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006章
上元節夜,金吾不禁,城門大開。
秦霁早早地将彩兒打發出去買花燈,自己已經換好裝扮,翻出早就備下的行囊。
這一夜,天有月色溶溶,城中有燈火萬千。
月色花光,在霧霏中融成了一片。
城中的開寶,景德,大佛寺外都設有樂棚,放萬姓入內燒香,作樂燃燈。而貴家的車馬則鱗次栉比往南而去,游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的大殿前亦設有樂棚,禁軍的樂人在此吹彈,兩側的廊下挂有詩牌燈,年年換新。陸迢側目,左邊題的是“天碧銀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臺。”1
寺內資聖閣前供奉佛牙,閣外設有花燈。陸迢進裏燒完香後去了放水燈處,他二叔家的堂弟陸迩已經提前占好了看席。
“大哥。”陸迩揮手招呼,提了兩盞荷花燈看向他,“你放不放?”
陸迢還未走近,河邊就哄鬧起來。蓋過喧鬧的一聲咕咚落水後,衆人齊齊圍向一處。女子的聲音遙遙傳來。
“我今日先給你這個王八蛋放水燈!”
一衆人疾呼勸阻,“縣主!縣主不可!”
又是接二連三的咕咚落水聲傳來,水中的荷花燈都翻了好些,
陸迩轉頭回去看熱鬧了。
……
等到人群被撥散,陸迩仍舊目瞪口呆站在一邊,陸迢順着他的目光看去,落水的原是那日酒宴上的人。
Advertisement
多嘴多舌之徒。
陸迢收回目光,拍了拍陸迩的肩。“走吧。”
兩人放完花燈後回去路上,陸迩仍未能回過神,他有兩年未來過京城,這次一來頗覺新鮮,喋喋不休地在陸迢耳邊唠叨。
先是将這城中新鮮玩意誇了個遍,又将其與金陵做了一番比較。好一番啰嗦後又說起了京城中的女子。
“大哥,這京中女子實在彪悍,竟因着口舌之争就将人往水裏推,若非旁人攔着,恐怕這縣主真會叫這公子溺在水中。”
陸迩心有餘悸,“大伯還說要給你選京城的女子為妻,我看還是咱們金陵的好。溫聲軟語,婉轉似水。”
“她做得倒也不錯。”陸迢轉頭看向路邊軍巡鋪趕去滅火的衛兵,在陸迩疑惑時補充道:
“話密的人就該多嗆些水,省得說出來別人不愛聽。”
陸迩向來慢半拍,還跟着點頭附和。
“大哥說的也對,這禍事本也是從他嘴裏出來的,好端端地當着人說什麽發善心替秦家大姑娘放一盞,哪有這樣咒人的。”
他說完陸迢沒應,目光落向四周,旁人都在駐足回首——西面兩條街外的永昌坊處好大一片火光,濃煙滾滾上冒,幾乎要點亮半邊天。
“那邊不是永昌坊?好大的火。”
“可不是,估計誰家房子燒了。”
陸迩跟着停下,朝西邊望去,猝不及防遭人撞了個大趔趄。
撞他那人也沒好到哪去,懷裏抱的花燈和大包小包的點心通通散了一地。
陸迩正風度翩翩站着,等這丫鬟給自己道歉。
結果她看也不看一眼就略過自己跑了?
還扔下這一地的東西?
陸迩傻了眼,轉向一旁的陸迢,“大哥,你來京城次數多,京中的女子都是這樣彪悍?”
“也并非如此。”陸迢掃過這一地的東西,挑了挑眉。
說起京中女子,他這幾日為了躲着家中安排的相看,常常外出赴宴,唯一一個能想起的竟是秦氏女。
她和彪悍可差得遠。
若是沒記錯,剛才那個丫鬟是昨日同她挂燈籠的侍女。
而西面的永昌坊——就是禦史府所在的地方。
道中馬車上有人探出車軒,嘿了聲,“陸兄,你也在這邊?”
