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藍春殿
第1章 第 1 章 藍春殿。
翁思妩剛剛喪父,宮裏就來了旨意,太後要接她到宮裏去。
翁思妩知道這個事情,父親去世前和她說過,他們家情況特殊,人丁不興,留她一個人在外面應對親戚,她只會被生吞幹淨,還不如到宮中躲清淨。
太後與翁家有交情,未出閣前與翁父是義兄妹,翁思妩就是她的義侄女,理當照應。
“還請大人等我幾日,父親停靈,我想等他安息後再去拜見太後。”翁思妩兩眼通紅,眉清目秀,瞧着可憐戚戚。
宮中內侍表示理解,“應當的,太後也是這個意思,還讓娘子放寬心,翁大人這是駕鶴尋先夫人去了,天人團聚,不必過于傷懷。”
翁思妩忍着悲痛點頭,送走宮裏來人後召來随身女婢,“你都聽見了?”
默秋答應:“看來太後确實重諾,沒有因郎主離世而将娘子撇棄在一邊。”
翁思妩:“家中血脈如今只得我一個,父親知曉僅靠我一人撐不起來,周圍又盡是些豺狼虎豹,才去太後那求了恩典,讓她護着我,只是我亦不知這樣是好還是不好……”
“默秋,今後只得我倆一起過了。”
婢女握住她的手,“娘子不要怕,宮中那麽大,只要我們不惹事,一定不會有人欺負我們的。奴婢也會陪着您的。”
翁思妩緊緊回握回去,遙望窗外,仿佛要看到那座從未踏入過的廣闊宮闕。
對她來說,那是父親上朝參政過的地方,也是別人的後宮,別人的家門,而她的未來充滿了不确定因素。
沒過幾日,翁父停靈結束。
等他安葬後,翁思妩回到家,宮裏的人早已候在宅內外,等她收拾好就将她接走了。
後宮是貴胄們才住的地方,翁家家世不小,翁思妩往日住的都是世家宅門,對宮殿還是不太了解,父親雖然入仕多年,卻因病退下,很久不得召見,根本算不上親近天恩的臣子,也就離權力中心越來越遠。
Advertisement
随之翁思妩也就跟旁的世家走動不多,她看宮中一切都算新鮮。
太後所住桂宮占據一大片地方,花園和長廊交錯,殿宇鱗次栉比,沒有人帶很容易走錯路,附近還有內衛站崗守衛,寧靜中透着一股森嚴。
“你瞧着精神氣尚可,聽內侍說起你父親停靈時哭得那般厲害,哀家還以為要看到的是兩顆紅腫的桃子眼。”
殿內香茗袅袅生煙,霧氣散開,露出兩張面對面的老少容顏。
翁思妩從失神中拉回神智,抿唇朝陳太後無措地笑一笑,“父親……積郁多年,身體一直不好,我早已經接受這樣的結果,還好他走得不算太突然……”
因為有心理預期,過了最難受的那段時間,翁思妩也就緩過來了,只要不細提,她現在狀況還算可以。
陳太後:“就該是如此,斯人已逝,還活着的就該把眼光放長遠。”
她看起來對翁思妩頗為滿意,不管是相貌舉止,還是說話的狀态,“今後你就留在這裏,也算是為這裏添些活潑喜氣。此處是哀家的桂宮,本該将你安排在離我最近的呈央殿居住,但日前正在修繕,你且先在藍春殿度過一段日子,等完善好了再挪過來。”
“你是哀家的侄女,有哀家在,不會叫你受半點委屈。”
翁思妩對陳太後印象只存在于逢年過節的一些賞賜裏,父親遠離權力中心,但前些年的人脈積累是有的,他雖是病了,還是有很多人記挂着他。
陳太後這位義姑母待翁思妩也是不差的,賞賜的流水裏面都有不少她的東西,即便未曾來往過,好感還是存在。
翁思妩:“我聽太後的,太後娘娘怎麽說阿妩就怎麽做。”
陳太後欣賞她這份乖巧,喜形于色,招手讓翁思妩往她的方向坐近點,“好孩子,讓底下人收拾去,你來同我說說這麽多年,你在家中是怎麽長大的,往日都愛做些什麽?”
……
翁思妩入宮的事,其實靜悄悄的,平靜到毫無波瀾。
動靜還不如遠在兩儀殿吵架的臣子大,能站在這裏的都是勾股之臣,帝王心腹,脾氣上來遇事急了,方才紅着脖子瞪眼兩下,礙于座位上方的梁寂鸾正安靜有耐心地睇着他們,也只是辯駁幾句,聲音是不敢冒犯的。
直到有內侍進來,悄然走上前傳話,“陛下。”
“何事。”
內臣不好偷聽,默契地低下頭或是繼續議事,不過都自覺地減小了音量。
內侍小心請示:“是太後,讓奴婢過來問話,說是日前托您辦的事,有結果了沒有。若是沒有,何日才能辦妥?”
