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征
第三十一章 出征
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風餐露宿,軍隊終于抵達邊疆。
炎炎烈日,無盡的荒涼,一眼望不到盡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今又有一番深刻的體驗了。
到達目的地後,現派人去偵查敵情,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與群衆建立聯系,準備好相關事宜。
【南國營寨】
在無數個營寨與碳火中,有正在操練的士兵,有在營帳中商讨作戰計劃的将士。
“哼!夏國小兒,竟敢關押我們南國人,當我們是吃素的啊?!如今二十萬大軍壓境,我就看看他們能有什麽能耐?”坐在正中間的赫連晖憤怒的拍着桌子。
“報——”一個小兵跑進來,“赫連将軍,夏國大軍已經抵達雲崖關,如今正在安營紮寨。”
“他們夏國人不擅領兵作戰,如今這麽快就到了?本将軍還以為他們要準備很久呢,領兵之人是誰?可有看清?”
“回将軍,領兵之人,是個剛及冠之人。”
聽到這個回答,衆人先是有些驚訝,夏國地域遼闊,不至于找不出個領兵作戰之人,但是一想到這麽年輕,就有些警戒了。
“剛及冠?叫什麽名字?”
“這……好像是姓雲,之前好像與我們交過手。”
“!”赫連晖想起幾年前那次敗仗,一箭火燒糧草,搞得人心惶惶,那次戰役,他永生難忘……“竟然是他。”
數日後,雲崖關外,數名南國人向這裏靠近。
“報——城外有南國人正在向我關靠近。”
“大概有多少人?”
“約……幾千名。”
只有幾千名士兵,不只是精挑細選的精兵還是随便選的士兵,他們如此行徑,倒讓人摸不着頭腦。
“派數千名精兵随我前去查看情況。”
“是!”
城門外,赫連晖騎着馬在城外等候。那些南兵一個個趾高氣昂,好像完全不把城中之人放在眼裏,城樓上的人看見他們這幅模樣,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不知将軍這是什麽意思?”雲不秋在城樓上大聲問道。
“你就是夏國領兵之人?報上名來!”
“正是在下,雲不秋,将軍,你我二人還見過呢,将軍不記得了?”
“記得!本将軍這輩子都不會忘那一仗之恥,你們夏國人盡會使些陰謀,竟敢燒我軍糧草,虜我軍将士!”
赫連晖的語氣中帶着憤憤不平的怒氣,南國人擅作戰,但不擅權謀。他們屢次戰敗,皆是輸在權謀之策上,自然不服。
“将軍,行軍打仗,自然是兵不厭詐,你們南國人只論打仗,自然是好手,可惜少了謀略。”
話音剛落,他身後的将領紛紛發笑,後知後覺的赫連晖氣的臉色發紫。
“将軍,他們只帶了這幾千人,何不将他們……”一個将領提出建議,但是被雲不秋否決了。
“不可,萬一周圍有埋伏,或是他們的用兵之計,我們就上當了,切不可掉以輕心。”
“是,末将領命。”
“赫連将軍,可還有其他事?”
“本将軍就是來看看,畢竟,不出數日,你們這裏就要被我們夷為平地,再來看看這最後的樣子,哈哈哈。”
他身後的南國人也跟着笑,似乎在嘲笑夏國的兵力弱,笑他們不自量力。
“到時候誰把誰夷為平地還說不準呢,将軍可別太自信了,若無事,還請回吧!”
【京城.】
沈尋竹知道他的阿雲一人在外鎮守邊疆,而夏國又重文輕武,行軍在外,精兵良将卻不多,他一人在京城也只能獨自擔憂。思量許久,他想起雲不秋之前曾提出的回事改革,增加武試以提升夏國兵力,如今想來,也是時候了。最好準備,他便啓程去往皇宮。
一路上,京城上人來人往,繁華無限,與荒涼的邊疆形成鮮明對比。二人在完全不同的境遇,面臨的卻是同一件事。
……
皇上正在批閱折子,管事太監在一旁侍候,桌上還有剛沏好的茶葉。
“兒臣參見父皇。”
“吾兒免禮。”
他猶豫片刻,觀察四周,還是将話說出了口。
“父皇,如今南國人如此猖狂,而我國的武将又不多,何不改革會試,增加武試,選拔一些人才,以守衛我國疆土?”
皇帝停下筆,擡起頭平靜的看向他。
“皇兒,我國的武将雖不多,但個個都是骁勇善戰,武将,在精不在多,我們也不必去搶掠其他國家的領土,如今我國也算昌盛,不必再大動幹戈改革會試。”
歷來皇帝最忌功高蓋主,他們擔心武将過多會動搖他們的江山,擔心武将造反,引起叛亂。如今的國家武将不多,文官勢大,也不至于危機江山,統治者自然也不甚重視。
“父皇,我國與南國作戰,向來是輸多勝少,難道不是因為我國武将過于稀少嗎?若是可以增加對武官的重視,那麽,南國常年侵擾邊境的事也許會有解決辦法。”
這話倒是提醒了皇帝,如今南國大軍壓境,若是邊疆守不住,那麽他的皇帝之位也将岌岌可危,這讓他不得不深思。
“朕知道了,來人,送昭王回府。”
沈尋竹勸說無果,他不知為何皇帝如此忌憚武官。如今,他又有什麽辦法去解決線下之困境呢?
幾日後,探子突然來報,南國或許不止二十萬大軍,後面竟有其他大軍前來。本來夏國就不占優勢,如今敵方又增加數量,那此仗取勝的幾率就更小了。
雲不秋在營中坐立不安,“來人,速去京城,再派大軍前來支援!”
然而,禍不單行,他們很快就下了戰書,定于三日後。
看見這份戰書,他雖然心急如焚,卻也無能為力。
“李将軍,速派士兵前去疏散百姓,讓他們暗自撤離城中。”
“為何?這仗還沒開始打,就認輸了嗎?”
“你看看這個。”他将戰書遞上前給他看。
“這……他們欺人太甚!”
“去疏散百姓吧,切記,我們是為了減少損失,為百姓着想,而不是要吃敗仗,切不可失了軍心。”
李将軍随後就派了人前去勸說百姓撤離城中,并及時傳播相關言論,穩定軍心。按雲不秋的命令,已派了八百裏加急去往京城申請援兵。三日後,就是一場兵力懸殊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