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開荒堆肥/水泥/修路
第章 開荒堆肥/水泥/修路
第五十三章
路同知并不避諱之前他被架空的事實,态度相當坦然,賬本也看不出什麽問題,一副你要是覺得有問題,那就要查知府大人的姿态。
而知府大人那邊是不是有什麽內情他不知道,賬本就在這裏,小毛病或許有,大毛病沒有。
路同知已經揣摩過了,這麽一個少年得志的人,他會是個什麽性格?
路同知不是沒有年輕過,他還記得自己年輕時的理想。
所以他認為林烨很有可能是個眼睛裏揉不下沙子、嫉惡如仇的性格。
所以他連夜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收尾了,損失是有一些,但為了保住名聲,不讓自己成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目标,他認慫。
在這方面,姚通判和他有默契,有部分是兩人一塊兒收拾的爛攤子。
這位新同知一看就是他們惹不起的人物,他們識趣一點,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雖然賬上沒有多少銀子,但也沒有留下一個爛攤子給繼任者。
糧倉裏的陳糧味道不好,那也是正經的糧食,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出來用,今年看年景還不錯,不會出什麽大事。
景先生看完了,覺得還過得去。
有一些人是極不講究,自己撈夠了,欠下大筆的外債給接任者,等接任者來了,手上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糧食沒糧食,給接任者留下一個爛攤子。
所以兩個先生摸清楚了情況之後都沒說什麽。
顯然這是他們去省裏面報道的時候,這裏的人提前得到消息了,所以才會是這樣挑不出什麽大毛病的局面。
Advertisement
對這一點,那位上任時間也不長的邬海縣縣令樓崇魏最有發言權,他來上任的時候就被坑慘了,他上任年紀大了,不知道得罪了誰,被調到偏遠地方做縣令,知道自己很可能回不來了,所以吃相難看。
樓崇魏是自掏腰包才讓縣衙正常運轉的。
他一直關注着府城的情況,所以在知道新任同知上任之後,立刻就得到了消息,他震驚的蹦了起來,沒注意到自己是在馬車上,磕了個結實,頭上多了個大包。
不過當時他顧不上頭上火辣辣的疼痛了,心緒沉浸在震撼中。
哎呀,怎麽都沒想到他的上級居然是他同榜的狀元郎!
一個七品縣令,一個五品同知。
這個差距,樓崇魏感覺眼前世界都暗淡了下來,然後他迅速回過神來了,大喜!
他不是正愁自己沒有靠山嗎?
現在他的上級是他同榜,也是一起吃過飯,能說得上話的,這是好事啊!以他的情況肯定不會在這邊待太久,也肯定會做出功績來,自己比他先來,對這邊也更多一點了解,還等什麽?
現成的大腿,趕緊抱啊!
所以很快樓崇魏就過去投誠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果然,這确實是一個心有溝壑的。
沒多久就讓他一起去剿匪了。
說是剿匪,其實是樓縣令的自我擡舉,就他這個縣衙裏哪有什麽能人,他就是派人幫忙打探消息,看看那些山賊會藏在哪裏而已。
不出意料的沒有收獲。
他這邊沒有頭緒,結果那邊沒多久就聽到了好消息。
同知大人剿匪一百餘人,其中還有二十來個女眷和小孩。
這些匪徒已經在鶴宜縣的深山裏建了個寨子,在那裏開荒種地。
不過這些開出來的地完全不能自給自足,所以他們會出去搶本地百姓的錢和糧食,至于外地行商就沒那麽好運了,他們對這些外地人不留活口。
這樣才能掩蓋他們殺人奪財的事,不會引得官府大力通緝。
對此,鶴宜縣的縣令知道的時候,感覺天都塌了。
他是直到要派人去剿匪才知道這夥人在哪、做過什麽事。
他一個疏忽職守的罪名是少不了了。
他這個縣令位子搖搖欲墜,因為這些匪徒還有內情。
那山裏還有一座鐵礦。
不過如今這座小鐵礦已經被挖空了,只剩下一點點尾巴。
也就是幾年前才挖空的,挖了多久、怎麽運出去的、煉出來的鐵賣給誰……這些他這個縣令居然一無所知。
對這些,林烨讓人仔細審問,結果讓他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現在這位大當家是這兩年才上位的,之前那位大當家病逝了,之前鐵礦的銷售、運輸是前任大當家一手包辦的,
當時的二當家、如今的大當家知道的十分有限。
只知道他們會運到特定地點,然後就可以離開了,錢一分不會少他們的。
這讓林烨幻視了他在南疆遇到的山匪,鼓動山匪的那人也是之後就消失無蹤了,可惜,讓他們辨認了,他們的前任大當家眉毛上沒有痣。
林烨一邊讓人審問,看能不能得到別的線索,一邊讓人繼續探查周圍,看看是否還有鐵礦。
他知道這些匪徒肯定是探查過了,但萬一還有漏網之魚呢?
