應過來,“是不是有人說過什麽?”
姜寧低頭看芙蓉佩。
林如海不想逼她說,便沒追問:“你們兄妹,親近些也沒什麽。”
他想知道,不問她也會知道。
他轉而提起姜寧進來時東看西看,問她看出什麽了:“你覺得這院子好還是不好?”
“好啊!”姜寧喜歡這個話題,“雅致,又不失大氣,那幾竿竹子最好,只是似乎缺了一角。”
“哪裏?”林如海才發覺,回到老宅後,他還沒好好看過這院子。
父親年輕時回鄉也曾住過這裏。
姜寧便領林如海到竹叢處:“我覺得這一角再有三兩竿就好了。”
末世前,她在政法學院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知名律所。在高強度的工作之餘,她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就是逛園林、欣賞園林和分析園林。
這架橋再向西偏二十度是不是會更好看?這裏為什麽種的是海棠而不是石榴、葡萄?這兩棵槐樹如果改成紫藤會怎麽樣?
她喜歡在園林裏毫無章法地暢想,胡思亂想,想象如果她能住進去該多好。
現在,她真的住進了正宗古典建築裏,也沒少逛園子,還會和嬷嬷丫鬟們分享她覺得哪一處景致更好。
但是,單純從學識和審美上講,林如海的水平毫無疑問超出她和所有的嬷嬷丫鬟許多。
她的觀點,林如海會怎麽看?
姜寧好奇又期待。
林如海認真思考了一會。
“是該添兩竿。”
看來她的水平也還不錯?
姜寧美滋滋地想。
“但……就這麽缺着也好。”林如海似有所嘆。
姜寧……選擇不發言。
這已經超出單純讨論知識的範疇,涉及到心靈層面了。
她又不想和林如海成為心靈之交——她也沒那個水準,還是不回答為妙。
看林如海要陷入沉思,姜寧便趁勢告辭回去了。
天氣好,姜寧先和丫頭們踢了一會毽子,踢得渾身熱騰騰的才回屋。
——她以保養身體的名頭請示過林如海了,踢毽子、跳百索(這時候對跳繩的稱呼)可以,只要不大笑大叫,太過吵嚷就行了。
但丫頭們還是不敢,只會在她踢的時候和她一起。
抱月端上熱茶,趁機回話:“姨娘出去了大約兩刻鐘,陳三家的也出去了。我看她鬼鬼祟祟的,就讓白棠遠遠跟着,看她去見誰,果然是去見了正院的人。”
“見了哪一個?”姜寧問。
抱月更壓低聲音,說了一個“孟”字。
孟绮霜啊。
姜寧并不意外。
上個月賈敏晚飯後叫她去那次,她就非常懷疑正院在明光院安插了人。
不然,林如海上午才在她那抄經,賈敏晚上就和她商量拂雲抱月的事,也太快了。
不是在明光院放了人,難道林如海和賈敏還會讨論林如海在小妾的院子裏都做什麽了嗎?
……想想就畫面很美。
當然,也有可能是賈敏猜測她還會抄,所以問一聲。
只不過她不信會有人放着這麽好的機會不安插眼線。
但确定了陳婆子是正院的人,姜寧卻并不準備對她做什麽。
先不說她院裏有四個粗使婆子和四個小丫頭,正院的眼線未必就只有一個,就算把陳婆子退了,再換一個人來,也難保不是正院的人啊?
就算一開始不是,也未必不會被收買。
她想做的已經做完了。
孟绮霜一年前就想拿謝寒對付她,現在知道了謝寒回來還特地要見她,她會不會還想做什麽?
多虧謝寒的配合,所有嫌疑她已經在林如海面前洗清了,也暗示了他有人拿她和謝寒做過文章。
她會很想知道,如果孟绮霜或別的什麽人故技重施,結果會怎樣?
至于明光院有人往外傳遞消息這事,姜寧只能說,陳婆子又進不來卧房。
她不介意賈敏知道她過得有多快樂,也不介意賈敏知道林如海在她這都做了什麽。賈敏想知道……那就随她好了……
姜寧下午好好活動過了,晚上胃口大開,吃掉了小半盤金銀肘子。
還是想拿肘子湯拌飯……
末世那幾年,她最愛吃的就是肉湯拌大米飯。肉渣和米飯混在一起,別提多香了。
姜寧不無遺憾地離桌,在院裏看了一會星星,看見桃嬷嬷臉帶怒色回來。
“怎麽了?”姜寧笑迎上去,“大哥一回來就惹嬷嬷生氣了?”
桃嬷嬷恨恨地:“這個不争氣的種子,虧我還操心……”怕被別人聽出來什麽,便閉口不再提。
姜寧心裏一嘆。
謝寒不願意結婚嗎?
