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89章
還在為紅孩兒離去悶悶不樂的鐵扇公主露出笑容,她眼波流轉,不屑地瞪了一眼旁邊垂頭喪氣的牛魔王:“你大哥确實沒什麽本事,腦子裏光想着成名與溫香軟玉,卻連紅孩兒的未來都抓不住。今日得虧你帶來了太上老君,不然我就要落入佛門手中。”
“要我說,除非情況特殊,手底下也不需要那麽廣的地盤。”說完紅孩兒的事情還不夠,鐵扇公主又說起了今日前狐王手下打上積雷山的事情。“如果我也想那玉面公主一樣,事事都要靠男人保護,火焰山與積雷山,他又怎麽能兩頭都護住?”
獨自維持火焰山地區統治的鐵扇公主,對于只能依靠牛魔王而活的玉面公主,沒有一時男人被搶奪的嫉妒,只有對弱者濃濃的憐憫。
出身羅剎族的鐵扇公主,心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力量與後代。
鐵扇公主說的是孫悟空今日剛到積雷山時遇到的那場争鬥,就是因為牛魔王有時候會長時間離開雷山巡查地盤,所以才給了那些妖怪一個可以動手的錯覺,最終引發後續一系列問題。
真要如鐵扇公主說得那樣,火焰山地盤也需要讓牛魔王一個人來保護的話,那最終情況就是牛魔王來回奔波兩線作戰,最後兩頭都落不到好處。
站在一旁被諷刺的牛魔王沒有出聲,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已經消耗進了他的精力,加上牛魔王自知理虧,只能選擇默默認下。
半路上一直沉默不語的牛魔王離開了隊伍,獨自一人飛往令孫悟空熟悉的山頭。
孫悟空也算從側面了解過火雲洞的後續情況,他知道自從他和紅孩兒打過架後,火雲洞就基本沒有再被使用過。
孫悟空不解地看向鐵扇公主:“大哥怎麽飛去了火雲洞方向?難不成是我們二人剛剛說得太狠,氣着大哥了?”
鐵扇公主連眼神都沒有給離去的牛魔王一個,她冷冷地回到:“哪是我們說得太狠,是他自己被一連串事情打擊到罷了。他現在哪都去不了,就讓他去火雲洞冷靜好了再出來。”
原來在短短一日之內,牛魔王就成功惹怒了太上老君,鐵扇公主與玉面公主一行人。
在太上老君開口讓紅孩兒跟他一起去兜率宮時,覺得神仙沒有什麽好東西的牛魔王成功惹怒太上老君。從拒絕太上老君一事上,牛魔王繼而得罪了覺得兒子機緣被毀的鐵扇公主。
在太上老君與鐵扇公主連翻勸說後,牛魔王終于松口答應。
緊接着,也許是因為紅孩兒以後不能再由牛魔王親自教導,脾氣火爆的牛魔王直接在出洞府時,對着想為自己未來孩子求機緣的玉面公主一頓狂罵。
Advertisement
被指着鼻子罵的玉面公主一氣之下,當衆宣布要把牛魔王趕出積雷山,說積雷山日後與牛魔王沒有半分關系。
就這樣腦子一路不清楚過後,火焰山和積雷山都将牛魔王排斥在外,前幾日還威風凜凜的牛魔王,只能選擇了龜縮在被紅孩兒舍棄的火雲洞中。
聽到鐵扇公主訴說牛魔王的犯病行為,饒是陪唐三藏取經,一路見識過許多人性的孫悟空也無言以對。
孫悟空想不出他能怎麽為牛魔王辯解,他只能幹巴巴地問:“那大哥真要就此頹廢下去嗎?我看玉面公主明明對大哥還有濃厚的情誼,怎麽會如此輕松的放手。”
鐵扇公主嗤笑出聲:“情誼?這感情倒是稀奇。你放心吧,玉面公主看上去雖弱,但她對你大哥含的心思可不是情誼。真要論感情,她對牛魔王的感情可沒有你對牛魔王的深。”
見孫悟空依舊不懂,心情還算好的鐵扇公主開口為孫悟空解釋:“玉面公主雖弱,但她也是知道守家産的人。和她上供給我精美頭飾的理由一樣,她選擇讓牛魔王當贅婿,也不過是因為牛魔王武力強悍。玉面公主趁此機會訓訓牛魔王罷了,過不了多久,她就會重新邀請牛魔王回去,繼續幫她看守積雷山的地方。”
孫悟空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孫悟空雖然在生活上對柔弱的女性處處關懷,但他真正欣賞的只有強大的女子,就像他的師兄黎山老母,大唐長孫皇後以及能和李世民搶奪利益的女兒國國王。
這還是孫悟空第一次知道,看着柔弱如蒲柳一般、只能依靠男子生存的女人,其實也會有自己的盤算與閃光點。
“倒是我小看她們了,弱女子或許只是面上弱,實際上可能如同野草那樣生生不息。”孫悟空喃喃自語道。
因為耳尖聽到孫悟空自言自語的鐵扇公主,眼中劃過一抹欣賞之色。
