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上課
第053章 上課
如果說元盼雁是特殊人才, 那上官溫苒,就是所有君主都想要的全能型人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含金量有多高?高到不管江易周說什麽,上官溫苒都能跟她聊兩句, 江易周透露一些後世的思想,以及各種科學研究,上官溫苒都能接上話!
所謂後世的思想,本也是在先人想法上建立起來的,先賢聖人們提出的各種各種假設, 已經足夠精彩,礙于封建社會的本質,很多思想無法切實的踐行, 但它确實存在。
上官溫苒知道那些思想,江易周就算此刻跟上官溫苒說,她想要建立女尊和女本位的王朝, 上官溫苒都能說理解, 并且給她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理論知識基礎。
太牛了。
看見上官溫苒, 江易周才明白,古人只是生活在古代,并不是傻子, 古人是無中生有, 後人踩在古人的肩膀上生存, 怎麽敢瞧不起古人的腦子的?
“有一件事,我一直有些苦惱, 那就是要如何才能讓百姓們乖乖聽話,種上新糧種, 并且精心伺候,待來年大豐收。”
在認同上官溫苒的能力後, 江易周直接開始問策,元盼雁是個偏科生,她的計謀更适合在兩軍交戰的時候使用。
尉遲鳴玉不遑多讓,教書育人,寫詩作詞她是第一,別的事情就有些不行了。
江易雅年輕,能靠自身領悟,做到如今面面俱到已是不易,江易周怕給她太多工作,真的會累死她。
所以這個問題,只能落在上官溫苒身上了。
“城主找到了新糧種,還是一定會豐收的?”
上官溫苒有些好奇,論種地,長州比不上原州,原州自身的種子就足夠優秀了,江易周現在非要換糧種,可見是找到了更加優秀的。
“是,比現在的糧種好上許多,是原本江家從更南之地尋來的糧種,剛剛馴化不久,量不是很多。”
江易周在掌管江家族地後,真的是發現了很多好東西,修路的開銷就全是江家族地裏的財産,那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
Advertisement
世家大族的底蘊真的太可怕了,江易周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 花的話,感覺花上八輩子都花不完。
現在養着一整座城,不用八輩子了,八年都撐不住,要是清江城不能實現全民自給自足,江易周想要強大起來,靠江家族地肯定不行。
好在有高産糧種,撐一撐,只要能有兩年豐收,江易周立馬可以挺直腰板子,想幹什麽幹什麽。
“早就聽聞,極南之地瘴氣橫生,撒種便可長成豐收,原以為是一方水土一方糧,沒想到竟連種子都不一樣。”
清江城多水,可以種植水稻,明年開春就可以開始種了,所以時間其實很緊迫。
上官溫苒一時之間還真想不出要如何馬上推行糧種。
推行新糧種并沒有那麽簡單,不是告訴百姓,新糧種可以多出糧食,他們立馬就會換糧種。
因為百姓們能承受的損失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說,沒有絲毫承受風險的能力,一旦糧種種植失敗,等待他們的就是家破人亡。
官府全兜底也不行,那樣會有大量人偷奸耍滑,原本可以豐收的地界,都會減少收成,甚至絕收。
不是百姓故意使壞,是因為百姓勞力有限,當田裏的莊稼不用操心後,他們寧願多去打兩份工,都不會去好好伺候田地,他們希望能攢更多錢,提高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
到時候就會和分封制王朝時一樣,公田雜草半人高,私田糧食沉甸甸壓彎了腰。
“不用太急,慢慢想,想要做什麽就去那個送你們入城的葉将軍。”
江易周表示她不會為難人,能在明年種地前推廣開來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先讓江家的莊子種上,佃戶們不會違抗主家的命令,她也可以跟佃戶們說,明年減少租子之類的。
這個時候,佃戶比普通的百姓要好用。
上官溫苒當然不會真的慢慢想,她視江易周給她的任務為入職考核,能做好,就可以直接入選,做不好,之後她在江易周那裏,肯定印象不好了。
落下個能力不足的印象就完了。
上官溫苒對江易周這個君主還是挺滿意的,江易周比她想象中要平易近人,身上也沒有大多數君主剛愎自用的壞毛病,能聽得進勸,還比較冷靜。
這樣的人,一起處事會非常舒服。
為了能留在君主身邊當第一人,上官溫苒第二天直接去找尉遲鳴玉了。
她來請尉遲鳴玉幫一個忙,她想與尉遲鳴玉看重的幾個學生談一談。
尉遲鳴玉的學生大多出身很低,平民出身都算高了,佃戶出身一抓一大把,還有流民裏少有的幾個女郎。
她們經歷了很多,全都是上官溫苒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可以說,這些學生的思維方式,完全可以代替整個清江城大部分百姓。
同時跟一群學生聊天,肯定不能一個個聊過去,但不一一細聊,又該如何知道每個人的想法呢?
