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韓國求援
第72章 韓國求援
認命的雍月能怎麽辦,只能派人給宮裏傳個話,然後就聽話的留在鹹陽學宮了。
沒辦法,她得趁熱打鐵,忽悠到一半就放下,這根沒忽悠有什麽區別!
所以在衆人都吃過晚膳後,雍月便跟着荀子進了他專用的書房,也就是鹹陽學宮的管事單獨為荀子在藏書閣準備的房間。
被領進單間的雍月:“……”
有特殊待遇那味了,上一個在藏書閣開單間的還是韓非,但那也是為了工作。現在這個,絕對是呂不韋親口交代的開小竈,看來他也是很拼了!
“請坐。”
“謝謝。”
兩人安靜的入座,雍月的貼身宮女春雁則老實的立在一旁。雍月想到自己也不知道會跟荀子談多久,便對着春雁吩咐道,“你去外面石桌那邊歇會吧,有事我再叫你。”
“喏。”
這回屋內便只剩下雍月與荀子兩人。
在肉眼可見的情況下,雍月注意到荀子在春雁出去後,整個人都放松後,心裏暗道看來讓春雁出去這一步是走對了!
其實雍月想得也很簡單,能讓荀子如此迫切的開口讓自己留下,他想跟自己說的事肯定不簡單。而越是不簡單的事,也越不能讓外人聽見,人都怕隔牆有耳,就算是荀子也不例外,更何況這個耳還沒隔牆呢!
“抱歉啊,小公主,這麽晚了還留你在這。”先開口的是荀子,本來将雍城公主留下就算是他強求,所以他在談話前先說這麽一句也無可厚非。
“荀公,客氣了,多少人想要荀公夜談都找不到機會,如此說還還是我占便宜了呢!”雍月開玩笑似的回應,也讓荀子表情舒緩不少。
“公主還是莫拿老夫說笑了,”荀子搖了搖頭,親手到了被茶推到雍月面前,“其實就如老夫之前所言,雍城公主的‘依法治國,依儒治民’的言論,令老夫眼前一亮,讓老夫也不禁想要其中深意。但是每當老夫想要深思的時候,老夫就感覺總有一層紗蒙在老夫眼前,讓老夫不能對其深究……”
“先生有疑?”
“有疑。”
“好吧,荀公是想問哪一方面?”
“老夫想知道,為什麽在雍城公主心裏,是法家治國,而不是儒家治國呢!既然你都說兩家都是一家,為何選法而不選儒,在雍城公主心裏儒法到底有何不同?”荀子到底是儒家人,對于儒家的立場還是很在意,所以他才會迫切的想知道儒家到底輸在了法家哪裏。
“嗯,關于這一點,好說也不好說,”雍月頓了一下,決定以事為例,“這樣吧,我給先生講個故事吧。”
“公主請講。”
“某地富家,家主因寵愛姬妾,廢除德才寬厚的長子改立姬妾幼子為繼承人,并自退将家業交于幼子。長子雖失去繼承人之位,但依舊待父如初沒有怨言,遂富家心有不忍與幼子相商分嫡子一半家産,幼子心起怨恨殺兄後餓死其父。”
雍月短短幾句話便勾起了荀子的火氣,令其忍不住怒道,“世上怎麽會有如此之人,當真不配為人子。”
“事實上,這是真事,”雍月說着摩挲着茶杯,輕笑,“荀公以此為例,如果此案上公,以儒家思想該如何判處。”
“死刑!”
“荀公,刑是法家的做法,你得用儒家之學來判。”
“……好吧,”被雍月不輕不重的怼了回來,荀子也冷靜下來,仔細斟酌後愕然發現儒學裏面無論那一條都無法做到他心中所想。批判、發文、指責等等,都是他儒家常用做法,但是對于事件中的幼子,他卻用其做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荀子:“……”
荀子:“!!!”
這時候他不禁想到‘法’的處理辦法,原來雍城公主想要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嗎?而且話又說回來,這個故事中的幾人,他總有種思成相識的感覺。
“雍城公主,你所說的确實真事對吧?”
