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攤
第31章 第 31 章 出攤
葉以舒心念一動, 忽然就不想再這麽麻煩他了。
兩個人本來就只是大夫與病患的家屬,陰差陽錯住在了同一個屋檐下。他清楚地感覺到兩人相處得越久,就牽扯得越深。
他道:“等這次出攤回來, 你就将和離書寫了。這些日子, 也麻煩你了。”
宋枕錦沒料到他回忽然提這個, 腳下步子放緩, 接着停下。
他們這會兒還在村子旁的小路上,左右兩邊是水田, 小路只容得下一個人走。
宋枕錦本就在前面壓着步子,留了個燈籠映照的空隙。
他這會兒轉身,寬大的衣擺飄蕩出微柔的弧度。也擋着葉以舒身前的路。
“怎麽忽然提這個?”
葉以舒道:“只是覺得兩邊來往麻煩而已, 再說也有個幾日了。我拿着和離書先回去住着, 等再過一段時間再說出口也成。”
月光只有彎彎一抹,清輝不足以映照出兩人的面色。
宋枕錦微微提高了燈籠, 挺直的脊背前傾。
葉以舒不動,看着男人漸漸在面前放大的五官。
清冷如冬日裏的寒山, 眉間裹了松間的霧,山巅的雪,明明如冰做的人一般, 卻在他面前展現出春山的那一面。
這不是區別是什麽?
葉以舒從前不深究,但這區別, 足以讓他在清醒時候推開這人。
Advertisement
“你看什麽?”葉以舒這般立着, 看着宋枕錦漸漸出神。
宋枕錦低低笑出聲來,山巅的雪化開,流成了泉。
“笑你,一如從前。這般不好嗎?”他直起身,又回轉過去。腳步放慢地走着, 燈籠依舊落在葉以舒的身前。
“用不着拒絕。據我所知,你并不着急找個共度一生的人,反而因為外界紛擾,想遠離這些麻煩。”
“你專心做你自己的事,我幫你把這些隔在外面。不好嗎?”
葉以舒道:“不好。”
“嗯?”
葉以舒道:“影響我二婚。”
宋枕錦低笑,溫聲道:“咱們才成婚,才幾日就和離,你猜猜外面會怎麽傳?”
葉以舒也彎眼,狐貍眼裏閃着光。
“這有什麽,我不在乎。”
“阿舒,人言可畏。”宋枕錦不免提醒。
“宋大夫,你管那麽多做什麽?”
“為朋友着想。”
火光微晃,阿黃已經到過家一趟,現在又跑回了。
宋枕錦瞧着那毛絨絨的狗尾巴,不知想到什麽,唇角彎了彎。“我給你那藥,你始終沒有回去拿。我的好意,你又要再拒絕一次。”
葉以舒道:“陌生人的東西,我不接受。”
宋枕錦道:“那現在總不是陌生人了?”
葉以舒看着他頭上束起的墨發,發上一只簡簡單單的木簪。“我倒是無所謂,這不是怕亂了你的道心。”
宋枕錦笑言:“我何來的道心。”
葉以舒挑眉,故意道:“你難道不是要畢生為了濟世救人而奉獻。我這等凡人,怎好擋了你這種神仙的路。”
葉以舒呼了一口冷氣,見宋大夫還堵住他跟前的小路磨磨唧唧走着,他不免上手推着人,加快步子登上大路。
“我想幫你。”宋枕錦輕聲道。
“哎!”葉以舒一嘆,“我發現你這人有點倔。”
宋枕錦與他并排,燈籠落在兩人前方的大路。“阿舒,我想幫你。”
“随便你!”葉以舒不是個喜歡講道理的人,他喜歡直來直去,有什麽說什麽。
既然宋大夫願意陪着他耗,那就耗下去。
反正他才十八,日子長着呢。
快走到葉家門口了,屋裏都熄了燈。葉以舒手臂一抱靠着門,手肘撞了一下宋大夫。
“話說,你什麽時候認出我來的?”
