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070章 第70章
第70章
丹若宮。
天使在向諸人念着聖旨, 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朕以昭宮範,內治彤闱,表彰冊命, 以揚椒庭。滋爾貴妃萬氏, 端莊娴靜,史承榮焉,今仰皇太後懿旨, 晉封爾為皇貴妃,勉于慈恩,垂為鴻禧, 欽此。”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接旨的是萬蓁蓁。
此時的她一身皇貴妃吉服。
來丹若宮傳旨的不止天使, 還有與天道一道而來的使節。
使節們呈于丹若宮的宮人們跟前的還是晉封皇貴妃的諸禮。
至于皇貴妃吉服、冊寶、冊印等等,在上一回的聖旨加恩時。
萬蓁蓁已經受領。如今不過是正式晉封皇貴妃大典前, 又一回的加封。
受領聖旨, 爾後, 萬蓁蓁在諸人的拜禮下, 她登上辇轎。爾後, 在皇貴妃的儀仗之下,往昭和宮去。
受禮, 承禮。
于萬蓁蓁而言,在昭和宮,她還要受一回宗親命婦,各宮嫔妃的拜禮。
爾後,再往泰和宮去, 再受領諸朝臣們的拜禮。當然,這一回, 萬蓁蓁會在帝王的帶領下去皇家宗廟,再錄上她的名。
貴妃、皇貴妃,或許瞧着就是一步之遙。
可貴妃嘛,有皇帝恩旨,便可協理宮務。皇貴妃不然,皇貴妃有副後之稱。
Advertisement
于宮廷內苑而言,皇貴妃有攝六宮的權柄。當然,丹若宮的萬蓁蓁拒絕了。
她覺得不過是區區皇貴妃,也就不必太張揚了。
或者說還是前世坐過皇貴妃尊位,知道當上皇貴妃是啥滋味,被人捧着嘛。
受領宮權,在宮廷嫔妃們眼中是榮耀。或者說也不止榮耀,那是權柄。
宮權,可不止表面瞧着的簡單。權柄嘛,這也不是表面的簡單。
要知道宮權可不止宮廷內苑的權柄。也可向外延伸的。
因為這本質上還是內廷之權。這是屬于皇後的權柄。
皇後,母儀天下。也不是止說說,那是真有一份屬于皇後的榮耀。
不過嘛,往昔之時,賈皇後端坐于昭陽宮,還有楊惠妃分潤一二。
到如今沒了賈皇後,楊惠妃、崔淑妃一起分潤宮權,這二人過得可滋潤了。
對于萬蓁蓁而言,她不想摻合一腳。宮權,萬蓁蓁膝下無子,她沒興致摻合。
可對于皇貴妃的榮耀,萬蓁蓁就挺有興趣的。
在泰和宮的大殿前,萬蓁蓁瞧着帝王向她伸手。
萬蓁蓁回應了,她亦伸手,擱在帝王掌中。此時,帝王執着萬蓁蓁的手,領她一步一步的走上臺階。
立于雲臺之上。
聽着下面諸朝臣的跪拜朝賀聲,聽着衆人歡呼了,還向自己臣服了。
在這一刻,萬蓁蓁有一點理解。為何上位者總容易飄飄然。
這等場景,也确實是久而久之,甜言蜜語暖心,爾後,閉塞耳目啊。
可這一刻嘛,萬蓁蓁唇畔含笑,她是歡喜的。
