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97章
等到塵土散去,聽到動靜跑出來圍觀的人才發現大殿前的空地被屍體占據得滿滿當當。
有一小部分堆不下的邊邊角角,甚至直接攔在了他們面前。
通過這冰山一角,大臣們依稀認出這是蛇妖的屍首。
比人還高的鱗片在太陽的反射出清透的光芒,照得在場人心惶惶。
明明知道眼前的妖怪已死,但不少人依舊怕得連退三步,用寬大的袖子遮住眼睛不敢再看。
“怪不得這妖怪能偷走佛寶舍利子,如果沒有這樣龐大的身軀,恐怕光是靠近就已經要消耗掉妖怪的畢生道行。”比起沒什麽見識的祭賽國大臣,一路上天天與妖怪打交道的唐三藏,臉上沒有絲毫害怕之意。他帶着好奇,忍不住上前幾步感嘆道。
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沒有說話,作為和九頭蟲曾經近身交戰過的兩人,清楚的知道眼前的屍首并不是九頭蟲的。
“不知是哪路神仙為我祭賽國除去如此禍害,還請神仙告知名號,我祭賽國必定會為神仙築金身,以保萬世信仰。”祭賽國國王愣了一會兒,然後他突然沖到外頭,對着沒有動靜的天空跪地乞求。
寂靜沒有被打破,祭賽國國王只能聽到後面的大臣們,手忙腳亂跟着跪下來的聲音。
祭賽國國王還以為制服妖怪的神仙不會再出面,他悠悠地嘆了一口氣,試圖扶着蛇妖的屍首站起來。
“此妖身含劇毒,陛下還是莫要親自上手。”正當祭賽國國王快要碰到蛇妖的時候,一道能穩定人們心中雜亂心思的笑聲響起。
緊接着一道白光從天而降,阻攔在了祭賽國國王與蛇妖之間。
擡頭看去,一眼就能認出了彌勒佛端坐在雲頭,道道祥光從他身後照耀到祭賽國國都各個角落。
祭賽國雖為佛國,但這實際上是他們第一次看到神仙出現在眼前。
祭賽國全國人都被這一幕驚喜地跪倒在地,離彌勒佛最近的祭賽國國王,更是沒忍住內心的貪念,不間斷地向彌勒佛祈求永葆青春、萬世富貴這種一聽就是白日做夢的話。
像祭賽國國王這樣貪得無度的人,彌勒佛見的不要太多,他直接無視祭賽國國王,伸出手指了指地上的屍首:“禍害還是不要再留了,人族身嬌體弱,和妖怪相處久了恐怕有礙壽數。”
不但祭賽國國王開口阻攔,白光已經從彌勒佛的手指間來到了龐大的屍首上。
那點白光從寬厚的背脊開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沒了整具屍首。
等想要保留妖怪屍首當做戰利品的祭賽國國王從地上站起來時,留給他的只有随着微風飄散的塵土。
面對唐三藏師徒,祭賽國國王還能無理辯三分,可面對被祭賽國祭拜的彌勒佛,祭賽國國王只能咽下他快要罵出口的髒話,忍着抽搐的嘴角去誇彌勒佛做得好,為他祭賽國解決了大患。
彌勒佛也算上道,他知道祭賽國國王的昏庸,在走之前特意開口讓唐三藏師徒趕緊離開祭賽國。
彌勒佛人已經離開,他那句唐三藏可不要耽誤時間,平白辜負觀音菩薩期望的話,還停留在祭賽國國王和大臣們耳中。
孫悟空現在是一刻都不願意耽擱,唐三藏還沒跪完起來,孫悟空就直接開口:“國王陛下,剛才你因為沒見到妖怪,不願意放我們離開。現在妖怪已經被彌勒佛徹底消滅,我和師父師弟總該能離開祭賽國繼續出發前往靈山了吧,靈山路途遙遠,人族壽數有限,再耽擱下去,也不知道我師父能不能走到靈山腳下。”
孫悟空短短一段話,就把祭賽國國王強留他們的目的以及唐三藏現在急切需要離開的緣由說清楚,他還用觀音菩薩作為靠山,堵住了祭賽國國王接下來的話。
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祭賽國國王還能怎麽辦?