宋枕錦道:“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門推開,葉以舒身子微偏,他腰腹收緊正要站直,手肘卻被大手握住。掌心燙人,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是冰涼的。
“小心點兒。”宋枕錦道。
進了屋裏,便是燒水洗漱。阿黃自個兒在竈孔前的柴堆裏轉了轉,腳下将稻草踩平整了,才趴下蜷縮起來。
葉以舒打了個呵欠,坐在火光映照處。
宋枕錦則從水缸打水出來,倒進鍋裏。
煙氣騰騰,葉以舒手撐着下巴,被烘烤得起了困意。宋枕錦看他一眼,端了一根凳子跟竹筐在阿黃另一邊坐下。
他聽着另一個人的呼吸,回想在路上時聽葉以舒提起要離開那話,竟也生出幾分不舍得。
只有一點點,但他也感受到了。
只是他現在還說不清,到底是因為孤身久了習慣了身邊有個伴兒,還是不舍得一成不變的生活裏多了一絲鮮活。
“宋大夫。”葉以舒的睡意微濃,喊人也帶了一點鼻音。
“嗯?”宋枕錦一邊挑着今日從別人那裏收來的藥材,嘴裏不忘應聲。
“你們搞醫術的掙錢嗎?”
“養家糊口是沒問題。”
葉以舒閉着眼睛打盹兒,“果然,身邊就沒一個富的。”
宋枕錦眼中無奈,不自禁地展顏一笑。如山巅化雪,青山蒼蒼。
*
第二日,葉以舒五更天時就起來了。
因着不知道這小吃好不好賣,第一次試賣,早點去鎮上能賣的時間更長。
葉以舒沒有驚醒宋枕錦,收拾收拾,就回葉家。
回去走山路,阿黃也打着呵欠跟在他後頭。看門的狗都是晚上警惕,白日裏睡覺,難為阿黃送他。
葉以舒想着要今日能掙,給它帶個棒子骨回來啃。
天蒙蒙亮時,他爹娘這邊也準備好了。他娘早早起來烙了餅,這會兒正好在路上邊走邊吃。
葉以舒想跟他爹換着挑籮筐,但葉正坤怎麽着都不讓。
兩個大人在前面急急忙忙趕路,葉以舒跟豆苗落在後面。
葉以舒正在教小孩吆喝,給他安排收銀子的活兒。
早在豆苗能上幼兒園的年紀,葉以舒就開始教小朋友算數認字了,現在豆苗十歲,乘除法跟常用字都滾瓜爛熟的。
大邱朝的人也吃辣,但外邊辣椒還沒普及。他們吃山茱萸,芥菜這些。
去鎮上近,走兩刻鐘就到了。
鎮上賣菜的,賣水果的,賣肉的都集中在一條街上。
那種大一點的攤販有自己的固定攤位,交的租金也多。
葉以舒這賣的是小吃食,位置就自己随便擺,有幫官家做事兒的人會專門來收他們的攤位費。一天不過兩文。
葉以舒在一條街的中間,專賣吃食的那邊找了個空位置讓他爹放下。
他們左邊是賣鹵味兒的,右邊是賣拌鹹菜的。
這會兒天已經亮了,集市上人漸漸增多。扛着糖葫蘆的老人走在人群中吆喝,一條街上能見着三個。
葉以舒頭一天做生意,他不緊張,但他爹娘都緊張。生怕這次不成賠了錢,打擊了哥兒,讓他又轉而進山裏讨日子。
葉正坤麻利地将爐子搬出來。
東西是在家裏先煮過的,這會兒還用不上炭火。
只見施蒲柳将那遮在木桶上的蓋子打開一道縫,那霸道的香味兒呲溜一下就跑了出來。
怕小串涼了,施蒲柳快速從中撿出來幾串,用剪刀剪碎放碗裏。
哥兒說了,畢竟是個新鮮吃食,得讓客人試吃了來。
葉以舒跟豆苗立在攤位邊,張口就吆喝:“串兒嘞!串兒嘞!好吃暖胃的麻辣小串兒嘞!”