被人拜服,誰又沒有一顆立于衆生之上的心呢。
誰都有。只不過有人成功了,有人沒成功。
或者更有人想都不敢想。因為現實太殘酷。
禮畢。
于皇家宗廟裏,萬蓁蓁向李氏皇朝的列祖列宗上香祈禱。
萬蓁蓁很平靜。或者說,哪怕這一輩子就這一次機會踏足此。
往前冊立為妃,為貴妃時,萬蓁蓁也來過宗廟,也被錄入名字。
只是那會兒,可沒機會給李氏皇朝的列祖列祖上香祈禱。
或者說在宗人府眼中,那會兒的萬蓁蓁不夠格。
如今嘛,晉封為皇貴妃了,才是勉強可了。似的,也只是勉強。
除非冊立為皇後,那會兒,宗人府才會叩開宗廟正門,恭迎帝後駕臨。
帝後同臨,那是不一樣的。
如今的萬蓁蓁只是皇貴妃,也不過是副後罷了。
宏治十年,秋,萬蓁蓁的皇貴妃冊立大典正式圓滿。
行程圓滿了,宮宴自然也是圓滿了。
于萬蓁蓁而言,她的登場,榮耀萬丈。
諸嫔妃裏,也不知道多少人是羨慕了萬蓁蓁的。至少楊惠妃、崔淑妃二人領諸位嫔妃一起向萬皇貴妃叩首見禮時。
這二人的态度很恭謙。
金粟宮。
忙碌一天,再回寝宮。楊惠妃覺得累泛了。
“今個真累人。”楊惠妃嚷嚷一回。
“嬷嬷,傳了美人錘,替本宮錘一錘腿。”楊惠妃吩咐一句道。
“諾。”楊嬷嬷應一聲。
楊嬷嬷去傳宮人,不肖片刻,一位宮女進了殿內。
宮女跪坐于腳凳上,她拿着小小的美人錘替楊惠妃錘了小腿與腳面。
楊惠妃就是半卧于榻上,她是靜靜的享受一二。
有宮女替楊惠妃錘腿。楊嬷嬷則是親自替楊惠妃按一按肩膀。
此時,殿內安靜。不過有熏香袅袅。
疏香宮,主殿內。
崔淑妃一回來,她先去瞧一眼六皇子大公主。爾後,回了自己住的主殿。
“也累着濟遠、靜淑。”淑妃感慨一回。
“娘娘,二位殿下有奶嬷嬷等宮人照顧,不會出差子的。”崔嬷嬷忙回道。
“今個是皇貴妃娘娘的吉日。濟遠、靜淑要露面,還要給皇貴妃見禮問安。唉,他二人又是年歲小。本宮免不得操心一二。”崔淑妃講道。
“二位殿下就是露個面罷了。娘娘,您不是去瞧了嘛。二位殿下平安無恙。”崔嬷嬷笑道。
“是啊,瞧着濟遠、靜淑都是安生着,也沒被吵嚷着的模樣。這便好。”崔淑妃笑道。
“今個的宮宴真熱鬧。”崔淑妃又念叨一回。
宮宴當然熱鬧,樂坊獻歌獻舞。可不熱鬧嘛。
至少在崔淑妃的眼中,皇貴妃的冊封大典,這操辦的真張揚。
說是張揚,不如說排場太大,讓崔淑妃也眼熱的很。
“也是皇貴妃娘娘的福份大,皇貴妃娘娘享得,我等瞧一瞧,也是漲一漲見識。”崔淑妃笑着品評一句。
“皇貴妃娘娘的冊封大典确實是喧嚣啊。”崔嬷嬷也感慨一回。
“是啊,皇貴妃娘娘的排場就是了不得。也不知道未來的太子妃嫁進皇家時,又當是如何?等着太子妃被冊立為皇後時,又當是如何的大場面啊。”崔淑妃感慨着。
崔淑妃對于萬貴妃晉封皇貴妃,她早有心理準備。
畢竟聖旨早下了。
如今嘛,崔淑妃更琢磨着,東宮太子妃嫁進皇家後,那局面又當如何變動?
