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答題解析
第71章 答題解析
朱元璋帶着不情不願、又十分不舍等複雜心情, 看向了面前的題目。
一如既往的單選題,沒有附加題,這讓朱元璋十分失望。
看清楚單選題的五道題目, 朱元璋又是一陣氣血上湧,光是看第一題都有點受不了, 越往後看的越是心跳加速——不是興奮, 是被氣的。
【單選題(5/10分):
1.本文共列出大明的幾種惡習?
A.8種 B.9種 C.10種 D.11種
2.女主的報仇方法屬于什麽?
A.以德報怨 B.以直報怨
C.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D.百世之仇猶可報
3.本文中的女性受害者屬于哪個階級:
A.奴仆 B.平民 C.貴人 D.以上都有
4.女主的故事可能發生在哪個時候?
A.洪武年間 B.萬歷年間 C.嘉靖年間 D.以上都有
5.誰是害死無辜女性的真正兇手?
A.男人 B.封建階級制度
Advertisement
C.迂腐迷信觀念 D.以上都是】
朱棣眼看着朱元璋仿佛被氣傻了, 瞪着屏幕上的題目連忙提醒:“父皇,我大明距離大宋不到百年時間, 繼承了大宋的糟粕很正常, 改還來得及!”
朱元璋哼哼幾聲不說話, 還是最擅長哄祖父的朱允炆溫聲提醒:“祖父,時間快沒了。”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自己動手答題也不忘催促其他人:“答題!趕緊答題!”
都是最後一次正式推文了,說不定以後再也沒有獎勵,這機會必須得抓緊。
朱元璋埋頭答題,朱棣側目看向朱允炆,後者對他溫和一笑。
朱棣不得不承認, 老爺子偏愛朱允炆,還是有原因的。都說隔輩親隔輩親,更何況老爺子最喜愛長子, 愛烏及烏加隔輩親, 怎麽不讓老爺子越過其他兒子,挑選朱允炆上位。
哪怕天幕曾經提過朱允炆的鐵血削藩, 朱元璋對朱允炆有過意見,可是因為朱棣的後人當皇帝同樣不行, 朱元璋還是又把朱允炆帶在身邊。
現在到底立誰,朱元璋沒有明确的态度。
加上還有其他兄弟在一旁虎視眈眈,朱棣自己也不敢說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名正言順地繼位。
但是讓他就這麽放棄,不可能的。
朱棣微微垂眸:要麽當明成祖,要麽當明太宗,這個皇位,他要定了!至于不成器的後代,他兒子孫子都有了,不成器就打!
【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C
本文涉及到的大明惡習有“沖喜,守節,纏足,割肉侍親,打旱魃,冥婚,典妻,溺嬰,殉葬,處子葵水煉丹”,共計10種。
友情提示:“束胸”是長樂小說外介紹的,不屬于小說內容哦~,“D”屬于誤導選項。】
“第一題就答錯了。”趙德芳一拍自己腦門,看着自己那醒目的“8分”,十分可惜。
差一點就滿分可以拿獎勵了。
趙德昭分數更低,才6分,委委屈屈:“還有誤導選項,太過分了。”
趙匡胤總結道:“最後一次答題,看來滿分不好拿。”
至于他多少分,不管是兒子還是大臣看過來,老趙堅決捂住,不給看!