不知是吆喝聲起了作用,還是那飄出來的味道勾了人,便有那嘴饞的客人停留在了小攤前。
“祖傳麻辣小串,蜜制配方,素菜一文錢一串,肉菜兩文一串。客人可以先試吃。”說話的是站在施蒲柳身邊的豆苗,他娘見人就不好意思開口,但豆苗機靈。
他一說完,施蒲柳立馬将剛剛剪好的試吃遞過去,邊上放着小竹簽,客人插着就可以吃。
“不就是豆腐白菜。”有客人道。
他家兩個長輩都是不善言辭的,葉以舒走到他娘身邊,揭開那木桶上的蓋子道:“再是豆腐白菜也要看怎麽做,那些個貴人家裏的豆腐白菜咱老百姓不一樣也饞嘛。”
“您瞧瞧,這般滋味兒的東西,不來點兒嘗嘗?”
別說,正對着那木桶的客人只覺得被一股濃厚的香味兒沖擊。一時間頭暈目眩。
再看那木桶裏肉菜素菜放在一起,油汪汪的,肚裏不就缺這點油水嘛!腦子一熱就道:“給我一樣來一串!”
剛端出去的免費試吃被幾只手拿完,瞧那些客人嘴裏的東西還沒咽下,趕緊掏錢吆喝要買。
葉以舒唇角微揚,成了。
他利索地給客人撿完串用油紙墊着給出去。
而那頭一個點了串的客人這還沒嘗呢,試吃完的客人就舉起銅板道:“給我來兩串素的!”
“我全要魚丸。”
“我要海帶!海帶!”
葉正坤跟施蒲柳哪裏見過這種陣仗,當即愣住。
葉以舒反應極快,他一邊給串兒,豆苗一邊收錢。兄弟兩個好像做了千百遍,配合得極為熟練。
“哥,魚丸沒了!”
葉以舒便笑着給要魚丸的客人說聲抱歉,手上遞出東西不停。施蒲柳跟葉正坤回過神來,看前頭圍着的人群有些心驚肉跳。
一兩文錢的東西,就是鎮上的人也買得起。
加上味道新奇,甜的酸的辣的……哪般味道都調和得極好。
有那前一批的客人美滋滋地就站在攤位邊吃完了,還想着再來點兒,卻發現自己早已經被擠出了前頭。
大冬天的,一家四口忙出了一身汗水。
之前還擔心賣不出去,得用那炭火把小串兒溫着呢,結果這熱氣兒還沒散了一半,東西就賣完了。
客人見狀,遺憾散去。只餘葉家夫妻倆看着那沉甸甸的錢袋子,一時飄飄忽忽,腳下落不到實處。
錢、錢……這麽好掙的嗎?
“爹、娘,這生意能做。趁着還沒下市,咱再去買些東西明日再來。”
“明日不當集啊。”
“不當集我也來。”跟前遞過來一個碩大的碗。
葉以舒擡頭,是剛剛來買過小串兒的客人。客人見他注意到自己,不好意思笑道:“不知老板姓什麽?”
“葉。”葉以舒道。
“哈哈哈哈,葉老板,你家這小串兒滋味兒甚妙,就是不知這湯底嘛,賣不賣?”客人摸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道。
他是個嘴饞的,一輩子就好這口。這不今日還沒吃個夠,看那木桶裏的紅油便想着拿回去也能再煮一鍋自己痛痛快快吃一場。
葉正坤跟施蒲柳又是一愣。
這是吃完了菜還要喝湯?
“這……”葉以舒猶豫。這湯底其實就跟火鍋湯底差不多,拿回去之後還能繼續燙菜吃。要有心之人拿走,研究研究裏面的東西,沒幾天他們興許就有競争對象了。
“不如這樣,湯底我不帶走。葉老板您随我去我家,用這湯再燙些其他菜吃,我給老板二錢銀子。”
葉以舒想,這是個有錢的主。他一琢磨,笑着道:“客人說笑了,看你有緣,給個幾文拿去便是。”
“多謝多謝!”說着把葉家的木桶一拎,塞了一點兒銀子到豆苗手上,飛快就跑了。
“大哥。”豆苗将手舉起。
葉以舒挑眉,拿起銀子颠了颠。“二錢銀吶。”
“哥兒。”施蒲柳見那沒了人影的人,面露擔憂。
這東西吃的就是一個配方,這下湯底給人帶走了,難保他們不白白忙活一場。
葉以舒拍拍他娘肩膀,溫聲道:“娘,咱這生意做不長的。沒準兒下一集,咱這鎮上就有一樣賣這東西的了。”
“那可怎麽辦?”