至于礦洞裏的那些被他們認為是廢物礦渣,林烨讓人當寶貝一樣收集好,全都運了出來。
這可是好東西。
他讓人反複實驗的水泥方子,就要用到這礦渣。
另外他從這些匪徒這裏得到了來到霖海府的第一桶金,雖然跟一座小型鐵礦石的收益無法相比,但到底讓庫房不至于只有可憐兮兮的兩千多兩銀子了。
有了銀子,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因為現在季節合适,林烨立刻發布告示,招人開荒、種紅薯。
沒辦法,現有的熟地都種了東西,他不能好端端的把上面沒收的莊稼毀了種本地人沒見過的紅薯吧?
真要這樣做了,他的官聲在紅薯收之前就沒法聽了。
剛開出來的地肥力不足,林烨還讓人教他們怎麽堆肥,再讓人指導他們怎麽種紅薯,只要是種地的,就沒有人不關心怎麽堆肥的。
哪怕現在還不知道堆肥的效果,一個比一個聽的認真。
張大石是府城周圍村裏的人,他家裏兄弟多,不确認伺候地,他就時常在城裏找活幹,告示出來的第一時間他聽到有人讀了告示上的信息,就報名了。
去城外開荒,按開荒地的大小算錢,還包一頓午飯,他算了一下,自己一天應該能掙十文錢,他當然幹!
他在城裏找到短工,一般也就七到十文一天,這開荒還不是只能幹幾天的短工,這要是能開一個月,他就能掙三百文錢!
等真的去幹活了,張大石心中直呼自己賺到了,因為那午飯是任吃的,他可以吃飽!
他高大,也能吃,平日裏除非是秋收農忙,他從不敢放開了吃飽,太費糧食了,如今這裏雜糧餅和野菜湯管夠,時不時
還能在野菜湯裏看到點蛋花或者油腥!比家裏平時吃的還好!
吃飽了,人也更有力氣,他幹起活來更賣力了,平均下來,他一天能掙十四到十六文錢!
要不是不收人了,他真想把自己三個弟弟也叫來一起幹!
樓崇魏看府城那邊做什麽他也做什麽。
府城開荒?
他也開荒。
府城種紅薯?
他也種紅薯。
他們縣沒那麽多錢,那就省點花,怎麽也能湊出一片地來。
依葫蘆畫瓢。
他已經問過紅薯了,要是同知大人說的是真的,那就太好了,府城那邊富裕啊,那邊的村子都比他們這裏的村子的人過得好,因為那邊土壤更肥沃,紅薯真要有那麽好,對他們這種地方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看到他這麽殷勤,另外五個縣的縣令背地裏都罵他不要臉,貼的這麽快,那不就顯得他們愚鈍不會來事兒嗎?
尤其是鶴宜縣的縣令,他還想保住自己這個官位呢!
所以有一個算一個,紛紛跟着上頭走。
不就是開荒嗎?不就是種紅薯嗎?
