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洪荒故事
第70章 洪荒故事
“一派胡言,三家……三家創始人怎麽會是親兄弟呢!”某個儒家弟子暴躁了,被教育多年早已将儒法之争印在骨子裏的他,怎麽可能接受這樣的事實,更何況這還不一定是事實。
“是啊是啊,先不說三位大家創始人的生卒年不一樣,據衆人所知他們的出生地也不同啊!”另一個注重考據的儒家弟子也跟着插嘴,并将其中的疑點一一指了出來,“道家創始人老子先生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我們儒家的孔聖人是魯國陬邑昌平鄉人,而他們法家的李悝是魏都安邑縣人,先是生卒年不同後是國家祖籍不一樣,怎麽說這三位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系啊!”
“沒錯,師兄說得有理。”
“确實如此,三位不可能是親兄弟……”
“都是這個小女娃胡說的!”
“其心可誅!”
‘其心可誅’的四個字剛脫口而出,站在一邊圍觀的張蒼立馬臉色一變,趕緊伸手捂住這個師弟的嘴,再起耳邊小聲吼道“這位是大秦的雍城公主,你說話注意一些,小心禍從口出連累老師!”
被捂住嘴強制閉麥的弟子:“……!?”
沒想到這個小女娃身份如此不簡單,該弟子心頭一驚,然後小心翼翼的瞄了一眼老師的表情,果然發現老師在怒瞪自己,被閉麥的弟子立馬安靜如雞佯裝自己啥也沒說,全當自己是只老實的鹌鹑。
張蒼的話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反正在他伸手捂人嘴吸引衆多人視線後,他的這句話就也跟着暴露在衆人的耳中,然後那些說雍月胡說八道、一派胡言、其心可誅的儒家弟子們瞬間全部變成了‘鹌鹑’。
大秦可不比其他六國,在衆儒家弟子心中的虎狼之國,其危險性還是有的。而且大秦還是法家治國,對于犯錯的儒家弟子那可真是往死裏收拾。就算他們是大儒荀子的弟子也一樣,說不定收拾的還更狠,只為了削老師的面子顯示他們法家的威風。(雍月:別瞎說,秦國不是這樣的國!指指點點.jpg)
眼瞅着一個個的儒家弟子都成了‘鹌鹑’,雍月低頭撇撇嘴,然後回答之前那個考據黨的問題,“我之前都說了,這三位是三清聖人善屍轉世成人,生卒年出生地不一樣不是很正常的嗎!再說他們下凡又不是為了手拉手過家家,而是打着傳宗授教的才下來的,都聚在一起的話,豈不是會因為各自的學說打起來……”
此言一出衆人沉默,紛紛開始考慮雍城公主的所說的可能性。
“雍城公主言之有理,”這時候就顯示出李斯的聰明勁了,其他人還在琢磨雍月話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順杆子贊同了,“事實上就算三位先生沒出生在一起,排除道家暫且不算,儒家法家還是打起來了,打得還挺激烈。”
屋內衆人:“呃……”
好像确實是如此呢,可不就是打起來了,就在剛剛還在‘打’呢!韓非和李斯VS荀子門下儒家弟子,結果如何先不說,說是‘打’起來。就是‘打’起來了!
就在衆人忍不住懷疑雍城公主話中真實性的時候,作為衆人老師的荀子終于開口了。講道理,就算他荀子活了大半輩子,也是頭一次聽到這種言論,這件事是否為真先不說,他是真的有點好奇雍城公主嘴上所說的三清之說和三兄弟之間的故事了。
“雍城公主,請恕老夫鬥膽,這兄弟一說老夫也是頭次聽說,所以公主能否将事情的來龍去脈訴說一二,也解了老夫的心頭疑慮。”好奇,好奇,真是很好奇.jpg
荀子就算是老人,但求學論真的心還在,雖然不想年輕人那樣喜歡親自驗證,但是用耳朵多聽點故事也是可以的。所以面對新言論的他,荀子當然不會放過,甚至還想聽個全場,要知道提出這個言論的可是被大秦傳出‘得天所授’之名的雍城公主,說不定她說的故事會給他什麽新啓發呢!