“是的。”
“不只老夫可否知道,這是哪裏之事?”
“趙國,而且就發生在幾十年前,父親是趙武靈王,幼子是趙惠文王,而那個倒黴長子就是當年的廢太子趙章,這件事又不是秘密,各國應該皆知才是。”雍月說着也到了一杯茶,遞給了有些愣神的荀子。
“荀公這你也看出來了吧,連知理知禮的王室貴族都是如此做派,你說那些未開民智的黔首百姓家又是何種模樣呢!在這樣的環境下,在繼續用儒學去治理,将來會出現何等效果,想必不用我挑明荀公心裏也有數吧!”
“所以這就是秦國選法不選儒的真相嗎……”
一時間荀子的神色有些暗淡,他主張儒學,因為儒學中的內容确實有理,愛人、待人、律己屆是美學。可是他在主張儒學的時候忘了一點,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都值得用禮儀道德去規範。儒學好是好,只可惜時不待人,從現在的環境上來看,确實不适合使用。
“不,關于不選儒的說法,這一點荀公你說錯了!”聽到此話,荀子猛地看向雍月,想從其嘴中聽到與他自己心中不一樣的見解。雍月也不買管子,畢竟也也不喜歡欺負老人家,遂緩緩開口解釋道,“我之前說的可是‘依法治國,依儒治民’,所以我解釋了為什麽大秦會選擇選擇法家治國,可是別忘了後面還有個‘依儒治民’呢!”
“儒家的學說其實并沒有大家想得那般懦弱,如果說法是利刃專管國家大事,那儒就是軟刀子專磨百姓意志。”
“磨百姓意志?”荀子品了品這句話,腦筋豁然開朗,“原來如此,雍城公主的意思是讓儒家教化民衆,讓大家知禮懂禮學會規範自己。而法則是這些規範的底線,如果被教化的民衆突破規範的約束,那等待他們的就是刑法的制裁。”
想到這荀子的臉上也充滿了笑容,“難怪雍城公主會說儒法本為一家,如此看來也确實是這樣,一個是保障小範圍,一個是維持大範圍,只有儒法結合才是治國治民的正确方法。”
至于雍城公主後面接着主張的,依墨治工、依兵治軍、依農治田等說法,都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老夫悟了,老夫悟了!”荀子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來,“如此想來那三清确為親兄弟,道家儒家法家也确為一家,通天教主下凡傳播儒學是為了撥亂反正,元始天尊後下凡傳播法學是為了給其弟查缺補漏,而身為長兄的太上真人下凡則是為了留下将兩者結合的種子。原來這就是三清為一家的真相,哈哈哈哈!”
荀子哈哈大笑後,就輪到雍月沉默了!
前面的話雍月還可以理解,但是輪到後面的時候,雍月就實打實的懵逼了。等會兒,這關通天教主、元始天尊還有太上真人什麽事,這都哪跟哪,是怎麽扯在一起的!?
荀子悟了,雍月的任務也是算是完成了,雍月覺得自己還是挺能hold住場子的,除了最後那段一臉懵逼外。然後雍月就跟荀子打了聲招呼,便起身告辭離開了。
對此荀子的也是笑臉相迎,“公主慢走。”
“荀公客氣。”
*
似乎是雍月儒法本一家的說法出了效果,那邊鹹陽學宮內部似乎很少在發生論辯的事情,大家基本都在老實的抄書,就連李斯和韓非也是如此。
而雍月罕見的迎來了自己的休息期。
然後……
“什麽,韓國向秦國求援,這是什麽情況!?”
