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
第 4 章
離別家鄉
李光明是南師大畢業的,地理教育專業。畢業前,剛好某集團軍到學校招收,李光明便報名了,根本沒有告訴父母。那時候地方大學入伍還不是熱潮,因為地方高校還沒擴招,本科生畢業時還好找工作。師範類,又是統分的,回地方當教師。所以,當時南師報名參軍的并不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師範類畢業生入伍必須交五千塊錢出系統費。李光明所以報名入伍,也并不是對軍營的向往和對軍人的崇拜。其實,從同學眼中看,李光明是不适合到部隊的,有點羞赧,性格平和,人際關系十分融洽。這樣就缺少軍人的魄力與生猛。因為有點文字功底和文藝才能,再加上好酒量,同學們都建議他到地方做公務員,做個秘書之類的。李光明不想做這個工作。秘書是什麽樣人幹的?是那種外形倜傥內在玲珑的人。李光明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一直和土地打交道,上大學了,每年暑假還光腳赤膊地曬在農田裏,所以外形上,李光明更像一個地道的農民,而缺少學生的書倦氣。唯一的好處是不近視,大學畢業體檢時,視力還是5.2,那位軍醫還以為他戴着隐形眼鏡呢。這樣的形象,李光明就更不樂意去做教師了。李光明一直覺得教師是為人師表的,外要具形象,內要備素質。在李光明心中,教師的形象應該是文靜、單薄、白嫩,戴着眼鏡,儒雅清秀。農村粗酐的人,對知識分子都是這樣想的。李光明還覺得教師是個辛苦職業,必須不斷的加強學習,知識面要廣要精。傳道、授業、解惑,李光明覺得自己沒這個能力。農村家庭,沒什麽後臺背景,又沒自謀職業的魄力,所以便抓住了參軍機會。那年,他們學校招了三人,一人是體育系的,健壯結實;另一位是歷史系的,戴着眼鏡,關系戶。
當李光明告訴父母自己畢業時到部隊時,父親簡直是暴跳如雷,怒氣沖沖地對李光明說:“如果要進部隊,就不要進這個家門,我一分錢也沒有!”李光明的爺爺是在抗日戰争中犧牲的,那時李光明的父親才四歲。李光明的父親十四歲時,李光明的奶奶又去世了。所以,李光明的父親是國家照顧過來的孤兒。李光明的父親成年後,在村人的幫助下娶了李光明的母親。其實,那時李光明的母親也算孤兒。李光明的外公外婆去世早,大舅在淮海戰役中犧牲了,家中只有李光明的母親和未成年的小舅。從大的方面來說,李光明的父母是烈士家屬呢,在那個時代是有着很好的政治地位的。可從小的方面說,戰争給李光明父母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雖說是由國家照顧着,可畢竟不是知冷知熱的父母,一個人在世上,還是少年就過早地償到生活的艱辛和孤凄。李光明的父母是希望李光明畢業後能做個教師的,清閑安逸,不涉政治,不經官場。世世代代,不論是誰當家作主,教書先生是需要的吧?李光明考上大學那會兒,村人都對李光明的父母說:“熬出來了,一輩子辛苦,以後有福享了。”李光明的父母笑的合不攏嘴,兒子是村上第一個上大學的呢。沒有親戚,李光明的父母把村人請到家中吃了頓飯,還放了場電影。
可最終李光明還是到部隊了,錢也沒讓父母交。把家中的烈屬證拿到學校,找武裝部長,找學工處長。領導也被李光明的家感動了。尤其是武裝部長,從部隊轉業回來的,曾參加過越戰,激動地對校領導說:“李光明是革命後代,在學校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如今他選擇了部隊,是繼承先輩的遺志呢。這樣的革命後代,我們要好好照顧,好好培養。”最後,經校領導商量,給免了三千。兩千塊錢是李光明向早畢業的老鄉借的,工作兩三個月後就還清了。
到底是自己的孩子,李光明離家到部隊的前一天,父親到街上買了五塊錢的肉,中午吃一頓,又留點包些餃子,留着李光明第二天的早飯。離家的那天,母親和妹妹一直哭到村頭。李光明的父親把他送了很遠,父親說:“你奶奶臨死前拉着我的手說:‘一定要守住這個家啊。’那時我才十四歲,你奶奶擔心我成不了人,會把兩間房子丢給別人了呢。我一輩子颠颠波波,娶了你媽,有了你和你妹妹,也算把這個家看住了。不容易啊,我們就指望你過日子了。在部隊聽首長的話,好好幹,有什麽風險的事也不要搶在頭裏,不能了就回來。早點娶了媳婦,生了孩子,我也就閉眼了,到你奶奶那邊也有個交代。”那天,李光明咬着嘴唇,沒讓眼淚流下。上車時,李光明回頭看了一下父親,父親佝偻着背,仰着頭在看車上的他。
車啓動了,李光明把頭埋在包上,好久才擡走來。那是妹妹在外打工時用的包,都破舊了,好幾個洞。包裏只有幾本書和一套換洗的內衣。到部隊了,要穿部隊的衣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