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 你別生氣(捉)
72 你別生氣(捉)
◎我想你了◎
謝岩去上學了, 日子還得過。
過一個年,人情走動、打官司、送禮,他們出門一趟, 肉包子沒少拿。
就這半個多月, 賣出去的包子跟送出去的包子持平, 基本沒掙錢。
陸楊拿着算盤,手指如飛,越算越心疼。
他在這一刻, 竟然有點理解陳老爹的摳門了。
這樣花錢, 是個人都心疼。
年節過完,生活再次回歸正軌。
他清點賬面銀子,可以制定新年計劃了。
原先攢下了七兩銀子的束脩, 他給謝岩拿了二兩銀子,自己手裏留了一兩。這處銀子只剩四兩, 空着三兩的賬。
因最近跟烏少爺接觸多, 陸楊看出來烏平之對科舉一事的上心程度, 相信他不會輕易抛下謝岩不管,束脩的事可以放心了。這銀子他攢着, 想着租宅子用。
他手裏還有二兩三錢銀子, 是用買豬崽的。
大伯家給了四百五十文錢,他已經交付一只豬崽,拿一百五十文錢放入自己的小荷包了。剩三錢。
兩個爹給的二兩銀子,他還沒用。豬崽也用不了這麽多。
陸楊知道家中賬務, 想把銀子在手裏留一陣。等書籍印出來發售了, 他看看要不要追加銀兩, 算兩個爹淺淺入一小股, 掙一筆銀子出來, 把村裏那個小破屋子修一修。
不說拆了重建,歪斜的牆壁、漏雨的屋頂,怎麽都得好好整整。開春以後暖和了,有三個季節不用考慮衣物鞋襪,攢攢銀子,蓄點棉花、布料,下個冬季,要穿厚實的棉襖,不再受凍了。
另外,他給陸林留了一只豬崽,陸林已經确定要養。
還有一只豬崽,等回村,看大伯家推薦哪個族親,他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豬崽。
這兩頭陸楊沒得掙。
鋪面上的銀子數量才四兩多。
竹筍的銀子已經結清,後面進賬,都是他自己的。
幹貨也是,他已經支付過貨款,進賬也是自己的。
山菌還沒結貨款,這陣子賣得不錯,菌子泡發以後,洗洗切切炒一炒,不論是炖湯打湯還是炒菜,都是好吃的。
冬筍之後,山菌的銷量也起來了。
山菌曬幹了,不壓秤,一斤有好些。
他根據種類,進貨價是四文到四十五文錢一斤,賣出去都有提價。
進價比外頭高,賣價和外頭一樣。菌子是六文到五十文的區間。
上回送來的菌子,最貴的是青頭菌,六十文一斤,不講價。
總數也最少,一起才一斤多點兒。
黎峰說,這個菌子,寨子裏的人都愛吃,一家也沒多少,想着賣不出幾個錢,自家早都吃完了。餘下就這點,幾家湊湊就這個數。
旁的菌子就便宜些,雞油菌拿價是二十二文一斤,賣價二十七文。這個有六斤多。
餘下是木耳和松茸的數量稍多。銀耳又是一個價。
陸楊的記憶裏,松茸貴過一陣,還是一朵一朵的賣。
那時候他聽陳老爹說,有空回村一趟,可以從村裏人手裏買到便宜好貨。因為村裏有人跟黎寨人沾親,能直接在山寨裏買。
現在變了,松茸價格回落很多,還有點滞銷,是最後賣完的,一斤才十七文錢。以前他去買,三十文一朵,還不能挑,去晚了還買不着。
陸楊搖搖頭,縣城裏的富貴人家還是太少了。
窮人多,買不起,山裏的東西又不需要人費心思培育,自然跌價了。
跌價狠了,上山一趟,撿回來菌子,曬幹以後沒多少斤兩。上山的人又少了。
普通人家的食譜有限,吃得起的人家少,這些年始終沒缺貨,價格就沒漲回去。
他有機會,要找烏平之問問,怎麽才能認得一些外地的游商,看看他們要不要好山貨。
府城的貴人比縣城多,省城的貴人又比府城多,要是能賣到京都,這才真掙錢。
除了這些,就是最便宜的白蘑菇了。
白蘑菇有兩種,一種傘蓋圓圓的,一種是大片大片的。都是一個價,六文錢一斤。這兩樣走量最快,到店以後,比竹筍賣得快。