【2.正确答案:C
A、以德報怨:出自《論語·憲問》,意思是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用恩惠去報答怨恨(1)。
B、以直報怨:出自《論語·憲問》。直,意思是“正直,公平”。指用公道正直的态度來對待自己怨恨的人(2)。
C、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出自《舊約全書·申命記》,意思是用瞪眼回擊瞪眼,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指對方使用什麽手段,就用什麽手段進行回擊(3)。
我國有類似的說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 :“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4)”
D、百世之仇猶可報:出自《公羊傳·莊公四年》:“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5)”
綜上所述,選項C最符合。】
“以直報怨竟然不符合。”程知節看着自己可憐巴巴的“2分”,發現自己誤導題也選錯了,不是誤導的也寫錯了。
“明顯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尉遲敬德看似五大三粗,實則粗中有細,拿到了“6分”,這讓程知節羨慕的湊過去,一看:“你不也選錯了,選的最後一個。”
尉遲敬德淡定道:“你沒看我全部選的最後一個嗎?我瞎蒙都比你高四分。”
程知節頓時被紮心了,他自己還是認認真真回答,沒想到還不如全選一模一樣的尉遲敬德高。
這一題的選項對大唐人來說有些吃虧,無論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翻譯後引入和出現的時間都晚于大唐。
【3.正确答案:D
“揚州瘦馬”許多都是從平民中買來或者拐賣來的年幼女孩,纏足的女性涉及全階層,被騙婚沖喜的是公主屬于貴人,殉葬的不僅有奴仆也有後妃貴女等等,所以選D,“以上都有”。】
劉徹每次看這四個字,都非常嫌棄:“朕只想要汗血寶馬,盡整些有的沒的。”
駿馬,當然得要肌肉發達四肢健碩的,瘦馬,聽起來就不吉利。
要是上戰場,怎麽打得贏匈奴。
【4.正确答案:D
A選項,洪武年間,太子朱标病逝後,朱元璋極其悲痛之下以大量太醫、後妃和宮女為朱标殉葬。
此後朱元璋駕崩同樣讓後妃宮女殉葬,開啓了明朝的殉葬傳統。
名義上殉葬的是未曾生育的後妃,實際上涉及到宮鬥與政治,以及為了防範外戚專權,已生育的後妃也可能被殉葬,比如明仁宗朱高熾去世後,共有五位妃嫔為他殉葬,分別是恭肅貴妃郭氏、貞惠淑妃王氏、恭僖順妃譚氏、惠安麗妃王氏、恭靖充妃黃氏。
恭肅貴妃郭氏是開國功臣之後,前後共育有三子,貞惠淑妃王氏生下過一個女兒,但是為了防止外戚專權還是都被殉葬。
郭氏的三個兒子和王氏的女兒在父親去世的當天,也同時失去了生母。
明朝的皇帝更依賴太監,公主更依賴奶娘,很大原因是因為童年缺少父愛母愛,在防止外戚專權的同時,明朝也誕生了最沒文化的奇葩皇帝。
蛐蛐皇帝,木匠皇帝,道士皇帝,豹房皇帝……從皇帝的興趣愛好就可以看出來,與文化程度不高的太監自幼相伴的後果,請再多的大學士當老師也沒用。】
“第一次見到如此殉葬的。”秦人都無語了。
見過殉大臣、殉奴隸的,還是第一次見到殉孩子生母的。
老年的劉徹同樣無語:“怕外戚專權,讓太子生母自殺不就行了,全給殺了,聽這話還只是貴妃不是皇後……還有公主的生母,公主生母怎麽外戚專權?”
.
北魏時期,崇尚“立子殺母”,就是學習漢武帝,立皇子為太子,然後殺掉皇子生母。
——當然,馮太後并不認為,來自草原的拓跋部落真那麽熟悉漢史。
事實上,後世研究北魏史的學者,北大故去的史學家田餘慶先生也認為,最初道武帝拓跋珪以漢武帝劉徹殺鈎弋夫人為借口,實行“立子殺母”,實際上是為自* 己找的歷史借口,這也是皇帝慣用的手段。
拓跋部落還在草原時期,不斷地擴大勢力,通過與賀蘭部、獨孤部、慕容部聯姻來擴大勢力範圍。
為了防止來自這些部落的女子生下孩子後,原部落的勢力插手,早在草原時,拓跋珪已經實行“立子殺母”制度,限制其部落的權勢,最終将這一習俗從草原時代帶到了帝國時代(6)。
拓跋珪殺死劉氏,劉氏的兒子明元帝即位後,又學着自己父親殺死自己生母一樣,殺死了自己太子的生母杜氏……
這樣的規矩代代相傳,但是依然出現先後專權的常太後和馮太後,把持朝政30餘年。
馮太後同樣支持“立子殺母”,這樣太子的生母和皇後後來都被殺,才有了她上位的機會。
馮太後看着年幼的皇帝,想着對自己妻子一貫殘酷的拓跋氏,心中冷笑。
這不就是他們自己求來的嗎?
