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蘊無窮而生新造化
第35章 蘊無窮而生新造化
賈政坐在屋裏,連連嘆氣。
王夫人一身绛紅大團花紋雙襟褙,內裏罩着松石黃翠長擺裙,難得看起來幾分喜氣富貴,她給賈政倒茶,笑道:“大喜的日子,寶玉眼看着也好起來了,老爺何故嘆氣?”
賈政道:“算算日子,琰兒這幾日就要回來了,外甥女也會跟着回來,我······”賈政将茶杯揮到一邊,雙手捂面,“我愧對敏兒和如海啊。”
“琰兒回來是升遷,京都府尹的掌獄,這是喜事,林丫頭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也是喜事,寶玉寶釵成親,更是喜,老爺放寬心,老太太都應允了的,若不是事出有因,我們豈會這樣行事?林姑娘素來大方,細細說與她聽,都是一家子骨肉,豈有不理解的道理?”
“你平日沒有這麽多話,如今倒是舌燦蓮花。”賈政冷哼了一聲。
王夫人知道他心底難堪,在朝自己遷怒,于是由得賈政說了一句也不吭聲,賈政聽着外面的人聲鼎沸覺得心煩,于是擡腳往趙姨娘方向去了。
等賈政走後,王夫人松了口氣,徑自坐回椅子上,她回想了一下這幾個月的事情,真真稱得上是峰回路轉,好歹如今塵埃落定,終于可以歇口氣了。
四個月前,同江寧地動的消息一同傳到賈府的,還有王子騰升任九省都檢點的消息。
老太太聽聞梧州發生這等事,昏了過去,醒來後立即派人去梧州查看,本來派的是賈琏,只是聽聞有餘震又怕有瘟疫,鳳丫頭不敢讓他去,于是就派了賴大管家。
賴大管家到的時候梧州瘟疫病發,城門已被封鎖,賴大管家無法,只得轉回來,誰料在城門外碰到了從姑蘇出來的林家子弟,那林家子弟說地動時府上的賈琰和林姑娘正跟林老太爺在一起,那間屋子完全塌了,林老太爺夫妻都去了,事後也沒見着府上的少爺和林姑娘,估計是兇多吉少,林家那麽大的一片房子,挖也不好挖,後來姑蘇也爆發了瘟疫,大家都各自逃命了,有些當官的都跑了。
賴大管家回來将此事一說,寶玉立即吐血昏死過去,老太太也哭的像個淚人,只感嘆自己命苦。
王夫人亦有些傷感,但是心底更多的是慶幸,林丫頭那樣的身子骨,那樣的性情,她真的不希望她做自己的兒媳。她死了,寶玉斷了念想,過幾天也就好了。
未料就在賴大管家回來的第二天,王夫人出門時,恰巧從小厮手裏得到了賈琰從驿站寄回來的信件,她就拆開看了看。
沒想到林丫頭卻沒死!
王夫人捏着信件,只覺得這樣的變故比剛定下親事時還難受,現在因為王子騰升了九省都檢點,薛蟠已經從府尹大牢裏放了出來,元春也深蒙聖眷,甚至剛得了喜脈,寶玉已醒,若不出意外,過一段時間,寶釵定能嫁給寶玉。
Advertisement
王夫人心裏猛然升起一股不甘心,她當然知道這樣的事瞞不了多久,只是,若是現在就定下呢?現在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時機。
林丫頭孤身一人,林家老一輩的人在這次災難中都死絕了,下面的子侄輩根本沒見過林海,也不會有多少情分。有争議的無非就是林丫頭才死,寶玉就又定親。
可是知道這件事的人沒有多少,畢竟林丫頭的婚書還沒拿回來,也就沒大聲張,現在寶玉時不時的昏迷着,只說給寶玉沖喜,別人也能理解。
從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不是正好碰上薛蟠殺人,賈政同意,賈母就是再強硬也不敢随意定親,所以關鍵點還在賈政,王夫人這次學乖了,立馬哭着去求了王子騰,王子騰看了一下賈政的資歷,也覺得不是難事,在給聖上的折子上略提了提,聖上即放了江西糧道。
賈政自幼喜愛讀書,卻未從科舉入仕,他為人迂腐,在員外郎這個職位上一呆就是二十幾年,眼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晉升,獨他原地不動,心裏也動過心思,只是他實在不是那等機變之人,也只能暗自懊悔,如今他自知是托了王子騰的福,想到王夫人的心願,他思量許久,終于還是跟賈母提了要替寶玉求娶寶釵的話。
賈母似不敢置信,她顫抖着聲音,道:“你,你再說一遍!”
