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VIP]
第 30 章 [VIP]
老家的房子是平房, 自家的院子足夠大,加上後來又蓋了下房,每人一個房間都足夠睡。
農村屋裏多是一張大炕, 從炕頭到炕稍,大的七八個人也睡得下,小的至少也能睡下三四個人。
只不過盛绮從小在姥姥家都是一個人睡在北屋睡慣了的。
大炕上鋪着硬硬的地板革,粉色的小碎花紋還是老媽當初去挑的。
盛绮的腦袋靠着炕沿,她把枕頭往裏縮了一縮。
頭朝着炕沿睡覺, 時常會發生睡着睡着枕頭掉到地上的境況。
鋁合金的紗窗開了微微的小縫, 夏日的夜晚,無需空調亦或者電扇, 涼風徐徐,自是無邊清涼。
屋外有着一顆巨大的芙蓉樹, 上面不知是知了還是其他的什麽,滋哇兒滋哇兒的, 十分吵鬧。
盛绮不知是不是睡慣了系統出品床墊和枕頭, 亦或者是其他的緣故, 她已是關了燈,整個人卻是十分的精神。
睡不着。
整個園子裏靜悄悄的, 老人家睡覺早,姥姥姥爺估計早就睡着了。
盛绮的身上裹着蠶絲被, 時有夜風吹進,讓她恍惚間重回兒時。
炕角放着巨大的木頭櫃子,據說是姥姥當年的陪嫁,棕紅色的, 從小到大, 裏面都是一層一層的綢緞被子。
今天盛绮只收獲了20金幣, 每日一小時的讀書任務和運動任務的獎勵,她并不在意。
有句話叫做什麽人在什麽時候做什麽事。
Advertisement
盛绮回到家裏,她只想靜靜地躺平。
小時候也是這麽黑,外邊的蟬鳴也是這麽吵。
小小的盛绮睡在姥姥的身邊,姥爺看完了電視的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遙控器撥到了抗日劇的頻道。
她對看不懂的電視劇不感興趣,總是在問,“這個是好人,嗎?”,“那個是壞人嗎?”
然後糾纏着姥姥給她講故事。
小男孩和小女孩進入了森林中糖果屋,被巫婆抓住。
那巫婆的房子是用巧克力,糖果和蛋糕澆築而成的,伸手一抓吃進嘴裏都是甜蜜。
姥姥肚子裏的故事只有那麽幾個,糖果屋的童話,哪吒鬧海,嫦娥奔月......
天天被盛绮揪着講故事,翻來覆去的講,她卻聽得樂此不疲。
後來老爸在城裏買了童話書,故事書回來,盛绮就不纏着姥姥講故事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變成了她給姥姥講故事。
回想當初對于故事的執迷,大概是兒時的自己眼中與心中總是有着無數绮麗幻想。
無論是童話中的公主世界,亦或是神話裏的仙神,可望而不可即,令人向往。
想着想着,盛绮呼吸漸勻,不知什麽時候睡着了。
...
早上七點,盛绮被窗外姥爺用大掃帚掃地的聲音吵醒。
這簡直是從小到大最為準時的鬧鐘,自己要是熬過去了繼續睡大概一覺到中午,扛不住了就只能含淚起床。
當然,繼續睡回籠覺的話還需要扛住姥姥等下的早飯襲擊。
磨蹭了一下,盛绮還是從炕上爬了起來。
換衣服,把被子疊好,褥子卷起來放在炕角,拉開窗簾,盛绮下地出門。
“绮绮醒了?去把小楠小柏都叫起來吃飯。”
還沒洗臉,盛绮打着哈欠去砸門。
“小楠,起來吃飯。”
砸完一個再去砸隔壁,“小柏,起來了,趕緊起來!”
