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 第 23 章
她也沒閑着,查看了軒轅國的兵力武器情況,居然發現先帝在世時修生養息,興百廢育萬民,都城內外的百姓生活的都還不錯。
士農工商各司其職,賦稅徭役都在合理範圍內,除卻先帝繼位初期國家收成差些,其他時間都能自給自足。
這個國在四海之內發展的居然還不錯,甚至要比其他小國還要強上一些。
但也僅僅是目前來看,按照現在的國力,大興土木和擴張領土都不适宜。
所以蘇橙必須想辦法搞錢。
腦瓜子一轉,蘇橙把鄭閣老給請了過來,只見對方不情不願的來,懶懶散散的聽。
卻在聽明白蘇橙計劃時睜圓了眼睛,鄭閣老終于知道蘇銘為何那麽放心把江山交給蘇橙輔佐了。
因為這厮精明起來比她老子還要狠三分。
他之前一直以為蘇銘想要亡了軒轅國,現下看來似乎是他想錯了。
當年,舉國皆知蘇銘和鄭閣老不對付,尤其在鬧出那場比試後,兩人的關系更是勢如水火,一撞上就炸。
偏偏蘇銘是那個水,整日淡定自然,鄭閣老脾氣火爆,那時又是氣血方剛的年齡,不蒸饅頭也要争口氣,可每次遇上蘇銘,都像碰上根軟釘子,讓人心裏堵的愈發厲害。
後來二人以一篇賦作比,蘇銘贏得輕而易舉,就連先帝看了後都多加贊嘆,自此,鄭閣老就一直落在下風。
誰知道蘇銘這人老奸巨猾,連退休都比他跑的快。
好不容易對手換成了毛頭小子,居然還拿捏不住,這讓他一個官場老手再次燃起鬥志,勢必要把在蘇銘身上落下的場子找回來。
男人嘛,至死是少年。
Advertisement
蘇橙可以理解。
但她現在急需用錢,不得已借鄭閣老的手修書一封朝彩玉國讨要點銀子花花。
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個人一打聽就知道奇差無比。
若彩玉國不傻,在證據确鑿的前提下,應該會乖乖的給他們軒轅國一個交代。
蘇橙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将修建書樓的初步藍圖跟鄭閣老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忽悠的人家一愣一愣的。
居然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而且此舉有利于國,造福于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再說了錢又不讓他出,只不過寫封信而已,手拿把掐。
鄭閣老細細琢磨一番後,點頭同意,可這老油條提起狼毫時多了個心眼,對着給他殷勤研磨的蘇橙道:“這書樓興建後,丞相決定由誰來管理?”
這誰來管理蘇橙确實沒想過,可看着鄭閣老眼裏冒着的精光,她懂了,讓人家出力總不能白出,總要給些好處。
書樓那麽大,權利那麽多,給他安個館長當當也不是不行,屆時還能由鄭閣老撥人去幹,也不用她操心。
錢有了,人也有了,而蘇橙任務也完成了,簡直完美!
蘇橙打着哈哈,吹着牛皮:“崔閣老您問這問題就見外了,此書樓修建你我都出了大力,屆時肯定能成為四海之內最大最有名的書樓,到時候不管誰來管理,肯定要經由你的同意。”
說着她意味深長的拍了拍鄭閣老的肩膀:“您現在就能培養合适的人選,等書樓建成即可上任,我一句話都不會多說。”
她給鄭閣老畫了一張巨大無比的餅,還是在看不見書樓一塊磚的前提下。
鄭閣老是覺得蘇橙有點小聰明,可她胸無點墨,出發點是好的,其次是不能由她出發。
興建書樓,造福于民這樣流芳百世,青古留名的好事自然應該由他這種一心為國的忠臣來做。
吸飽墨汁的狼毫終于落在了白色熟宣上,鄭閣老筆力遒勁,寫出的每個字都自帶鋒芒。
流芳百世的誘惑之下,鄭閣老筆走游龍,立刻化身因蘇橙遇刺而憤懑的大臣,字字珠玑不說,每一句話都在痛斥彩玉國恩将仇報,甚至寫出了背槽抛糞這樣犀利的詞來罵他們。
先帝仁德,多與他國交好,彩玉國前來購入糧食時,先帝特意讓利三分,甚至還将國中密不外傳的儲存方法無償教給了他們。可他們居然做出刺殺丞相之事,簡直可惡至極。
說實話,得知蘇橙遇刺瀕危時,鄭閣老反倒沒有一絲興奮,因為不是敗在他的手裏,而是被弱了不知多少的彩玉國刺客得手。
簡直是奇恥大辱!
是以他修書時帶了不少真情實感,狠狠地以文人風格罵了他們一通。
國境軍隊也實時壓境,無聲的表示憤怒。
這個時代消息傳遞的太慢,等到消息回來已經是十日後了。
彩玉國也不是傻子,自然知曉了他們的用意,當即派了使者前來探望,本想送些草藥,可無奈土地荒蕪,臨時購買又來不及,只好送了些當地特産,成色較好的各色玉石作為補償。
還說拍着胸脯保證,定會抓住行刺之人,給軒轅國一個交代。
大軍壓境,不能不怕啊。
蘇橙也不多要,看了彩玉國提前送來的禮物單子,粗略的算了筆帳,剛好能把書樓建起來,至于裏面的藏書如何得到,那不是現在就能考慮的事。
又過了十幾日,蘇橙跟鄭閣老并肩而立,一個抱着手臂呵呵笑,一個背着手故作嚴肅,視線齊齊落在五輛加大版,四匹駿馬齊拉的車上。
那是彩玉國送來的“賠禮”。
蘇橙笑眯眯的替國君收下了。
她跟崔閣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通威懾加安撫把那使者忽悠的一愣一愣。
末了,那使者提出想與軒轅國簽訂和平條約,永修舊好,還說他們的五皇子對軒轅國的文化制度很感興趣,想來學習。
說白了,就是變相送人入都城為質,好讓軒轅國能放下心來。
自古質子都是一個微妙的存在,蘇橙跟崔閣老對視一眼,小狐貍跟老狐貍各自心懷鬼胎。
他們沒有立刻應下,而是安排人送使臣前往驿站休整,皇子為質之事稍後再議。
彩玉國的臣服之心再明顯不過,可軒轅國民淳樸善良,不到特殊時候,蘇橙是不願別國的人前來。
文化交流在某些時候是好事,可沖擊也會随之到來。
她并不了解五皇子的為人秉性,只知道那裏的人多年以玉石開采為生,不善勞作,大多做的一手好生意,精明的同時壞點子也多。
她怕百姓會受到影響,農業國家最怕的就是農民不事農桑,因此各個國家都對商戶收很重的賦稅,為的就是保持國家平衡。
崔閣老不這樣想,想當年立國初期,國家沒有現在的強盛,軒轅一族也送過皇子入別國為質,忍辱負重而後才成就一番功業,彩玉國願意主動送皇子入都城,正是軒轅國力強盛的象征。
這是一種無聲的榮耀,他作為一國老臣,自然願意。
要不是蘇橙含糊其辭,有意拖延,他恨不得當場同意。
可惜了,蘇橙才是那個權利最大的人,她不開口,別人再怎麽想都沒用。
因着蘇橙托他寫信,一致坑外的短暫情誼,崔閣老的态度稍稍緩和了些,翻白眼的頻率明顯少了,就連蘇橙卡點上朝也不是不能容忍了。
他畢竟是長者,年長蘇橙不知多少歲,寬容一點也不算什麽。
想到此處,崔閣老越發覺得接納質子一事有可能性,他要找個機會好好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