再聽到明朝殉葬的後妃如此之多,生子不生子的都殉葬,馮太後心中有所了悟:或許殺掉其他貴妃,就是為了防止其他後妃學自己這樣,雖然無子,也不妨礙操控其他後妃所生的皇子專權。
但是問題是,外戚專權不止是後宮,還有權臣,東漢的外戚将軍專權的事情少了嗎?沒有權臣還有權宦……哦罷了,這明朝的确有宦官專權。
想到明朝那一堆奇葩規則,馮太後冷笑。
天幕如此為這些女子感到不平,還爆出這麽多的殉葬,明朝的女子、還有這些後妃的家人,還坐得住嗎?
【B選項,萬歷年間,萬歷皇帝的妹妹永寧公主被嫁給病秧子,所以萬歷年間也符合;
C選項,嘉靖年間,嘉靖皇帝沉迷修道煉丹,只允許宮女食用露水和桑葉,給宮女服用藥物,逼迫她們日日來紅,以宮女葵水煉制仙丹“紅丸”,宮女們被折磨的形銷骨立,忍無可忍發起宮變,深夜闖入嘉靖皇帝寝宮試圖勒死他,最終因為過度緊張繩子打成死結失敗。
嘉靖皇帝事後淩遲處死所有參與者,并株連九族。但他并沒有因此改變,依然搜羅民間年幼處子,依然沉迷修道煉丹。
因為本文以上事件都有發生,所以選D。】
明朝的所有女子,從上到下,都坐不住。
原本是後宮未生育的後妃擔憂,現在知道生了三個兒子還得死,這誰還能不怕?
尤其是郭家,這個開國功臣郭氏,被殉葬了至少三個女兒!
朱元璋除了有郭子興的養女馬皇後,還有兩位郭氏後妃,郭寧妃和郭惠妃,前者生育一子兩女,後者生育三子兩女。
朱元璋的郭惠妃是開國功臣郭英的女兒,郭寧妃是郭英父親郭山甫的小女兒;郭惠妃下落不明,郭寧妃在一些史料記載認為被殉葬。
朱高熾殉葬的恭肅貴妃郭氏,祖父是郭英,得叫朱元璋的郭惠妃一聲“姑姑”;
朱棣殉葬的惠穆順妃郭氏記錄太少身份不詳,不受寵未曾生育,也不影響直接吊死殉葬。
他們一邊迎娶郭家女兒聯姻,一邊毫不留情把她們通通殉葬!
無數開國功臣出身的後妃開始哭泣,郭氏女在哭,非郭氏女也在哭。
胡順妃悲痛的嚎啕大哭。
他的父親和妹夫剛被朱元璋賜死,之前又聽到天幕說兒子朱柏未來要自焚而死,現在再聽到已生産的後妃也要被殉葬,頓時覺得人生一片黑暗。
洪武十七年,胡美被賜死;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才給出殺胡美的原因是“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
父親和妹夫都死了六年,陛下才給出原因,胡順妃會信嗎?
這個時候朱标還健在(朱标洪武二十四年病,洪武二十五年死),胡順妃難免認為,這是陛下為了太子上位,故意殺死一批開國功臣,而且是降将,并非心腹那種。
胡美很不巧,是陳友諒舊部投降。
可是胡順妃不理解,既然陛下擔心外戚專權,擔心開國功臣的女兒生下的兒子當皇帝後被忌憚,那何必納她們入宮,都找民間無權無勢女子入宮不就好了!
