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40章
應敘從不幻想愛情。
可想而知,以應敘的家庭,就算是人情上的關系他也避免不了參加很多重要或者不重要人的婚禮。每每應敘坐在下面看臺上的人說着感人肺腑的誓詞,交換結婚戒指,他總是很少生出來類似于感動和憧憬的情緒,無論他跟臺上的人是什麽樣的關系。
對于應敘來說,愛情是不可控風險。
滑稽的是,追應敘的人最多的階段其實是幼兒園。
他上的是私立幼兒園,大家的家境相差不大,小孩子心裏也沒有高攀或者門當戶對這種詞語,應敘長得好看,因為聰明聽話老師總是誇獎,自然有許多小女生追着應敘要做他老婆。是的,幼兒園的小女生會直接跳過女朋友的階段,直言以後長大了我做你老婆好不好。
應敘那時候不知道同性戀、異性戀之類的概念,小小的腦袋想了想自己以後會有一個老婆的場景,很認真地搖頭拒絕,說以後我想過自己的生活,不想跟別人一起生活。
他是天之驕子,家庭背景擺在這裏,自己又足夠優秀,為什麽要幻想愛情呢?三年前父母催婚,原因太簡單了,父母覺得應敘總得跟某個人結婚,家裏不要求他進行什麽商業聯姻,但自由戀愛總得談一個吧?從小到大都沒談過戀愛,這可不行。
第一次父母催婚時,應敘給出了很冷靜的拒絕:“不是一定要跟誰結婚,我自己完全可以處理好自己的生活。”
父母互相看了一眼,應母又說:“你給自己預想了一個完全已知的生活環境,我和你爸都很理解你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但如果你不反感說不定也可以嘗試着跟另一個人相處,把你已有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和未知一些,這樣也挺有趣的不是嗎?”
應敘說再考慮一下,這不是推辭,他是真的在認真考慮。
那時候的應敘自己住在現在的房子裏,從不覺得寂寞。總有人說房子太大太空會容易讓人感覺到寂寞,可應敘實在沒有空寂寞,他有太多事情要忙了,鮮少給個人情緒産生和發酵的機會。
只是某一天連軸轉了兩天,在淩晨将近兩點終于看完最近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應敘想起來自己好像從早上起床到現在什麽東西都沒吃。胃隐隐作痛,深夜很難點到營養豐富的外賣,他站起身走到廚房煎了一塊牛排。
煎牛排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沒有什麽胃口,黃油的香氣太膩了,可牛排已經下鍋。于是應敘又給自己煮了一碗最簡單的清湯面,裏頭磕了一個雞蛋。一碗面和一塊牛排端上桌的時候應敘毫無胃口,只把雞蛋吃了,面吃了一口,牛排更是一點都沒有動過。
這些東西隔夜都沒辦法吃,應敘只好将他們扔進垃圾桶。
看着廚餘垃圾,應敘第一次産生這樣的想法:或許跟另外一個人生活可以更加便利,減少浪費。應敘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有些可笑,他想跟另一個一起生活竟然是為了減少食物浪費。
但應敘不知道的是,他看着垃圾桶的這一瞬間産生的情緒,其實就叫寂寞。
不久之後應母在飯桌上跟應敘提起趣事,說最近有個項目跟應敘的母校有些合作,對接人是位很有氣質涵養的教授,兩人聊了幾句,應母驚奇地發現這位教授竟然是應敘大學期間某個課程的任課教授。
這真是太有緣分了,兩人談起應敘,應母感嘆兒子單身已久,一點兒都沒有戀愛和結婚的打算。趙女士也發出同樣的感嘆,兒子同樣單身已久,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心思,孩子都是好孩子,工作之後從不讓家裏擔心,就是感情生活真是讓人頭疼。
一來二去,兩位母親發現應敘和裴硯的性取向對得上號。應母鋪墊完,嘗試着向應敘提出來:“趙教授家裏的兒子長得很好,性格也是很好的,看趙教授我就能看出來她教出來的兒子絕對很不錯。只是工作普通,是個高中老師,你要不要看看照片?說不定你會喜歡,不喜歡也無所謂嘛,看一眼?”
應敘沉默地夾菜,夾到芹菜炒牛肉的時候想起來某天淩晨自己家裏的垃圾桶,點頭:“可以。”
應母嘴邊全都是好言相勸,她完全能想象到應敘要說什麽,無非還是那些話,不感興趣,沒有這樣的想法,不要浪費時間,在應敘說完“可以”二字後她幾乎要脫口而出,半天才反應過來:“你願意看?”