是幾日前因着與清河縣主的婚事愁眉不展的沈七。
他這會兒明顯開懷許多,叫停了馬車下來與陸迢二人同游。
沈七在大相國寺見到了方才的鬧劇,這下總算有理由推辭了,心中舒暢不已。但這話不好同旁人說,在京中傳出去了恐怕要被清河縣主上門算賬。
于是這天大的喜悅只能自己憋着,直到剛剛見着陸迢,他過得兩三日就要南下,且非多舌之人,正是最合适的傾訴人選。
沈七剛一開口,就和旁邊的陸迩對上了眼神,雙方都在心中斷定彼此是個話簍子。
沈七不負陸迩所望。濤濤不絕,口若懸河,從相看前兩日的惴惴不安再到方才的心中大石頭落地。
街上的人都換了兩撥。
陸迩聽完後也是替他松了口氣,笑道:“如此說來,沈兄還要多謝那個人。”
“害,我謝他做什麽,這大嘴巴活該。我還是謝謝清河吧,謝謝她肯給出這個機會放過我。”
沈七接着說道,“陸迩賢弟,你若是以後想娶京城的姑娘,可要離這人遠着點。”
陸迩好奇,從陸迢身旁探出頭問,“這是為何?”
沈七隔着陸迢拍上他的肩,神秘地笑了笑。
“他咒的這個秦家大姑娘我雖沒怎麽見過,但我妹妹倒是認識,京中閨秀同她關系都是不錯,清河今夜不就是為她出頭麽?秦姑娘還有個弟弟,也頗讨人喜歡。你是不知,他有次受了欺負,滿京城都是要為他出頭的姐姐,欺負他的那人愣是半個月沒敢上街。”
“這還真是有趣。這個秦家姑娘莫非是……”陸迩把臉轉向陸迢,京城中姓秦的人家他早前也聽過一家,那家也是有子有女,陸迩這時才想起來。
他們姑姑當初可不就是為了個拖家帶口的秦姓老男人耽誤到現在。
“秦禦史的女兒。”沈七忙把話接上。
陸迩一時失語。
三人身後排排禁衛從街上穿過,路邊人擠着人,陸迩不由感嘆,“這些人還真忙,上元節還要各處跑。”
“可不是,越是節慶他們就越忙,要抓的人多着呢。是吧陸兄?”
陸迢被夾在兩人中間,耳邊就沒清淨下來過,他含笑點颌,轉而面向陸迩,眼神冷漠地提醒他快些結束。
*
已經二更過半,城門處燈火點點,不時有百姓出入,要回去的多是那些住在城郊的村民。
一個打扮簡陋的瘦弱少年正要走過,守門的士兵将其攔下。
“軍爺,怎麽了。”少年開口,聲音嘶啞不堪。
士兵從旁邊撿起一盞燈籠遞過去,“拿着吧小子,今夜的月亮雖大,但郊外的路可不比城中好走,就你這身板別再摔個跟頭,大過節的惹爹娘傷心一場。”
秦霁把手縮在袖子裏,接過燈籠低聲道謝。
待出了城,眼前只剩一片幽寂的邊野。秦霁循着天邊引路的星往南走了許久,直到一條攔了路的寬河才停下。
她在河岸歇腳,燈籠裏的蠟燭只剩下指甲蓋這麽一小截,苦苦支撐着一點微光。
秦霁将其放在一旁,拉開了衣袖。細白的手臂只有長長一道紅色甲痕,并未見血。
她将顫抖的手伸進面前盛着月光的河水中,借由涼意消去心中的恐懼。
秦霁今日第一次殺人,或許一個,或許是兩個。那幫人動作比她想得還要快,快到不容她有一絲遲疑。
她把人鎖在了裏面,那裏有潑在地上的酒,和她放倒的燈燭。
秦霁聽到了裏面的慘叫和痛苦拍門的聲音,但沒有回頭。
她殺人了。
愣神之際,身後傳來隐約的馬蹄聲,秦霁頓時心跳如擂,漸近的篤篤馬蹄每一下都像踏在她的心口,給她帶來無盡的絕望與不安。
眼前平坦一片,可供遮擋的林子在河對岸一裏外。
眼下能供她藏身的只有……眼底下這條河。
可是她不會水。
秦霁抿唇猶豫着,回首後顧。
馬背上的人影漸漸變得清晰起來,秦霁一只腳也已經踏進了河邊淺草。
那人影擡高了身子喊起她的名字,“秦霁”
低沉聲音搭載着月夜的風向她而來。
是李思言,只他一人。
秦霁意識到自己松了口氣。
他下馬來到了她面前,一路趕的太急,氣息尚有些粗重,“認識路?”
