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定決心
第5章 下定決心
趙老太拍了拍趙老爹的手,安慰道:“你能攔一輩子不成,幹脆分了讓他們幾個兄弟自個兒去闖”。
「趁着你我都還能動彈,以後還能教着他們點,也讓他們早點立起來,這比你我百年分家後,他們兄弟幾個自己打起來不是好多了」。
趙老爹聽了臉色緩了下來,又說道:“分家了那不被村裏人笑死”。
趙老太好笑道:“上午吵吵鬧鬧動靜如此大,該知道的肯定全都知道了,你以為不分就不會有人笑話了”。
趙老太看趙老爹一臉被噎住的表情,又說道:“現在不分以後肯定還有得鬧,你是想以後一直被人看笑話麽”。
趙老爹眉頭皺了皺,很是不甘願說:“照你這麽說,這家是非分不可了……”
趙老太氣惱道:“你要是不想他們以後連兄弟都做不成,那就不分罷”,真是頭倔驢,趙老太的耐心都快要被這老頭子耗光了。
趙老頭看趙老太不站在自個這邊,心裏很是苦悶。
接着一臉氣憤無奈說:“行,那就分,原本想着等老六成親後,拿出原先攢下來當科考盤纏的銀子建幾間屋子,不曾想他們幾個卻是謀劃着分家了”。
又憤憤罵道:“不孝子,簡直是不孝”。
趙老太知道老頭子這是已經想明白了,只是還拉不下這個臉,也不想管他了。
這老頭就是欠的,還擺啥譜。
于是伸手推了推趙老爹,說道:“行了,孩子大了各有各的主意,還是先出去吃早飯罷,別耷拉個臉了”,說完也不管趙老爹,直接出去了。
趙老爹還想說要不再考慮考慮,最後話到口中還是無奈咽了下去。
哎,按老婆子說的,都鬧到這個份上了,要是再勉強着不分,說不得不但他們兄弟幾個情分鬧沒了,自己這個當爹的也得被怨恨上。
于是悻悻然跟着出去了。
早飯後,趙老爹和趙老太把六兄弟喊到屋裏,趙老爹對幾個兒子說道:“我跟你們娘商量了下,也是時候分家了,你們兄弟幾個有什麽要說的”。
“爹娘活得好好兒,分什麽家”,趙四一聽滿臉緊張,不滿說道。
趙老爹喝道:“老四,你給我閉嘴,最混的就是你,怎麽你還想一輩子扒拉着你幾個兄弟不成”,說罷踹了趙四一腳。
趙四一個打滾,還想着再撒潑鬧一下。
趙二一看趙四想要插科打诨,忙說:“兒子不孝,多謝爹娘體諒”,原本以為進來是要教訓安撫兄弟幾個的。
沒想到趙老爹竟然是叫兄弟幾個進來商議分家事宜的,趙二意外極了。
趙大則一臉愧容說道:“爹,兒子不孝”。
趙老爹一看這哥倆的意思,知道老婆子說的沒錯,這家是分定了啊,揮了揮手,無奈說道:“不說這些,既然要分家,那就得拿出個章程來,你們有什麽想法”。
趙大趙二忙說道:“全憑爹娘做主”。
趙六自然是沒啥意見,趙三趙五平日裏都是沒啥存在感的,也跟着哥幾個附和一通。
“這公中家産除了我跟你們娘那一份,剩下的就你們兄弟幾個平分”,趙老爹說。
趙四一聽這哪行啊,老六家就兩口子,咋還能跟着平分,撒潑道:“爹,老六這沒兒沒女的,咋能分這麽多可忒不公平了”。
趙老太一聽,連氣都不想生了,冷冷道:“那你想咋分這些年你們夫妻倆吃白食,幾個娃還是公中幫着養的,如果你覺得這麽分有問題,咱們再仔細合計合計。”
趙四一聽老娘這冷淡的語氣,還要翻舊賬,生怕把自家那份給算沒了,也不敢說話了。
老六身體不好,趙大兄弟幾個知道爹娘這是想幫襯下老六,也沒啥異議。
而且老六是兄弟幾個看着長大的,平日裏也尊重幾個哥哥,兄弟間的情分自然更是跟趙四不一樣。
再說都是爹娘的親身兒子,平分也沒有說不過去的理。
趙六想了想,對着趙老爹和趙老太鞠了一躬,說道:“兒子慚愧,這些年不但沒為家裏掙錢,還費了家裏不少銀錢讀書”。
「你這說的啥話」趙老太不悅得打斷趙六,“先生都說你是個頂頂厲害的,以後少不得能光耀門楣,供你上學也是應該的。”
“如今你可是整個青山村唯一的秀才,為咱家長了不少臉。”
又寬慰道:“你哥哥們養活自個妻兒,是他們該做的,最不該的就是老四這混賬玩意兒,再說你上學的學費都是先生免了的,誰家有你這本事”。
