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章
第 53 章
清和寺坐落于帝京城外數十裏的遠郊, 大抵也就是半日的行程。
訓練有素的羽林衛在前開路,其後跟着的便是諸位大臣們的馬車和帝王儀仗。
“你說,我們這麽大張旗鼓的, 要是有刺客突然出現, 豈不是毫不費力就能找到你的所在之地?”顧皎放下車簾, 腦中已經想到各種兵戎交錯的情形。
君珩原本支着頭小憩,聞言睜開眼, 輕笑出聲:“不是跟你說少看話本嗎?”
“這叫為你的安危着想,就算再近也畢竟不在京中,不好照應。”顧皎義正嚴詞道。
“那上次,堰郡那樣遠,你怎麽肯同我去的?”君珩從背後環住她,将頭搭在她的肩上, 問道。
堰郡之行雖說沒出什麽大差,但未動身前, 總是比這一趟兇險許多的。
“我擔心你啊。”顧皎坦然道。
君珩怔了怔,而後将她抱得愈發緊了些:“那個時候,為什麽會擔心我?”
那時,她明明還沒有接受他。
“因為——”顧皎想了想,勾唇道,“你長得好看呀。”
聞言,君珩不輕不重地在她肩頭咬了口。
“第一次覺得這張臉用處這樣大。”他悶聲道, “但好像也不太值得高興。”
顧皎偏頭吻了吻他鬓角, 在他微驚擡眸之後, 才道:“這下高興了嗎?”
君珩壓了壓唇角, 極力作出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嗯。”
Advertisement
而後他不自然地移開話題:“今日随行的皆是羽林衛的精銳,而且由帝京到清和寺一路每隔五裏便有驿卒, 刺客想下手,也得有機會活着出現在我們面前才是。”
說完,他頓了頓,低聲道:“即便真有意外,這次也定不會再讓你出事。”
顧皎偏頭看他,半晌,輕嘆着撫上了他肩後墨發。
這人,還是對上次遇險的事耿耿于懷,但說起來,她不過只是脫力擦傷,而他卻差點耗盡了周太醫帶去的稀品良藥。
“哪裏就這麽倒黴,每次出門都有意外啊。”她收起笑容,嚴肅道:“你就不能盼點好。”
君珩悶笑一聲:“是,我不說了。”
“對了,我一直沒問,這次随行的人都有誰?”顧皎忽地記起。
她一直忙活着收拾可能用到的東西,都忽略了這算得上是頂要緊的一件事——名單上的人不知有多少人虎視眈眈盯着呢。
君珩放開她,從身側拿出一封文書在她眼前展開:“是宴沉言定下的人,你看看。”
顧皎靠在他懷中,大致掃了一眼:“宴相的确是半分都沒徇私。”
其上的人官位各有高低,卻都是有真才實幹在身上的,并無一人才不堪任。
“沈舟也在?”看到沈舟的名字,她微微訝異了一瞬,沈舟入朝并沒有多久,朝中也有不少以為他是憑借搭救了君珩一次才有此番際遇的人在。
對沈舟了解較多的也只有翰林院的幾位而已,宴沉言不說日理萬機,但是也經常沒什麽閑暇,他也并非想要借着提攜沈舟而讨好君珩的人,能将沈舟算在這之中,想必是仔細權衡過的。
也足以說明這人處事缜密到何種地步。
君珩收起文書,重新擁住她:“再過幾年,宴沉言的才幹或許便不在左相之下了。”
“我爹可從沒覺得宴相在他之下。”顧皎輕嘆一聲:“不過也好,有宴相在朝中,他也能安心些。”
“阿珩,若是日後朝堂安穩了些,我想……”她止住話,搖了搖頭,“算了,等到了那一日再說吧。”
“讓左相退下來?”君珩卻已經知道她想說什麽,握了握她的手,“我想過的,左相操持這樣久,若他願意,便為他換個閑職,不必再勞心勞力。”
顧皎想了想,搖頭一笑:“不過,也得他自己肯才是,就怕他不在其位也沒辦法徹底清閑下來。”
君珩知道她擔心顧青行,輕聲道:“會有那一天的。”
“皎皎,我說過的,會讓天煜如你所想的那般,河清海晏,物阜人熙。”
聞言,顧皎微微偏頭,而後朝他一笑:“嗯,我相信。”
……
一日風平浪靜的行程後,終于抵達了清和寺。
寺廟地勢高聳,寺外是郁郁蔥蔥的樹林,佛法誦經之聲與蟬鳴葉響交雜着,散發着古寺獨有的寧和氣息。
身着朱紅色燙金袈裟的住持已經帶着一衆高僧等在了寺外,宴沉言在馬車旁等候君珩下來,而後陪着他一道走了過去。
君珩已是第四次來這裏,在住持合掌施禮時亦同時回以一禮,二人身後的諸人也随之或雙手合十或恭敬俯身。
“陛下的心境與往年相見之時,大有不同了。”住持淡笑說道。
君珩語調謙和有禮:“多謝住持惦念。”
他視線後移,在顧皎身上落了落,唇角自然帶出一抹笑:“住持舊時開解,朕如今終有所了悟。”
“凡來塵往,皆是衆生造化,陛下不必記懷。”住持側過身,僧人們也随之散開兩列,讓出一條路來。
“所需之物皆已備妥,陛下,請入內吧。”
清和寺建寺悠久,即便不在繁華之所,往來上香之人卻也絡繹不絕,所以每年夏祀之時,為了保證帝王的安危,都會提前請走香客。
因着每年都會有這一行,所以僧衆早已熟門熟路,各自引着大臣們入寺,君珩則是與住持一同踏進了廟堂。
淨手、拈香、叩首,三次之後一禮便成,君珩離開後,随行的大臣也相繼入廟施以同禮,住持則一直留在廟中為諸人敲磬誦經。
顧皎拜得極為虔誠,君珩等她出來之後,與她一同跟着引路的僧人到了齋房,才低聲問她:“你求了什麽?”
