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
第 17 章
劉琨輕輕揮了揮手,阿拓和諸葛承只覺得眼前一片茫茫然,不知多久之後,他們明明站在原地一步未邁,卻發現自己從山間來到了一處大殿。
這大殿似是什麽祖宗家廟,因為他們倆一眼望去只看見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牌位和每個牌位前的一盞長明燈。待得兩人定睛細看,便同時被這些牌位上那一個個驚才絕豔的名字吓到了。自諸子百家而始,無論是先賢聖哲還是王侯将相,忠将逆臣或者英豪枭雄,歷朝歷代所有能被稱為一時人傑之人的名字都在這些牌位上。而牌位的擺法壓根就不拘這些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和敵我從屬,比如新朝皇帝王莽的牌位旁邊居然是光武帝,而諸葛武侯的牌位旁邊則是司馬宣帝。
阿拓腦子裏閃過牌位擺成這樣難道也不怕那些主人個個死不瞑目嗎?
剛剛帶他們來的劉琨已經消失,諸葛承也已經在靠近最下面一排的位置發現了他的牌位,大殿裏只有一位白發人背對着他們站在這些牌位面前,他手裏提着一個油壺在給這些牌位面前的長明燈裏添燈油。
“敢問這位老者——”諸葛承在原地等了一會,見老者似乎沒發現他們後出言詢問。
“稍等,待今日的油添完。”老人說完就又一言不發地專注添油,阿拓注意到他在劉琨面前的燈裏添的油量要遠比其他人的來得多。
過了一會後,那位老者終于完成了他的工作,他轉過身面對兩人,鶴發童顏的老人帶着看破世事的眼神與兩人分別對視了一會,然後輕輕嘆了一口氣。
“兩位既然來了鬼谷,那就是鬼谷的人了。”
“這裏是雲夢山?”
鬼谷的名字即使是對于諸葛這樣的世家來說,也是足夠神秘的一個地方,可鬼谷又足以聲名赫赫到每個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即使不算上眼前這些密密麻麻的牌位上的名字,光是世人都知道的那幾位,哪個不是縱橫天下的人物。
“我在雲夢山,而二位在鬼谷。”
諸葛承歪着頭打量老者,表示聽不懂他說的這玄而又玄的謎語。
“不懂也沒關系,懂了也沒有用。”
“那麽……鬼谷究竟是什麽?”諸葛承也不糾結,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鬼谷鬼谷,自然是鬼待的山谷。”
Advertisement
“我們倆可是人。”
“你們也看見了——”老者朝着身後的牌位的方向擡了擡頭,“來的時候都是人,如今都是鬼了。”
“你要我們的魂魄?”諸葛承的語氣有些不善了。
“不,我不要你們的完整魂魄,你們死後,該轉世轉世,該投胎投胎,要入魔入邪還是成仙成佛都由得你們。我只要你們一縷魂絲,最多耽誤你們來世的幾日因果。”
“要來幹什麽?”
“你們死後,這一縷魂絲會帶着你們這一生全部的記憶和你們的道回到鬼谷,從此你們就是鬼谷的一部分了。”
“那我們能得到什麽?”
“鬼谷能帶你們入道。”
“呵,憑什麽?”
倒也不是諸葛承狂妄,他知道當年的鬼谷子是多麽了不起的人物,但那都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人物了,就算他的所學都傳了下來,諸葛承也不覺得光靠在鬼谷翻典籍就能入道。道是何等虛無缥缈的東西,有些天縱之才就算是窮盡一生也觸不及道的邊。
老者聞言只是張開雙臂,如同想要托舉他身後那些密密麻麻的牌位。
“你們以為,鬼谷只問你們要那一縷魂絲嗎?去見識一下吧,鬼谷存在的最大意義——道碑林。”
諸葛承只覺得那些牌位突然在他的眼前放大、模糊、消失,他驚訝地看向身邊,阿拓并不在那裏。諸葛承的眼前一片漆黑,偶爾一些場景從眼前一閃而過,有室內的,有室外的,有的貧窮,有的富貴,有些空無一人,又有些人頭攢動。有些人從諸葛承身邊擦身而過,眼神毫不在他的身上停留片刻,仿佛感覺不到他的存在。黑暗中各個方向不斷地飄來由不同的嗓音發出的只言片語,可是互相疊加之下變成了諸葛承根本無法分辨的破碎音節。
不知所措的諸葛承朝前踏了一步,黑暗像潮水般退卻,諸葛承的眼睛重新适應了一下光線,然後發現眼前是一間山中草廬,在家裏看慣了繪着這間草廬的畫卷的諸葛承激動地渾身顫抖。
諸葛承開始低頭整理自己的衣物,撣了撣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塵,慢慢地踱步到了草廬的門前,他行了一個最為标準的大禮後恭恭敬敬地跪在了門口。諸葛承就這麽一語不發地跪着,也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後,裏面傳出了一個聲音。
“外邊的小娃娃,來都來了,大禮行了,跪也跪了,為什麽不開口?”
“不敢打擾祖宗休憩。”
“哈哈哈,你個小娃娃這就別學了,要知道人都死了,要麽天天睡,要麽就不用睡了。”
話語間草廬的大門自己打開了,那位名聞天下的卧龍先生穿着件平民的布衣搖着扇子斜靠在榻上。他的臉上帶着慈愛的微笑,歪着頭左看右看地研究諸葛承的臉。
“我猜猜,懷兒那一脈的?叫什麽?”
“回祖宗的話,是懷祖宗那一脈的,子孫名叫諸葛承,表字也剛好是懷祖。”
諸葛亮随手指了指坐榻的另一邊:“坐吧,承兒。”
諸葛承趕忙驚恐地搖手:“承兒不敢的,承兒跪着就好。”
諸葛亮又笑了,他從榻上起來到了門口,一手拉起在地上跪着的諸葛承,然後牽着他走到榻前。這幾步路諸葛承是走得渾渾噩噩如夢似幻,還沒來得及說什麽時就被諸葛亮按着雙肩坐到了榻上。
“承兒知道這是哪兒嗎?”
“鬼谷……”諸葛承依舊處在剛剛那陣沖擊的餘韻裏,回答時連敬詞都忘了。
“那承兒知道鬼谷的規矩是什麽嗎?”
“承兒不知。”
“不別男女,不論長幼,不分尊卑,不辯敵我,不懼內外,惟求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