有了鐵扇公主在身旁幫忙,火焰山也不能再困住唐三藏師徒。
在村民們祭祀結束那一瞬間,高高站在雲層上的鐵扇公主,揮動芭蕉扇吹出一陣清風,原本還炎熱如夏季的火焰山地區,瞬間重新恢複秋日應有的涼爽。
再一扇,清風拂過的地區憑空生出一絲細雨,滋潤了火焰山沙漠中幾片幹涸的土地,糧種終于有了發芽的可能。
火焰山這個狀态大概可以持續月餘時間,已經為村莊辦完法事的唐三藏便不再停留,趁着天色還早就趕緊離開村莊,繼續他的旅程。
鐵扇公主一路護着唐三藏師徒出了火焰山地界,在最後為師徒幾人送去些清水後,鐵扇公主終于回到了修繕完成的芭蕉洞。
“公主可算回來了,小太子可是要在外面與夥伴玩耍一段時間再回來?底下人為小太子準備了新的衣裳,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兩個妖怪放下手中的東西,在将鐵扇公主迎進去後,急忙探頭往洞府外瞧。
孫悟空幾次到芭蕉洞見到的都是一副膽怯模樣的兩個妖怪,可眼下只有鐵扇公主在場,兩人便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
鐵扇公主喝了口涼茶,在兩人期盼的目光下緩緩搖頭:“我兒被太上老君收作道童,恐怕下次再見到他,他已經是成人模樣。”
兩人皺眉:“公主不是曾說過,等小太子再長大一些,就帶小太子回羅剎族大本營去,怎麽突然改變了主意?更何況,給太上老君做道童,怕不是有辱我羅剎一族的面子。”
兩人越說越氣憤,恨不得拿起武器去讨個說法:“我們羅剎族又不像人族那樣不知道封神之前的事情,小太子被太上老君收做徒弟罷了,但現在道童身份,以後面對佛道幾教三代四代弟子,不是直接低了人家一頭。”
眼見着兩人就要沖出去,鐵扇公主趕緊将人攔下來。
好說歹說,兩人才願意坐下來好好聽鐵扇公主講理由。
鐵扇公主一派氣定神閑,眼中快速的劃過一抹計算之色:“如果是其他人,我或許不會同意。但來的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道童可與普通的道童不同。”
“封神之後,各大教的教主與二代弟子閉門不出。在世間逍遙的,都是曾上過封神榜的神仙,他們注定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宗門。僅剩的幾個也是常年在自己道場中修行,即使出門也不會被普通神仙察覺。可以說高位神仙的統治已經徹底過去。”
“三界中唯有太上老君是個例外,他與三清息息相關,在天庭的地位極高,我兒進入他門下後,就算稱一句天界太子也不為過。”
鐵扇公主顯然非常滿意,她覺得世上已經沒有比這更好的路。
兩個妖怪已經被大致說服,但她們心中還有一絲疑慮:“道童還是低了些,有沒有辦法讓太上老君将小太子收做徒弟?”
“估計難。”鐵扇公主嘆了一聲,“三清好不容易平衡,怎麽可能會有人打破這個局面?與其謀劃太上老君,還不如讓我兒好好表現,最終引薦給那些避世不出的二代弟子。”
兩個妖怪張口正打算說話,卻被鐵扇公主擡手制止:“我知道你們是想問,既然謀劃二代弟子,為什麽不直接答應哪吒?可惜哪吒雖好,但他即使與我兒息息相關,他和我走的也不是同一條路。”
芭蕉洞內寂靜了許久,最後鐵扇公主悠悠長嘆:“人族終為三界之主,我羅剎族總不能一直偏居一隅,希望能找到光明正大走出去的方法。”
聚在紫霄宮的鴻鈞察覺到了羅剎一族的密謀,通天與太清擠在鴻鈞劃出來的水鏡前,絲毫不漏地看完全程。
太清勾起滿意的笑容:“他們謀劃,太上老君同樣也在謀劃,真是謀劃到一處去了。”
道門和羅剎族滿意,在靈山的佛祖和觀音菩薩心情就有些不太好。
觀音菩薩考慮再三,還是打算将自己獨吞兩個金箍,以及一個金箍被太上老君帶走的消息,告訴了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閉着眼端坐在金蓮臺上,他的身後金光陣陣,看上去就像沒有任何波動,可他口中吐露出來的話卻不是這種表現。
如來佛祖緩緩睜開眼睛看向觀音菩薩:“給你三個金箍前,我早就料到你會私留。取經一事變化多端,你多一些寶貝才能更好的掌握全程。”
觀音菩薩心中的大石落下,他緩了口氣問:“太上老君帶走金箍難不成是有什麽打算,我們需不需要提前動手布置?”