在鹹陽學宮當一個多月的吉祥物,突然有一天雍月就從韓非嘴中得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懵圈了。不是她驚訝于韓國向秦國求援的這件事,而是在她的印象中,歷史上好像沒有這段啊!而且一般都是秦國打其他國家的時候,被打的國家向其他國家求援,哪裏有其他國家打仗向秦國求援的情況。
雍月一臉呆萌,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
“韓國是被哪個國家打了,如此着急的求援?”雍月想了一圈,也沒想起歷史上是不是有這段,所以還是決定親口詢問确認一下。
“是趙國,”被雍月詢問的韓非也很焦心,自己的母國被打也不是一兩次了,但是唯有這次讓他心驚不已,因為身在秦國的他竟然收到韓王的求援信,這在以前是怎麽也不可能的,“其實幾個月前趙國就已經着手對付韓國了,本來韓王那邊還想用老方法賠款賠糧讓其打消攻打自己的念頭,但是……”
想到這,韓非的手緊了緊,“那趙王不應,不但辱罵了韓國派去的使者,還将人趕出趙國,并揚言如果韓國不交出與秦國交換的機密,他們就要讓韓國滅國。而且這個時候的趙國軍隊已經快要打到新鄭了……”
“都快打到新鄭了,他們才想起來求援,這是怎麽想的!?”雍月被韓非話中的內容震驚到了,這群韓國人的心也真的大,滅國之災就在眼前,他們還能拖到現在才往外送信,腦子都有坑吧!?
“不是這樣,其實是趙國那邊封鎖了韓國向外的求助信,而且韓王不止向秦國發了求助信,魏國、楚國、燕國就連齊國都發了,只可惜只有秦國這邊收到了,奈何還是時隔好久之後,這都是我收到的求助信中說的。”說着韓非就忍不住痛哭起來,誰能想到他只是離家不到一年的時間,韓國那邊就發生了如此大事。
“等會兒,你也別哭了,還是先想想解決辦法吧!”
一瞅眼前這個傻白甜對着自己抹眼淚,雍月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雖然她知道韓國早晚會滅,但是再怎麽着也輪到不趙國動手啊,而且還是以那麽一個理由……等等,理由!?
“等會兒,不對啊,韓非你是不是說趙國想要韓國與秦國交換的機密,韓國不給所以才攻打韓國的?”終于找到重點的雍月趕緊止住痛哭不已的韓非,語氣不确定的問道。
“是的,因為去年韓、趙、魏皆發生了蝗災,所以趙國在知曉韓國從秦國那邊得到預防蝗災的方法後,便三番四次的向韓國讨要。韓國因為與秦國簽訂過合約,所以并未同意,因此……”
後面的話韓非不用說完,雍月也知曉了。
韓國那邊因為懼怕秦國所以不給趙國機密,沒想到趙國竟然真的一點情面不講,上來就要以滅國之勢前來。而趙國這邊就更簡單了,趙秦兩國在長平之戰後就結下了深深的梁子,但是他們可沒忘記這個梁子的起因就是韓國,再加上這次向韓國讨要秦國機密不給後,趙國這新仇舊恨一起上,不在韓國身上撕下一口肉都說不過去。
而且因為這次韓國隐瞞的是秦國的機密,所以其他跟秦國有積怨的國家也不願意給予韓國幫助。所以就有了現在,韓王将全國人的希望寄托在韓非身上,希望他勸說秦王發兵救韓。
“這件事不太好弄啊!”雍月撓撓頭,雖然大秦的官員她并沒有全見過,但是那群什麽嘴臉她心裏還是有點數的,讓他們攻城略地可以,但是讓他們卻救援……秦國沒這個畫風啊!
雍月說的話,也是韓非猶豫的,想到那邊即将要被滅的自家母國,韓非咬咬牙恨恨道,“如果秦王同意出兵救韓,非願意入朝為官,終身效忠秦國,并将畢生所學獻給王上。”反正他的這些學問,韓王也看不上,送給秦王也不算明珠蒙塵了。
沒想到會聽到如此言語的雍月:“……”
厲害了我的非,你這回真是下狠心了!
考慮到韓非學識和身份的含金量,雍月覺得這件事似乎也不難辦了,遂點點頭說道,“我明白你的決心了,你現在整理一下,跟我進宮吧!”
“多謝雍城公主的幫助,非在此感激不盡。”說罷,韓非對着雍月就是一個深鞠躬。
被感謝地雍月:壽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