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0023章 第 23 章
◎不着急◎
兩人說話間, 姜爺爺來敲門了,邀請景璃留下來用飯。
景璃看了眼對面的姑娘,她沒點頭,明白了。
景璃婉拒了邀請。
楚悅輕聲解釋:“我還沒想好怎麽和阿昕說。”
姑娘說這話時臉還紅着, 如同塗了頂好的胭脂, 景璃只當她是害羞:“我明白, 不着急。”
楚悅心中一片柔軟。
應該很少有男子能做到這一點,世人皆傳他是新晉戰神, 明明是個殺伐果斷之人, 在她面前卻一點也不強勢, 就算她的要求未必合情理, 他卻從不質疑。
他越這樣, 楚悅就感動,越是難以只考慮自己。
姜婆婆和姜爺爺是大人, 有些事不用說透也能理解,但阿昕不一樣, 少年人的心思單純又熱烈, 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她不希望楚昕知道太多。
她是姐姐,天然會愛護弟弟。
楚昕也一樣,雖然還是個少年, 也會想要維護她這個姐姐。
她不希望楚昕覺得她和景璃有了某種關系, 就理所當然地去要求他。
在絕對的皇權面前, 弟弟可能還不能完全明白他做了什麽, 可能還不能理解他替爹爹翻案有多難得。
景璃從來不主動說, 并不代表她想不到。
Advertisement
他憐惜她, 她也想盡可能地保護他, 或許有些微不足道,這也是她的心意。
該離開了,可這是她家中出事後第一次進宮,景璃不放心:“明日我送你去。”
楚悅輕輕搖頭,說不用:“娘娘都安排好了,會有人來接。”
她對皇後的印象不錯,之前随母親進宮時,皇後對她們母女倆很和善。後來父母出事,也是皇後為他們求情,求聖上留下他們姐弟的性命。
景璃:“我在宮門前等你。”
楚悅眸光一頓。
宮門之前啊,那得有多少雙眼睛看到。
有了決斷,心就不彷徨了,也會生出更多的勇氣與魄力。
楚悅攥了攥交疊于身前的手,真想伸手替他撫平眉心:“莫要擔心,娘娘待我很好。”
頓了下,楚悅的耳根有些燙:“昨日阿萱身體不适,我本打算去她的,若是順利,我明日下午去看她。”
“好。”景璃答應了。
姑娘從容不迫,那他也沒有必要再徒增她的擔憂。
他看着對面看起來軟和無比的人:“我在國公府等你。”
聞言,楚悅的臉更紅了,為他能懂得她的小心思。
雖說彼此有了默契,但她還沒法做到大大方方說要去見他。
但他聽明白了,她回來後也希望能見到他。
該說的似乎都已經說好,景璃真的要走了。
和老兩口與楚昕打過招呼,楚悅将景璃送到門口。
夕陽已經落下,停在坊牆之下,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長。
在他真的越走越遠,楚悅忍不住邁下臺階,按着噗通直跳的心出聲:“世子。”
景璃停下來,折回來,停在楚悅身前:“怎麽了?”
姑娘的呼吸有些急促,夕陽在她的面龐上也塗上了柔和的光。
楚悅咬唇開口:“世子沒有要事要談,是特意為我要進宮來的,是麽?”
景璃一怔,随即綻開笑容。
這姑娘心裏跟明鏡似的,什麽都知道。
他的心意坦坦蕩蕩,沒什麽需要隐瞞的,雖然她還有疑慮,可他也想讓她知道他是個可信的依靠。
四周沒什麽人,景璃伸手替姑娘勾住垂落下來的發絲。
這舉動暧昧又直白,楚悅沒有躲,也不想躲。
心裏喜歡他,也認定他了,不論他帶給她的是什麽,她都能接受。
*
第二日是個晴天,皇後的人準時前來,帶着楚悅前往宮城。
她之前去過宮裏兩次,一次是熙和十三年冬,那時剛回京城,随父母去拜見太後和皇後;第二次是十四年元宵,去宮裏參加晚宴。
在她的印象裏,皇後端莊而和善,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女子。她也是從皇後和母妃的交談中知道,二人年輕時就是好友。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皇後娘娘才會在那樣的時刻給他們姐弟倆求情。所以,當景璃說到皇後娘娘找她可能與西戎和親一事相關時,她起初覺得難以置信。
胡思亂想了一路,楚悅在宮人的帶領下從長天門進入內廷,一路來到皇後的坤玉宮。
楚悅雙手加眉,端端正正向皇後行晚輩之禮。
皇後坐在圈椅裏,靜靜打量楚悅。
曾經的半大孩子長大了。
剛見楚悅時這孩子安安靜靜地,乖巧地待在母親身邊,任誰說話都微笑聽着,一團溫軟和氣。三年多過去,曾經的小姑娘褪去了生澀,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眉眼越發與她那以容色聞名的母親相似。
皇後心中一嘆。
