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
第 19 章
天朗氣清,盛夏的燥熱早已過去,撲面而來的風中帶着令人暢快的涼爽。天空高遠,果實挂果,黍麥發黃,再過月餘便要迎來大豐收。
鹹陽城直道兩旁種植的松柏依然青蔥翠綠,但梅子、果樹一類,已經微微泛黃。鹹陽城如今已經有了集中的商業區、居民住宅區,兩區都分布在鹹陽宮的西南邊。
鹹陽成乃秦國都城,此處十分熱鬧。
上一回趙瑤君出城時是坐的馬車,一路目标明确,直奔鹹陽北郊的莊園,她沒能好好看一看鹹陽城的風貌。今日出城騎馬,到了鬧市下馬步行,趙瑤君終于能夠仔細看一看這座兩千多年前古城。
路邊有賣吃食的、木制品的、肉類牲畜也有,甚至有布料成衣賣,坊市裏還算熱鬧。趙瑤君留心到,如今秦國在嬴政的強硬要求之下,竟然嚴格遵守《金布律》的內容,明碼标價,童叟無欺。
秦國的《金布律》裏就規定了:“有買及賣也,各嬰其價。小物不能各一錢者,勿嬰。”意思是有所買賣,分別系着标好價格的小木板。有些不到一錢的小物價,就不用系木板了。
趙瑤君擡頭看自己身邊身着玄色深衣的嬴政,眼睛裏的崇拜溢了出來,冒這閃亮的星星。
【我阿父果然厲害啊!別的豐功偉績不說,單說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就是站在大統一格局下,對國家的頂尖設計了。這高瞻遠矚的眼光,古今未有的頂尖格局,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好帥啊!】
【關鍵他現在才二十三歲,看這一米九八的身高,這冷峻俊美的容顏,啊,街上好多人偷看我阿父!我阿父可真俊啊!】
嬴政實在太高了,五歲身材還矮小如同糯米團子一樣的趙瑤君,只好一邊走路,一邊将頭仰得高高的,脖子伸長,去看自家父親的那張俊臉。
一旁牽馬的蒙武,随駕的小少年扶蘇、十七八歲的蒙恬也擡起一張激動得發紅的臉,去看嬴政的樣子。
于是父子倆也忍不住在心裏贊嘆,王上果然生得相貌堂堂,威儀光華!
嬴政不知到聽了自家小女兒吹了他多少彩虹屁了,如今他心裏雖有波瀾,面上也能波瀾不驚,甚至能拉進她亂動的手,語氣淡淡的,有一絲警告:“瑤君莫要扭來扭去,太過跳脫了,好生走路,當心摔了你。”
趙瑤君嘻嘻一笑:“好哦。”
【嘿嘿嘿,他稍微愠怒,兇起來的時候也好帥!可惜我的金手指不是直播類的,要是有小說裏連接未來的直播系統,這會兒我阿父說一句我秦始皇,打錢!想來,我已經發財得不能再發了!】
Advertisement
嬴政不大能理解什麽直播,他沒有說話,只是拉着趙瑤君,慢慢往前走。
走出鬧市,他直接提溜着趙瑤君的領子,将她提溜上馬,然後自己也翻身上馬:“往西郊去,看一看你圈起來的地到底适不适合做造紙坊。”
蒙恬帶着扶蘇,蒙武帶着一幹護衛,一行人由西南繼續向西郊邊而行。
馬跑得不快,趙瑤君窩在嬴政懷裏,看着一路行來時,都能看見從從翠竹,為秋日的鹹陽城增添了一抹蒼翠。
趙瑤君滿意地點頭:“我果然做了個正确的決定,我們鹹陽,乃至于整個關中沃野之地,都種了許多竹子。竹林随處可見,竹還搖曳也是一景!竹子可是個好東西啊,竹子不僅可以拿來做竹簡,竹筍也可以吃。竹子還長得快,易存活,無論從成本、便利、種植習慣上考慮,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竹紙啦!”
蒙恬聽了,不由贊嘆:“四公主殿下年紀雖小,但卻天資聰穎,考慮周全,真乃小神童!”
扶蘇笑得揚起頭:“瑤君可聰明了!”
蒙武也露出喜愛、贊嘆的笑。
嬴政聽了,不由低頭看了眼趙瑤君圓潤漂亮的眼睛,滿意地勾了勾唇,微微擡起下颌。他線條優美,棱角分明的臉上,分明有些得意。
小女兒有時候是頑劣了一點,好吃懶做了一點,但這本就是孩子天真秉性,沒有什麽值得诟病的。關鍵時候,她這般聰慧能幹,真不愧是他的女兒!