應敘擡眸:“只是看看,不要約見面。”
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以前應母不是沒替應敘張羅過,連照片都拿不出來。應母趕緊把手機遞過來,上面是裴硯的一張生活照,是跟父母旅游時一起拍的,男人手臂搭在趙教授的肩膀上,笑得很淡。
應母抓緊時間推銷:“名字叫裴硯,名字也很好聽,一聽就是書香世家起出來的名字。雖然是高中老師,但是小硯是個很獨立的人,他家裏經濟狀況很不錯的,工作之後就用自己的工資生活,從來不跟家裏要錢,也不願意拿家裏的錢。我覺得這個孩子真的不錯,你要是看着有眼緣我幫你約着見一面?你當做交個朋友也是不錯的。”
後來應敘成功和裴硯見面,兩人聊得其實不多。
裴硯有些拘謹,兩人彼時正在一家人均500+的西餐廳,應敘将菜單推過去,裴硯笑得坦然:“應總來吧,我不常來這種地方,我不挑食。”
于是應敘點點頭,替裴硯點好菜,詢問裴硯的意見:“可以嗎?”
裴硯點頭:“可以,多謝。”
應敘和裴硯都是第一次相親,沒有戀愛經驗,在這方面像是一張純粹的白紙,應總拿出來談生意的架勢,開門見山道:“我的情況老師應該跟你說過了,你的情況我家裏也跟我說過了,我相信我們能坐到一起是因為對彼此都感興趣。”
裴硯似乎對應敘的節奏有些不适應,他愣了片刻,仿佛覺得好笑,笑容比方才的禮貌更多了幾分真心,然後說:“是的。”
應敘便點頭:“我不太會經營戀愛或者婚姻關系,父母催婚,我最近也确實想嘗試家裏有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裴老師不介意,我們可以嘗試結婚。”
裴硯驚訝起來:“結婚?”
應敘:“這是很有效的方式,裴老師不管是照片還是本人都給我很好的感覺,我個人認為在兩個男人的婚姻中大概率不會出現太過懸殊的弱勢方,所以提出這個建議。而婚後的生活裴老師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想要對外宣稱單身也是你的自由,如果在這段婚姻中有任何不滿,你可以随時提出結束。希望裴老師可以考慮。”
裴硯反應不過來,只能跟着應敘的節奏走:“好的,應總給我一點時間,我會考慮的。”
應敘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喜歡上裴硯。
并不是因為他覺得裴硯普通,不值得自己喜歡,而是他不懂愛情。應敘毫不意外裴硯會答應自己結婚的提議,結婚、同居,一切都理所當然,婚後的生活狀态跟應敘想象的沒有任何出入,而應敘也自認為體會過了應母口中所說的“把你已有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和未知一些”。
裴硯每天早上起床之後都會頂着雜亂的發型站在洗手臺前刷牙,據應敘的觀察,刷牙時的裴硯其實仍然處在起床的過程中,動作機械,面無表情,直到洗臉的時候裴硯才會徹底清醒。
裴硯寫教案或是教學總結的時候偶爾會露出來不耐煩的表情,跟平時溫文爾雅的為人師表的模樣很不相同,甚至有時候會小聲咒罵教學總結這種東西存在的必要性。
裴硯有時候很有生活情趣,他會心血來潮買一些不實用的東西,比如造型別致的加濕器、味道一言難盡的香薰、甚至買來只用了一次小雞造型的煮蛋器。後來裴硯發現他甚至懶得連從冰箱裏拿面包吃,遑論起床之後将雞蛋放回小雞的肚子裏,等着它“滴滴滴”發出警報。
應敘從沒有主動、刻意觀察過裴硯,這一切都是婚後生活中無意發現的,而習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發現了這些細節之後的應敘習慣了每天早上看裴硯神游着刷牙,習慣在裴硯拆快遞的時候自己在心裏猜想這次又要新鮮多久,習慣在看見可愛的廚具時想到對廚房有着無數次三分鐘熱度的裴硯。
後來的後來,應敘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裴硯,他下意識的反應是反思自己。
為什麽?
明明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甚至可以算是沒有交集,交流禮貌平常,而應敘自诩對裴硯沒有過度關注和別的心思,卻仍然後知後覺自己大概早就喜歡上裴硯。那時候應敘才發現,原來是因為他早早就感受到了寂寞的存在,只不過反應太過遲鈍,這麽一個獨立卻确實擠進他生活的裴硯,原來是恰好足夠填補寂寞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