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章
第 54 章
初見馬陵
九月份,高炮連赴黃海邊實彈射擊,将在黃海邊駐訓兩個月,老兵退伍前返回。
戰士們說外訓的生活很舒服,沒有教育,沒有亂七八糟的會議及檢查。每天晚上也不必看新聞,吃過晚飯就在房間甩牌,而且每天可以吃海鮮。當然,戰士們最高興的還是出去能看到小姑娘。
李光明也是興奮的,幾天前就問連長、指導員應該攜帶哪些物資。指導員故意對連長說:“讓排長和副導留吧。”李光明知道不會讓自己留守的,部隊慣例,外訓時一般是副職留守,在家看好營房和種好菜就行了。指導員和副指導員在家留守。
外出攜帶物資根本不用李光明操心,班長們很清楚,連長開個協調會,連長把任務布置好,班長回去落實就行了。
出發的前一天晚上,連隊拆了床鋪,并裝上了車。炊事班的大米、冰櫃、行軍鍋竈也上了車。晚上八點就熄燈睡覺了。床板拆了,人員把席子鋪在地上睡。第二天早4:00起床,4:30開飯,5:00集合登車出發。熄燈後,李光明到各班排看了看戰士的休息情況,又到物資車那邊看看哨兵執勤情況。經常有戰士熄燈後溜到菜地或炊事班後面喝酒的。
第二天早飯後,背囊及其它零散物資全部上車。三輛車,兩輛乘坐人員,一輛裝截物資,車的後面拖着高炮。夏日的早晨,空氣是清新的。李光明精神抖數地站在隊列前值班,興奮而激動,聲音也比平時響亮。戰士們的情緒也比較高漲,歌聲翻號雄渾嘹亮。連長、李光明、司務長各帶一臺車。車輛啓動,駛出了營區。指導員、副營長在下面向駛去的車子招手。
李光明來時,路兩邊還是滿眼的綠,如今第一次出營區,已是滿地收獲的黃了。車駛出大約兩公理的時候,李光明發現有幾個農民在田地裏收莊稼。李光明說:“呀,這裏還有老百姓呢!”駕駛員是個河南籍老兵,對李光明說:“這裏已是郯城老百姓的土地了,以前是師部農廠的,這兩年陸續承包給地方百姓種了。”駕駛員還不了解李光明,笑着說:“聽說這裏的雞特別便宜,一雙球鞋可以搞兩次呢!”李光明知道這裏屬于魯西南地區,山東經濟最落後的地方了。司機的笑話有點惡俗了,李光明沉默着,沒接駕駛員的話。
車又經過了來時的那個小鎮,但沒有轉向南,而是沿着小鎮向東繼續行駛。又行了大約五六公理,車駛上了一座大橋,橋上标着:“沂河大橋”幾個字。下了橋,便見路的兩側有起伏不大的丘陵,再往上看,丘陵越發向遠處延伸,海撥逐漸升高,目光盡頭就有山的勢态。車行至丘陵低凹處,在一塊粗砺的大石頭上用紅色标着幾個字“北馬陵”。李光明突然覺得這個名字有點怪,但怪在哪裏,又說不清,仿佛多年前的一段模糊的記憶存在腦中,可怎樣努力都想不清楚與明白。于是,李光明自言自語地說:“北馬陵,北馬陵。”駕駛員說:“這是我們師的外訓基地,每年4—9月份步兵分隊在這裏駐訓,10月份師、團首長機關帶通信工具演習,11月份還有一次綜合演練。”李光明的思維卻不知飄哪裏去了,望着延綿的丘陵,神情就有點恍惚。駕駛員覺得李光明今天有點怪,早晨精神抖擻的,現在卻有點蔫,好象不是平常的排長。
中途停了兩次,讓戰士下來方便,也讓駕駛員适當休息。長途駕駛容易疲勞。李光明已習慣了基層部隊粗放的方便方式,車向路邊一先靠,戰士們便跳下車,延路的兩側一字排開地尿。
午飯吃得是幹糧,一人一袋餅幹,一聽八寶粥,一瓶礦泉水。戰士們除發的幹糧外,還在小店買了許多零食,比幹部的豐富多了。前一天晚上,小賣部裏圍滿了戰士,副營長的家屬忙得應接不暇。晚上沒買好的戰士,早晨四點多的時候就把嫂子叫醒了。嫂子也樂意為戰士們服務,小賣部的東西屬于個人收入,物價比外面高一兩倍。戰士們也無法選擇,津貼費和家中寄來的錢只有在營區內消費,出去一次也是半年幾個月的時間。那個第一次出操,害羞地轉過身去尿尿地兵,叫陳文俊,浙江的,已敢和李光明說話了,休息時間,羞怯怯地遞一包豆腐幹到李光明面前。李光明溫和地拒絕了,對陳文俊說,幹部不能侵占戰士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