第一次拉來的菌子少,只有四筐。
後來那個叫三苗的人幫忙送了兩次貨,補貨數量差不多。
陸楊炒醬也用了一些白蘑菇,這頭一起算貨款。
他要給黎峰結算一千三百二十文錢。
鋪子裏才補過貨,肉、面粉、醬料、油鹽都不缺。去掉這部分貨款,還有個三兩銀子在。
竟然還不錯。
陸楊摸摸下巴,對鋪面生意有了另外的想法。
照他現在的每日結餘,幹貨收入真是灑灑水,賣得多,就攢出個工錢。
最掙錢的是菜,不論是之前的蘿蔔白菜,還是後來的冬筍山菌,都很掙錢。
哪怕是野味抽個半成,也掙了一筆。
他得利不多,勝在銷量大。
其次就是包子,累人,收獲不小。
過了冬季,菜價會回落,但他們馬上就能賣菌子醬了。
菌子醬利薄,他分成不會多,這一塊主要是扶持弟弟。
但這處扶持好了,他可以拿到更多的山貨、野味,不能穩定供應,就定個日子,他要搞個“野味日”,打出名聲,讓人知道買野味,首選他家。
除了菌子醬,他還會做雞蛋醬。
天暖以後,村民農忙,很少出來賣雞蛋。
雞蛋也會因為天熱,不耐放,價格随着季節回落。冬季的高價不會有了,他可以再請人采購雞蛋。
陸林就很合适。他又不會下地幹活,最近嘴皮子練出來了,到時就讓他去收雞蛋,隔三差五來一趟鋪子裏。順道帶些時蔬過來。
鮮雞蛋拿來賣,賣不出去的,他拿來炒雞蛋醬。
以周邊鄰裏對菜的需求來說,雞蛋應該不至于放壞。
春季又可以挖春筍了,讓弟弟多多收筍子。
他不會嫌菜少,到時候他也會主動聯絡縣城的飯館酒樓,還不信賣不出了。
正好開春播種,讓他們也在村裏宣傳宣傳,良田就不提了,自家小菜園就侍弄好,全給種滿。
就那點地,侍弄好了換銀子,農忙的時候可以割幾斤肉吃,劃算!
這裏賬目算清楚,陸楊心裏盤算不斷,過了會兒,他過去盯着幹貨簍子,對這些瓜子花生真是犯了難。
突然,他靈光一閃,回屋裏,把謝岩收拾出來的、明确不要的,可以拿來糊牆的稿紙拿了一摞到前面。
他用稿紙包瓜子、花生,一包有個二兩、三兩左右,包好以後,一包賣三文錢、五文錢。
他喊陸林:“林哥哥,過來幫我包瓜子!”
陸林聽了聲,過來還不大敢拿紙。
紙墨貴重,他怕這些有用。
陸楊說都是廢紙:“阿岩收拾出來不要的,讓我糊牆用,我一直沒空閑,這不,剛算賬,過了年節,瓜子花生都賣不動了,我想了個法子,把它們散裝包好,門口吆喝一聲,客人方便買。要他們專門進來稱瓜子吃,那可太難了。
“等有人來買別的東西,我們搭着問一句,五文錢的瓜子買不買。指給他看,再說還有三文錢一包的瓜子。瓜子算價格,一斤比肉還貴,一般人舍不得經常買來嗑,我們就散賣,三文錢、五文錢的,他們聽着沒那麽多,拿起來就能走,也沒猶豫反悔的機會。”
他說起這些事,嘴皮子張合不斷,話很密:“下個月有童生試,我到時候讓烏少爺也把稿紙留給我,我們得了空就包瓜子花生,到時去考場外頭賣,那裏肯定有很多人等着考生出來,閑着也是閑着,不如嗑瓜子,這都是生意。”
陸林聽他說話,兩手不停,耳朵都要豎起來了,“你心思真活,怎麽這麽多主意?”
陸楊還有主意呢:“你聽說過沒有?考場檢查吃的,帶個餅子都要掰碎了檢查,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帶粉末進去。我新買回了一批面粉,你會炒面粉嗎?炒完以後,我們也分裝好,這些就不方便拿稿紙了,我找阿岩的便宜紙來用。他們就進去考一天,帶一頓飯墊吧墊吧就行,每一包包個三兩炒面粉,賣它六文錢一包!”
一斤面粉也就這個價。
陸林停手,給他豎起大拇指:“你肯定會發財的。”
然後繼續包瓜子、花生,還問:“紅棗要包嗎?”