即便祭賽國國王心中,有想将唐三藏留下,以此用大唐名聲震懾周邊小國的念想,他也只能當做這個想法沒有存在過。
祭賽國國王割舍掉心中的算盤,壯似大氣實則肉痛地送唐三藏師徒離開王宮。
當然他只是話說得好聽,實際行動完全比不上唐三藏師徒,曾經路過的國家,至少那些國家金銀財寶不說,路上的幹糧還是會為唐三藏師徒準備一些。
可到了祭賽國國王這,連個送行的人都沒有。
唐三藏脾氣好沒有發怒,反倒是金光寺僧人們怒意浮于表面,他們以最快速度代替祭賽國國王為唐三藏師徒從商家那買了些幹糧。
唐三藏本不想收,他想讓金光寺僧人們留着,以應付接下來的戰亂。還是金光寺僧人們說接下來的路途化緣難度高,唐三藏不收其實是在難為孫悟空,唐三藏這才收下。
“三藏法師接下來的一路上可千萬不要停留,最好出了祭賽國地界後,往西邊走一段路再找個好地方休息。”祭賽國城外,金光寺僧人們細心叮囑道。
“雖然附近幾個國家都是佛國,但難免有不講理的人硬要将僧人們一起綁去,用來增加幾方士氣。三藏法師如果遇上軍隊,還請走遠一些,千萬不要相信他們。”
“那你們又該如何?萬一有人将你們從金光寺綁走……”看到金光寺僧人們處處為他們擔憂,唐三藏也不免擔憂起金光寺僧人的安危來。
金光寺僧人們臉上沒有緊張:“長老們請放心。如果舍利子沒有回來,我們還需要擔心。但眼下舍利子已經重回塔頂,作為佛門象征舍利子所在的金光寺,不會有人輕易進來行殺戮之事。金光寺不止一次做過平民百姓戰亂中避難的場所,在這生活的人心中都有數,我們不會有事的。”
孫悟空也開口安慰道:“師父放心。我已囑咐過本地土地,如果真的有事,土地會将我留下的後招使出來。我劃下的金圈師父也嘗試過,将來師父知道他的安全性。”
其實一開始孫悟空用金箍棒劃的金圈只能當做一次性用品,金圈中的人自行出來後就不能二次返還。
但和唐三藏相處了那麽久,每次用金圈唐三藏就會出意外,所以沒事的時候,孫悟空曾重新琢磨過金圈的原理。
敔6熙6彖6對6讀6嘉6
現在的金圈雖然改動不大,可至少能提前掩埋在泥中,做不到無數次出入,也能允許同一個人出入兩三次。
別的不提,戰亂最激烈的時候還是能派上用場的。
“那就好。”聽到孫悟空的保證,唐三藏這才松口讓孫悟空去牽缰繩,緩慢地踏上了離開的路途。
松了口氣不代表唐三藏真的已經放下祭賽國中的人和事,在還能看到祭賽國國都的這一段路中,唐三藏不知道回了多少次頭。
“師父可是在擔心昭明長老,昭明長老經驗豐富,如果他真的被卷入戰亂,他一定能反應過來,及時去找金光寺求助。”開口的是豬八戒,豬八戒實在不能再忍耐唐三藏擔憂昭明長老的态度,他在孫悟空詫異的眼光下開口。
“我也希望昭明長老能夠自覺去金光寺求助啊,但我與他抵足而眠,又怎能不明白他的心思?這次祭賽國戰亂,以昭明長老的性格必定會涉入其中。”被豬八戒說過後,唐三藏終于放棄了回頭,他嘆了口氣後悲傷地說。
孫悟空驚訝地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他還以為唐三藏沒有聽出昭明長老的話外之意,才會在談話中全程附和昭明長老。
豬八戒臉色變了變,他甚至開始覺得眼前的唐三藏不是唐三藏本人,而是別的妖怪變成的。
唐三藏沒有理會徒弟們的臉色,他自顧自地說:“一開始我确實不明白昭明長老的意思,可我即便再蠢,等你們與我說這邊将會發生戰亂,我也大致了解了昭明長老的話中話。”
“昭明長老無非是想讓我用大唐聖僧的名頭來庇護一方,可我作為大唐人,怎麽能平白無故插手其他國家內政,我還想着回長安完成和唐王的約定呢,就算你不提醒,等我明白過來後,我也會拒絕昭明長老。”
這下唐三藏是真的驚訝到了孫悟空等三位徒弟,這是他們第一次了解原來唐三藏心中不止佛經。
“走吧,既然你們都催着我走,那我們趕緊出發吧。”唐三藏一揮缰繩,察覺到唐三藏動作的白龍馬,大跨步在崎岖的道路上奔馳起來。
孫悟空三人無言對視了一眼,最後默契地向唐三藏方向追去。
“我就說唐三藏不至于連國家之間的事務都瞧不清,身上沒有大唐皇帝交付任務的唐三藏,怎麽可能如同悟空猜想的那樣随意摻和進祭賽國國事中。悟空真是因為火燒眉頭,連親近之人的性格都忘了。”玄都無奈失笑,臉上挂着對孫悟空的縱容笑意。
玄都并沒有在彌勒佛他們制服九頭蟲後就立馬離開,他一直在普通人看不見的雲頭觀察下方。
即便是彌勒佛在祭賽國上空顯露身形的時候,玄都也站在彌勒佛身旁,沒有挪動一步。
“關系太近才會看不清啊,悟空這是對唐三藏有了真的師徒之情。”彌勒佛感慨到。
剛才還帶着笑意的玄都,聽到這句話後立刻板起了臉,和睦的春風在玄都身旁瞬間變為凜冽的冬風,默默站在後頭的土府星君與火府星君,用不知冷熱的身體打了個寒顫。
感受着玄都散發出來的冷意,彌勒佛還有心情笑出來。他似乎話裏有話:“認了唐三藏這個師父,又不代表悟空會将從前的師門抛棄,天尊難不成是擔心以後悟空不要你這個師兄了嗎?”
