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不足之症 單更
第109章 不足之症 單更
崇教殿西南的紫雲閣裏, 三十有三的寧瑤披着一襲月白蘭紋鬥篷,在宮婢環護之下,帶着宣城郡王李瑾賞雪玩樂。
寧瑤生的烏發如瀑, 杏眸朱唇, 再加其骨骼纖瘦, 膚色奇白, 看本應不顯年紀,可她神容冷肅, 眉尖下意識蹙起, 唇角亦本能地輕抿, 莫名多了三分刻板老成之氣。
八歲的宣城郡王李瑾着祥雲萬字紋蜀錦武袍, 手持玉弓,正睜着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瞳, 有些戒備地望着走近的姜離。
姜離跟着嬷嬷走近,欠身行禮, “拜見娘娘, 拜見郡王殿下。”
“起身吧, 薛姑娘不必多禮。”寧瑤嗓音清冷無波, 懾人之感更甚。
寧珏從後走上來, 先把白羽金箭遞給李瑾,又笑吟吟道:“阿姐,薛姑娘今日入宮看太子妃,剛好被我們撞見, 前日給郡王用藥的法子便是薛姑娘給我說的, 若——”
“你已經說過三遍了。”寧瑤涼涼打斷寧珏。
寧珏嘿笑一聲不以為忤,繼續道:“阿姐把人請過來,不就是存着道謝的心思?可你這麽板着臉, 豈不是吓到薛姑娘?”
寧瑤擰起眉頭,寧珏卻絲毫不懼,又傾身對李瑾道:“殿下,這就是舅舅與你說過的薛姑娘——”
李瑾年已八歲,生的玉雪可愛,尤其一雙眼睛明燦動人,但其身量在同齡人中并不顯高,此刻呼吸略重,面頰微紅,鼻下濕潤,他眼珠兒定定望着姜離,頓了頓問:“你真的只有二十歲?梁太醫都五十歲了,你的醫術比他還厲害?”
李瑾問的天真,語氣卻有些直沖,若是旁人,只怕要以為他氣性大,多有不善,姜離卻只溫聲道:“殿下,已經過了年,臣女已算二十一了,臣女不認得梁太醫,不知與他相比孰高孰低。”
姜離答得認真,她望着李瑾眉眼初開的輪廓,依稀看到了他兄長李翊的模樣。
這兄弟二人相差六歲,樣貌相似,當年李翊病亡時亦是八歲,她雖不曾與李翊有過交集,卻在宮中打過照面,比起眼前的李瑾,當年的李翊身量挺拔,意氣風發,在同齡人中鶴立雞群,小小年紀便現英武之相,只要見過李翊,便不難理解景德帝為何那般疼愛他,但可惜,那樣天資絕豔的孩子,永遠停留在了景德三十三年。
許是姜離的目光飽含憐惜,寧瑤語氣和緩了些,“薛姑娘擅小兒病症?”
姜離斂容道,“近幾年确專攻小兒病。”
寧瑤若有所思看着她,“薛姑娘在江湖長大,回長安可受得住管束?”
“确有頗多不慣,幸而父親開明,倒也由得我胡鬧。”
姜離答得謹慎,寧瑤點頭道:“确實,世家貴女連日義診的可從未有過,你醫術高明,薛氏有你這樣的女兒是薛氏之福,前日你出的主意,幫着瑾兒治好了傷寒,這很是不易,确要多謝你——”
寧瑤說着客氣話,姜離的目光卻落在李瑾身上,李瑾被她瞧着,握着金箭的小手漸漸緊攥,繼而面露惱色,似乎姜離的目光對他多有冒犯。
“母親,我想回去,不想練了!!”
李瑾忽地出聲,又一把抓住寧瑤的衣袖,寧瑤見他情緒有變,也擔憂起來,“游之,你送一送薛姑娘,我先帶瑾兒回去,他累了。”
寧珏面上笑意微淡,“是,阿姐先回去。”
姜離聞言忙讓在一旁,待看着這母子二人帶着侍婢們走遠,她才疑惑道:“郡王殿下經常如此?”
寧珏苦笑一聲,又擡手做請,待三人同上了回廊,他才道:“前次在公主府,我說他性子嬌弱你還不信,如今你看到了,這孩子當年出生之後便得了一場大病,好容易緩過來長到兩歲,他哥哥又……他哥哥去後,阿姐大病一場,那半年裏阿姐憂思成疾,對他也疏于關愛,再後來他大了些,阿姐也緩過來了,便發覺這孩子性情有些……”
寧珏不忍苛責李瑾,只無奈道:“在陛下和太子面前,這孩子不敢拿喬,可在阿姐和我,還有其他宮人跟前,卻頗易惱易怒,他哥哥當年出了事,阿姐後來把他當做眼珠子一樣寶貝,也是不忍責罵的,這麽幾年下來,就成了你适才看到的樣子。”
姜離從未與李瑾有過交集,回長安之後,也只聽薛琦說景德帝待他愛屋及烏,卻實在沒想到李瑾與他兄長大不相同。
見她不接話,寧珏又道:“今日讓你見笑了,郡王殿下還是個小孩子,望你莫要與他計較,這孩子也不容易,有他兄長珠玉在前,他四歲上就要開蒙,可他偏偏比不上他兄長的禀賦,再加上他體弱多病,久而久之,他竟比不得尋常孩童之天資,後來他自己也知曉了幾分前事,只以為他如今的寵愛,全因自己的兄長,為此阿姐責罰過幾個胡言亂語的宮人,但偏偏他性子敏感,時常任性……”
寧珏一心為李瑾的失禮解釋,可姜離聽到此處腳步卻一頓,“或許不是殿下敏感任性。”
寧珏愣住,“姑娘的意思是——”
姜離駐足問道:“公子适才多次提起……殿下兄長,那在殿下看來,他們兄弟二人在同樣的年紀,可是差別極大?”