嬴政看來看去,忽然覺得所有子女當中,還是小女兒最是可愛。其餘子女對他不是恐懼,便是生疏,再不然就是如同扶蘇一般,滿心的尊敬。
也就只有小女兒,膽子大,性格活潑,赤子心性。将他當作父親,敢與他淘氣,敢同他撒嬌,也會溫心的關心他、安慰他。
這樣一想,嬴政心裏更加暢快了!
轉眼就到了西郊,照耀君再次選下一塊。臨近大片廣袤竹林,并且臨近渭水的土地,打算在這裏設置一個中大型的造紙坊。
郁郁蔥蔥的大片竹林,被渭河的支流分隔在了岸邊。舉目望去,皆是一片濃綠竹海,一陣風吹過竹林翻滾,竹海晃蕩作響,倒是十分有觀賞性。
這竹林乃是周遭水竹鄉七百多鄉民共同栽種的竹林,竹林已經有了五六十載的歷史。水竹鄉鄉人因臨近水源,竹林資源豐富,一鄉人靠竹吃竹,春日、冬日賣筍,平日農事理盡後,便能制作竹簡、書冊,到鹹陽城坊市內售賣,日子倒也還算好過。
趙瑤君要做一個較大的國有造紙坊,當然要調查一下鹹陽城周邊造紙原料的情況。雖然竹子栽處很多,但像水竹鄉這樣離鹹陽坊市較近,運送大宗貨物十分方便,又臨近渭河支流較近,鄉民民風彪悍但也淳樸,還擁有大片竹林的地方,還真不太好找。
她還是詢問了上計吏,才找到了這樣的好地方。
趙瑤君掏了掏,掏出一塊輕薄的布帛,這裏面大致畫了國有造紙坊的建造圖。她知道造紙流程,但本身不會專業的畫圖技能,畫的只能是最粗糙的那一種。
反正只要規劃好造紙坊裏面腌池、水搗坊、紙槽、曬場、抄紙的地方,注意處理好石灰水,不要随意排放就夠了。至于畫圖,她都是用簡筆畫的方式随手定位的。
趙瑤君根據實地,再次對照着圖紙對應了一會兒,這才确定的點頭,對嬴政道:“阿父,這水竹鄉确實合适造坊。”
嬴政想到那輕薄無比,光滑潔白的紙張,不由笑了起來,眼裏有些期待:“适合就好。”若是有那輕薄好書寫,利于攜帶的紙張,那不知會有多少便利,想一想便讓人開懷!
趙瑤君滿意地收起自己的圖紙,慢慢走向渭河另一端,一邊說:“我讓上計吏翻過去歲水竹鄉的人口,原先水竹鄉男女老少将将七百人。正值壯年的男子有兩百多人,女子有一百多,幼童兩百多,老人将将一百出頭。今歲聽聞男子有二十多人從軍了,那剩下的男子可在秋收種麥後,同我要招的貧困黔首一道進行廠房建設。”
趙瑤君:“等冬日還未下大雪時,他們一部分先來嘗試做紙張,暫時也不做很多。阿父和我倒是可以繼續招工,讓鹹陽城內的生活窮困的黔首,全為我們去種越冬麥去!來年春日,再讓他們去荒山上種竹子。等麥子大獲豐收,竹子長成一些,再慢慢擴大紙張産量。”
她沒有輕易說出讓水竹鄉百姓不種田,而全種竹子,不農耕,而專做紙張售賣之事。這并非她不體諒人,偏要讓人在天冷的時候做工,而是她也沒有別的辦法。
趙瑤君知道農民種田辛苦,行商還能改善生活。但她也想過,古代重農抑商除了方便統治者統治外,也還是有實行的必要的。古代是小農經濟,再是精耕細作,但歸根結底都是看天吃飯,糧食收成受到當年氣候、糧種情況、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響。
盲目大力發展商業、手工業,短暫上來看确實可以改善許多百姓的生活。但是當國家産糧低下,小農經濟糧食産量連國家日常食用都難以覆蓋時,大力發展商業,不過是無根只木,有害無利。
重農抑商,不過是權衡現實利弊後選擇的統治手段。
趙瑤君雖然很想完成玄鳥主線任務,拿到一年的餐券和紅薯,但她也知道,今年是來不及了。現在是秋日,當以秋收為要,冬日要開始第一次嘗試種植冬小麥,雖然竹紙可以賣到別國換糧食,但自己國家今年先把種好的糧食收完,又嘗試種冬小麥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竹紙擴大生産,只能等明年糧食種下,過了農忙時候再說了。