如來佛祖收回目光:“你覺得他們會主動插手取經一事。”
不等觀音菩薩回答,如來佛祖繼續說:“不,他們不會,就像我不能直接插手一樣,到了太上老君這個層次的人同樣不能直接插手。雖然前面的取經路多有波折,但道門那邊最多在事情結尾的時候出現搶人,從來沒有一開始就對整件事情出手。”
觀音菩薩仔細回想,發現事情确實像如來佛祖所說。
唐三藏師徒接連遇到的幾個國家,道門那邊跟他一樣,都是最後收尾時才出現。
非但如此,出現的人都是現在人族熟悉的神仙,名聲沒落的封神前的神仙沒有一個直接出現在凡人眼前 。
就像妙樂天尊,唯一直接出現還是在叫醒蜃的時候。在女兒國上空時,無論觀音菩薩怎麽說,妙樂天尊都沒有顯露出自己的存在。
太清道德天尊更是如此,從一開始出現在人世間,太清道德天尊就一直頂着太上老君的身份。
知道這些大能不會輕易插手取經一事後,觀音菩薩的壓力瞬間變少,畢竟這樣一來,反倒能随時出現的他,更容易在取經中動手腳。
困難消失,疑惑還在,觀音菩薩又問:“那太上老君的目的又是什麽?金箍……難不成是金箍仙?”
這話說出來,觀音菩薩自己都覺得荒謬,他失笑地搖搖頭,想把這個猜測甩出腦子:“這怎麽可能?太清道德天尊早就與上清靈寶天尊分裂,我們都知道當年的事情鬧得有多麽兇殘,太清道德天尊根本沒有出手救回金箍仙的可能。
“更何況動手的是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自太上老君從他身體內分出後,就一直沒讓太上老君和他扯上關系。為了一個金箍仙,白白爆出太清道德天尊與太上老君的關系,實在太不劃算。”
如來佛祖輕笑一聲,他身後的金光随着笑聲震蕩起來:“時間明明不久,你卻忘了當年他們對教主的縱容和偏愛。”
如來佛祖意味深長地說:“當年他們二人對教主的縱容程度,可不在道祖對教主的縱容之下。就像截教戰敗,被天道困住的道祖非要拼盡力量來救教主一樣。”
觀音菩薩的臉色十分複雜,只過去千餘年時間,甚至還不如他們當年随意一次閉關的時間,他真的已經将從前的事情漸漸忘去。
記憶逐漸淡去,感情卻依舊在,觀音菩薩五味陳雜地說:“何必呢?當年鬧得那麽兇。破碎的感情又怎麽可能因為救助一人而重新恢複如初。”
如來佛祖淡淡道:“人教和闡教可不同,人教只有一個弟子,在封神之戰上存在感沒有闡教那麽高,說不準有一天教主就會重新敞開心懷。只有一個弟子的人教教主,想要保住自己的唯一弟子,又有什麽錯呢?”
往事越說越沉重,心情開始不好的觀音菩薩決定轉移話題:“那金箍還要取回來嗎?”