如今的皇貴妃沒興致攝六宮事,這事情高太後已經開口講過了。
如此,丹若宮跟金粟宮、疏香宮,那是沒半分的利益糾葛。
倒是未來的東宮太子妃,這一位還沒有嫁進皇家。
那已經惹得金粟宮、疏香宮的注意。真不注意,那也不成啊。誰讓金粟宮、疏香宮的二位妃位娘娘協理了宮務呢。
丹若宮。
萬蓁蓁與帝王在沐浴,二人一起洗一回鴛鴦浴。
對于萬蓁蓁而言,倒是一回新體驗。不過,還成。
丹若宮今個熱鬧,或者說人人都開心。畢竟萬蓁蓁升職加薪,這是正式定局,不可更改。
丹若宮的衆人當然同喜,也要得着賞賜的。
宏治十年,秋,于萬蓁蓁而言,最讓人歡喜的莫過于她晉封皇貴妃。
冬,天氣寒涼。
“外面冷了啊。”一朝醒來,萬蓁蓁感慨一回。
在梳妝時,望着銅鏡裏的自個,萬蓁蓁想着。晉封皇貴妃也有好處。早晨能多躲一會子懶。畢竟她不用去昭陽宮請安。
如今的萬蓁蓁就在丹若宮裏等着,等諸嫔妃們來丹若宮請安。
爾後,再由萬蓁蓁領着諸嫔妃前往壽康宮,去向太後娘娘請安。
丹若宮,主殿內。
各宮嫔妃已經盡數到齊。或者說也有人缺席了。自然便是朝華宮裏已經得着失寵嫔妃待遇的何婉華、孔茂儀。這二人沒有天子诏令,這一輩子也別想出了朝華宮半步。
“惠妃姐姐,你今個真精神。”崔淑妃笑道。
“是嗎?”楊惠妃笑一回。
“可能是這一支鳳釵襯我。”楊惠妃輕撫一下發髻上的鳳釵。
崔淑妃瞧一眼,笑道:“往常似乎沒瞧着惠妃姐姐帶過這一支鳳釵?”
“淑妃妹妹好眼神。這是昨個陛下賜我的。陛下還講,說濟民的學問有進步,也是我督促的好。”楊惠妃笑得開心。
對于天子賜賞,楊惠妃雖然開心。可楊惠妃更開心兒子得了帝王的誇贊。
“……”崔淑妃沉默片刻後,講道:“原來如此。大皇子殿下倒是上進啊。”
聽着楊惠妃、崔淑妃講了膝下皇嗣如何得帝王誇贊。
坐于惠妃下首的婉嫔沉默不言。
或者說打從賈皇後薨逝後,婉嫔是真正的沉寂下來。
這些日子裏,婉嫔的日子有一點不好過。說一點不好過,這不是誇張。這是事實。
宮廷內苑的嫔妃,那用度與例尋,按着規矩嘛,婉嫔沒被薄待。
可規矩之外呢?
同樣的東西,還有好次之分。一樣的飯食,從禦膳房領了,那是早一點晚一點,領回嫔妃的宮殿時,那涼熱也不同。
總之嘛,這裏面的學問多着。婉嫔的悶虧是吃了一個又一個。
偏偏這一些的悶虧全在宮規的範圍內。那是想尋錯,還是挑不了刺。
可謂是讓婉嫔與侍候她的宮人們盡數碰足了軟釘子。
軟釘子,那也刺人啊。而且全是悶虧,有委屈也是無處伸冤。
婉嫔整個人被整麻了,她能不沉寂嘛。
可在心頭,越是被人整了。婉嫔越不甘心。當初她不得寵,她想法子向賈皇後靠攏,才求來一點好時光。
如今的婉嫔就一心想向皇貴妃娘娘靠攏。畢竟協理宮務的兩位妃位,婉嫔一人也不想投靠。
投靠惠妃?這一位是冤家對頭。
婉嫔不想自己投靠過去,還被人取樂呢。
至于靠攏淑妃?婉嫔更不想。
婉嫔本來就得罪楊惠妃,再跟淑妃靠攏,婉嫔怕将來楊惠妃真的一朝翻身,鹹魚出大彩。那時候,婉嫔十死無生。
婉嫔不擡眼皮子,耳中盡聽着楊惠妃、崔淑妃二人是一口一個親熱。你稱姐姐,她稱妹妹。
實則嘛,婉嫔心頭有數的很。這二人的關系不咋樣。
憑咋這般猜測?