她眨眨眼,真誠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聞言,君珩不由得一笑,這人常常一副事不過心的樣子,內裏面,其實還是随了顧青行。
顧皎卻還沒說完,她目光燦若朗星,望向他的雙眼:“還有呢……希望我天煜的君主,平安順遂,無病無災。”
“佛祖說,他答應了。”
君珩心下漸暖,緊緊抱了抱她,而後低聲道:“花言巧語。”
顧皎卻頗為自得:“你喜歡就行啊。”
君珩不自然地咳了咳,回過身将帶來的酸杏茶泡好,放在了木桌上:“累了一路了,喝些茶。”
顧皎吹了吹茶,輕抿一口,而後四周打量了一下:“我們住一間嗎?”
這齋房的木床一看便是只能睡一人的大小,她故意這麽問,便是想看君珩的反應。
而他也沒讓她失望,臉色極快地染紅,而後僵硬地解釋了幾聲,便出門回到了自己的屋中。
顧皎搖頭笑開:這麽久了,君珩還是經不起一點打趣。
——這習慣不好,得改,她暗自想着,笑意愈發燦然。
——
廟中,沈舟落在人後,最後一個上完了香,他閉眸跪了許久,才俯身拜下。
住持停下了手中的磬,讓身側的小僧彌先行離開,待廟中只餘自己和沈舟二人後,才溫然開口道:“施主,許久不見。”
沈舟緩緩睜眼,起身後恭敬地對住持施了一禮:“住持。”
“施主上次在佛前所求之事,可有了結果?”
聽了住持的問話,沈舟自嘲地輕勾唇角:“并無。”
住持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那……可悔?”
沈舟靜默片刻,而後取出了一個配囊,松開繩結,露出了其中的平安符:“若我将此物留在廟中,可否護我所想之人安好?”
“施主為何不親手交予那人?”住持問道。
“她……不肯收。”沈舟低聲道。
住持頓了頓,目光落在了平安符上,再次憶起了一月前見到沈舟時的對話。
——“聽聞,由山腳之下沿着石階跪拜而上,步步叩首至佛主面前,心中所求便能得佛主庇佑,是嗎?”
——“不過是世人寄托願景的法子罷了,施主不必當真。”
——“住持不是說,心誠則靈,照此法而為,會否更顯心誠?”
……
——“施主這是何苦?”
——“我所求之事,已非自身之力所能及,就像您所言,即便是寄托,也總好過空無所念。”
日暮漸沉,香客也已散去,住持立在一旁,看着沈舟一步一叩首,膝上衣物被沙石磨破,而後又漸漸滲出了淡紅,再之後就連臺階上也染上了點點紅意。
沈舟仿似無知無覺一般,即便幾次差點沒穩住身子跪倒在階上,也只是面色略顯蒼白,自始至終都不曾生出一絲退卻之意。
他悲憫着看着沈舟,在他行至最後一步時,向來循規的高僧第一次伸出手,扶起了他。
而後,他将一枚平安符交在了沈舟手中。
……
住持再次看向眼前之人手中的平安符,伸手接過:“貧僧會将它留在佛前,此物與施主有緣,也沾染了施主的執念,許是可以如您所想般庇佑那人的。”
沈舟這才如釋重負地笑了笑。
住持看着他,沉吟一瞬:“施主是有大造化之人,但能破開虛念,方可塵盡光生。”
沈舟愣了愣,緩緩垂下眼簾:“虛念?住持又如何斷定,我所求便是虛念?”
住持低聲道了句偈語,而後道:“一念無生,萬緣皆寂。垢去明存,當渡厄途。”
“施主,你牽系太深,終會有不得不決斷的一日。”
“是嗎。”沈舟輕聲喃喃道,而後喟嘆般低吟:“真希望那一日,來得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