從小到大,盛绮被姥姥賦予了神聖地砸門叫醒任務,每次把小楠小柏叫醒吃早飯的時候,都會收獲來自于這倆兄妹怨念的目光。
姥姥并非是不讓幾個小孩睡懶覺,只是奉行一件事,一日三餐必須好好吃飯,睡懶覺?可以,吃完早飯再睡。
可每次吃完早飯,幾個人就已經精神抖擻,然後被指使着幹活去了。
早餐一貫是米粥搭配饽饽,輔以鹹菜雞蛋。
今天是周六,小楠昨日因為上山的緣故,小姨在學校給她請了一天假,白日裏還得回城裏去同學家取作業和卷子。
“中午有客人過來,绮绮和小柏一會兒去把屋裏收拾收拾。”
吃完了早飯,幾人一邊撿桌子,姥姥又支使她和表弟去幹活。
此“客人”非彼客人。
并非是姥姥家這裏要來什麽親戚貴客,而是預定了他們家裏住宿的客人。
因為前些年村裏大力推動果園大棚采摘等旅游業,加上海城本身靠海,游客很多,近些年來漸漸有不少人去海邊游玩過後,選擇到老家的鄉村體驗果蔬采摘,有的還會住在這裏。
畢竟鄉村的農家院民宿可比城裏的酒店住宿便宜的多了。
如盛绮姥姥家新蓋了六間下房,每個房間配備卧室,廚房,浴室,約莫有四十平的樣子,電視,空調都是配好了,廚房裏的鍋碗瓢盆都是準備好的。
這樣的農村民宿,雙人間一晚上往往只需要不到一百元。
一張大炕睡得下四個人,單人加收費20元,四人住一晚上的房費也不足一百五十元,至多是沒有在城裏住的方便,但鄉村空氣清新,住起來也怡人。
如今雖然還沒有到正是放暑假的時候,但附近其他大城小城的游客趁着周末過來體驗一下洗海澡,鄉村采摘。
以前都是小姨在家裏忙裏忙外接待客人,去年下半年因為小柏中考,就由姥姥負責。
村裏邊有大戶建成了幾十幾百個房間搞起大型采摘旅館一條龍,她們家比起來不過是小打小鬧,有人就接賺個零花錢,沒人就過自己的小日子。
無論是盛绮,還是小楠小柏,對于自家民宿的活都不陌生。
收拾衛生,檢查物品齊全,更換床單被褥扔洗衣機,驅蟲打藥,保持通風。
姥姥和姥爺年紀都大了,而許多活需要彎腰碰水,對老人家都是一種考驗。
【檢測到宿主盛绮觸發打工任務,鄉村民宿服務員】
聽着S的聲音在自己耳邊響起,盛绮走向下房的腳步一頓。
好家夥,這也能觸發打工任務了?
鄉村民宿服務員,明顯說的是自己家的農家院民宿嘛。
沒有可選的選項,只有這一項。
盛绮捏了捏下巴,她姥還準備給她開工資不成?
農村自家開的小生意,沒有城裏那麽講究,老板,前臺,財務,服務員,清潔工往往兼職于一身。
村裏十幾個往上房間的民宿也許請個服務員,她們家這只有六個房間并不需要,客人稀少,請服務員的工資也許比收入都高。
家裏的房間已經幾天沒有接待客人,前幾天下雨,都關了窗,此刻盛绮和小柏分頭開門,房間裏的憋悶氣息很足。
将門窗對開通風,屋子裏的電器都是正常狀态,瓷磚地面也沒有什麽灰塵,盛绮檢查了一圈,從走廊裏掃出了幾只死蟲子。
自家改的民宿沒有酒店旅館一類的講究,雖然規定了中午十二點之前退房,十二點之後入住,但如果前後沒有其他客人,時間也很寬泛,并不做太嚴格的限制。
姥姥說今日預訂的客人似乎是林城自駕過來的,為了過來吃海鮮,洗海澡。
林城位于海城北部,背靠十萬大山,乃是草木豐茂,藥材山貨良多的好地方。
海城有很多過去遷移過來的林城人,盛绮曾經有不少同學籍貫都是林城。
早上起來天氣還不算是太熱,姥爺已經拎着農具去自家菜園子裏準備起土豆了。
如今物流發達,溫室種植蓬勃發展,無論春夏秋冬四季蔬菜水果随時都買得到。
姥爺七十多歲,知天命的年紀一個不慎摔跤都很危險。
以前老媽和小姨勸了姥爺不止一次,家裏不缺東西不缺錢,您老種了一輩子的地,如今兒女成人就歇一歇。
但小老頭倔倔的,種點自家吃的也不費勁。
再說了,我這麽大歲數不種地還能幹什麽?