渭河另一端,是連片的田地,其中種着許多黍、 麥,如今已經成熟,空氣種一種谷物清香。
年紀尚小的小童跑來跑去,稍大些的小童,拿着竹竿虎視眈眈的看着天空上的鳥雀,當有鳥雀飛來想要啄食谷物時,他們便甩動竹竿,大聲恫吓鳥雀:“呦呦——呦呦——”
這樣小孩撒歡玩樂的鮮活場景,鹹陽宮裏沒有過,趙瑤君也三年多不曾見了,她站定在田邊,看遠處炊煙袅袅,孩童無憂無慮的樣子,竟然忍不住笑了起來。
嬴政看着不做事真的完全偷懶,一做起事情來,卻無比細致認真的小女兒,分外滿意:“你事情詢問得細致,心思也細膩。平日若事事如此認真,為父該欣喜無比了。”
趙瑤君嘿嘿一笑,随口忽悠過去:“平日是平日,現在是現在。”
嬴政笑容微微一頓,搖頭失笑:“你還真是油鹽不進。”
正說着話,就見田地間來了個老人,他腳跟沾着泥土,手裏拿着小竹簍,裏面裝着一些拇指大小的小魚,慢慢走了過來。
雖然水竹鄉離鹹陽城不遠,但這個年代,馬匹是十分貴重,尋常百姓家根本不會有。嬴政威武不凡,跟随他的趙瑤君皮膚雪白細嫩,一看就是生在富貴窩裏,嬌養長大的。無論是蒙武、蒙恬、扶蘇。看上去都氣質不凡,不是鄉裏人。
老人褲腳有泥巴,他長得不矮,脊背卻有點佝偻,雙手溝壑縱橫,如同兩只大蒲扇。
他看到嬴政一行人,停下腳步,臉上有些警惕,又有些緊張謙卑地詢問:“貴人們一定是鹹陽城來的吧?”
嬴政點頭語氣雖然溫和,但做慣了國君,依然有股讓人不敢直視的威壓氣勢:“老丈無需擔心,鹹陽城吵鬧。我們來此一是聽說鄉裏有一大片竹林山,想來看一看,二是外出散心,圖一個清淨。”
雖然嬴政讓人心生臣服,但他說話卻有種讓人下意識信任的篤定感,老人一聽,雖然也有一些緊張,但到底放心了下來。
趙瑤君看了眼老人竹簍裏的小魚,想到小時候,外婆特意給她撈了小魚,用香油炸的脆脆的,裝在小碗裏給她當小零食吃。她一咬一個酥脆魚香,連細小的魚骨都輕易咬碎,香酥裏伴随着外婆含笑的詢問,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心裏忽然有些發酸。
那老人一看趙瑤君雖然是大戶人家的嬌嬌小姐,卻看着自己那沒什麽肉的小魚眼饞,不由心軟和了許多。
家中孫女也同她一樣大,正是惹人疼的時候。
他忍不住将話說出口:“小老頭的孫孫、孫女這幾日嘴饞,我瞧見小河裏有小魚兒,這幾日就捉了些,夕食的時候煮給他們嘗個肉味。這東西不值錢,小姐不嫌棄的話,小老頭将他們送給你。”
嬴政看小女兒的饞樣,不由有些頭疼。并不短她吃喝,宮裏什麽樣的好魚好肉沒有,怎麽偏偏就饞上人家這沒有丁點兒肉的小魚苗了?
出乎嬴政的意料,趙瑤君朝老人甜甜笑着搖頭:“阿翁不用送我了,我們晚了,也快回家吃夕食了。等下回我來,時間充足的話再吃阿翁捉的小魚。”
老人一聽這富貴窩裏的嬌小姐,一口一個甜甜的叫他阿翁,他不由有些慌神。可這小小姐,又确實讓人喜愛,一時他手足無措,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
趙瑤君見了,直接對嬴政道:“阿父,我餓了,咱們今日回家去吧。”嬴政點頭,牽住她的手,和氣地和老人打了招呼,便要離開。
那老人看了趙瑤君乖軟的樣子,到底沒忍住出聲大喊:“小姐,日後您再來我們鄉裏,不嫌棄的話,小老頭煮小魚給你吃!”
上了馬的趙瑤君回頭,看了眼老人滿是皺紋的臉,笑着點頭:“好!”
回去的路上,趙瑤君靠在嬴政的懷裏,少見的沉默下來。
老人那樣疼愛的孫輩的眼神,相似捉小魚的經歷,讓她忽然想起死在喪屍口中的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