別管這東西真不真,有沒有用,現在上頭說了有用,那就是有用!
沒錢?
縣衙沒錢,那就想辦法!
不管是自掏腰包,還是轉嫁到其他人身上,總之六個縣都跟着一塊兒開荒堆肥種紅薯了。
也幸好這裏距離江南地界不算遠,就挨着江南北邊地界,從那邊運紅薯過來算方便,所以不愁買不到秧苗,價格方面也很實惠。
除了關注種植紅薯的事之外,林烨還時不時的去府學轉轉。
府學裏面有三十多號人,全都是秀才,年紀也不算太大,對于同知大人的到來,府學裏的人別提有多激動了,這可是今年的狀元郎,還是今朝第一個,也極可能是唯一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郎!
說一句文曲星下凡,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一個個挺拔着身姿,展現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
萬一能被看中收為學生了,那就踏上了一條暢通大道!
林烨如今還沒有收學生的念頭,但給這些人一些指點、教一教學習方法,再捐
一些書籍還是沒問題的,文教,也是考核的一個重點。
而且他人手不夠,這些府學裏的秀才可是便宜又好用的勞力,不能錯過。
他們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就算不是這個府城本地人,也是其他縣的,能供他們讀書的,一般也不會是貧苦百姓,要麽是大姓,要麽是大戶,有的家裏就有做官的,看到自家子孫被同知大人點去衙門幫忙辦事兒,就沒有反對的,還會積極配合,一點都不擔心他們會誤了功課。
笑話,能在同知大人身邊跑腿是他們的福氣,萬一沾了點文氣,那就夠他們終身受用了!
所以林烨在銀子不夠用的時候,開了一場賞花宴,實際就是“募捐宴”,府城的大戶們态度都很積極,沒有一個落下的,來的基本都是家裏的話事人。
沒辦法,他們不安心啊。
同知大人上任也有段時間了,先是剿匪,然後開荒,忙的團團轉,就是不見一見他們。
他們拿不準同知大人的态度,心裏七上八下的。
所以這回來都做好了出點血的心理準備,不過在聽完了大人的講話之後,原本的出點血變成了大出血。
大人要修路了,這些路會分段,他們要是願意捐下某一段路,就會給他們立碑,也給他們命名權。
他們是本地人,這可是給自己增加聲望的好事!
尤其是一些有錢但沒地位的商戶,這筆錢他們掏的心甘情願。
雖然有些人懷疑同知大人有可能是借着這個名義收斂錢財,之後他不做或者是應付了事,不過只要他愛財,那也是個好事,有的時候就怕他什麽都不愛,沒有缺點,不過之後城裏的行動讓大家都确認了,同知大人是真的要修路!
為此城裏面的青壯和周圍村子的青壯都迅速的被吸引到了府城。
之前開荒招工的事錯過了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後悔的直拍大腿,現在這回可不能再錯過了。
一開始林烨其實沒有這麽快就修路的想法,但下了一場雨之後,除了衙門附近的大道,其他的路那叫一個銷魂。
要想富,先修路,水泥方子他有了,材料也有了,錢現在也有了,所以修起來!
因為錢財有限,目前在修的都是人流量多的幹道,或者是
路況實在太差的地方,同時對一些老弱病殘戶家中屋子的年久失修,漏雨等情況順手一起修了。
張大石的三個弟弟這回都有了活計。
二弟會補瓦,會點木工,去修補屋子,一天十六文錢。
三弟四弟去修路,一天十三文錢。
要是做滿一個月,他們四兄弟可以掙一千七八百文!
這是一筆巨款!
更別提他們都包一頓午飯,他們中午吃飽點,晚上回去後都能少吃點,這省了不少糧食。
張大石一再叮囑三個弟弟要好好幹,“我開荒那裏那個差役大哥說我們中午這頓飯食同知大人特意囑咐的,還派了秀才老爺來監督,我們同知大人是個好人,你們不能讓同知大人失望!”
