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章
經過孫悟空一通慌忙的解釋,唐三藏才願意相信眼前的猴子是他的徒弟。
孫悟空這幅樣子看着可比原先兇惡不少,唐三藏發現他對着這張臉完全不會有之前的慈愛之心,就打消了孫悟空想變回四尺不到的樣子的打算,說是西行路途艱難,兇惡點才能減少事端。
唐三藏現在的心情十分平靜,完全看不出他不久前還和孫悟空有過争吵。孫悟空向他道歉後,他也爽快地原諒了孫悟空之前對他的不遜。
唐三藏說他之前走得匆忙,沒來得及整理行李,讓孫悟空幫他整理整理。
既然已經決定要跟在唐三藏身旁,陪他取到真經。孫悟空就不再跟唐三藏作對,而是順着唐三藏的意思,讓做什麽就做什麽,乖順地上前卸下行李。
唐三藏古井無波地盯着孫悟空,看着孫悟空發現行李最上面的金箍。
孫悟空随口問了一句,唐三藏便說要把金箍送給他。
他們不久前才吵過架,孫悟空哪有臉去接唐僧送他的東西。孫悟空連連拒絕,并把金箍重新包好塞進了行李。
“悟空若是喜歡,那便收下吧。這金箍是唐王臨走時給為師的,為師一直收在胸口衣服裏,所以你才沒看見過。”唐三藏兩眼放空,沒去看眼前的孫悟空,他知道孫悟空對佛門的菩薩沒有什麽好感,便扯了唐王做大旗。
“如今你我師徒二人和好,為師便拿這金箍當做賠罪禮。你只管收下,以後只要能勤快點兒,也不愧為師送你此物。”
孫悟空心想,這和尚處事待人方面和自己不一樣,但為人卻十分真誠,不愧唐國聖僧之名。
“那我便收下了,必不會讓師傅覺得虧本,以前我怎麽樣以後只會更勤快。等取經回來,我請師傅你去花果山喝素酒,我花果山的素酒不但不違背佛門經義,而且味道和天上吹的仙酒也相差無幾。”說罷孫悟空便美滋滋地打開包裹,将金箍拿出來往自己頭上套。
李世民聽到唐三藏說的話,目光忍不住往身後的太監看去。
太監機靈,恭敬地答道:“回陛下,給三藏法師準備的行李中并沒有此物。”
李世民一時不察拔掉了自己的一根胡子,疼得他嘶了一聲。看來這寶物并非凡物,就是不知道三藏法師從何得來,為什麽要拿他當做借口?
Advertisement
孫悟空剛帶上,就發現這金箍自己縮小,牢牢地套在他的頭上。
孫悟空察覺有異,正想把它摘下來,唐三藏便開始念起了咒語。
咒語一出,孫悟空就疼得滿地打滾。原本就勒得死緊的金箍,在咒語聲下不斷縮小。孫悟空感覺自己的腦袋都要被勒成葫蘆狀,就算是當年鬧天庭的懲罰也沒有這麽嚴重。
好不容易停下,孫悟空質問唐三藏,唐三藏卻不認。又連連追問了好幾句,并說了自己的頭疼的情況,唐三藏看孫悟空憤怒的樣子模模糊糊地開口,語意中指向觀音菩薩。
孫悟空氣得掏出金箍棒想給眼前的和尚來一棍,再去找觀音算賬。
金箍棒揮到一半,再次被咒語打斷。
這次唐三藏念了好久才停下問孫悟空:“你以後可會受我教誨,不再打人傷人,一心向善,學習佛門弟子應有的品性?”
孫悟空倔着頭不去理唐三藏,唐三藏作勢要開口念咒語。
孫悟空見勢不妙連連求饒,保證自己以後會聽唐三藏的話。
見孫悟空臉上也沒有異色,唐三藏放下心中的餘慮,選擇相信孫悟空所說的話。
唐三藏道了聲阿彌陀佛,讓孫悟空收起行李。他跨上白馬,這才離開原地,帶着孫悟空繼續向西行進。
孫悟空牽着馬走在前頭,心裏滿是怨恨。怪不得當時見觀音從東面而來,合着是将東西給了唐三藏,就馬不停蹄地來找他。在龍宮時只是猜測龍王和佛門有聯系,現在他已經百分百确定。
他原以為佛門再怎麽逼迫他,也最多只能用壓回五行山下來威脅,沒想到居然給他套了個環。一根鏈子栓着,這和經常看到過的耍猴人手下的猴有什麽區別,完全不被當做人看待。
唐三藏也是,原以為他為人真誠,沒想到為了給他栓上鏈子,連他的唐王都敢扯出來。
學了佛都這麽會表面一套內裏一套嗎?可他也聽說過,大唐有些老和尚真的能做到他們口中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那一套,據說在大唐,和尚們應該都是向這些老和尚學習的啊。
和凡人接觸不深的孫悟空不知道,高僧之所以是高僧,就是因為少。而且在佛門眼裏,他師父唐三藏的确擔得起高僧之名,只不過不符合他心中的高僧形象罷了。
被關在紫霄宮一處宮殿的通天教主,看到這一幕氣上心頭,混亂的靈力将整個宮殿糟蹋成一片廢墟。緩了好久,他才一揮衣袖,将宮殿恢複原樣。
