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當別人讓你多接觸年輕人和新鮮事物的時候,多半潛臺詞就是你老了,過時了,out了!
9.當別人讓你多接觸年輕人和新鮮事物的時候,多半潛臺詞就是你老了,過時了,out了!
“小向啊,人我就擱這兒了,你好好帶,帶出來既是你的幫手,也是你的業績嘛。”
主任臉上挂着誕笑,搓了搓手,估計他此刻心底正念着阿彌陀佛,慶幸包袱終于甩出去了。
向中還想拒絕,卻不料“包袱”搶先她一步開口道:“姐……”
向中擡頭看了新人一眼,一米九的身高,白晃晃的日光燈下面,從她這個低海拔的角度,就看出一個模糊的輪廓。
“誰是你姐?叫誰姐呢?”
向中心頭更加不悅。
向中生日小,一路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班上最小的。進了單位,她雖然年過三十,可在這個群體養老的團體裏仍是“小”字輩。
乍然聽到有人叫自己“姐”,仿佛電流聲回旋般刺耳。
“對對對!向中你是90年的吧?小王是99年的,你比他大九歲呢,叫姐确實不合适。”主任也不知道哪根筋搭住了,還擱那打圓場呢,“小王啊,在單位,以後要叫老師!”
小王低垂着頭腼腆地笑了一下,怯怯地叫了一聲“向老師”。
“向老師”聽了主任的這段神補刀,恨不得原地爆炸!
是她高攀了。
不配被叫“姐”。
向中很不高興地坐回去繼續做自己的事,主任見狀遁了,留下小王一個人跟個電線杆子似的杵在那。
小王局促地站了一會兒,總被向中這麽幹晾着也不是個事兒,于是他主動鼓起勇氣,站在向中腦後問道:“向老師,有什麽事兒我能幫上忙的,您盡管吩咐。”
Advertisement
向中沒好氣。
畢業後,她一直秉持着拿多少錢工資,做多少實事的原則。
她們這個上游咬死下游的工作,就沒有能幹得飛起來一說。
要是工資少了,事兒多了,向中就摸摸魚,從付出裏拿掉一些砝碼。
反正工資是死的,人是活得嘛。
目前她的付出和回報勉強平衡,可若再加上一個帶實習生的活兒,那天平付出的一邊立馬down到底了。
巨虧。
“向老師?”
向中裝耳聾,小王就扮複讀機。
連着三聲“向老師”,他終于成功把向中給激怒了!她狠狠一推鍵盤抽屜,站起來轉身想去茶水間透口氣!
可沒想到,小王正貼在她的身後。向中一個起身,正好一頭紮進小王的胸口裏!
向中被他的毛衣怼了一臉馬海毛,氣急敗壞地抹了抹過敏的鼻子,“呸,呸!”兩聲,冷臉端着茶杯走了。
小王想跟上去,向中立馬駐足甩了句:“上廁所。”
跟屁蟲只好懸崖勒馬原地待命。
這是第一課,向中教他“知進退”。
茶水間裏。
向中倒了杯咖啡,氤氲間背靠着咖啡機唉聲嘆氣。
正好同部門的楊姐這時也過來倒水,見向中這副喪喪的模樣,忙關切地問道:“怎麽了?”
楊姐是某領導的夫人,家裏分了三居室,被老公塞進單位已經太太平平地幹了快二十年,孩子都上高中了。
她平時除了孩子的功課沒啥心思,能量揮灑不完,就好多管閑事。
向中對她吐槽道:“還不是主任,丢了個實習生給我,煩死了。手頭還一堆活兒呢!”
楊姐彎腰也打了一杯咖啡,笑道:“能者多勞。是不是剛才進來的那個小夥子啊?我看他長得挺帥,人精精神神的。”
向中愣了愣,她剛光顧生氣了,壓根就沒心情去關心“包袱”的顏值怎麽樣。
她湊到楊姐耳邊,故意壓低了聲音,探秘道:“楊姐,啥背景?給我透個底呗。”
向中的單位是效益不錯的鐵飯碗,能進這裏的,基本都有點關系。而且現在就業形勢嚴峻,一般的關系都不好使了,路子得又野又硬。
當然,前提是自己也得有實力,逢進必考。
楊姐抿了口咖啡,沖向中詭秘一笑:“你猜。”
向中哪兒猜得到,江湖水深,她隔壁桌那個小姑娘戴個眼鏡看着普普通通的,共事了兩年多,向中才無意間得知人家爸爸是領特殊津貼的。
“好楊姐,你就疼疼我呗。”向中拉起楊姐的袖子撒嬌,“別又是哪家的太子爺,讓我給委屈了。”
楊姐笑眯眯地順着向中的姿勢搖,好半晌才回答她:“行了!別搖了。你過來,我告訴你。”
向中伸長了耳朵,夠過去聽。
“和你一樣。”
“和我一樣?”向中怔了怔。
那就是……沒背景?!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吃的開靠背景,有的人站得穩靠實力,而有的人能稀裏糊塗地活到現在,純靠運氣!
向中就是唱着“好運來”出生的第三種人。
從小她開刮刮樂,就沒刮到過“謝謝惠顧”,最次也是“再來一瓶”。
當年向中北航畢業(怎麽狗屎運進的北航,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抱着試一試的心态,報考了現在這個單位,她壓根就沒指望自己“赤膊上陣”能考上。
誰知那一年,本來板上釘釘要進來的第一名,臨時拿到公費留學的名額出國去了,向中這個第二,臨時順位頂了第一的空兒,給混進來了。
那這小王的實習名額……也是踩了狗屎運?
