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拉鋸
第15章 拉鋸
但是從選太師少師這件事上來看,似乎他們這位新任太子殿下,對于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挺有規劃的。
哪怕他能力不足不能作為英主,起碼一位清醒的守成之君應該是做得的。
只是看殿下這很有主見的模樣,很難說未來一段時間裏他們這些大臣的日子究竟是好過還是不好過了。
很奇妙的,沒有一個人去懷疑陸執安這段話是真是假。
大約是他也沒有在這種事情上說謊的必要吧。
但是大家心中的疑惑卻還是沒有完全解除。
如果太子殿下想要走實幹路線,選擇藺晖文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時間允許、能力符合要求的一二品大員中,藺晖文就是最優秀的一個了。
可為什麽會跳過中間那麽多官員,轉而選了個工部司郎中來當少師?
這中間有才幹的官員可不算少,趙家梁在其中絕對不算出挑,不應該入了太子的眼才是。
陸執安:因為可選項裏就他這一個啊。
這個疑問沒有人再問出口,陸執安自然也沒有機會為他們解答疑惑。
東宮的第一波班子就這麽成立了起來,接下來自然是有事情要做的,而第一件事就是……
安排太子殿下的課程表。
陸執安:……
講道理,作為一個曾經的成年人,這個時候了還給他安排課程,是會讓陸執安感覺有些別扭的。
Advertisement
畢竟他在穿越之前都已經在給導師當助教、給本科的學弟學妹們上好幾年課了。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對于官場以及政治上的東西幾乎從未了解過,如果不補足這個短板,指不定那一天就要被人給糊弄,所以還是耐着性子等他們商量。
只不過,當他看到自己被排的滿滿當當的課程表時,眉頭還是忍不住緊緊擰了起來。
寅正開始早讀,複習前一天所學并預習當天內容;卯初開始上文化課,然後到午時下課吃飯午休;未初開始上下午的時政課,一個時辰後,也就是申時初則是開始上武學課,直到戌時初下課,他才會被放回去寫當天的課業,如此循環往複。
這個時間表翻譯一下就是:四點早讀,五點開始六小時文化課學習,吃飯午休兩小時,下午一點上時政課兩小時,三點開始上武術課四小時。
所以七點到次日四點是他的晚飯+做作業+睡眠+早飯時間,而這段時間,總共只有九個小時。
陸執安:……
這麽密集的課程安排,別說是搞事情了,陸執安只是看着都覺得自己的睡眠時間不夠用。
還有,時政課和武學課需要花費那麽長時間他可以理解,畢竟一個是零基礎,一個是零基礎的同時還需要水磨工夫。
為什麽文化課一項就要占去七個小時?
不是他對一些經典書籍有意見,而是他真的不覺得那些之乎者也對于治國能有多大的幫助。
四書五經是很好的著作不錯,甚至還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名。
但只看他穿越前的課程就知道了,實際上四書五經在治國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實在是有限。
當然,它也不是全無用處的,畢竟是流傳了上千年的典籍,又怎麽可能一點用處都沒有呢?
陸執安只是覺得,自己的文化課學習不應該全數放在這上面而已。
且,從他六歲啓蒙到現在,連續四年的時間他都在讀四書五經,不說學得有多精,至少已經通讀了一遍。
以往他是覺得自己要走科舉的道路,雖然覺得這玩意兒并不能很好的為民服務,但也只能屈從于社會現實。
但現在,他不需要屈服了。
只是雖然他這麽認為,可他的老師卻不是這麽想的。
藺晖文微微低頭,掩下了自己眼中的不贊同。
“殿下貴為東宮太子,所思所學自應遵從先例,還望殿下不要……”任性。
最後兩個字在藺晖文唇齒間打了個滾,最終還是沒能說出口,因為他知道,即便他是太師,這兩個字說出來就是大不敬。
“藺師。”陸執安收斂了臉上的笑容。
因為是在讨論課程,所以三師三少此時都在東宮內,其他幾人也都正看着眼前的這一幕,心中不由得有些擔憂。
尤其是鎮國公父子倆。
雖說二人之間的關系是君臣,可藺晖文擔着師長之名,如果在學習這件事上二者之間起了争執,這事情說出去委實不太好聽。
就在他們還在糾結要不要上去勸一勸的時候,陸執安又開口了。
“有一事想要向藺師請教。”
“殿下請講。”藺晖文拱手行禮,頭垂得更低了。
“我曾在父親處看到了藺師的任職履歷,其中寫到藺師在二十年前,陽和七年時,任豫州刺史,當年豫州大河決堤,還是藺師帶着下屬臣民搶險救災,才免了更大的災禍,是也不是?”
陽和是先帝的年號,今年是陽和二十七年,按照禮制,等到下一個大年初一,陸老爹的新年號才會開始使用。
陽和七年的豫州大河決堤是過去二十年裏豫州最嚴重的洪澇災害,時任豫州刺史的藺晖文當時為了穩住局勢,與豫州總督同時下令讓豫州軍民一起救災,還親自上堤壩與大家共進退。
也是因為這一次的救災,讓藺晖文的任職考評得了上上之評,任期滿後就被調入京城,開始出任京官,可以說這次救災就是他官場之路的轉折點。
“是。”這點沒有什麽好否認的,藺晖文很痛快的就認了下來。
“那我問你,在救災的時候,你用的是什麽?”陸執安也不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了,而是踱着步子在殿中溜達,不疾不徐。
“用的是……人力?”藺晖文不是很明白太子殿下這是想要問什麽,遲疑了一瞬。
陸執安:……
“那我就這樣說吧。”陸執安的腳步停在了藺晖文前方不足三尺處,藺晖文低着頭,也能看到他衣服上的紋路。
“在你救災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四書五經,哪些地方用了其他的典籍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