“起來吧。”皇後溫聲開口,讓人給楚悅賜座。
楚悅謝了皇後,在一旁坐好。
皇後打量她的同時,她也默默打量着皇後。
三年多過去,皇後清減了不少,眉目間也多了些郁色。
她想起來前景璃給她分析過的。
二十年前,先太子身故* ,餘下幾個皇子為儲君之位争得頭破血流,最終由當今聖上殺出重圍,成功奪得儲君之位。為穩定政局,聖上得拉攏中立的清流,與左丞相晏家聯姻,皇後就是晏家之女。
禦極之後,聖上依賴晏家,但也忌憚晏家,利用在那一場動亂中成長起來的新貴平衡晏家的影響力。
如今的朝堂上更是出現了以康王與太子分庭抗禮之勢。
康王乃麗貴妃所生,麗貴妃的兄長乃右丞相;太子乃皇後所生,但晏家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聖上近年更是癡迷于煉丹修道,不問政事。
皇後如何不憂心。
寒暄過後,皇後終于向楚悅說起請她進宮的深意。
楚悅聽完,頭皮一陣發麻。
果然被景璃說中了。
楚悅只當不知道這些,撲通跪倒在地:“求娘娘開恩。”
這就是不願意了,其實也不能怪姑娘求饒,離鄉背井的,對方是人是鬼都不知道,沒有哪個女子願意。
皇後在心裏又嘆了嘆。
聖上有三位已到适婚年齡的女兒,分別是四公主、五公主和六公主,四公主乃最受寵的麗貴妃所生,五公主乃她所生,六公主的外祖父也是聖上的心腹。
可氣的是那麗貴妃讓人封鎖了與西戎和親的消息,她晚一日知曉這個消息,那麗貴妃吹了枕頭風,短短一日之內就令聖上同意了給四公主賜婚,這樣一來和親的職責就落在了五公主頭上。
她身為母親,舍不得女兒受苦。
可如今不比從前,晏家呢,早被聖上卸磨殺驢拿住錯處貶了官職,聖上早就視她這個發妻于無物,她無法像麗貴妃那樣去同聖上去鬧去使小性,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甚至于由于太子因為過于仁善實在,不及康王會讨聖上喜歡,以至聖上這幾年越發看太子不順眼。
她只盼聖上看在她積極為他解決這件煩心事的份上,同意用宗室女子代替公主出嫁,不至于因為她想偏袒五公主而連累太子。
打定主意,皇後親手扶楚悅起來:“本宮不是在同你商量,而是在給你與阿昕争取一條更寬廣的路。”
楚悅冷靜下來,想聽聽皇後怎麽說。
對上姑娘惶恐又疑惑的目光,皇後語重心長道:“你長大了,有些事也該讓你知曉,你父王犯了不可饒恕的重罪,但據本宮得知,聖上對于你父王的案子态度有所松動。
只要你答應去和親,聖上一高興,網開一面也很有可能。本宮還可以承諾,本宮與太子都會記得你是替五公主去和親,也會幫你照顧好阿昕,令他依舊可以做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湘王世子。”
楚悅聽明白了。
景璃也提到過,按理應該由四公主去和親,但皇後的意思是和親的是五公主,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四公主在聖上的默許下搶先定下了婚約。
皇後是在同她談條件,她替五公主去和親,皇後和太子不僅會在爹爹的案子上上心,還會照顧好阿昕。
一個是聖上的枕邊人,一個是将來掌握大晉的人,多麽誘人的承諾。
若非有景璃在,若非她知曉是景璃與人在暗中跟進爹爹的案子,若非景璃事先提醒,為了爹爹的清白與阿昕的将來,她大概會将皇後的承諾當成救命稻草,毫不猶豫應下。
但她現在不想答應了。
楚悅面露掙紮之色。
“你放心,”皇後見她沒有一口回絕,“如今兩國只是有可能和親,到底成與不成都不一定,就算成了也并非要立即啓程,你至少有一個月的時間陪阿昕。倘若不需要和親,本宮也會記得你這份心意,到時必定會為你指一門好親事,風風光光送你出閣。”
楚悅沒同意也沒拒絕,低頭:“多謝娘娘指點明路,民女懂了。”
皇後只當楚悅妥協了,腦中繃着的弦終于能放松,她拉住楚悅的手:“好孩子,也不枉我一片苦心。”
兩人談了些別的,皇後派人送楚悅出宮。
依舊是從長天門出宮,只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她們在宮門外看到了四公主。
四公主似乎在等人,對楚悅的行禮不是很有耐心,打發她們之後朝皇城的方向張望,那是各部官員衙署的聚集地。
馬車早在宮門外候着了,車夫看到她們出來後就擺好馬凳。
宮人殷勤地比手:“姑娘請。”
楚悅提起裙擺,低頭登車。
行了一小段,馬車內的楚悅猛地睜大眼睛。
馬車外,宮女恭恭敬敬地引路:“景大将軍請,四公主在前方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