趙六讀書這事還得從趙老太娘家姚家村說起,這姚家村有間私塾,趙老太每年回娘家都會帶上趙六去走親戚。
趙六五歲那年在學堂外偷聽,被先生逮着了,先生也沒教訓他,反而考教了一番,發現這孩子頗聰明伶俐,便問趙老太是否要送趙六來上學。
可惜那時趙家沒多餘的銀錢送趙六上學,而且私塾離青山村太遠了,趙六那麽小根本無法獨自往返兩地。
這學堂先生也理解,畢竟上學的學費加筆墨紙硯的費用不是一般人家能成承擔的。
以後每年跟着去走親戚,趙六都會在學堂外偷聽,先生也不攆他走。
直到趙六9歲那年又去學堂偷聽,先生好奇這孩子咋這麽執着,每年來聽這麽一兩次究竟學到了些什麽,于是決心考教下趙六;
先生驚奇的發現只要是趙六聽老師講過的,都能分毫不差的背誦出來。
而且對于文章的理解頗有些見解、甚至有時候回答問題還能舉一反三。
于是問趙六在家是怎麽學的,原來趙六這孩子記憶力超群,先是在學校牢牢記住先生講過的內容,回家後對自己記住的東西進行反複的記憶思考。
這麽聰明而且好學的孩子,先生覺得這麽個好苗子埋沒了太可惜,于是再次跟趙六家裏人商量送趙六來上學,并且還主動免了趙六的學費。
趙家才同意趙六去上學,而且9歲的趙六也能獨立往返姚家村和青山村了。
于是家裏便給趙六買了筆墨紙硯,趙六自個也很争氣勤勉,除了上學還經常擠出時間給書店抄書掙些銅錢,可以說趙六上學用的大部分紙和墨都是自個掙來的。
趙老爹接着吩咐道:“明日上午請村長和族裏幾位族老到家裏,把這分家的事過了”。
趙老爹見幾個兒子都沒異議了,便讓他們出去,老兩口待屋裏又仔細合計了一番。
寶珠看趙六回來,忙上前問道:“爹娘找你們是不是說分家的事兒分還是不分啊”。
趙六一進門就聽寶珠問了一堆問題,好笑的關上門回道:“已經商定了明日上午分家。”
看來寶珠這丫頭也是想着要分出去過的,正好省得自己勸導她。
寶珠好奇的問道:“那有沒有說咋分呢。”沒想到這分家的事竟然還真鬧成了,寶珠心裏意外極了。
趙六不由自主敲了敲寶珠的腦袋瓜子,說道:“家裏的田和銀子,除了爹娘那份,都是各房均分,至于房子應該是各房住的歸各房”。
寶珠拍了下趙六的手,說道:“大哥家可占了兩間房呢。”除了趙大家兩夫婦住一間,幾個兒子住一間,其他兄弟都是一家幾口人同住一屋。
趙六說:“這幾年德哥兒和宏哥兒也為家裏掙了不少,況且大哥是長子,房子歸大房也是應該的”。
寶珠想想也是,人家為家裏貢獻得多,多分點也是應該的。
不過能分出去就很驚喜了,管它分了多少,反正以後自己也能掙回來,寶珠心裏越想越興奮。
第二日一大早,趙老爹便去請了村長和族老到家裏來。
“趙大叔,昨日上午你家鬧哄哄的,這是咋回事啊。”劉氏看趙老爹領着村長和幾位族老往趙家走去,回憶起昨日上午趙家鬧的事,幸災樂禍道:“咋的,今日這是要分家了啊你家以往不是一直說不會分家的麽”。
劉氏是趙家隔壁趙大牛的妻子,是個嘴碎的婆娘,平日裏最喜歡湊熱鬧。
昨日聽了一上午牆角,若非婆婆在家盯着,恨不得上門瞧個仔細。
趙老爹聽了頓時老臉一紅,雖然知道村裏人多少應該聽到了,但是被這麽大咧咧的說出來還是覺得丢人,梗着脖子楞是說不出話來。
趙老太深知自家老頭子好面子的德行,怕氣出個好歹,沖着劉氏警告道:“大牛家的,今日沒空招呼你,改日我上你家找大牛他娘唠嗑唠嗑”。
劉氏想起自家婆婆耷拉着臉教訓自己的模樣,臉上笑容一頓,哭喪着臉道:“趙嬸子,你看我這嘴碎的,你可別跟我計較啊”,怕趙老太記恨找婆婆教訓自己,趕緊跑了。
劉氏可不認為自己說錯話了,趙家老四一家整日吃閑飯,老大老二家幾個累死累活的,這兄弟幾個也不知圖啥,楞是忍了下來。
這趙老頭也是壞的很,平日裏還一副自家上慈下孝,兄友弟恭的自豪模樣,如今可不是打自個的臉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