葉以舒道:“所以我們要趁着大家還有那個新鮮勁兒,快快地賣。”
“好,娘知道了。他爹,咱先去買菜!”說着就要走。
葉以舒把那二兩銀放他娘手上,道:“娘收着,買今日三倍分量的。”
“诶!”
“哥,可是家裏香料不夠了。”
“沒事,哥等會兒直接去縣裏一趟。”
收攤兒的事兒交給葉家兩口子,葉以舒買了兩個包子坐上去縣裏的車,急着趕了過去。
到了縣裏後直奔香料鋪子,又去醫館裏拿了些藥材,摸着夜色回家。
他先把東西給葉家送去,本不打算回宋家了,卻見自家屋裏他爹正坐着跟宋枕錦說話。
這人還真是閑的。
不過人都到這兒了,看外面還停着驢車。葉以舒也不着急了,抓上錢袋跟他娘,一點一點把頭一次掙的銀子給算出來。
葉家用的油燈,燃起燈後屋裏的味兒就重。
一家三口圍着擦拭得幹幹淨淨的桌子,一個銅板一個銅板數着,就怕漏了一個。
三人各自數完,再一加,攏共一百六十九文。
帶去的素菜有七十串,葷菜五十串,刨去試吃的,足足一錢多銀子。
“豆腐一塊五文,用了兩塊十文。白菜你爹種的,不算在裏面。豬肉半斤十五文,魚丸半斤三十文。海帶十文。哥兒那香料錢是多少?”
“總共二錢。”
施蒲柳倒吸一口涼氣,忙道:“那這豈不是……”
葉以舒笑道:“哪裏,那些香料照着今天這量可以做三分。六十六文,算起來也是有掙頭的。”
“三十八文。”豆苗在桌上寫寫畫畫,擡頭道。
“掙了三十八文。”他強調。
葉以舒笑道:“那也很不錯了不是,而且還沒算那二錢銀子呢。咱們今日頭一日,做得少些罷了。這貴的就貴在香料上,多弄些菜就能賺得多些。”
施蒲柳一聽也是,看葉正坤跟宋枕錦已經沒說的了,他催促哥兒回去,自己急急忙忙進了屋裏。
葉以舒見他娘如此,笑了笑。
他沒指望着這個能賺多少,只有不虧本兒就行。
最主要的是給他爹娘找了個事兒做,不用看着他爹成日裏去鎮上幹那些累活兒,他娘也不用悶在家裏對身體不好,怎麽着都成。
不過他們一家人倒高興了,就是累了宋枕錦。
葉以舒在他爹娘的再三催促下,坐上了宋大夫的驢車。
這次他沒進去,而是就坐在另一邊車轅上。腿垂下去随着驢車慢悠悠地晃動着。
暮色漆黑,燈籠只照着前面幾米的路。路旁樹木被風吹得搖曳,葉以舒被凍得沒了困意,盯着漆黑的前方發呆。
“今日生意怎麽樣?”宋枕錦問。
“挺好。”葉以舒吸了吸被凍得有些不适的鼻子,偏頭見宋大夫看着前方,手上緊握着繩子。
還真是冰霜做的,不怕冷似的。
“不過這生意做不長久,得趕在其他人學來之前,掙上一筆。”
“不如去縣裏?”