不外乎,這二人膝下皆有皇子。有皇子,那就可能利益沖突。
思來想去,在婉嫔眼中,還是皇貴妃娘娘好啊。超然于外。
可惜,婉嫔的念想十足,就是一直沒得了皇貴妃的親睐。
“皇貴妃娘娘到。”
有宮人喊話。諸嫔妃忙起身。
“臣妾參見皇貴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免。”萬蓁蓁在主位上落坐後,虛虛一扶。
“謝皇貴妃娘娘恩典。”諸嫔妃謝恩。
“諸位妹妹,請落坐吧。”萬蓁蓁客氣一句。諸嫔妃再謝一回,爾後,一一落坐。
這會兒的萬蓁蓁心情還成,畢竟,在丹若宮裏也輪着她閃亮登場,爾後,成為場中焦點。
這等成了衆人中心的感覺真不錯。特別是在場諸人與她的利益沖突不嚴重。
沒誰會想得罪她,更不會想暗中謀算她。或者說一旦謀算她,好處不甚大嘛,壞處,那是一旦露餡,肯定被丹若宮針對到死。
這等情況下,萬蓁蓁有坐看風雲起,安穩坐如山的氣度。
有氣度,這當然就有底氣。萬蓁蓁在丹若宮從來是過得随心惬意,不知道讓多少人羨慕了。
人活的滋潤,逍遙又自在。于是體現在精神面貌上,萬蓁蓁就是容貌越顯美麗,還是嬌豔幾分。
這會兒萬蓁蓁的開場白一樣,就是客氣的問一問楊惠妃、崔淑妃。
“惠妃妹妹、淑妃妹妹,天寒了,各宮用度還要二位妹妹辛苦安排度量。本宮多嘴,也便是叮囑一二。就怕天冷,鬧出事情。到時候毀了天家的一團和氣。免不得要讓陛下和太後娘娘着惱了。”
萬蓁蓁不管事,她只挑刺。或者說惠爾不費的事情,那就是開口叨叨兩句。
誰讓萬蓁蓁是諸嫔妃之首。雖然她這一位皇貴妃不攝六宮事。可叨叨幾句,說些場面話嘛。楊惠妃、崔淑妃還得恭敬聽着。
“皇貴妃娘娘說的是,天寒了,各宮确實得仔細些。”楊惠妃忙應道。
“皇貴妃娘娘不必擔憂,臣妾和惠妃姐姐一定仔細商量,必不會在這等事情上出差遲。”崔淑妃給了保證。
一聽崔淑妃的話,楊惠妃也給了保證。
楊惠妃、崔淑妃或許也相互忌憚,她們膝下都有皇子,都有野心野望。
可到底東宮安穩如常,目前還輪不着她們顯野心。
到是宮權,這二人拿捏了,當然就想拿捏穩當。那麽,不出差子,不讓人挑了把柄。這就是頭一等的大事。
這不,楊惠妃、崔淑妃在維護自己的協理宮權一事上,二人的立場就很一致。
“本宮當然相信二位妹妹。你二人能協理宮務,那可是陛下點頭,太後娘娘恩準的。”萬蓁蓁捂嘴笑一回。
萬蓁蓁這話是點拔。真是點拔。
萬蓁蓁不想管事,可不代表了她就軟趴趴。有時候也要點拔有心人一二。讓大家夥都知道彼此的分寸在哪。
莫讓人踩了,這是萬蓁蓁的中心想法。
畫一條線嘛,當然是萬蓁蓁先出招。如果對方過線了,到時候被反擊了。那就不是不教而誅。
“好了,時辰差不多了。本宮與諸位妹妹們一起去壽康宮請安吧。可不好怠慢了。”萬蓁蓁講了話,爾後,起身。
此時衆人應話,也随在萬蓁蓁的身後。一衆人出了丹若宮。
有資格乘辇的,便是坐了辇轎。要是不夠格的,那當然就是随在隊伍後面,步行往壽康宮去。
宏治十年,冬。
年節下,萬蓁蓁不掌宮權。可真是宮宴之時,她還是得了幾回太後給的體面。至少在旁人眼中是體面。
由着她陪天子一道攙扶着太後落坐,于宮宴之上露臉兒。
宮宴之上,萬蓁蓁這般的露臉兒也不是一回兩回。
至少在世人眼中,萬蓁蓁這一位皇貴妃是得寵的。
宏治十年,匆匆而過。宏治十一年,踏步而來。
春日。丹若宮。萬蓁蓁在賞百花。
也便是這等時候,萬蓁蓁還聽着萬嬷嬷講一講宮廷裏的趣事。
