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
第 3 章
初入部隊
故事說的是九十年代。在馬陵山山腳下,蘇魯交界處,駐紮着一個步兵師的兵力。近幾年,對臺軍事鬥争已成為我軍軍事鬥争的中心,所以,該步兵師就把馬陵山假設為“臺灣島”,建碉設堡,構工築障。日積月累,雖不成氣候,但也小具規模,大大小小的軍事演習都在此完成,總部、軍區、集團軍,各級領導都在此觀摩、視察過。
據說,馬陵山腹地已被掏空,象臺灣的金門、馬祖一樣,把軍事轉入地下化或半地下化。又有人說,馬陵山空腹中,儲存了大量的戰備物資,全師兵力全部轉于洞中,在裏面生活三年而無需外界供給。
這些都是平時那些無實權又不知內情的小官小兵們的猜測與議論,真實與否,那是軍事機密,是領導的事,小官小吏怎能知曉?但山下營房,營房內的官兵們卻是實實在在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裏每年都生活着一群朝氣而生猛的官兵。戰區王牌師呢,一直以管得嚴訓得苦而著稱。
梁俊峰認識李光明的時候,正是李光明極端沮喪時期。那時候,全集團軍七十二名地方入伍大學生正在蘇北某集團軍裝甲某師教導隊集訓。李光明、梁俊峰就是其中成員。
這是繼八四年以後,國家在地方高校正式招收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生,是為了響應軍委“強軍計劃”政策,招一批高素質軍官進入部隊。畢業生進入部隊就是副連職待遇,先挂紅牌,在基層部隊适應半年,然後再送到軍校集訓半年。這一年時間,争取使學員由一名地方大學生轉變成一名戰士,然後再由戰士轉變為一名初級指揮軍官。一年後回到基層任職,授中層軍銜。
是國家第一批入伍大學生呢,軍隊比較重視,雖然沒有現成的管理模式與經驗,但管得嚴,抓得緊。領導不停得到教導隊視察、看望學員,軍長都去了。緊張得教導一批保障官兵們如坐針氈,膽戰心驚,害怕稍有差錯便被領導鳥一頓。一位區隊長說:“教導隊從創立到現在,軍長從沒來過。”
學員們卻沒絲毫的緊張與懼怕。主要是心裏還沒轉變過來,受地方大學教授與講師們儒雅的熏陶,還未識部隊等級制度的森嚴,又由于“受重視”,還沒被狗血噴頭地罵過,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傲勁和輕狂,對部隊許多管理制度看不慣,有抵觸,講理由,愛問“為什麽”。
就比如內務,在地方高校時都拖拉慣了,大四時,誰還會早起來疊被子,打掃衛生?被子象豬大腸一樣卷在床上。可到了部隊,每天早晨要花半個小時疊被子,一身的汗,最後還整得如核桃般。平時在房間休息,不許坐、躺床鋪,要麽坐在凳子上,要麽坐在地上。水泥地板被擦得亮亮的,光可鑒人。半天訓練回來,渾身象散了架似的,恨不得立即撲倒在床上。因為這些,不知道多少學員和班長争執過。那時班長是部隊第四年的兵,和學員們差不多的年齡。
那時,教導隊規定,毛巾洗漱後,必須疊成小方塊放在口杯上,口杯統一放在窗臺上。由于不能晾曬,毛巾半天就有了味道。雖有幾位學員提出,可班長們說這是教導隊歸定,多少年了,一直這樣的。大部分學員怨聲載道,可還是服從了。只有一位學員,堅決不折,而是像大學時一樣,在門後拉一條鐵絲,把毛巾挂在鐵絲上。這位學員叫王帥,南農大畢業的。這位小夥子1.78m的身高,140斤體重,劍眉虎目,很有軍人品相,籃球打得好,又寫一手好字,進入部隊便很受領導常識,但性格太張揚。班長把門後的鐵絲撤了,王帥又把毛巾搭在床下的臉盆裏。班長幹着急,沒辦法,講道理不是學員對手,打架也不一定是對手,就算是對手,也不敢動呀,全軍的寶貝呢,動一下豈不是和上面的政策唱反調了。班長說:“要是小兵,我早一腳踹過去了。”王帥說:“軍閥作風要堅決打擊。”班長說:“我服了你們這幫大學生還不行嗎?”最後報到區隊長、中隊長、大隊長那裏。大隊長一聲令下,所有毛巾不疊成方塊,而是在床頭拉一道鐵絲,洗臉毛巾挂床頭,擦腳毛巾塞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