玄都對自己十分有信心:“怎麽可能,我對悟空如此寵愛,我哪裏比不上唐三藏,等悟空取經結束,我就讓你們瞧瞧什麽叫做真正的師門情誼。”
彌勒佛沒有接話,他拉着被捆起來的萬聖龍王與萬聖公主,端莊卻潇灑地往淩霄寶殿方向飛去:“天尊請吧,九頭蟲雖然已經消失在世間,但這兩人還得經過審判才能下定論。既然九頭蟲是我們二人一同解決的,那我們也應該一起去找玉帝解決後事。”
玄都本來想直接離開,最終還是跟了上去。九頭蟲已經消失,可九頭蟲的傳承力量是從何而來他們卻不得知,他還是去聽聽吧,免得日後又冒出別的他不知道的事情。
玉帝高坐在天庭,他能知道什麽?萬聖公主有九頭蟲的寵愛,卻同樣雲裏霧裏。
真正知道這是從頭到尾發展的人,只有坐在紫霄宮的鴻鈞。
察覺到祭賽國一事已經結束的鴻鈞,給在後院的通天傳話:“天道為了掰回佛門頹勢的動作已經停止。通天,等你能夠自由下界後,你去将真正的相柳漏出來的氣息打掃幹淨。由于是天地量劫中的補償,我看不出天道有沒有對封印動手,如果有缺口,你順手将它補上。”
通天面上乖巧地應下,心中反而變得煩躁起來。光說下界後的事,卻不說什麽時候能真正下界,這簡直就是在糊弄他。
通天恨不得現在就沖下去,将悟空從唐三藏身邊搶走,好好抱一抱以解自己的相思之情。
唐三藏進了金光寺之後就一直沒有走動,大唐那邊的百姓只能通過天幕聽唐三藏講解佛經,這一兩天的功夫講的全國百姓昏昏欲睡,有些人真是憑着兩天的功夫,将他們十天半個月沒睡的覺都給補了回來。
雖然不知道孫悟空那頭在這段時間中發生了什麽事,但見事情完結,唐三藏師徒總算離開祭賽國的百姓,也不由得為唐三藏師徒高興起來。
比起李世民高興與唐三藏頭腦清晰,沒有真的摻和進要人命的戰亂。百姓們單純是在為能換地方而高興。
吳三郎店中食客們議論紛紛:“一開始天幕明明會放大聖那邊的情況,可自從大聖帶上金箍,天幕就像是完全忘了幾位徒弟。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就像這次,但凡天幕能往大聖那邊挪一挪,我也不至于聽三藏法師的佛經聽得食欲全無,差點因為被佛法感動剃度出家。現在想想着實可怕,我可放不下吳三郎店中的美味。”
旁邊人附和到:“确實如此,雖然我們對僧道很是尊敬,但我可不願意連着聽人講經。還是大聖那邊好看,也不知道大聖下次回長安是什麽時候,上次想湊進野釣的隊伍中沒湊進去,這次我可得早點準備近距離圍觀大聖。
那人咂咂嘴:“聽說大聖要是心情好,還會給旁邊的人仙桃美酒,即便不能延年益壽,能嘗嘗味道也是美事一件。”
“那你手速可要快一點,長安不知道有多少人排隊等着大聖。”一個人高聲笑道。
“诶,吳三郎來了,他不就是次次都能與大聖作伴的人。說起來他還能近距離接觸侯府的小猴子們。”一個眼尖的人看見吳三郎從樓下走下來,他指着剛冒了個頭的吳三郎大聲嚷嚷。
瞬間被人群圍住的吳三郎帶着苦笑:“大家可饒了我吧,作為歉意,今天一律八折。”
震破天的笑鬧聲吵到了吳三郎二樓的貴客們,不少人忍不住探頭出來看,其中包括一個将頭顱全部裹滿,假扮受傷人士的塞外商人。
商人嘴唇微動,他眼中閃過嫉妒的光芒:“孫悟空……”
唐三藏師徒不敢停留,一路行走。直到第二年春天,趕路趕得好好的唐三藏師徒突然被一片荊棘攔住。
遇見荊棘林之前,孫悟空和豬八戒正在比試他們的本領,他們一會兒變為猛虎,一會兒變為蒼鷹,吓得唐三藏驚呼聲連連。
察覺到應該在後面的唐三藏已經消失不見,兩人變成的飛禽才急忙往回飛。
将落到土地上變回原樣的孫悟空和豬八戒被唐三藏大聲斥責了一番:“你們兩個飛來飛去倒是方便,但你們也不瞧瞧下面什麽情況。這裏荊棘遍布,長得比我人還高。你們兩人趕緊想想辦法讓我過去,實在不行我們就趕緊繞路。”