勸了幾次,姥爺的倔脾氣死活都不聽。
再加上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幹了一輩子的活,你讓他閑下來也閑不住,總得找點事幹,也就随着姥爺去了。
一年一年的下來,姥爺每年都說“再種一年我就不種了在家歇着”,但每年到了春天,老爺子早早就又去種子站買好種子,收攏田地,規劃今年的田了。
就像如今自家菜地裏的小土豆,姥爺起了兩天,還沒把土豆起完。
而據姥姥說,自家土豆已經送出去了五六箱,剩下的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吃完。
姥姥家的大院子門口有着一處大門洞,從小到大,村裏來來往往的街坊村民有時候路過就來說上兩句話。
村人大多是沾親帶故的關系,不是血緣宗親,就是三代姻親,盛绮小時候聽了不少村民們在自家院子裏閑磕牙,東家長,李家短的。
只不過今年來到姥姥家唠嗑聊天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依照老家的風俗,自己家裏有人過世,過年的時候不可出門拜年,沒有主人邀請也不好貿然去他人家作客,避免沖撞。
自從盛绮爸爸媽媽出事之後,喪禮過後,姥姥家門庭寥落,往日裏經常過來一坐就是半天的村人們鮮少前來。
這些都是家裏人感受得到的,只是誰也不說,裝作不知罷了。
有人覺得他們家晦氣,有人覺得他們家倒黴,少接觸。年紀大的更是迷信,人家也沒做什麽傷害到自家的事,誰也不能去苛責什麽。
告訴姥姥一聲房間收拾好了,盛绮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她從背包中取出昨天在山上飄落到自己身上的那片樹葉,摸起來冰冰涼涼的,枝葉脈絡的笑臉清晰可見。
盛绮把這葉子輕輕地放到鼻尖,山林青草的香氣淡淡的。
這次回來盛绮只帶了兩套換洗衣服,老家屋子裏還有高中時期的衣服,在家也能穿,夏天白天穿了晚上一水洗了,第二天早上就能晾幹。
盛绮從櫃子裏找到一本書,将樹葉夾在其中當做書簽,等回陽城時候帶走。
家裏的廚房是姥姥的領地,孩子們都在家的時候,她要變着花樣弄好吃的。
盛绮早上到現在一個日常都沒有做,她不緊不慢地坐在炕邊,用枕頭靠在背部當做靠枕,打開了一部小說。
清晨的日頭慢慢升起來,七八點鐘并不熱,甚至可以說是稱得上涼爽。
小楠和小姨小姨夫回海城收拾東西取作業,小柏則是幫着姥爺起土豆去了。
無人打擾,盛绮安靜地看着書,仿佛和自己一個人在陽城時沒什麽不同。
中午,小楠已經帶着她的作業回來,一家人正吃着午飯的功夫,訂房的客人來了。
小姨拿着鑰匙給安排好了房間,今天的客人是三家親戚一塊來的,一下子就把她們家的客房占據了一半。
小姨在這,安排房間自然不用盛绮操心,吃過了午飯小楠和小柏就鑽進了盛绮的屋子裏待着。
雖然這兩年家裏的房間都裝好了空調,但姥姥節儉,能吹自然風就不吹風扇,不熱到萬不得已更是不開空調。
因此姐弟三人往往湊在一個屋裏開空調待着,三個人開空調也不會太浪費。
“今天新來的客人真事兒多。”
小楠進了屋就忍不住張嘴抱怨。
脫鞋上炕,盛绮把卷起來的炕褥子放下來詢問:“怎的了?不是說是老客人嗎?”
“不是老客,說是老客介紹來的,一直跟我媽在那講價,四個人開空調住一個房間,一天一百五非要講到一百二去。”
小楠一陣撇嘴!