這是頭一回他主動同自己說話,秦霁沒有回應這個古怪的問題,就好像他知道自己要走,要去哪。
她仍舊是問他,“大人有事麽?”手捏緊了袖子,面容平靜。
其實是有些尴尬的。她現在的儀表十分不雅。樸藍補丁的舊棉袍,頭發尚算整潔,紮了個最普通的男子發髻,面上則是灰頭土臉。
就這樣被他喊出了名字。
“無事。”李思言伸手從衣襟處摸出一個扁扁的小布包。
“這東西給你。”
秦霁伸手接過後,李思言回了身,沒打算聽她客氣。
秦霁不想久留,拾起地上自己的包袱思索着該怎樣渡過這條五丈寬的河流,這河兩頭都不見有橋。
她站了會兒,還未聽見身後馬蹄聲起,疑惑看去。
李思言坐在馬上望着她,兩人視線相對,他騎到河邊,對秦霁伸出手,“我送你過去。”
健馬騰躍而起,踏在河中發出陣陣濤聲。
濤聲停下後,秦霁看見了天邊明亮的圓月,和月下的玄衣青年。
心跳有一瞬失頻。
“一路保重。”
“好。”秦霁點頭。
天明,禦史府被燒毀,當夜裏面擡出兩具焦屍之事在京城傳開。
只有一個丫鬟僥幸逃過一劫,在府外啕哭了整個上午,随後有人看到清河縣主身邊的下人将其勸走了。
秦霁死了這個消息在京中傳開了去。
只有少數人才知那兩具是男屍。
大相國寺陳公子咒人落水一事也上了民間小報,他因此得了個烏鴉嘴的稱號,出門常常為人躲着,甚而有人懷疑是他動的手腳。
陳啓在家裏躲了一日,在上元節最後一天出門時還聽到有人這樣說。
他一把将面前的攤子掀翻,怒瞪着旁邊的兩人吼道:“你們是不是有病,他那天掉水裏了怎麽可能去害那個姓秦的?”
旁邊這兩人雖被吓了一跳,但也未懼他,“你這話說的,他非得自己動手?沒準就是他找的人放火呢。”
陳啓怒不可遏,捏住那人衣領就要動手。被身後巡邏的官兵攔下,那頭領笑眯眯的,“陳公子,這百姓的攤子可不能随便砸,跟我們走一趟吧。”
陳啓的怒氣頓時煙消雲散。順天府裏只……只有他的對頭。
*
同樣是上元節最後一日,陸迢未能想到自己隔日就要離開京城還是躲不過這一遭。
他遠在江南的母親甚至請動了祖母來跟着騙他。
前幾日的好推辭原是故意教他放松警惕,陸迢一時無話可說,自家人倒是用上三十六計了。
今日早上未見祖母身影,到了上午她身前的丫鬟說老人家在外面看戲去了,又想起去世多年的丈夫,一個人怪道憋悶,叫他這個孫子去陪陪。
陸迢當然知曉是騙人的,只是祖母都做到了這個份上,他不去心裏也不舒服。
到了會樂樓,陸迢由人引到二樓的觀席,酸枝木花鳥紋插屏隔開的看座裏已有一粉衫女子等候。
女子見到他後起了身,二人互相見禮。
宋萍萍早就見過陸迢,當時只是遠遠一面,已窺得幾分神清骨秀。現下兩人離得這麽近,她仔細觀察着這張英朗的臉,鼻高唇薄,眉目疏朗。她越看心中越歡喜,面上露出了花癡的笑。
陸迢對這麽赤裸裸的打量有些不悅,他坐進席間,微側過身避開她的視線。
開口時保持着有涵養的淺笑,“宋姑娘喜歡看這戲?”
宋萍萍跟着他看向堂下,今日演的是紫釵記,會樂樓上下三層座無虛席,
“是呢,他們這出戲又改動過了,李益與霍小玉成婚後并未得罪盧太尉,改成了……”改成了夫妻相處時的甜蜜恩愛。宋萍萍臉一紅,沒好意思再說下去。
陸迢笑了一笑,“原來如此,我可要好好看看。”
接下來一直到戲散他都未再張過口。
人剛回京中宅邸,宋侍郎委婉推拒的口信随後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