“一步一個腳印吧,現在去縣裏為時尚早。”
連續兩個大集過後,葉家人每日不落地去鎮上賣這小吃。顧客認準了他們,每每剛到鎮上,那小串兒就賣得差不多了。
但與此同時,同類型的小攤也越來越多。
人家不只會做這麻辣一個口味兒的,還弄了鮮香的雞湯湯底,蘿蔔湯湯底。
臘月過半,這生意開始回落。
葉家人從平常一日兩百串,開集一日五百串慢慢減少,最後穩定在尋常一百串,集市三百串。
生意回落也有回落的好處,此前天天不落地去鎮上,就是他爹娘再歡喜,也有些疲憊了。
葉以舒讓他們一集休息個一日,這才習慣了下來。
這日,又是開集。葉家人照舊一早起來趕往原本固定的攤位。
可到了位置的時候,卻見他小叔帶着爺奶把他們的位置給占了。且還打着同樣是葉家的名號,東西都已經開始賣了。
葉正坤跟施蒲柳已經把這生意做熟了,葉以舒今日難得想偷個懶沒有跟來,他們就遇上了這事兒。
兩口子聞到那味兒,跟自己帶來的相差無幾。幾乎可以說是從同一個鍋裏舀出來的。
夫妻倆心中震蕩,又急又氣,可當務之急是把今日這東西賣了。
豆苗跟着一起的,看他奶得意的樣子,沒忍住癟了癟嘴。
在鎮上除開那些固定臺子上售賣的商戶要給攤位費,其餘地方都是散戶。照理,誰來得早就是誰的。
豆苗想着他哥說的這話,直接抓住他娘的手道:“娘,咱換個地,擺路口去。”
葉正坤聞言,也覺路口不錯。
夫妻倆現在沒空跟他們計較,利落地換了位置。
“诶,葉老板今日怎麽在這兒了,我還當今日又要去集市裏面擠了。”老顧客一來就認他倆的臉。
豆苗口齒伶俐,道:“路口好,叔叔伯伯們一來就能吃到我家的小串。以後我們就一直在路口擺。”
這一換位置,夫妻倆也體會到了這裏的好處。
人一來,首先看到的就是他們的攤子。有想吃這串的,點上兩串拿着邊走邊吃,後頭遇到還賣的,手上有了就不惦記其他家的了。
不過大家夥兒都吃了不少次了,漸漸也少了新鮮感。往常一個時辰能把湯汁兒都給出去,現在要兩個時辰才賣得完。
中午收攤,夫妻倆還特意去原本擺攤那地方看了看。
可巧,葉正松跟金蘭還沒走,老兩口已經不在了。
“沒賣完吶小叔?”豆苗立在那木桶跟前看。
“去去去,弄髒了。”葉正松趕他。
豆苗輕哼一聲,“要是讓我哥知道了小叔偷走了我們的東西,哥哥肯定會帶着斧頭找來的。”
“你當我怕!”葉正松底氣不足,但也沒臉讓一個小孩兒在跟前說。
豆苗不高興地回到他爹娘身邊,就聽他娘道:“我放在屋裏的香料,你們偷拿了。”
她說得篤定,葉正松更是心虛。
“誰拿你的東西了!”
“小叔……”葉以舒慢悠悠地從他身後走出來,“說話客氣點兒。”
葉正松吓得腿一軟,當場沒了那氣勢。
“娘,怎麽回事兒?”葉以舒問。
“你小叔又偷東西。”
葉以舒一來,金蘭夫妻二人飛快收拾完東西就跑。葉以舒悶哼一聲,道:“娘,咱回去算賬。”
葉正坤悶聲道:“算了。多半是你奶又偷摸摸進咱屋子裏了。”
葉以舒煩死這老太太,恐吓了也警告了,還是防不勝防。
葉正坤頹喪地搖了搖頭道:“回去吧,外面冷。”
自鎮上步行回家,能走出一身微汗來。忙了這麽多日,葉家人坐在一起将銀錢歸攏。
自從看這小串能掙錢後,施蒲柳就往裏面加新菜色。像冬筍,夏日裏曬的蘑菇,還有河蝦、豬皮凍……換着花樣來,稀奇的就賣上三文、五文,也賺了些銀子。
仔細一算,尋常一日平均收入就在一錢銀子。大集一日多則三錢。
連續□□日下來,加上今日三個大集,足足賺了一兩五錢銀子。
可把葉正坤夫妻倆給高興壞了。
不過等他們高興完,葉以舒道:“爹,娘,現在外面賣小串的人家增多,咱後續怕是賺不了這麽多的銀子。你們得有個心理準備。”
“哥兒,我們都知道的。”施蒲柳道。
她最近靠着自個兒手藝掙了錢,成日裏數錢數得高興,加上喝藥調養,說話聲音都大了些。
葉以舒見他娘如此,捉摸着再賣點什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