陸楊稍作思考,嘆氣:“不包了。真是,一般人家哪舍得吃零嘴。哎。”
他手上忙活,新年計劃也制定完成。
鋪面需要有特色,等弟弟和黎峰過來送貨,他一定要把“野味日”談成。
山寨那麽多獵戶,再不濟,給他送幾只山雞野兔也行啊。
除了野味以外,山菌需要有獨特性。
以後貴價的山菌,像青頭菌、銀耳,最好都能賣給他。
賣給他,縣城別家的鋪面就會缺貨。
缺貨了,市場就是他來定。
一般常見的,數量很多的菌子就算了。普通百姓也要吃,他不會下手。
但難得的、非常好吃的山菌,這一看就是給貴老爺吃的東西,不宰一筆他怎麽睡得着覺。
鋪面位置問題,賣菜可以提高客流量,但都是附近街坊的生意,菜再多,就會壞了,所以就西邊四個村子收貨就行。
餘下就是包子了。
包子是鋪子裏唯一的手藝,別的東西都是從別人那裏采購,會有斷貨風險,但包子可以風雨無阻的賣,也确實能掙錢。
陸楊賣包子以來,聽見最多的話,是包子太貴了。
連隔壁的丁老板也說貴。
都賣了這麽久,別人家的肉包子也是這個價,他不能降價。
他想做小包子,一個大肉包子五文錢,小包子可以做小點,中和一下成本再計價。
他之前做過小包子,兩個小包子比一個大肉包子的用料還要少一點。包子的利潤在那裏,他可以稍微讓一點,五文錢三個小包子。
五文錢三個,和五文錢一個,擺在一起,對比就出來了。
做小包子,他也要堅持把醬肉包子、皮薄餡厚、每只都透油的名聲打出去,這樣才好與別的小攤販區別開來,成為鋪面的特色。
鋪面就這些事。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今年年底之前,他就要找個小院子租下來。
他以前就住街上的,知道價位。
謝岩讀書,不能住太嘈雜吵鬧的地方,環境清幽的,年租在十二兩銀子以上。還不能純看租子,住進去以後,家具、鍋碗這些雜物都要添置,得留出十五兩銀子才夠數。
就看賣書能掙多少錢了,賣書順利,這些計劃都能超前完成,他們可以早點有個小家。
到時租院子,就離書院近一些。謝岩平常想回家住也方便。
他順道教陸林:“日子都是一天天的過,但我們不能糊塗着過,好日子不會突然落我們頭上,先要想好要什麽,再看看我們現在有什麽,然後努力奔一奔。奔的方向,就是計劃了。像你們小兩口,來年想要家裏寬敞些,置房的銀子就是奔頭。養豬可以攢一些,幫我收菜、收雞蛋,也能攢一些。秋收的時候,我帶丁老板過去看糧食,他滿意了,你們收成又能掙一筆。”
一筆筆的零碎小錢,可以攢出大錢。
說起這些,陸林也有話想跟陸楊說。
“我之前看你弟弟他們在寨子裏開小鋪子,也有點想法,你說上溪村能開起來小鋪子嗎?”
陸楊直接就搖頭了:“難。黎寨能開,是因為黎寨遠,來回三四十裏路,他們能把柴米油鹽兼顧着,就不會願意出來。上溪村離縣城太近了,你們每天來回跑,應該有數。”
陸林嘆氣。上溪村也沒什麽特別的東西,不像黎寨靠着一座山,怎麽都能掏出寶。
陸楊說:“村裏沒寶貝,你們可以自己造個寶貝。”
陸林好奇:“怎麽造?”
陸楊說:“我們這兒種小麥對吧?一年兩季,可那麽多人還是買面粉吃,為什麽?石磨太少,一家人幹不出名堂。費時誤工。到頭來還不如賣了糧,再來買面粉。差價算出來,比把人耗在磨上劃算。但如果有個磨坊呢?”
陸林都聽呆了。
可真敢想啊。
磨坊……
好像真的可以。
他都不想回村子裏了,想在陸楊身邊多待幾年,學點真本事。
有了本事,他腦子靈活了,也能想掙錢的法子。
聊一陣,他倆把鋪子裏所有的瓜子花生都裝完了。
陸楊閑不住,這就拿個小籮筐抱着,在門口吆喝。
“賣瓜子!殼薄仁大的炒瓜子!三文錢一包!吃瓜子啦!焦香甜蜜的瓜子!三文錢一包!”
他精力不如從前好,喊一陣,零碎賣出十多包,就有點犯暈,陸林過來替他,也跟着吆喝賣瓜子。
差不多到中午的時辰,陸楊去後面幫忙做飯。
趙佩蘭還是怕生,平常愛在後面忙活,竈屋裏收拾得幹幹淨淨。
張鐵揉出來的面團,她一團團的收拾好,有空就會練練包包子。
陸楊到竈屋,張鐵就去前面看店。
趙佩蘭看陸楊小臉煞白,問他:“你是不是又想事情了?”