“當然可以,先生也不用提恕不恕罪的,沒那個必要,這事又不是什麽機密,基本衆所周知!”
一聽雍城公主如此說,在場衆人面面相觑,什麽衆所周知,是他們理解的‘衆所周知’嗎!所以這裏面的‘衆’其實說的并不是他們這群人,而是上面的那群人吧!細思極恐.jpg
然而哪怕他們心有疑問這時候也不敢出聲了,因為雍城公主已經決定要給他們講這個‘衆所周知’的‘故事’!
我們坐在高臺上,聽雍城公主講那過去的故事!
被衆人緊盯的雍月:“……”
倒也不必如此隆重,真的只是講個故事而已。貓貓捂臉.jpg
*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世界還處在混沌之中,天地未分,整個世界漆黑一片沒有生命,而就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誕生了一位名叫盤古的巨人。”雍月開頭的一句話,當即就将衆人的心神吸引過去,古人哪裏聽過這樣故事,上來就是傳說、混沌、巨人的,一聽就不是凡人的事,可不一個個都豎着耳朵聽,生怕自己漏了一段。
起了個開頭後,後面的故事就好說了,畢竟雍月說的是三清聖人出現的原因,所以為了之後的發展,雍月自然是要往高大上的說,吸足了衆人的眼球。
“就這樣,經過無數歲月後,盤古終于累得倒下了。但是事情也并沒有結束,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氣息化為風雲、他的聲音化為雷聲、他的雙眼化為太陽和月亮……最後天地為了感謝盤古的貢獻,保留了盤古的元神,但是盤古的元神又因為太過強大,所以天道變将其一分為三,化為三清留在天地間,也就是三位創始人的真身。”
終于将三清的出處講完,雍月頓了頓趕緊停下喝水。沒辦法,她的故事裏加了好多贊美和細節描寫,就為了顯示出盤古的偉大和三清出身的不凡,以至于把現在的她累的口幹舌燥。
結果就在她停下喝水的功夫,有名儒家弟子就忍不住出聲了,“這個故事……我好像在哪裏聽過……”
“嗯!?”此言一出,所有人全都扭頭看向出聲的那名弟子,“你聽過,你從哪裏聽過!?”難不成你也是得天所授之人不成,平時也沒看出來,你小子隐藏的挺深啊!
被衆人炯炯有神的雙眼緊盯,那名弟子臉皮被吓得抖了抖,然後低聲解釋,“是鄉裏的老人說的,好像從老以前就有了,我們家那邊基本家家都聽過這個故事。”跟我是不是得天所授沒關系,大家不要誤會啊!嘤嘤嘤.jpg
這……
荀子的眉頭跳了跳,他的這個弟子什麽品行他也是知道的,根本就不是那種會無故說謊無中生有的人,所以他說這個故事老以前就有,家鄉老人給他講過這事,估摸着還真就是實話。那麽問題出來了,這個故事雍城公主是怎麽知道的,或者說是不是他弟子家鄉的其他人給公主講的,然後讓公主按在三家創始人上面。
荀子沒說話,但是眼神中也充滿了不确定,“越,你家鄉是哪裏?”
“回先生,學生是越國都城人(浙江紹興)。”
“是嗎,原來是那裏流傳下來的故事嗎,”荀子默默沉思片刻,又看向雍月疑惑道,“雍城公主的故事是否是那裏的人給公主講的呢?”