豬八戒苦着臉,他能有什麽辦法?唐三藏肉體凡胎他背都背不動,更何況背着一起飛。
讓他背肉體凡胎,還不如去背壓過孫悟空的五指山。
豬八戒頂着唐三藏憤怒的目光,他的聲音越來越小:“繞路多花時間啊,實在不行我們就一把火把荊棘嶺燒了吧。”
天氣已經逐漸炎熱起來,還在生長的荊棘林也無比幹燥。放火燒山一燒就是一大片,說不定還會燒到旁邊的人家,唐三藏哪會同意如此缺德的提議。
“一旦放火燒山,這片土地不知道要修養多少時間才能恢複。除非真的處于絕境,我們絕對不能像那些妖怪一樣肆無忌憚。”唐三藏否決了豬八戒的提議,他轉頭看向孫悟空:“悟空,你剛才瞧見前頭的情況了嗎?如果繞路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剛才光惦記着和豬八戒比試,孫悟空還真沒查看周邊情況,他趕緊不好意思的飛身向上。
孫悟空耷拉個臉飛回來,他垂頭喪氣的樣子,讓唐三藏有了不好的念頭:“師父,想道路怕是也難,我瞧前面一眼望不見邊界,恐怕這片荊棘林比曾經路過的火焰山小不了多少。”
既然火焰山沒有繞路,那荊棘林他們肯定也不能繞路。
唐三藏揉了揉,額頭無奈地翻身下馬:“罷了,天意注定,我們只能慢慢前進。希望這些荊棘不要堅硬的如同硬鐵,不知道我們砍過去能不能在夏季之前走出這片林子。”
眼見着唐三藏即将挽起袖子去扯荊棘,豬八戒才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阻止唐三藏的動作。
豬八戒連忙變大身形,順便将他的九尺釘耙拿了出來:“哎呀,這哪需要師父您老人家動手。剛才忘了我還有釘耙,我的釘耙可是刨地利器,不需要花費多少力氣就能幫師父把前路清出來。”
本來還想跟着唐三藏一起上前去清理荊棘的孫悟空,瞪了豬八戒一眼。
孫悟空趕緊走到一旁,努了努嘴示意豬八戒:“你這呆子,要不是師父自己動手,你恐怕到天黑都想不起來。還不快去,天色已經晚了,我們還要找個地方歇歇。”
夕陽已經出現在天邊,将天色染得昏黃,唐三藏的行動間也出現了急迫之意。
知道唐三藏心情不算好的豬八戒,也不敢在此刻過去和孫悟空鬥嘴。
他只能一邊咒罵孫悟空,說孫悟空将苦力活全交給他幹,一邊趕緊犁地,給唐三藏也給他自己找一個睡覺的舒坦地方。
睡醒之後又繼續趕路,直到堪堪走出百十裏地,在第二天日頭落下,豬八戒被累得躺地不起的時候,唐三藏師徒才看到了這片荊棘嶺的石碑。
“八百裏荊棘嶺,真是要了我的老命。走了一天多才看到這石碑,即便當年真的只有八百裏,荊棘經過那麽多年的生長,恐怕也至少要上千裏了。”一天多沒有偷懶的豬八戒,在看到這塊石碑的時候,徹底癱倒不起,無論唐三藏怎麽叫喚,他都不肯從地上爬起來。
只有在這個時候,唐三藏才瞧出來為他找了三個徒弟的觀音菩薩有多麽明智。
即便豬八戒不頂用,也有同樣能變大身形的沙悟淨代替豬八戒的工作。
沙悟淨将自己的擔子交給孫悟空,拿走豬八戒的九尺釘耙,彎着腰默默清理荊棘起來。
使用別人的武器,還是過于難為沙悟淨,即便有沙悟淨幫忙,接下來的一百多裏也多花費了唐三藏一日功夫。
“好的很,好的很,這裏居然有一處古廟。”終于見到空地的豬八戒,興奮地将九尺釘耙,收起來就趕緊往裏沖。
一路步行的唐三藏,都沒能叫住眼中只有床鋪的豬八戒。
什麽這邊有妖怪,對于心中只想休息的豬八戒來說。區區妖怪,不過是他前往床鋪的小小阻攔而已。
“妖怪,給俺老豬拿命來!”豬八戒一腳踹開古廟大門,對着裏邊的人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