賈政面有愧色,低頭跪下:“兒子知道此時給寶玉定親不妥,只是外甥女已逝,寶玉又一度昏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況這也是娘娘的意思。兒子不日就要外放,在離去之前,只盼着這孽子成了親。了了牽挂。”
“誰說你外甥女已逝的?”賈母拿起手邊的茶杯就扔了過去,結結實實的砸在了賈政的身上。
賈政以頭磕地,也不答言,亦是淚流滿面,在心裏下決定,只此一件,今後再也不會忤逆母親。
賈母的心徹底涼透了,她如何不知王子騰幫忙的事,她心裏也早有預感,只是為何不能多等兩天,只是兇多吉少,并不是一定就如何!如何連兩天都等不得!
如果只是王夫人,賈母不會覺得多意外,可是這個一直孝順的兒子這樣做,真是傷了她的心。黛玉嫁過來,沒有婆婆撐腰就罷了,如果連她的舅舅也因為仕途上的不順遷怒于她,她又該如何自處?人心難測,是她想錯了,是她對不起敏兒,如今弄到這般退無可退的地步。
賈母又去怡紅院看了看寶玉,寶玉癱在枕頭上,只管無聲的流淚,見了賈母,只道:“我要去梧州找林妹妹。”
賈母大恸,抱起寶玉的頭,流淚道:“那地方你去不得。”
次日元春下了旨意,賜婚寶玉與寶釵。
一個月後,賈琏從郝老二手裏拿到了賈琰的信件,方知俱都平安,上報賈母,賈母先是喜極而泣,後沉默半晌,下了命令,将林黛玉平安的消息瞞着寶玉。林黛玉那邊就讓她先跟着賈琰,不用去接。
再一個月後賈母收到了賈琰回京任職的消息,只是這時候,府上已經在準備給寶釵的聘禮了。
***
破曉之時,天色已微微發亮,一條蜿蜒的小道上,五六輛馬車緩緩而行。
正是賈琰回京的車馬,他為了避開百姓,特地選了條偏僻的小路出城,只是這條小路因為地震的願因,還被幾塊大石頭堵着,沒修好。
賈琰跳下馬,去敲林黛玉的車門,向裏面道:“林妹妹,戴上帷帽,下車走一段。”
林黛玉露出頭來,也不用紫鵑扶,自己一跳就下了馬。
紫鵑在後面嗔她:“可是出來一趟,姑娘的性子都變野了,好歹是要回去了,只是在咱們家家門口,可不能這樣了。”
林黛玉腳步一頓,身體竟細微的顫抖了一下。
賈琰注意到了,卻只當沒看見,笑道:“前面路不好走,得卸下馬卸了東西,先把車擡過去。咱們索性走一段。”
林黛玉颔首,看不見她的神色,只能聽到她聲音輕快道:“也好,古樹小橋,別有一番韻味。”
說罷她又轉身向着身後的一個小姑娘招手:“暖樹,來跟我一起走。”
小姑娘大約五六歲,膚色極白,只是臉上有許多天花留下的痘印,正是給賈琰接痘的那個小女孩,她是最早染上疫症的,那批跟她一起的都死了,只有她,靠着頑強的求生欲望,又活了過來,她的親娘已死,也沒有別的親人,賈琰一次意外把她帶回來,林黛玉卻極喜歡,就把她帶在身邊,并給她起名為暖樹。
林黛玉撫摸着小女孩的頭,眼底有着憐惜。
“時維陽春,幸得相逢。卿猶勾萌之始發,蘊無窮而新造化也。願此後雖寒風而難摧,縱朔雪而不凋。屹立冬夏,經久幸福。命汝名為暖樹,可否?”