寧珏猶豫一瞬,低聲道:“不是我這個做舅舅的偏心,确是如此,我還記得太孫殿下八歲的時候,已經比郡王殿下高出一個頭,讀書識字、習武弓馬也比郡王殿下悟性更高,郡王殿下雖時常被陛下親授弓馬,可他學的并不好,陛下憐他體弱多病,對他頗為包容,可我和阿姐都明白,陛下心底是有些失望的。”
他說着又有些後悔,“罷了罷了,不該說這些,他就是個小孩子,大人們憑何苛責于他,他小小年紀不該承受這些……”
見他滿臉糾結,姜離徑直道:“但其實,寧公子和娘娘都希望郡王殿下像太孫殿下一樣聰慧不凡,可對?”
寧珏聽得直後退,“我可沒說啊……”
他下意識否認,可姜離目光一錯不錯地看着他,他又敗下陣來。
寧珏原地踱步一圈,又苦澀地抓了抓腦袋,“罷了罷了,不僅是我,我們寧家的每一個人,太子、陛下、貴妃娘娘,還有每一個希望阿姐好的人,都這樣想,怎麽可能不這樣想呢?太孫殿下那樣不世出的人物,誰不希望他們兄弟一樣呢?就算不比他哥哥,至少也不能比常人差,可……”
寧珏不說還好,這心思一旦挑明,對李瑾的憐惜和對李翊的遺憾便更為分明,“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同爹娘也不同命,暗地想想也就罷了,他是瑾兒,不是太孫殿下,我和阿姐也只能盡心愛護教導他——”
姜離靜靜地看着寧珏,忽然道:“那倘若,郡王殿下并非生性如此,而是因為某種不足弱症呢?”
寧珏苦悶的神情一滞,“你說什麽?”
姜離眼風四掃,見周遭無人方才放心道:“适才我看郡王殿下站在閣中,外頭雖冷了些,可他的呼吸卻格外重,鼻頭亦有清涕,似格外不耐寒。”
寧珏點頭,“對啊,他确是自小體弱,因此我才時常入宮領着他騎馬射箭,此前的太醫也說過要讓他多動一動,這不,如今他病好了,我們也要帶他出來走動走動,但你說的不足之症是何意?”
“适才雖未問脈,但一來殿下不耐寒,二來,殿下身量也不足同齡人,再加上公子所言,他的心智似也較為遲緩,這是可見之表征——”
姜離語氣不疾不徐,卻十分篤定,她一邊說一邊在心底辨證,很快問:“殿下是否頻繁風寒?即便病症不重,也是每日晨起咳嗽明顯,白日裏持續流涕,且每次傷寒發熱之時,腹部會比周圍肌膚格外發燙?平日裏,進食稍多會引起積食,用藥時更易嘔吐?”
寧珏睜大眸子,“你怎知道……”
他震驚之色溢于言表,姜離又問:“殿下在騎馬挽弓之時,可是四肢松軟無力?以及,他性格敏感,易躁易怒,尤其對生人易生抵觸之心?”
寧珏不住點頭,姜離想了想又道:“殿下如廁可有不順?若未猜錯,殿下應當三兩日如廁一次,還有苔白厚膩,齒痕明顯之狀——”
姜離幾言落定,寧珏呼吸都粗重起來,“不錯,你說的都不錯,不時便要請太醫看他積食與如廁難之症,按你之言,他性情易躁,禀賦不佳,不是天性如此,而是病?是什麽病?既然是病,可有法子醫治呢?”
寧珏一連數問,姜離道:“若未料錯,應是五遲五軟,屬先天不足的太陰病裏虛兼裏滞之疾,此疾若調養得當有痊愈希望,或許郡王殿下比不上皇太孫殿下那般不凡,但至少會與尋常孩童無異——”
寧珏呼吸一緊,又立刻抱拳道:“那便請姑娘替郡王殿下診治吧!”
他請求真摯,可姜離并不應承,“公子如此,寧娘娘會答應嗎?此症多為我之推論,還多有未求證之處,依我看,公子先與寧娘娘商議後再行定奪。”
寧珏這時反應過來,苦笑道:“是了是了,是我着急了,你說的不錯,我該先去問阿姐,那……倘若阿姐願意,你可願幫瑾兒看診?”
姜離理所當然地颔首,“自然。”
寧珏喜出望外,“你……你不怕不好向家裏交代?”
事已至此,寧珏索性低聲道:“我知道你入宮是給太子妃看診,她多年無子,也十分不易,并且……只怕她和中丞大人都不願見殿下聰慧讨喜。”
姜離似把他所言聽了進去,面上遲疑起來,寧珏見狀連忙道:“薛姑娘,我知你醫者仁心與旁人不同,你若是能為瑾兒看診,我寧游之湧泉相報!”
姜離眉頭松了又皺,像在做一個極為難的決定,半晌之後,她才豁出去似的道:“好,只要寧娘娘願意,我可盡力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