他三個弟弟也不是傻的,“大哥,我們曉得!”
修出來的路沒幹的時候不給用,大家沒什麽感覺,有的還記得麻煩,因為門前修路,他們生意不好做,進進出出也麻煩,等這路幹透了,可以行走了,大家走在上面,都驚呆了。
“這是石頭?怎麽會是石頭?”
“我看他們鋪上去的時候是泥一樣軟的啊!這簡直是神跡!”
“這路好平整,好長,看不到頭,不愧是文曲星,這都能辦到……”
“以後下雨再也不怕出門了!,可真幹淨!”
那些之前隐隐有怨言的人現在都閉嘴了,臉上都快笑出花來了,那些即将修路的也期盼上了,只有那些不再規劃範圍內的失望了。
“怎麽到我這裏就不修了?”
“是不是大人沒錢了?”
“要不我們湊點錢,把這段路認下來?”
……
這個時候林烨正在開源,因為捐來的錢那是遲早會用完的,而且這個“遲早”會來的很快,所以他必須得要想辦法給衙門創收,他想做的事太多了,而不管做什麽,都少不了銀子。
水泥可以賣,但不能賣,他自己都不夠用。
所以林烨在把霖海府轉了一圈後,圈定了一塊地方。
這個地方距離城門口不算遠,之前這裏有很多進城擺攤的百姓,賣些農戶家裏的産出,沒有規劃,雜亂,又影響那裏居民的進出,林烨把這一片百
姓的屋子圈了起來, 打算拆遷。
這個位置這麽好, 現在卻是貧苦百姓的老破小,不拆遷做個商業區浪費了。
至于他們拆到哪裏,就到後面去,給他們統一修建成二層小樓。
他先打了個樣出來,房子建好了,擺在那裏,只要答應置換,當家人一簽字,立馬就能入住。
而原本在這裏住的都是手停口停的百姓,家裏經濟方面都不太好,答應後,雖然家裏沒有原來的大,但這是結實的二層磚房!
能遮風擋雨、一看就能傳幾十年上百年的磚房!
這可比他們原來的破屋子好多了!
……
在林烨轟轟烈烈搞建設的時候,他手下的這些人都麻木了。
他們猜到了同知大人年輕氣盛,不甘寂寞,勢必會想要做出一番成績來,但沒想到他這麽能搞事啊!
姚通判感覺自己在任數年,都沒有這短短幾個月幹的活多,真是一睜眼就在幹活,晚上在衙門裏待到深夜才能回去。
提前回去?
他上級還在幹活,他好意思回去?
他都不知道自己上一回陪自己小妾喝茶、紅袖添香是什麽時候了!
別的更是沒有,因為他完全沒有精力了,回來後洗漱完,倒頭就睡,之前睡不着的毛病都沒有了。
那些縣令也沒有好到哪去,同知大人動不動就叫他們來府城彙報他們縣的人口、田畝、稅收等等數據,要的十分精細,他們每回來,都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事他們之前不知道,是臨時背下來的,然後就被問了個啞口無言。
他們第一回這麽讨厭過目不忘。
他們都不記得上一回來彙報的時候說了什麽,但同知大人知道,然後把前後矛盾的數據提出來,他們只能汗流浃背的回去繼續核實。
他們都對來府城有心理陰影了。
但要是偶爾大人沒有叫他們一起來,只單單叫了別人,他們更提心吊膽。
是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麽事,讓大人對他們有意見了,故意撇下他們?
那紅薯還沒有到收成的時候,他們不知真假,但是那路已經修出來了,大家都能看見。
水泥太好用了,不單單能用來修路,還可以用來建房子、修城牆,甚至修理河堤,興修水利。
做到實處,就是功績啊!
先不談那點情懷,誰還沒點升官的理想呢?而目前看這勢頭,這理想就在眼前,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