被質疑的雍月也不生氣,而是可愛似的攤手,“不是哦,是我自出生起腦子裏就有的故事呢!而且比起這個,我覺得荀公你應該在問問你的弟子,我說的故事和他印象中的故事是否是一模一樣,或者問問我的故事和他印象中的故事哪一個更詳細一些,這樣誰是正版誰是盜版豈不一目了然。”
荀子被這麽一提點,立馬明白雍月說的是什麽意思!如果雍月嘴上的故事比越印象中的更為詳細,那就說明她的故事才是得天所授的真相,而不是道聽途說的編造,也佐證了她的故事的真實性。
“越,你來說。”
“……回老師,越家鄉的故事确實沒有公主說的詳細,甚至于後面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尤其是後面關于三清的那些……”不過話雖如此,但是越沒有說的是,他家鄉的故事後面之所以沒有,估計也是因為故事流傳時間過長,老人們記憶不全的原因,所以雍城公主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全貌。
而越能想到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
這下當真是全員震驚了,他們完全沒想到雍城公主說的故事是真的,還有自家師兄弟無心之言為佐證,也就是說三位創始人當真是一家的親兄弟!
“這不可能,這不可能,我不相信!”最開始質疑的儒家弟子一臉崩潰的吶喊,如果儒法真是一家,那他之前那些踩法扶儒的思想簡直就是笑話,“儒法一家,儒法一家,那我們和法家争鬥這麽多年到底為什麽!?”
“這……”
随着第一名弟子崩潰的吶喊,其他儒家弟子的表情也很難看,該說不說雍城公主講的故事真是給了衆人當頭一棒,直接打碎了他們的世界觀,一時間衆人都有些不知何去何從。
雍月也看出了這群人的茫然和糾結,雖然這件事是她起的頭,但是她本意并不是讓這群人失去目标。所以在荀子也不知怎麽安慰自家衆弟子時,雍月又開口了。
“額,說是笑話那倒也不是,”雍月歪着頭拍了拍最先崩潰的那名弟子,安慰道,“因為在上古時期,除了道法随緣的太上老君外,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就一直在争吵,你們儒法家的弟子只是随着自家師傅而已,并不是笑話。”
可能雍月安慰的确實有效,所有人的表情也跟着舒緩了一些。韓非這時候終于忍不住插了一嘴,問:“兩位創始人從以前就争吵,這是為何?難道是他們的關系不好嗎?”
韓非的疑問,也是衆人的疑問,如果說三清中的這兩位關系不好所以争吵的話,好像他們儒法之争也情有可原了呢!
“倒也不是,其實他們三兄弟的關系很好,只是……”雍月想了想,嘆了口氣,決定将洪荒的故事給這群人從頭講一遍,“關于三兄弟的關系,我單獨說一兩句,也講不全……這樣吧,我把故事從頭給你們講,其中原因你們自己去理解吧!”
“如此甚好……”
“多謝公主。”
“麻煩雍城公主了……”
雍城公主打算給衆人科普上古故事,在場的別說儒法兩家弟子了,就連圍觀的先生老師們也湊了過來,荀子更是直接讓人散開個大場地,大家席地而坐安靜聽故事。
被衆人圍在中間的雍月:“……”
也就是大家都是席地而坐,自己是在中間,不然還以為自己是鴻鈞老祖,要給三千弟子講道授業呢!
她差一點就成聖了有木有!貓貓驚恐.jpg
咳,言歸正傳。
雍月小課堂開課了,什麽課?洪荒故事科普課。
自盤古開天後,雍月又講了道魔之争、龍鳳争鬥、鴻鈞成聖、三千講道、分發紫氣、巫妖大戰、女娲造人、女娲成聖、伏羲隕落、不周山倒、女娲補天、三清立教、三清成聖、西方教立……一直講到武王伐纣周朝建立才算結束。
之後的故事,大家也都能從各家各國的歷史記載中看到,所以雍月也不打算多費口舌,但單從這些故事中講的內容,就足夠屋內的這些人消化一段時間了。
怎麽說呢,就挺有成就感的,她一個人忽悠了一群人,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也幸好她肚子裏的墨水多,還能将故事完全的圓回來。
哎,為了拿捏儒法兩家,雍月也是很努力了呢!
只要這次将兩家的矛盾壓住,以後政哥治國想必會簡單許多,想想還有點小驕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