上官溫苒一時有些苦惱,尉遲鳴玉則告訴她,可以填寫意見表。
每個人的意見都寫在上面,到時候直接看,一目了然。
上官溫苒聞言,看尉遲鳴玉的眼神無比震驚,“鳴玉你真是變了許多,現在竟如此懂得變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古人誠不欺我。”
“溫苒,這不是我的主意,是之前城主讓她們填過很多意見表,新的交通規則,新的城區規劃,還有官路哪一段修哪一段毀,水渠挖到哪兒等等,全都問過她們。”
江易周要培養基層官員,肯定要讓這些學生上政治課,光讀書,還不都讀傻了。
政治課的教材都是現成的,清江城什麽情況,拿到課堂上,讓尉遲鳴玉講一講,再讓學生們利用自己一點點權力,影響和改變政策的實行,這能讓學生們更直觀感受到,她們日後的一言一行,造成的影響會有多大。
而且自己參與過的項目,以後讀完書,到了地方上辦事,會更加上心,絕不會敷衍了事。
上官溫苒沒想到江易周還有這樣的巧思,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江易周非常重視這一批學生。
“你可得好好教導她們,千萬不要讓她們學那些個迂腐老頭們的作風,更不要害怕出面,決不能聽別人的話,早早嫁人,或是不把讀書當回事,覺得自己厲害極了。”
上官溫苒十四歲成名,往後五年,她見過許多少時驚豔的女子,她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情非同一般,可其中少有幾人能堅持走下去。
連元盼雁這種不懼世俗的女子,最後都聽從家中安排,嫁了人。
尉遲鳴玉點點頭,一臉聽教的神情,因為上官溫苒比她大兩歲,所以她一向十分尊敬上官溫苒,她明白,上官溫苒比她知道得多。
知道的多不一定對,知道的少不一定錯,但是知道的越多,越有足夠多的底氣,來支撐自己的信念。
那些知識和經驗賦予的底氣,才是尉遲鳴玉真正想要學習的地方。
又說了兩句話,上官溫苒寫了一份意見書,剛落筆,學生們便陸陸續續進入學堂,今日上課的時間到了。
她們發現,往日站着老師的地方,今天站了一個陌生人。
其中一位女郎驚訝地看着上官溫苒,上官溫苒瞧過去,認出了那女郎是誰。
正是她前日到清江城時,在城門口遇見的小女郎。
她沖那小女郎笑了笑,态度很是友好,消減了陌生感,讓學生們安靜下來。
尉遲鳴玉走到了學堂後頭,見老師也在,學生們徹底安靜了。
“我是你們老師的好友,複姓上官,喊我上官娘子便是,我今日來,并非給你們上課,而是請你們給我上課。”
上官溫苒說着,拿出了意見書。
上頭有五個問題,是她現在最想知道的五件事。
站在講臺上的講師,求教她們問題,這事兒很稀奇,讓學生們眼睛亮了亮,一個個都興奮起來。
有什麽問題是博學的講師不明白的呢?
她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上官溫苒手中的意見書上。
上官溫苒可算知道,為什麽尉遲鳴玉那麽喜歡給這些學生上課了,她們中,有人年紀比她還大,有人則只有七八歲的年紀。
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知識的尊敬與渴望。
學堂中一共有二十二位學生,上官溫苒在她們進入學堂時,經由尉遲鳴玉介紹,已經将她們的名字一一記住。
上官溫苒覺得她應該記住這些學生的名字,以後,應該都是同僚。
她定了定神,開始念意見書上的問題,每一條問題,學生們都會非常認真的思考,随後鄭重用筆,将心中所想記在紙上。
紙筆是何等金貴的東西,她們以前從來沒有碰過,只有重要的知識才配留在上面,她們平時練字,都是用筆蘸了墨,寫在木板石板上。
她們盡量用簡潔易懂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她們上一次寫意見書時,江易周給她們的要求。
如果她們寫得東西,對識字一知半解的老百姓,連蒙帶猜都讀不懂,那就是無用的文字,寫出來純粹浪費筆墨。
她們不是為了當官做宰去寫字,更不是為了成為名垂青史的詞人去寫字,而是為了能讓百姓明白官府的政策,了解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去寫字。
上官溫苒看着認真執筆的每一個學生,心裏柔軟的像是被水浸泡其中。
她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她希望,這樣的場景,以後能出現在大莊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