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畫中人(修)
畫中人(修)
秦之行,年二十二高中狀元,本是翰林院編修,皇上垂青有意提拔他,想給個實職,又擔心他擔不起,便調他來清平縣任職幾年,歷練一番。
這偏僻小鎮出了如此人才,人人都跟着熱鬧沾光。
張鳶遠遠看去,只能看到那駿馬之上,一男子打扮得如同新郎官一般的背影,看着倒頗為挺拔。
她頭疼緩解許多,謝過老板後逆着人潮回家了。
她家門口也圍了不少人,上趕着前來祝賀。
那賊眉鼠眼的姐夫靠着大門,只穿一件薄衣,也不怕冷,紅光滿面的,聽着周圍人的道賀,仿佛比自己當官還開心,看見張鳶回來,沒好氣道:“裝可憐給誰看呢,手沒斷趕緊把衣服洗了去,整天欺負你姐,看把你姐累成什麽樣了。”
張鳶瞥了他一眼,全當沒聽到,自顧自地進了屋,找了半天之後發現,她姐在後院洗衣服,數九寒天,手凍得通紅,小拇指上已經起了凍瘡,她搶過她手裏的搗衣砧,扔到一邊:“你的手都凍成這樣了,不能洗了,他的衣服讓他自己洗。”
秦卿抿着嘴搖搖頭,把濕的手就着圍裙擦擦,拉她去廚房,竈臺上還溫着粥和包子,專門給她留的。
*
秦之行的雙親都早在京城住下,清平縣地處偏僻,老人上了年紀行動不便,便沒有同他一起回來,他在鄉親們熱情的歡迎下,來到縣衙,衙役們捂着耳朵點燃門口的鞭炮,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應和着舞龍舞獅的鼓點聲,好似過年一般。
秦之行臉上雖沒有什麽笑模樣,但态度倒也恭敬,他謝過衆人,便随着師爺進縣衙了。
人群中有人小聲嘀咕:“這秦家兒子看着模樣倒俊俏,怎麽今日大喜的日子卻笑都不笑,我明明記得小時候挺樂呵的一小孩。”
“噓…你懂什麽,這是人家縣太爺的威嚴,要不能鎮得住市井兇豪嗎?”
“我小時候還抱過他呢!”
秦之行跟着師爺來到琴治堂,衙役将他的包袱放到後面的內宅,為他備好茶水,他坐在椅子上,聽着師爺給他略略介紹清平縣的情況。
清平縣位于渝州西南,四周環山,地勢平坦,東西長約1.2裏,南北長約0.8裏,不足2萬百姓居于此,因土地有限,大部分都像秦卿家一般住在一起。
縣衙裏目前就一個李玉李師爺,慈眉善目,已過而立之年,兩鬓微白,辦事周到妥帖,本有6名衙役,清平縣近年治安尚可,為了精簡人手,現在只有4名衙役當值,另外兩個回家種地去了。
秦之行自幼生活在這裏,這裏又無多大變化,按道理該對這裏比較熟悉。
他抿了一小口茶:“把縣裏的輿圖和縣志送到我的書房。”
師爺派人去拿的間隙,他起身問道:“本縣可還有親戚居住在這裏?”
師爺內心閃過一絲疑惑,但只當是他多年未歸,不熟悉這裏,躬身道:“回縣令,還有您二伯一家,住在城西。”
“可有畫像?”
李玉不解,但還是催促人去取畫像,秦之行并不瞞他:“本縣多年未見他們,怕一時認不出,怠慢疏忽,總歸不好。”
李玉暗道:秦之行年紀輕輕但學富五車,在聖上面前侍奉過,果真不同,想的屬實周到,這新縣令如此重視他的親眷,以後他也得恭敬待之。他記在心裏,默默向其學習。
很快,衙役取來畫像呈給他看,他快速掃着畫像,記着這些人的五官特點,防止以後認錯。
他看向師爺,似有話要說,又憋在心裏的樣子:“有何不妥?”