梁寂鸾擡眼無聲注視着他,內侍腿微微一抖,差點跪下。
這一眼的威壓很自然而然地令整個室內的氣氛都變得安靜,“朕,好像不記得是什麽事了,松泉,你記得嗎?”
禁軍統領立在一旁道:“陛下日理萬機,遺忘一些瑣碎閑雜是應當的,臣似乎也不記得了。”
內侍怕自個兒回去交不了差,急得額頭冒汗,“就是前個,奴婢為太後送來了折子,請陛下給巡鹽禦史翁大人之女賜名號一事。”
好像有點印象,但因不怎麽重要就放到了一旁。
丁松泉示意梁寂鸾,俯身輕輕說:“的确如此,臣今日還得到消息,太後那邊從宮外接了一個娘子進宮,應當就是翁家的人。”
梁寂鸾:“把折子拿來朕看看。”
折子是太後親筆寫的,說是巡鹽禦史翁大人在世前為先皇辦事,多麽鞠躬盡瘁,現在死了,人有遺願希望能夠照顧他唯一的女兒,加上大家算得上是“親戚”,照拂一下是應該的。
人就不麻煩帝王了,太後那邊當義女來養,左右巡鹽禦史之女還得叫她一聲姑母,就請陛下賜個名號,封個公主,名正言順地留在宮中。
當然,事成太後會記得帝王這份仁厚孝心。
梁寂鸾目光在仁厚兩字上定點片刻,面不改色收起折子,問內侍,“人已經到了?安排在何處。”
內侍聽語氣似有緩和,當即激動道:“太後給翁貴女撥了藍春殿居住,太後還讓奴婢來問,即是義兄妹,陛下可要見一見?”
頭頂上一直未有回應,只有帝王拿筆批墨的動靜。
最後由禁衛統領交給內侍,“拿去。”
內侍下意識看梁寂鸾一眼,他似乎又被下面大臣們的政事牽制住了,以至于忘了回答那個問題。
藍春殿在太後居所的右後方,離主殿較遠,但也不偏,繞過按照常規處于修繕時間的思安殿,這裏出行較為方便,尤其離花果園比較近,風景算是不錯的,臨近初夏,枝頭開了許多繁盛的綠芽。
主要還是長廊花園比較多,回廊初初一看略計有上百間,翁思妩陪同陳太後走到藍春殿已經忘了來時路了,宮中太大,一時無法計量。
等她們到達,時辰也變午後了。
陳太後:“你且随意看看,還有哪裏不滿意的,亦或是缺了什麽,就跟這殿裏的人說,她們自會替你添置的。”
翁思妩環顧四周,“是……”
恰逢常為陳太後跑腿辦事的內侍此時回來,行禮後對陳太後耳語一陣,神色有着辦完好事等賞的喜氣,然後翁思妩就親眼所見陳太後臉色同樣變得高興滿意,不過憑着久居高位的自持,很快就恢複如常。
“阿妩。”陳太後對她說:“你還未見過陛下吧?”
翁思妩愣住,不知陳太後的意思。
她好像也沒有一定要他們見面的想法,就像在對一個人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一樣,“你父親生得你如斯乖巧,定然不知道生養兒子的難處,年幼時還好,這人呀,一長大心思也就變大了,再有些主見,幾乎就與親阿母生分了。”
翁思妩确定她是在抱怨,話語含嗔,但是似乎又是舒坦愉悅的,仿佛有一口氣終于舒了出來。
陳太後哼了聲,也不管翁思妩聽沒聽明白,“我就不陪你了,哀家還有事,你先自個兒安置吧。”
“是。”
等送走陳太後一行人,藍春殿裏就只剩下在此侍候的宮人,還有翁思妩和自帶的婢女。
主仆兩還對方才的情況摸不清狀況,翁思妩臉上微露一絲迷茫,看向為首的侍女,“姑母她……”怎麽話題提到一半就走了?
侍女知道她是生人,對宮中一切都不大了解。
“貴女今後要住在桂宮,常伴太後左右,有些事,的确應該提前知曉。”侍女開口道:“方才那位黃內侍,是太後身邊的老人,剛從太極宮過來。”
翁父亦曾做過重臣,耳濡目染,翁思妩多少明白那是什麽地方。
內朝議政,非帝王心腹不得召見。
侍女說:“天下以陛下為尊,後宮以太後為大,近些年,陛下與太後有些不親,互有意見。”話說到此處,翁思妩透過她的眼神,清楚意識到侍女話裏的意思。
母子不和,她又是今後陪在太後宮裏解悶的,應當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