“這般說來,金粟宮挺忙碌啊。”萬蓁蓁笑道。
“可不嘛,皇貴妃娘娘明鑒。金粟宮的惠妃娘娘可召見了不少回的命婦呢。”萬嬷嬷講道。
“惠妃當然要着急。大皇子到定婚的時候了。”萬蓁蓁笑道。
“只是惠妃也着急的過頭了。太後娘娘都是讓放出風聲了,來年大選,到時候才挑了大皇子妃嘛。又何必急于一時。”萬蓁蓁真覺得楊惠妃着急的過頭。
“皇貴妃娘娘說的對。金粟宮确實太着急,瞧着似乎失了分寸。”萬嬷嬷贊同一回。
“罷,罷。本宮是岸上人,不同于惠妃是當事人。許是惠妃為母心切吧。不管這事,反正大皇子的婚事,不止惠妃操心。想必陛下和太後娘娘也是關切着。”萬蓁蓁覺得她能夠超然物外,那是真跟她沒幹系啊。
惠妃是當事人,對于親兒子如寶似玉,那肯定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總之左右擔憂。這才會失了分寸。
想一想前世,萬蓁蓁做親娘那會兒,似乎也有過如此大的患得患失。
又操心兒子的平安無恙,又關心兒子的學業問題。總之,哪哪都是關心過甚了。
可真不關心?那又不成的。
生在皇家,莫說皇子得有一顆大心髒。皇子生母或養母亦然,也是需要一顆大心髒的。
畢竟心不安,如何養貴氣?
春日,皇家已經傳了風聲。來年大選,目的簡單。就為着挑了合适的大皇子妃。
這事情萬蓁蓁沒摻合。倒是太後很樂意摻合。楊惠妃更是關注十二萬分的心力。
太後摻合的理由很簡單。便是覺得近年的皇宮喜訊太少。又想替宏治帝納了新的嫔妃進宮。
對此,萬蓁蓁不管。她只是皇貴妃,沒資格管。
或者說便是皇後呢,那還得求一個“賢惠”的名聲。
生在皇家,享受了皇家的祿米銀錢。這飯碗想端得穩,也是要演了一輩子的戲啊。
擱萬蓁蓁的想法,誰活着,想活好,都不容易。世事難,人人可能都有難處嘛。
又或者說立場不同,利益不同。那幹事的手段也不同。
就像做嫔妃時,個個嫔妃都恨不能得帝王獨寵。
等着成為太後、太妃時,膝下的親兒子一旦成婚後。甭管是太後,還是太妃,那一定是恨不能給親兒子多塞了女眷。
說什麽開枝散葉?皇家不缺祿米,不缺着養孩子的一點花銷。
可将心比心,這站的立場不同。那辦事的嘴臉大不一樣的。
擱萬蓁蓁,她就很從心。做嫔妃時,當一份工作幹好。
真是當親娘了,她從來就是随孩子心意。當然不會勉強。特別是後宅小事,那是夫妻之間的事情。萬蓁蓁覺得不摻合,那才是好親娘。
小輩事,長輩摻合多了,落萬蓁蓁眼中,那才叫飯吃多了,閑得慌了。
又何必呢?
萬蓁蓁看得開,可這一個世道裏,不是誰都跟她一樣看得開啊。
壽康宮。
高太後跟前,又來了娘家親眷。這一回,不止弟妹侄媳。還是族親裏的命婦。
來求高太後,不外乎還是求了指婚。又或者說也有人還想攀了天家富貴。
高太後不過聊聊幾句,便是打發了這些人的心思。
太後娘娘是誰?天子親娘。
如今滿天下算一算,誰都會覺得皇太後才是最尊貴的女人。
高太後活一輩子,擱她這一個歲數。她當然是随心所欲。
“真是一群糊塗蛋。”在娘家女眷們離開後,高太後的養氣功夫是破功了。爾後,她罵了一回。
“太後娘娘,您莫生氣。為些許小事,氣壞了您的鳳體,可不值當。”高嬷嬷忙勸話道。
“哀家是氣娘家人不争氣,不替哀家掙一份臉面。”高太後的眼中,娘家人是越來越不成器了。
當年,她會入宮。那是天家挑中。也沒得說巴巴就要送女兒家入宮為妃為嫔。
當然了,若是早些年,高太後心有期望。那會兒畢竟天子膝下的皇子少。
可如今呢?