清平縣有兩戶秦家,互相交好,自幼便結了親,只是李玉知他如今位高權重,摸不透其脾性,也不知還認不認這門親事,沒有明說,只把秦煙的畫像放在最後:“并沒有,大人,您慢慢看。”
當他看到最後一張畫像時,一時愣神,他指着畫中人,看着畫中注腳,問道:“這是秦煙?”
李玉應道:“是,如今和她姐姐姐夫還有弟弟住在一起,今年十六。”
秦之行盯着畫像的人仔細打量,此人和張鳶長得如此相似,莫非她也來此了?
趙呈年醒來便身處狀元府,知道他此刻成了另一個和他音容相貌一樣的秦之行,他向來不喜讀書,幹不了翰林院編修一事,又正巧得了皇上密令,來了這裏,索性他功夫還在。
一個衙役急匆匆從外邊跑來:“縣令,師爺,外邊來了個人,自稱是劉知州。”
李玉一聽,神情緊張,他從未出過清平縣,雖沒見過他,而且因着前事,他對劉牧印象并不好。
魏國下屬14個州,每州有郡縣3至5個不等,渝州知州便是在皇上面前,也是說得上話的。
秦之行點點頭,趁他不注意将畫藏在袖中,帶着師爺一同前去迎接,秦之行的到來驚動了一州知州親啓前來,足見給他的面子之大。
這知州一臉富态相,身上的肉一走便一顫一顫,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線,他在随從的攙扶下走下馬車,見到秦之行,上下打量着他:“國之棟梁,還一表人才,不錯真不錯啊,聽聞你走馬上任,來給你送點小禮。”接着擡手一揮,身後七八個随從便擡着箱子,搬到了衙門的大堂之上。
随從們為其打開,其中的金銀珠寶散發着令人窒息的華麗氣息,周圍的衙役不由得瞪大了雙眼。
如此堂而皇之地公開行賄,還直接将贓物搬至縣衙大堂,真是荒謬,師爺一向老實本分,他蹙着眉,氣得身子都在發抖,看向秦之行。
秦之行裝作不懂:“這是?”
知州劉牧拍了拍他的肩:“這窮鄉僻壤的,幹什麽都需要錢,小秦,以後咱們互相照顧。”說着拿出一沓銀票塞到他手裏。
秦之行沒有半分猶豫,熟練地接過,輕揚起笑:“好說,劉兄一路至此,可得賞臉留下吃頓飯再走。”
劉牧放聲大笑,聲震屋瓦:“上道!好久沒吃這鄉下的野味了,今晚我可不走了。”
這縣裏沒什麽好的客棧,秦之行便讓衙役引劉牧先去打掃出的內宅休息了。
待劉牧走後,師爺臉色青白,氣得在一旁也顧不得禮數,秦之行知他心思,把銀票給他:“拿這錢去置辦個宴席吧。”見師爺不動,他恢複正經模樣,聲音清冷,“我自有打算,你先下去辦吧。”
師爺并未收錢,帶着一個衙役領命,便匆忙準備去了。
*
張鳶還是幫着秦卿洗完了衣服,她一向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她借着秦煙的身子,總歸得照顧好她姐姐。
她看了看自己的手,粗糙幹燥、指節粗大,一看便是長期幹活的手;當然,她當刺客時也沒過幾天好日子,手上多是刀傷劍傷。
她搶着幫秦卿把菜洗好,做飯她實在不會,便沒有插手,廚房裏她倆忙進忙出,趙順坐在院子裏翹着二郎腿,磕着瓜子,秦安也在旁邊有樣學樣。
張鳶不自覺地捏緊拳頭,如果不是如今武功盡失,她定要把這游手好閑的蛀蟲扔在樹上吃樹皮。
夕陽西沉,家家戶戶飄着炊煙袅袅。
一個瘦竹竿樣的人跑到她家門口,吹着口哨,把趙順喊出去,催促道:“秦之行那小子在縣衙大擺宴席,你不快點去,你還在家呆着你傻啊,我聽說那渝州知州都來了。”