如來佛祖肯定地回答:“金箍與孫悟空息息相關,為了讓孫悟空不逃離這次天地量劫的中心,我們必須将丢失的金箍取回來。”
觀音菩薩又回到了之前的老謀深算,他思忖道:“想要取回金箍,就要用其他方法吸引道門的注意力。金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覺得和金箍仙有關,想要吸引注意力,那同樣需要用當年落敗的截教弟子作為噱頭。”
觀音菩薩想了一圈,都沒有找到好的人選。
靈牙仙、金光仙、虬首仙三人都在明處,被帶走的難度遠比金箍仙低,道門上套的可能性也低,但被發現後會引起佛道争端的可能卻是高達百分之百。
道門那邊不會這麽蠢,直接對在明處的三人動手。
見觀音菩薩苦苦思忖卻想不到主意,如來佛祖提醒到:“七寶池八德林還有一個烏雲仙,他目前為止對我佛門而言沒有任何用處。如果實在找不到人選,你可以用烏雲仙去換金箍仙的一部分回來。”
觀音菩薩有些猶豫:“說到底,金箍仙已經被你徹底打碎煉化,能不能修煉出神志還是個問題。用可以說完好無損的烏雲仙換金箍仙,可是一件賠本的買賣。”
“這就需要你自己去考慮。”如來佛祖不想再和觀音菩薩多說,他一伸手将觀音菩薩送出靈山。
“記住,孫悟空是這次取經的必要人選,能困住孫悟空的金箍先遠比烏雲仙更重要。”
從炎熱的地方出來後,唐三藏師徒趕路的速度都快上了幾分。
又一個細雪剛冒頭的冬初,唐三藏師徒趕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度。
之所以說是全新,是因為這次路過的這個國家,和之前那些占據面積不大的小國不同。這個國家首都的繁華程度,可以和遠在南瞻部洲的大唐長安相比。
走在整齊規劃的六街三市中,豬八戒忍不住贊嘆道:“我原以為長安的發展已經夠豪華,沒想到在妖怪橫行的西牛賀州,也會有如此龐大的國家。能在犀牛賀州發展至今,想必他們的武力比大唐還要高上兩分。”
唐三藏身為大唐人,自然不會滿意豬八戒說有國家比大唐還要繁華,可眼前的景象讓他說不出反駁的話語。畢竟唐三藏也不能昧着良心說,一個在西游賀州生存的國家,會遠不如大唐。
孫悟空沒有顧及豬八戒想要到處品嘗美食的心情,以及唐三藏想為大唐辯駁的複雜心情。他此刻牢牢的記着他與李世民的交易,拉着唐三藏在街市中來回奔走,好讓李世民能從天幕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冬季來臨,沒顧及到身體健康的李世民有些發寒,但他此刻完全忘了身上的不适,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在天幕上,只盼能從天幕中得到不為人知的消息。
李世民的身後,一排史官正在奮筆疾書,用他們的看家本領記下遙遠大國的點點滴滴。
長孫皇後非常頭疼地看着趴在窗旁的李世民,她揮了揮手,讓身後的宮人将藥端上來。
長孫皇後拿到藥碗湊到李世民嘴旁:“二哥,先把藥喝了吧。天幕既然開了,就說明三藏法師他們會在這個國家遇上事情,二哥想要觀察不急于一事。”
李世民端過藥碗一口飲盡。
這讓知道李世民平常會怕苦的長孫皇後看得眉頭緊皺,出于無奈,長孫皇後選擇坐在了李世民身旁。
有長孫皇後在身旁,李世民終于察覺到不對。
看到觀音婢深沉面色的李世民,心虛地回頭讓人把整片琉璃制成的隔斷端上來。
有了琉璃在中間阻擋,冬初的寒風終于阻擋在宮殿之外。
長孫皇後無奈嘆氣:“二哥若是再這樣,我就要派人将這面唯一沒用琉璃做固定隔斷的窗戶封上了。”
李世民趕緊握住長孫皇後的手保證到:“觀音婢你相信我,這絕對是我最後一次在窗口吹風。”
站在一旁的宮人們沉默不語。
整個宮殿除了長孫皇後和李世民外的所有人,腦子裏是整齊劃一的想法。
陛下,你半個月前也是這麽對皇後保證到的。
“他們說到了西梁女國。”剛保證完,李世民就被天幕中的詞彙吸引過去。
西梁女國是女子當政,長孫皇後也參與了和女兒國談判的全部過程。
聽到天幕中的信息,長孫皇後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女兒國國王如此急切地想和我大唐建立關系,甚至連三藏法師是出家人都不顧及,原來是因為他們那邊也有大國建立朝貢關系。天幕中的大國可能已經有了衰敗之相,所以女兒國國王才會選擇第三方的助力,可能是想在接下來的亂世中奪得更大的地盤。”
李世民感嘆道:“難不成每個王朝都逃不過衰敗的下場嗎?你看天幕中的國家如此繁華,他的帝王肯定賢明有道,臣子必定清廉且有能力。這個國家又怎麽會在稍顯衰敗之際,就遇到四邦的背叛。”
還不等長孫皇後開口安慰李世民,天幕中僧人的回答就讓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大吃一驚。
天幕中的僧人說,祭賽國朝內沒有清廉賢良之臣,作為統治者的國王甚至能算得上昏庸。他們祭賽國之所以能得到四邦朝貢,完全是因為他所在的金光寺有一顆得道僧人坐化留下的舍利,所以才能憑借陣陣霞光唬住其他小國,讓這些小國對祭賽國按時朝貢。
聽見這句話的大唐百姓震驚地雙眼瞪大,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
李世民臉色漲紅,指着天幕不敢置信地說:“這……這世間怎會有如此荒唐的事情?昏庸的帝王怎麽能憑借一顆舍利就得到民心?”
李世民認為這是上天在諷刺他,他怎麽可能比不過一個昏庸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