盛绮聽了也是無語,“四個人住一百五夠便宜了,還想講價,怎麽不上天去?”
“小點聲,窗開的一會兒聽着了。”小柏張口說道。
夏天開着窗子,路過說話聲很容易就被聽見了。
“我媽說非要講價就請他們去別人家住吧,這才不情不願交了押金。煩死了都,愛住不住,還問包不包餐,要不要臉!”
小楠提起來就是一肚子火。
家裏已經幹了幾年的鄉村民宿了,他們幾個孩子也都是休假就會回來的,因此什麽極品客人都遇見過。
但每次遇到,還是忍不住生氣。
價格已經給的這麽便宜了,一個個還蹬鼻子上臉,一百五十塊四個人住宿,還想包你們的午晚餐,做夢呢?!
“別氣了,住兩天就走了,不值當。消消氣睡覺。”
盛绮安撫她兩句,過來旅游又偏偏選擇住他們這邊村裏的,除了一小部分是來體驗鄉村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能省則省。
選擇便宜的住宿無可厚非,但已經這麽便宜了還恨不得殺價到免費住,實在是讓人受不了。
睡過午覺,在炕上支起了小桌板,小楠長籲短嘆地做卷子。
有着一哥一姐在旁邊看着,随時答疑,她連直接抄參考答案的機會都沒有。
“你們都放假了,就我還得上學。”
做一張卷子,小楠嘴裏唠叨個不停。
你再熬一周就放假了,寧靜前最後的暴風雨。”
“你趕緊寫完好看小說不好嗎?”
盛绮和徐柏一人一句,總算是把她安撫的消停下來專心寫作業。
明天是鎮上集市的日子,晚上一邊吃着飯,姥姥嘴裏就念叨着該去集市買點什麽了。
“明天上集,小柏跟我去拎東西,绮绮去不?”
“去,火燒他們家上集不?我要買火燒。”
盛绮說着。
他們鎮上集市東西五花八門,有一家賣火燒的從小吃到大,那紅糖火燒,盛绮吃了十幾年無出其右者。
“我也要吃火燒,還有豆腐腦。”小楠舉起一只手表示她也要去。
“都去都去,以前叫你們去都不願意。”
姥姥感慨了一句。
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每次去趕集,都争着搶着要去,姥姥不好單獨帶一個,要麽一個都不帶着,要麽三個一塊帶着,因此一去趕集就十分惹人注意,一拖三。
好在來趕集的都是鎮子上的人,鄉裏鄉外的鄰居,互相之間即便不認識,臉熟也會幫忙看着點孩子,而姥姥要求盛绮和弟弟妹妹之間互相監督,誰也不許亂跑。
如果跑掉了一個,其他兩個以後也別想來趕集了。
小時候每次過來趕集的時候,三個人都是你牽着我,我牽着你,緊緊地跟在姥姥身邊,沒有跑丢過。
“現在沒有賣冰糕的了吧?绮绮小時候就喜歡吃冰糕。”
小姨笑着插嘴。
冰糕不是如今的雪糕,也不是冰棍兒,是集市上一個小推車裏賣的冰糕。
真要是說起來,其實和現在的冰淇淋球有一些相似。
只不過如今的冰淇淋球往往奶味濃郁絲滑,冰糕卻并非如此。
一份一元錢的冰糕是裝在一個透明的小杯子裏的,顧客在推車上選擇幾個不同顏色的口味,小販從推車上按照指示挖起一勺半勺到杯子裏,最後給一個塑料勺子。
一個透明杯的冰糕杯大概有三四種口味,有紅的,黃的,紫的,綠的,一層疊一層的,類似碎冰的口感,吃起來帶着酸甜的果味。
而每次買了冰糕總是有些不舍得吃,在集市上小口小口地吃着,還沒等吃到下邊,冰糕就有些化了,慢慢混合到了一起,辦碎冰,半汁水,喝起來也是酸酸甜甜的。
小杯的冰糕只要一塊錢,大杯的要兩塊錢。
盛绮已經記不清那賣冰糕的小販是什麽模樣,只是每每記起,那冰糕的滋味真不錯呀。
可惜似乎長大了之後,小賣部的冰棍越來越多,如今各色冰淇淋奶球層出不窮,可她還是想念記憶裏的那一份冰糕。
“現在哪有冰糕了,都十幾年了吧。幾年前就沒有賣的了。”姥姥搖着頭。
因為孩子們愛吃,這麽多年每次趕集,她都要在集市口找人問問,賣冰糕的來了嗎?今天攤子在哪呢?