趙順磕着瓜子,琢磨一會,我努努嘴:“人家當了縣令,我幹嘛去!何況你看我這腳,扭傷了現在還沒好,怎麽去啊,你背我去啊。”
“你真是一點眼力勁都沒有,你租個馬車能多少錢,我可聽說了,那知州擡了七八個箱子進縣衙,全是金銀珠寶,那光耀得天都亮了,你們家秦煙幼時和他定下娃娃親你不知道啊,他若真成了你妹夫,你去了他能不分你點?他給你找個好差事,你也不用上山打獵,我要有這麽個未來妹夫,我早去了,愛聽不聽,我走了。”
趙順眼睛一亮,有便宜不賺王八蛋,他拉住瘦竹竿:“你快點,去給我叫輛馬車。”
他轉身一瘸一拐走進屋子,換了身體面的行頭,秦卿她們剛把菜端出來,張鳶數着筷子心道:不吃拉倒,一會餓了沒人管。
趙順自知平時和秦之行就沒什麽往來,何況人家如今發達了,不一定認這門親,他只能拉着秦卿往屋裏去,裝作生氣,哄騙道:“如今秦之行回來了,之前你們兩家交好,秦家也頗受人家照顧,你不代表你爹登門拜謝一下,太失禮了!”
張鳶不知結親的事,見他一反常态,如此守禮節,覺得定有蹊跷:“你自己想巴結秦之行,別拿秦家當借口,我們不去。”
他登時火了,撸起袖子,把着門,擡起藜杖去打她:“你最近還真是無法無天了,看我不替你姐姐好好教訓教訓你。”
秦安拍着手在院子裏跳,笑得開心:“打,打...”
張鳶看他腿腳不靈便,轉着圈氣他,場面亂作一團,眼看秦卿要換好衣服出來,她一腳踢在他腿上,趙順失了平衡,重重地倒在地上,他失聲尖叫,卻在落地的瞬間感覺身下軟綿綿的,秦卿急忙跑過去墊在他身子下面,生怕摔着他。
張鳶上前把趙順推到一旁,扶起秦卿,既心疼又好氣。
趙順得了理更在一旁叫嚣,秦安也吵個不停,秦卿其實本不想去,但是她知道不妥協,趙順還會鬧,而且她們的父親如今患病,不便出門,家和萬事興,她只能忍下。
瘦竹竿這時已經把馬車趕來,他看見院子裏這麽亂,招呼一聲一溜煙跑了。
趙順從床底拿出他“珍藏”多年的好酒,嘴裏嘟囔着心疼,先一步爬上了馬車。
四個人就這樣踏上去了縣衙的路,趙順本來還想讓張鳶駕車,張鳶豈會由得他擺布,拉着秦卿就要下車,他只能這次認栽。
到了縣衙門口,他大喊一聲:“秦縣令,恭喜恭喜,都是一家人,我們來看看你。”
秦之行在後院和劉牧酒過三巡,劉牧已經有些迷糊了,他聽到門外聲音,便傳人去看,聽到回禀,想到了畫中人秦煙。
他大口飲下一杯茶,整理了下衣服,便随人出去了,還未走到門口,趙順就熱情地迎上來,拍着他的肩稱兄道弟,他并未理會,而是看向他身後的秦煙。
秦煙身着粗布衣裳,卻難掩氣質,夜晚微風輕撫,她的衣袂輕揚,帶着幾分山野間的清新與自由,面容雖然與張鳶相同,但到底多了幾分柔和,少了那縷英氣。
張鳶扶着秦卿,白了趙順一眼,目光流轉,看到了一旁的秦之行。
衙役手裏的燈籠照亮他的臉龐,面容清瘦,線條分明,眉宇間凝聚着一股淡淡的憂郁與深邃,顯得淡然又疏離。
他們跨越時空又一次相逢,但是都沒認出近在咫尺的彼此。
面前的臉,張鳶記得清楚。
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她要刺殺之人正是秦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