小姑娘點了點頭,遭逢大變,她變得沉默不語,跟了林黛玉後,從來沒見過她說過一句話,每日跟着紫鵑默默幹活。
現在聽見林黛玉招呼她,暖樹搖了搖頭,還是跟紫鵑站在一起。
林黛玉只好跟賈琰并肩走,只是還沒走了幾步,突然聽到前面傳來一陣爆竹聲,在這寂靜的早晨格外引人注意。
她最怕聽這些爆竹聲,當即吓得歪了一下,賈琰在她身邊,第一反應是要伸手去扶,手伸到一半,又猛然縮回來,甚至退了半步,只笑道:“林妹妹小心。”
爆竹聲過後,随即又響起敲鑼打鼓的聲音,僻靜的小道上突然人聲鼎沸起來,賈琰跟林黛玉往前走了走,轉過一個角,才發現前方立着好幾百人數的百姓。
這些百姓腰間綁着紅帶,舉着籃子裏的如意糕,來給賈琰送行。
梧州商人王百順令人擡了一個匾額過來,黑漆底,燙金字,用行楷題着“方正為民”四個字。
王百順作揖行禮:“大人來我梧州,實為我梧州百姓之福,感懷甚深,無以為表,唯此一匾,以示寸心。”
随後百姓們也不用賈琰招呼,争先恐後的都給他搬東西,沒一會兒,馬車就順利的擡過了堵着的小路。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幸福滿足的喜悅笑容。
經歷了這一場大劫,站在這裏的百姓,有的失去了親人,有的人失去了好幾十年的家,一切都要重新再來,可是經過最初的哀傷,只要仍有一絲生活的希望,他們立即又奔向了新生,如離離青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雖處于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卻也有着最堅毅的精神,他們,一直是我們這個民族堅不可摧的支柱。
賈琰有些恍惚,他似乎又看到了當年在羅海生家鄉看到的情景,時光流轉,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卻一如往初。
他大步的走上前去,大力的擁抱住這些百姓。
而此時,林黛玉身邊也被一群婦女姑娘圍住了,她略微有些不知所措,紫鵑被擠在人群後,想過也過不來。
百姓生活淳樸,民間小戶的姑娘平常還要出來做活,根本也不用遮面,一個姑娘将一個花籃遞給黛玉,黛玉心思通透,她覺得自己總戴着帷帽不大知禮,便緩緩的将帷帽摘下,對那姑娘道了聲謝。
“哎呦,我可是開了眼了,”吳大娘見着黛玉,立馬用她那胖胖的身子擠開人群殺到前面來,挽住黛玉的胳臂,大呼道:“這可是天仙下凡了吧,怎麽有這麽俊的姑娘?”說着圍着黛玉轉了三圈,啧啧嘆道:“姑娘還是戴上這帽子吧,要不你在這,她們這群都沒的臉面再誇自己好顏色了。”最後一句話是指着面前的梧州姑娘笑着說的。
先前給黛玉遞花籃的姑娘“呸”了吳大娘一口,叉腰道:“我們再怎麽樣也是二八年華,總比你這個徐娘強的多。來,咱們把這個沒瓢嘴的徐娘扔出去。”說完就有一群姑娘笑扯着吳大娘要把她拉出去。
“胡小四,你看上了咱們同知大人,可惜人家這就走了,”吳大娘拿手帕搖了搖,拖長了腔,笑道,“那都沒用,還是來巴結巴結我,大娘我疼你,保準給你挑個俊點的。”
叫胡小四的姑娘聽聞此言,提起裙子,直接伸出腳踹了吳大娘一腳,把吳大娘徹底踹了出去。
她回身對黛玉笑道:“別聽那老虔婆渾說,我本來就沒有那個意思,如今見了姑娘,就更沒有那個意思了,姑娘這天仙似的人,要我說,我們同知大人他還配不上呢,可惜我不是個男子。”
黛玉臉頰猛然漲紅,她知道她們是誤會了,可想解釋又不好解釋的,只好默默的又把帷帽戴上。
鬧了一會兒,百姓們幫賈琰又把東西裝上馬車,馬車又開始緩緩而行。
紫鵑看了看外面,百姓仍站在原地揮手,放下簾子沖黛玉笑道:“我這次出來也算長了見識了。”
馬車出了梧州,行到姑蘇邊上,賈琰卻突然跳下馬,敲了敲車門,對林黛玉道:“林妹妹,咱們在這休息一下吧。”
紫鵑奇怪,這才行了不到半日,怎麽又要休息,扶着黛玉出來後,聽見賈琰道:“這是林妹妹的家鄉,林妹妹可有什麽要買的?”
林黛玉怔了怔,道:“十裏街的酒釀餅吧,還有糖粥,很小的時候爹爹帶我來過,後來就搬到揚州了。”
“紫鵑,你帶着暖樹去買。”賈琰對紫鵑道。
紫鵑疑惑:“讓小厮去買吧,我們都走了,姑娘身邊豈不是沒人了。”
“紫鵑,你去吧。”林黛玉低了頭,她似乎知道賈琰要說什麽,這一天,是躲不過去的。
作者有話要說:
4200字哦,你看看,停在哪都不好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