又盯着紫霄宮正殿好一會兒,發現沒有任何動靜,眼中閃過悲痛失望的通天教主平複心情,坐回榻上,繼續盯着手裏直播的情況。
遲早有一天,他會撬開天道的縫隙,救出悟空,也救出困在紫霄宮正殿的師父鴻鈞。
大唐那邊,人們吵得都要當街打起來了。
部分人說三藏法師這樣做不配尊稱為高僧。哪有吵一架就把人栓起來的道理,照這理,農人們農忙時節吵架,早就吵得村子都散了。
持相反意見的人覺得是靈猴不尊師在前,三藏法師只是為了教育靈猴,更何況等取完經三藏法師肯定會将靈猴放走。靈猴既然是三藏法師所救,三藏法師對他有恩,又願意讓靈猴入佛門,三藏法師着實高義。
被反對的人聽到他們這話,脾氣更加暴躁。合着被人救了就得入那人的道?沒聽見靈猴自己說不願意入佛,只是單純報答恩情,人家修道修得好好的,怎麽能強按着人家入佛。
就像書生遇到盜匪發好心放過他還給了盤纏,難不成書生就得跟着去作惡?正确做法應該去報官。
唐朝建立沒幾十年,之前的确有還剩一點良心的人入山做強盜,對過往的文人墨客很是尊重,但文人墨客逃出來後直奔官府。
佛門的人看到天幕就覺得勢頭不妙。
如果沒有天幕,等三藏法師回來再春秋筆法提起此事,說妖猴不聽向善的教誨,所以給妖猴下了禁制。這樣說的确能算美事,高僧降服妖猴甚至能傳唱整個大唐。
可是現在有天幕,所有人都知道靈猴并沒有做出格之事,只不過和三藏法師有理念區別。和三藏法師有了隔閡離開後,也因聽人勸,老實回來償還恩情,可謂心性淳樸。
這時候再逼迫靈猴,讓他放棄從小到大的行為準則,按佛門準則行事,只能體現三藏法師的偏見與容不下人。
佛門在南瞻部洲的時間也不短了,他們非常明白,比起三藏法師,靈猴的行事更偏向百姓對俠義人士的看法。靈猴除掉六個盜匪時,來上香的佛門香客們無不拍手稱快。
百姓們對佛門的要求,也是佛門奉獻自己去解救世人,而不是佛門去壓制他們。現在靈猴如此遭遇,他們很容易聯想到自身。靈猴都逃不開壓迫,他們普通百姓任何能逃過。
“看來要讓小沙彌們最近勤快點,去幫百姓做事。冬日已至,施粥也可早點開始。”大興善寺的慧能站在窗前看着暗下來的天幕喃喃自語道。
慧能關上窗戶,離開房間,打算去找慧和以及其他寺院的僧人。
雖然沒法和三藏法師說天幕的事情,但可以讓人側面提醒一下,讓三藏法師轉變一下對靈猴的态度。三藏法師需要慢慢步行去靈山佛祖腳下,他們可不用,早日勸說三藏法師,也能早日扭轉眼下佛門的劣勢。
道門那邊此刻正好聚在一起,他們剛剛還在談怎麽去花果山和靈猴說道觀招生的事。
“閻道兄,尹道兄,我們還去不去,靈猴都被佛門套住了。”一個年齡稍小的道長問到。
“當然要去。”閻道長肯定地回答,“靈猴雖然離開,但花果山主事人是那四位将軍。他們看不慣佛門,想必會願意讓底下猴子們來大唐拜師學藝。”
閻道長看着其他人思索的表情繼續說:“正是因為靈猴被佛門套住,他們拜師學藝的動力才會更足。要想把猴王從佛門拉出來,他們這些沒本事的猴子可做不到,當然要聯合其他勢力。道門在天上地下都有人,我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改變原本的安排,我為首帶人去跟花果山四位将軍談。”尹道長拍板決定下來,“就是原定找靈猴還是得有人去。”
“我去。我速度快,又是妖族,就算近距離和靈猴交談也不會惹人懷疑,只說以前認識靈猴就可以。”說話的是一旁一直趴着的黃犬,他現在站了起來,走到衆人面前自告奮勇。
“你一人怕是有些危險,真要出事你護不住自己。”尹道長眼饞黃犬好久,自然知道黃犬的能力。
“怕什麽,兩界山那邊那麽多人駐紮,我到那挑一個武力強悍的一起走。”黃犬搖了搖尾巴,對這事顯然把握很大。
尹道長無法再反駁,只能同意。
交談最後,衆人紛紛散去。尹道長想着要好久不見犬,眼饞地往犬身邊湊。乘着黃犬不注意,偷偷往犬身上摸,結果被一人拽住手腕。
尹道長氣急敗壞:“閻道兄你何必如此,我不就摸一把,不會拐走他的。”
聽到兩人争吵的道長們,離去的速度瞬間加快。
大唐風起雲湧,佛道兩教都行動起來,原本只是天上佛道之争開始在人間體現。作為源頭的天庭和靈山卻絲毫沒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