高位都是排了好幾號,天子膝下的皇子也不少了。何況壽康宮已經撫育過三皇子四皇子。
這等時候再送高氏一族的女子入宮,還摻合什麽?
高太後想替親兒子納嫔妃,那是納了別人家的閨女。沒想着納自己娘家的女兒們。
主要是一旦高氏一族的女子生下皇嗣。三皇子四皇子怎麽辦?
或者說高氏一族的主脈,高太後的親兄弟親侄子怎麽辦?
主脈支脈,在高太後心裏,那也是有親疏遠近的。
可能這才是高太後的真正心思。畢竟親疏遠近,擱誰又能免俗呢。
夏日。天熱起來。
丹若宮,萬蓁蓁喝了一碗酸梅湯。她對萬嬷嬷講道:“嬷嬷,擱太多糖了。太甜了。”
“……”萬嬷嬷愣神一回。
“皇貴妃娘娘覺得太甜了嗎?”萬嬷嬷小心的問道。
“太甜了。”萬蓁蓁肯定的回道。
萬嬷嬷遲疑一下後,她小心的說道:“皇貴妃娘娘,要不,奴婢傳了太醫,請太醫替您問了平安脈。”
聽罷萬嬷嬷的話,萬蓁蓁笑道:“嬷嬷,你這……”
話至此,萬蓁蓁住了嘴。
“好。”萬蓁蓁應了一字。
瞧着萬嬷嬷的神情,萬蓁蓁似乎瞧懂了一點事情。
酸梅湯甜了嗎?真是侍候萬蓁蓁的舊人。沒誰是近日擱她跟前的。誰還能不了解她的口味啊。
那麽,真是酸梅湯甜了。還是萬蓁蓁的胃口變了。
健康為重。萬蓁蓁也是惜命的很。
丹若宮傳太醫,太醫當然來得很快。
主殿內,萬蓁蓁由着太醫換了左右手,一一請了平安脈。
又過片刻後,太醫恭敬見禮,道:“恭敬皇貴妃娘娘,賀喜皇貴妃娘娘,您有喜了。”
“……”萬蓁蓁愣在當場。
“太醫,你是說,皇貴妃娘娘懷上皇嗣了?”萬嬷嬷在旁邊又問一回。
“皇貴妃娘娘确實是懷上皇嗣,已經一月半餘。依臣确診的脈相看,皇嗣平安無恙。”太醫回話道。
萬蓁蓁聽到自己懷孕。還懷了一個半月時。她愣在當場。
話說,那些年萬蓁蓁喝過的苦藥汁子,那真是一碗又一碗。不知多少碗。
至于懷上皇嗣?
那是等了一年又一年,反正宏治帝是等着覺得沒希望。倒是萬蓁蓁能看開的。
到如今,皇嗣來了。
這真是天降大新聞,把萬蓁蓁都砸懵逼了。
主要是她以為,她不可能懷了孩子啊。哪料想,孩子來了。
“嬷嬷,賞。”萬蓁蓁良久回過神來,她就給了這一個答案。
“好。”萬嬷嬷應一聲。
“皇貴妃娘娘,奴婢聽您的。”萬嬷嬷高興的,這會兒聲音還打着顫。
太醫來一趟,确診皇貴妃有喜。得賞後,太醫又開開心心的告辭。
至于懷孕的注意事頂,太醫寫了,萬嬷嬷一一記了,還是不忘記叮囑侍候皇貴妃的諸宮人們。
丹若宮裏,這會兒喜慶氣氛隆着。畢竟她們都得了賞。
或者說在諸宮人們眼中,丹若宮的未來,那是無限可期。
發了賞。萬蓁蓁當然不會忘記了,又叮囑一回萬嬷嬷。去給泰和宮、壽康宮報喜訊。
“皇貴妃娘娘放心,奴婢差了小黃門去報喜。”萬嬷嬷笑着回話道。這會兒的萬嬷嬷是眉眼彎着,笑得高興。
萬蓁蓁輕輕颔首,表示知了。她安坐于小榻上,此時此刻,萬蓁蓁還在消化了自己懷孕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