吃過了晚飯,詢問了小楠小柏出不出門,兩人只想在家癱着,盛绮索性一個人出門走走。
原本是因為系統任務每天散步一小時,如今有點習慣了,不走走都難受。
只是這一次原本以為是短途,也沒有把自己的古琴帶回來,沒辦法每天練琴了。
再在老家多呆些日子,自己的課時估計也要請假暫停一周。
好在盛绮現在學習的內容并不難,她琢磨着在老家呆一周,回去再重新練幾天琴熟悉熟悉就可以不生手。
今天本就是周末,村裏進來了不少的游客。
盛绮中學之後和村裏的村民接觸的就越來越少,除了每年拜年時還會見的親戚,其餘是自己一點都認不出來。
飯後走在村裏的小道上,看着過往散步消食的行人,也分不清是本地的村民,還是前來的游客。
只能從他們稀稀散散的口音中略微分析一二。
走着走着,盛绮就走到了村口的小市場。
這裏是村民們自發形成的,因為是進村的必要通道,大道兩邊集合很多攤位。
沒有什麽秩序,幾乎都是附近的村民們把自家的瓜果拿來賣,也有些賣些小玉石小商品的。
還有那明顯染了色的果子,有黃澄澄的,也有紅黃相間的,還有綠油油的,號稱金西梅,總之看起來十分像是假的果子。
盛绮忍不住搖了搖頭,前些天她剛在微博上看到辟謠,說這幾乎是全國景點統一批發的蜜餞,過來冒充新鮮水果,最主要的是這蜜餞的原材料是疏果期沒長成的小毛桃,可不是什麽西梅。
老家這些年的變化說小也小,說大也大。
只不過一點一滴的改變之間,有時候不注意,就已經大變了模樣。
盛绮聽姥姥說,有什麽開發商要來搞什麽有機農場,在村裏買了一些地,原本前些年因為種地不掙錢,一年到頭又是時刻擔心災害,村裏原本不少的勞力都進城打工去了。
近些年來倒是因為發展起了鄉村采摘園旅游,還有村長搞起來了電商,如今回到村裏的村民和游客倒是越來越多了。
在盛绮的記憶裏,村裏總是安靜的,路上稀稀散散走着村人,或是趕着驢車,或是背着書包去上學孩子。
偶爾有一輛老式轎車驚起了一地的灰塵,路邊野跑的孩子還會追着車尾氣跑上一陣子。
如今盛绮的耳邊是嘈雜的叫賣聲,講價聲,說話聲。
不遠處的燒烤店香味襲來,廣場舞和卡拉OK的音箱老遠就能聽得清楚。
這樣的場景,倒是和陽城也有些相似了。
盛绮所居陽城小區樓下的火鍋燒烤米線終日香氣逼人,到了晚上只要開着窗子,廣場舞的音箱與商店的音響仿佛比誰聲音更大似的,不到半夜不休。
一邊走着,心思發散,等到系統提示任務完成,盛绮才反應過來,不知不覺她已經慢慢悠悠地走了一小時。
踱步回家,黃昏已至。
仿佛霞光浸染,半邊天際被染成了紫紅,雲霭缥缈,紅霞絢麗無邊。
盛绮随手一拍發到了微博上。
今天依舊是平凡的生活,普通的一天。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1-07-13 23:21:25~2021-07-14 23:51: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哈哈怪大王 3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廢魚、魚魚 20瓶;小魚 10瓶;清風徐來 2瓶;哈哈哈魚、人菜瘾大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