“我聽說,這小王是P大的高材生,成績是系裏前幾名,學生會主席,還拿過國獎。優秀得不得了!咱們單位今年和P大有合作,他是院長推薦的。”
楊姐是單位的小靈通,就沒有她不知道的內幕。
向中不信,又問了句:“真就沒別的了?”
“沒了。”楊姐言之鑿鑿,“這小王啊,甘肅天水人,妥妥的‘寒門貴子’。”
寒門貴子啊?
向中倒抽一口冷涼氣,心底并沒有産生多少欽佩。
對于向中這樣的本地大妞兒來說,400多分就能進P大,從沒覺得考進去就是擁有什麽特異功能。
而且貧苦和富貴一樣,都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寒門貴子”不過說明這個人在“寒門”這個群體裏做到了最好。
也許正是向中這種“何不食肉糜”的不成熟想法,注定了她日後在經歷了跌宕起伏之後被現實狠狠地打臉。
“你就帶帶他呗。”
楊姐笑着當和事佬。
若是向中鐵了心地把人給踢出來,部門裏必然産生蝴蝶效應。
有人甩鍋的時候,沒有一個廚子是無辜的,弄不好還會波及到楊姐自己。
她狠狠心對向中道:“知道你工作量大,不過多接觸接觸年輕人沒壞處,他們雖然不成熟,但思想先進,你們可以互相學習嘛。”
當別人讓你多接觸年輕人和新鮮事物的時候,多半潛臺詞就是你老了,過時了,out了!
向中一個90後,被楊姐這麽一個70後說out,多少有些令她不能接受。
其實向中也不能算是“正宗”的90後,她準确的生辰八字是89年12月31日23時58分。
向中估計一輩子都會為這事兒耿耿于懷。
當年抱向中的護士說,要不出生證就報1990年1月1日0點?
國人凡事愛沾先,争先恐後,站在90年代的鳌頭,總比落在80年代的尾巴上強。
可向郅軍軸啊,非說要尊重歷史,最後出生證和戶口本都按準确時辰填的。
向中這就尴尬了,說她是80後吧,她虧得慌;說她是90後吧,她又心很虛。
不過後來向中也想明白了,明星大部分都改過百度百科上的年齡,其實只要人年輕呢,“80後”還是“90後”,還有誰會去考據不成
“你不說話算是答應了?”
楊姐見向中愣神兒,拿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向中收回紛飛的思緒,不情願地點了點頭:“行吧,人是主任領來的,楊姐您又這麽‘為我好’,我再不接收,豈不成了部門的反叛了?反正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教育也不是萬能的。我只管教,他能不能成才,就看天意了。”
“這就對了!”楊姐一拍手,對向中的态度很滿意,“你只管帶着他,實習期間不出事兒就行。至于實習期滿能不能留下來,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留不下來,你就當積德積善把人給送走;要是他運氣好留下來了,你也算是他半個師父,先入為大,可以橫着走的。再說了,都說‘後生可畏’,那小夥子,我看眼神就知道是個機靈的,日後指不定就混得風生水起了,到時候還能忘了你?就是做做樣子,他在單位裏也得敬你三分。這事兒橫豎你都不吃虧的。”
“嗯,我聽楊姐的。”
向中點了點頭,刻意沖她投去感激的目光,倆人有說有笑地出了茶水間。
其實在向中心裏,壓根就沒想過能把小王給踢走。
人是主任給撂下的,向中除非是嫌自己日子過太好,以後的坑不夠踩,不然幹嘛拿草棍兒去捅老虎鼻子眼兒,故意卸上司的面子。
她不過是叫一叫,鍋她接了,但也得昭告天下她接了這麽個“驚天”大鍋。
凡事不能白幹。
要想消息傳遍整片森林,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風。
楊姐就是幫她吹爆工作飽和度的那陣東風。
“你就坐那兒。”
去茶水間調整好心态回到工位上的向中,沖小王随手往自己身後的位置上一指,然後繼續粘上耳機開始做自己的事。
這麽折騰了一圈兒,向中桌上的星爸爸和剛才手頭正在進行的工作一起涼了,她只好端着茶水間新打的咖啡,重新開始梳理思緒。
“姐,咱先加個微信吧?方便交流工作。”
她剛拎起來的思緒,又被那個“小王”給打斷了。
“加微信?你沒下釘釘嗎?”向中不耐煩地說。
“釘釘是有。不過……姐,咱還是加個微信吧。”小王拖着屁股下面的凳子湊過來,向中聞到了他身上那股洗發水的味道。
這味道很清爽,毫不刻意,就像夏夜街頭略過的一陣微風,撲面而來,一下子沁入到人的鼻腔裏。
算了,反正從這一秒起,大家也是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同事了,加個微信也無妨。
向中打開二維碼,把手機丢在桌上,眼神卻仍不離開電腦,“自己掃!”
“好嘞,姐。加上了哈。”
椅子拖回去的聲音。
向中繼續工作,小王這次倒還識趣,沒再過來催她通過。
反倒是幾小時後,向中自己忘了這回事,見新的朋友裏有個紅點兒,還一興奮,想着會是誰。
微信的紅點兒,總是有一千萬種可能,但人往往只會聯想到自己最希望的那一種可能。
向中希望是一個多年不聯系的好友,在不遠萬裏之處帶給她牽念的驚喜。
可誰知,打開“新的朋友”,裏面躺着的,不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玉溪”。
向中點了通過,發過去一個笑臉,問:你是?
王玉溪受到高冷向中的問候,受寵若驚,都不敢文字回複,而是直接興奮地跑過來面答:“姐!是我是我!這個就是我。”
----------------
新書如幼苗,需要呵護,求加入書架+投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