陸楊摸摸臉:“這麽明顯嗎?我就是去門口喊了兩嗓子。”
趙佩蘭嘀嘀咕咕念叨他:“怎麽閑不住?別人都想躲懶,鋪子裏都有兩個幫工了,你歇歇啊。”
陸楊就是忙慣了,閑下來反而難受。
而且他有些想謝岩了,也不知謝岩在私塾裏怎樣了。忙起來就不會老惦記了。
趙佩蘭看他臉色不好,跟他說:“等吃過飯,我跟你一起去醫館,問問丸藥制好了沒有,你還是要吃藥養着。”
陸楊應聲,說:“我自己去吧,您歇個午覺,早上起太早了,中午不睡覺,人沒精神。”
陸楊就不睡了,他現在睜眼就是天亮,再沒看過半夜的月亮了。
趙佩蘭看他能走能說的,稍作猶豫,答應了。
鋪子裏吃飯換班,陸楊吃完,到前面把陸林換下來。
陸林再回去,把張鐵換下來。等張鐵吃完,陸楊就出門去醫館拿藥。
他走在路上,總感覺有人跟着他。
左繞右繞的,他當不知道。進了個拐角,他不走了,就靠牆等着,然後看見他家狀元郎偷偷摸摸地跟來。
陸楊當即笑了。
謝岩尾随經驗不足,才轉過彎,就被陸楊抓了個正着。
這書呆子沒半點書生樣子,也沒書生架子,過冬的時候,為着保暖,姿态很像個小老頭。在家裏悄悄躲牆角看陸楊的時候,也是鬼鬼祟祟的,一點不君子。
如今更行了,他都會悄摸跟蹤了。
“你在私塾裏,就學的這個?”陸楊問。
謝岩幹笑了兩聲,似乎還想裝作沒有碰面,轉身走掉。
陸楊挑眉:“你敢走?”
謝岩不敢走。轉身的動作都沒結束,一聽這話就往前跨步,到了陸楊面前,拉他手都小心翼翼:“你別生氣,我算着日子,該去醫館拿藥了。我就出來看看。”
都出來了,又想回家看看。
他是午飯時辰離開私塾的,正飯點,他在鋪子外看了好久,也沒見着陸楊。
待會兒還得趕回去上課,他就說先去醫館問問丸藥制好沒有。卻發現陸楊也出來了。
看見夫郎,他高興,又不敢聲張,就一路悄悄跟着。
他還問:“你怎麽知道我在跟着你?”
陸楊其實不知道,他就是感覺有人一直看着他。
都走過幾條街了,還在看。那不是跟着他是做什麽?
他當時看病,特地找的比較遠的醫館,這都快到了。
他牽着謝岩,摸摸他手,又看看他臉蛋。
沒瘦,臉上氣色也不錯。
他倆往街上走,去醫館。
陸楊問他:“看見我了,你怎麽不叫我?”
謝岩就怕他生氣。
“我這還沒上幾天學,就跑出來了。”
陸楊說:“你真怕我生氣,就不該出來。”
謝岩看他沒生氣,笑道:“我想你了。”
陸楊唇角揚起,故意哼了聲:“想我是偷偷摸摸的?”
謝岩不知作何解釋。
陸楊跟他說:“你都出來了,想見我就回鋪子裏看看,娘也想你。”
他用了“也”字。
謝岩聽出來了,完整的句子應該是:我想你,娘也想你。
謝岩笑意更盛,問他身子好點沒有:“停藥好幾天了,我看你嘴唇都是白的。”
陸楊再次摸臉,又摸摸嘴巴,真是疑惑了。
人的臉色,真的這麽明顯啊?
而且他本來就皮白,這還能看出差別?