她今天應該已經表現得夠明顯了。
——她現在是林如海的妾。
如果是為了她,何必呢……
這個晚上,姜寧難得想事情晚睡了一會。
桃嬷嬷轉述謝寒不想說親的理由:這幾年他都會南北各處走,娶了媳婦也只能把人丢在家裏,便是歲雪出去了,和新媳婦兩個年輕女人住着也太不安全,不如還是等幾年。何況拂雲和抱月未必真看得上他,不必白讓姑娘——姜寧——費心。
這些理由簡直無懈可擊。
姜寧又沒辦法親自去勸他,問明白他到底是怎麽想的,索性決定不管了。
她願意支持謝寒買房或給他生意啓動資金報答他,也願意幹脆養他一輩子,但她又不是謝寒的媽,管不了他結婚不結婚。
天大地大,睡覺最大。
*
十月快過去時,林如海讓人給姜寧端來八十兩金子,說是今年她兩個莊子上的出息。
姜寧笑問:“老爺這是貼補了我多少?”
她那兩個小莊子上的出息,就算全折成銀子,頂天也就六百兩,還是在風調雨順,全年無災的情況下。
本朝官方金銀兌換比是一比十,但實際上,一兩金子比十兩白銀更稀有,更是硬通貨。
再加上給莊頭的打賞也是林如海出的,他這一出手,至少也是三百多兩。
林如海當然沒正面回答,只笑道:“沒多少,妹妹收着罷。”
姜寧才不管他是為什麽補貼這麽多,總之是好事:“那我可就無功受祿了。”
她心裏美美盤算:
林如海第一年給了八十兩金子,明年至少也是六十兩吧?難道只補貼一年,第二年就原數給了?那還是個老爺的樣嗎?
一年多賺二百兩,十五年就是三千兩!連京裏的四進宅子都能買一套了。
而且,這錢對她來說不少,在林家只是九牛一毛,她拿着一點也不心虛。
嘿嘿。
*
第二年,林如海依舊給姜寧拿了八十兩金子。
第三年,孟秋七月。
還不到莊子上送出息來的日子,林老太太離世已過二十七個月。
林家出孝了。
*
桃嬷嬷拿了六七身顏色鮮妍的衣裳出來給姜寧看。
穿了兩年多素淨衣服,再看這些大紅大綠,想着外頭的秋老虎天氣,姜寧只覺得熱氣已經撲臉上了。
“不是還改了幾身淺粉淡黃的嗎?”姜寧問。
她長高了快兩寸,兩三年前做的衣服還簇新呢就有些小了。但林家并無奢靡風氣,當年給她做衣服時都留了放量。出孝的前幾個月,桃嬷嬷就領着丫頭們給她改衣服。
近百身衣服,幾乎全改完了,還做了好幾身新的……
桃嬷嬷不肯找姜寧想要的衣服,暗示:“老爺說不定會來。”
姜寧揮退丫頭們,才無奈說:“……嬷嬷看老爺像急色的人嗎?再說這才出孝,首要大事是起複,我看老爺未必有那個心。”
桃嬷嬷想反駁:男人再看着斯文儒雅也離不開那事兒。就是那沒了根的太監發達了還要娶幾房妻妾呢。老爺都憋了快三年了,還不來後院,那還是男人嗎?
男人什麽樣,其實姜寧比桃嬷嬷更懂——她睡過的男人一只手數不過來。
但是:“起複這樣大事,老爺必會和太太商議。”
前面還有一位正房太太呢。
桃嬷嬷沉默了一會:“可老爺都三十了,一定心急子嗣。”
姜寧:“太太也好好養了兩年多了。”
桃嬷嬷很有些消沉。
姜寧只說:“嬷嬷,我只是姜姨娘,不是姜太太。”
或許是這兩年來,林如海每兩三天就來吃一次飯,教她寫字、讀書、作畫,甚至作詩——咳,作詩大失敗,一留就是半天,給了桃嬷嬷錯覺嗎?
兩刻鐘後。
姜寧如願穿上了白绫裹胸,蔥綠裙子和淡黃褙子,吃了一大口酥酪下肚。
真是又甜又香嘿。
*
正午,日光晃得人心煩。
午飯已畢,賈敏坐在羅漢床上,攪了半日澆着玫瑰鹵的酸奶,一口也沒吃就放在了一邊。
“老爺……如海。”分明是夫妻日常說話,賈敏卻莫名有些心慌,“二哥上回來信,說咱們最好回京……”
這兩年,如海似乎是有意遠着賈家。
“起複的事我已有了主意,旨意應很快就到。”林如海硬下心腸,“不必二哥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