【5.正确答案:D
加害于無辜女性的不僅僅有男人,也有助纣為虐的女人,單獨選A不符合;
封建階級制度以“君臣,父子,夫妻”建立嚴格的等級制度,臣要服從君王,子要服從父親,妻要服從丈夫。
對女性又有“三從四德”的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還有嚴格的婦德要求,“七出之罪”要求等等。
女性出于壓迫階級的底端,被重重壓迫,重重加害。
男子三妻四妾、強搶良家婦女甚至守孝期間酒色照舊,也不過是小懲大誡。女子想要改嫁就要被沉豬籠、被上吊守節。
男子好女色好男色逛青樓逛小倌樓葷素不忌,女子不纏足出門抛頭露面就要被批判。
男子五毒俱全不管不顧,對女子的道德從頭發絲挑剔到腳指頭。
這是封建階級帶來的壓迫,是一開始就對女性的不公平!所以B也對。
明朝官府對“打旱魃”“冥婚”等惡習同樣不支持,但是民間依然有這樣的迂腐迷信觀念。所以C也對。
綜上所述,ABC适合一起選,所以選D,以上都有。】
李世民低頭看着自己的分數,再看看長孫皇後的分數,又特意詢問一下長孫無忌等心腹大臣的分數,哈哈大笑起來。
以他的文學水平,其實看懂大唐沒有的成語也不難,即使是前面的誤導題他倆也都答對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都拿了滿分,長孫無忌卻錯在了最後一題上。
這是身為最高統治者也不願意面對的最後一題。
封建階級制度也壓迫人,而李世民就屬于是封建階級制度的締造者,長孫皇後和長孫無忌同樣屬于封建階級的剝削者,背後的長孫家族誰敢說一定幹幹淨淨沒有壓榨百姓過?
李世民能坦然面對,但是他也猜到了大臣們最後一題許多大臣都會答錯。
或者,是因為他們不敢在朝堂上當着自己這個最大的統治階級做出正确的選項,或者,是不敢面對他們自己,和他們背後的家族。
李世民暗自喟嘆一聲,看着尉遲敬德又在洋洋得意自誇,全選D這題蒙對了,不由暗笑。
所謂大智若愚,大概就是這樣吧。
誰說武将沒腦子,這不粗中有細,挺聰明嘛!
.
劉徹早已知道後世罵自己暴君的人不少,對于再罵自己一次也接受良好。
所謂預期越低,心态越好。
劉徹淡定地做出全對,看到滿分,再問問滿朝文武,得知這一次的答題就自己一個人全對,劉徹哈哈大笑。
不愧是朕!果然是千古一帝!
.
剛剛做出許多個“第一”的始皇帝嬴政,不出意料的拿到了滿分。
尚未被徹底馴服的大秦文武,大膽地出了好多個滿分。
曾經看秦始皇不順眼的大儒們嚷嚷着“大同之世”“天下大同”之類的理念,在最後一題毫不客氣把秦始皇一起歸入“封建階級”。還有人暗戳戳的表示,無論是“男人”,還是“封建階級”,還是“迂腐迷信觀念”,秦始皇都符合。他又是男人,又是皇帝,曾經還迷信方士想要修道服丹藥,不就是在說他嗎?
什麽,那是之前,看到天幕之後始皇帝立刻改了,方士都去研究火藥火器了?
他年紀大了,聽不到。
大儒們,還有民間的百家們,六國舊人們,暗戳戳地說着秦始皇的“壞話”。
但是,關于曾經想造反、想行刺的行動紛紛偃旗息鼓。
這麽多書籍還沒吃透,自己忙着造反行刺,其他人忙着發展超越了自己怎麽辦?
皇位就一個,六國想搶,六國舊貴族也不夠分。
民間的徭役少了許多,百姓有機會休養生息,一邊忙着認字研究新技術,一邊有些對自己新技術有信心的,收拾行囊,往鹹陽彙聚。
聽說鹹陽也要開科舉咧!
不是後世那樣考文武的科舉,是考百家技藝的“百科科舉”,只要有才能,不限年齡,不限性別,都可以去試試!
官位就那麽一些,天幕的推文也要結束了,現在不去,更待何時!
鹹陽宮中,嬴政聽着驿站使者快馬加鞭送來的消息,微微一笑。
天下大才,都在朝着鹹陽彙聚而來。
而他,穩坐鹹陽宮,淡定地伸手點開了這一次的答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