謝岩說:“你別想了,到醫館再複診一下,讓老郎中把個脈。”
第一次抓藥,就因謝岩不放心,白白多花了兩次診金。
上次過來抓丸藥,已經把脈過。這才多久?陸楊說什麽都不花這個銀子。
謝岩知道他吃軟不吃硬,在醫館外頭,他抓着陸楊的手撒嬌,小聲求他:“你就看看吧,你不看,我回去讀書也沒心思,老是惦記着。”
陸楊還是不看。
這就是浪費銀子。
謝岩說:“那我待會兒站那裏哭。”
陸楊:“……”
真有本事。在縣學硬氣一回後,他脾氣見長。
這是威脅,陸楊該要生氣的,偏氣不起來,點頭答應了。
到了醫館,他們果然又浪費了一次診金。
陸楊拿眼神臊謝岩。
謝岩沒被臊到,他在人情世故上,還有很多東西不懂,表現得直白坦率,也就顯得臉皮厚。他找老郎中問:“先生,您有醫書外借嗎?我想借本書看看。”
老郎中都露出了匪夷所思的神色。
“你給我當三年學徒,我這一身本事都傳給你。”
識得字,好教導。
跟他三年,就是棄文從醫。
謝岩兩相比較,帶陸楊拿了三大包丸藥,跟他告辭了。
醫書也是書,還是去書齋問問好了。
他又不當大夫,看看有沒有食補的書,或者問問烏平之。
烏老爺最近也在養身子,看看他們家的食譜都是什麽。他問出來,也給陸楊養身子。
一頓飯做出來,一家人都能吃。
娘最近幾年也累壞了,一起補補。
拿了藥,夫夫倆回家路上走得很快。
謝岩出來有一陣了,趕着回家見見娘親,就急忙忙往私塾的方向跑。
陸楊看他急,趕了馬車出來送他。
他們住宿,烏平之家的車馬沒停留,平常不會在那兒候着。
陸楊送他一程,還讓謝岩好羞愧。
“讓你累着了。”
陸楊看他一眼,感覺謝岩變得拘謹客氣了很多。
“怎麽了?跟我這個态度?”
謝岩說:“我一來,就給你惹麻煩。”
陸楊空出手拍拍他手背:“這算什麽麻煩?你這樣說,我這身子骨,給你惹的麻煩更大。”
謝岩不是這個意思,想一陣,才說:“我要是守着私塾的休沐日子來,你就能省心很多。”
陸楊不介意跟他說直白話:“我想你的時候就不費心了?”
謝岩還想說什麽,張口都是笑。
陸楊說:“我沒有不讓你回家的意思,我是怕你晚上回來,早課太趕。夜裏歇息不夠,怎麽有精神讀書?你下次想我,就像今天這樣,中午出來一趟也可以。我看時辰來得及。到時我給你做些好吃的,你在外頭吃東西,我也不放心。”
謝岩都應下了。
路上,他跟陸楊說起私塾的事。
私塾的兩位舉人先生,他認得一個。以前是縣學的教官。
烏平之說,朝廷的官員裏,就數教書先生最窮了。拿的月銀少,平時沒油水,得的米糧還要看學田的收成。
一年到頭,就是幾回考試可以撈一點銀子。平常還能給學生使臉色,讓部分投機取巧的學生上門送禮,這樣教學時,多多用心,也能撈一點。
這才多少油水?養家糊口太難。讀書人還要買紙墨,書籍都不提了。
謝岩說:“我以後不當教書先生。”
這個不掙錢。
陸楊一時無言。
怎麽說呢,他是希望烏平之教謝岩一些東西的,怎麽把人教得如此市儈,教書育人的事,都拿銀錢來比。
陸楊數次張嘴,也沒有勸說的話。
聽起來真的好窮,這種日子有什麽盼頭。
他試探着問:“那你以後做什麽?”
謝岩說:“書齋就很掙錢。金師爺都能庇護一家書齋,等我考中舉人,我們自家開書齋。”
他能出很多書,掙多多的錢,讓陸楊閑來無事就數錢,這不比操心爽快多了?
陸楊眨眨眼,往深了問:“你不往後考了嗎?”
謝岩還要考的,舉人也不算什麽。
但考上舉人,肯定能開書齋的。
陸楊突地笑了。
行吧,開書齋也挺好的。
他家小狀元郎有了世俗的追求,他倆俗人配一對。
把他送到私塾外,陸楊跟他說:“過幾天你休沐,我來接你。”
謝岩很想要,理智拒絕了。
“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自己回去。烏平之有車馬,你不要累着,我讓他送我。”
陸楊悄聲提醒他:“你對財神爺客氣點。”
謝岩抿抿唇,說:“他讓我罵他的,他說太客氣了,怕遺漏了問題。”
陸楊:“……”
烏少爺真不是一般人啊。
也行。
讀書的事,他不懂,他不摻和。
“去吧,我也回了。”
陸楊揮揮手,比謝岩先轉身。
出來跑一趟,他下午犯困,坐爐子後打盹兒,悠悠哉哉剝核桃。
聽說核桃補腦子,下回謝岩回家,就給他做核桃糕吃。
時日往前,在謝岩休沐前,陸柳跟黎峰來了。
【作者有話說】
來啦~
明天中午12:00有一章~
貼貼寶貝們,我們明天見呀,晚安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