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穿成趙光義後我打開了葵花寶典》10
第56章 《穿成趙光義後我打開了葵花寶典》10
【大宋的重文抑武, 追本溯源,其實與唐朝有關,不完全是宋代帝王自己的錯。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就是掌握兵權的節度使叛亂。然後藩鎮割據、晚唐一片混亂,依然是掌握兵權的武将叛亂。
晚唐之後, 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亂世, 而這些亂世的不少建國者,曾經本就是大唐的武将。
比如朱溫, 剿黃巢起義的名将,因為戰功赫赫被封為河南道節度使, 而後成功篡唐, 先後殺死唐昭宗、唐哀帝, 成為了梁太祖——五年之後,梁太祖朱溫走上了安祿山史思明的老路,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所殺。
大唐是個“父慈子孝”的時代,不僅有最多的太上皇,也有最多的殺父逆子。】
嬴政被後世的父子關系給震驚的沉默了。
再看扶蘇時,他突然深深地感受到了好大兒的孝順。
扶蘇寧願自殺都不會質疑父親,這不是孝順是什麽?
春秋戰國時期, 齊桓公被兒子們活活餓死,趙武靈王被兒子圍困餓死,哪怕這時候不如後世“以孝治國”, 也讓君王們為之反思。
聽到大唐和後面的父子關系, 大臣們看“父慈子孝”這個詞都要有心理陰影了。
.
李世民聽着大唐的各種“父子關系”,再想想自己和父親、自己的兒子和自己, 也沉默了。*
到底是誰開了這麽一個不好的頭?
可是他也沒殺父親,李淵太上皇當得好好的, 活了69歲,比他長壽。
但是想想李承乾的謀逆,李世民感受到了比打仗還大的壓力:
Advertisement
到底怎麽處理父子關系才好?皇帝和太子,怎樣既有君臣又有父子情?
.
太上皇李隆基聽到提起安祿山史思明被兒子所殺,快意地笑了:“活該!”
但是再一看沒有得到任何回應,身邊寵幸的心腹太監早已被殺,空蕩蕩的大殿再也沒有了以前的熱鬧,又憤怒地砸起了東西:“逆子!逆子!”
他大罵着現在的新皇李亨,卻完全不去回憶,被自己所殺的三個兒子,更不會去想,真正讓他們父子相殘的關鍵所在——皇位。
誰願意放棄?
正因為誰都不願意放棄,注定争鬥的你死我活。
【除了朱溫,晚唐還有個最強的代北集團,誕生了一系列的皇帝。
後唐莊宗李存瑁,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後周太祖郭威,以及宋太祖趙匡胤,都出自代北集團,祖上和自身都是武将。
類似“關隴集團”有個首領開始一樣,“代北集團”也有。
唐武宗年間,代北地區胡漢混居。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朱邪執宜之子朱邪赤心,在父親死後成為沙陀族首領,因為英勇善戰,升任刺史、代北軍使;
唐宣宗時期,朱邪赤心繼續升職;唐懿宗時期,升為節度使,被賜國姓“李”,賜名為“李國昌”。朱邪赤心擁有了宗室身份,成為了“鄭王屬籍”,被視為“正統”。
晚唐時期,朱邪赤心的兒子李克用,開始掌管代北集團。
李克用在唐僖宗時期致力于“匡扶唐室”,這句話也打開了代北集團問鼎中原的道路。
此後,李克用帶兵起兵勤王,救回唐昭宗,得以被封為“晉王”。
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後,李克用痛苦流涕,為昭宗服喪,臨終前告誡兒子李存瑁要繼續複興唐朝社稷。
李存瑁能征善戰,勵精圖治,多次打敗契丹,後在魏州登基稱帝,沿用大唐國號,史稱“後唐”。
興教門之變爆發後,李存瑁被殺。李存瑁的養子李嗣源繼位。李嗣源有個女婿,鼎鼎大名的石敬瑭,勾結契丹,賣了幽雲十六州當上“兒皇帝”,奪取後唐政權建立“後晉”。
石敬瑭去世後,侄子石重貴被契丹推翻,部将劉知遠發動兵變建立“後漢”。
劉知遠去世後,其子劉承祐繼位,部将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
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河東稱帝,沿用“漢”的國號,史稱“北漢”。
郭威去世後,郭威養子、也是親侄子的柴榮即位,史稱“後周世宗”;
柴榮去世後,後周節度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史稱“北宋”。
縱觀晚唐到北宋這一段歷史,各種武将坐大謀逆。
趙匡胤、趙光義都親自經歷過武将篡位,怎麽可能不提防武将?】
劉徹揉了揉太陽穴。
長長的一段停下來,他聽到的最多就是“部将發動兵變,建立……”。
這麽多武将建國,皇帝這麽廢物的嗎?
劉徹想到了韓信,韓信打仗那麽厲害不也是死在高祖高後手上。再往前的秦國白起,不也是被秦昭襄王逼死。
而且部将篡位多發生在先帝去世、新王當立之時,這一時期的太後呢?
劉徹想到了高後,突然對高後有了好感。
以漢初的開國大臣們,虎視眈眈的藩王們,無論是劉盈還是劉如意繼位,可能都鬥不過。
但是因為有高後在,大臣們依然只能俯首,讓政權過度到了大父手上。
或許高祖選擇劉盈也正是因為如此,戚夫人怎麽看都不會是一位優秀的太後。
劉徹忍不住想到衛子夫,或許,他不僅要考慮太子的教育,還得考慮一下太後的栽培?
.
劉徹都能想到的事,趙匡胤自然也能想到。
“宋氏太過軟弱了些。”
若是宋氏如呂後一般強勢,哪裏還有趙光義什麽事?
自己兒子被自己弟弟打壓的毫無還手之力,偏偏那時候自己已經去世,趙匡胤能想到的最可靠的保護者,自然是自己妻子宋皇後。
趙匡胤先後有三個皇後:賀皇後、王皇後、宋皇後。
元配賀氏是河南開封人,為趙匡胤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即後來的魏王趙德昭和秦、晉二公主。
趙匡胤即位後又續娶了邠州新平人王氏,王氏也成了他第一位正式的皇後,王皇後生三子,夭折未能存活。
王皇後去世後,趙匡胤又迎娶才16歲的宋氏。
宋氏父親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瑁的外孫,宋氏母親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兒永寧公主,祖母是後唐的義寧公主。宋家可謂是三朝國戚,出身顯赫,入宮後還沒生育,成為了還年幼的趙德芳的養母。
想想比自己小25歲的宋皇後,趙匡胤有些無奈。
不能怪她,從天幕透露的時間看,自己去世時,宋氏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哪裏是趙光義的對手。
趙匡胤忍不住頭大:就算限制了趙光義,萬一還有其他武将,或者宗室篡位怎麽辦?兒子,妻子,哪個才能快速立起來?
想想趙德昭、趙德芳和宋氏,趙匡胤第一次感到後悔。
光顧着打天下,家人仿佛被他遺忘了,反而是見證他陳橋兵變一路追随而來的弟弟趙光義,學到了他的本事。
【前面說了這麽多,其實都是朝臣反對趙意成立軍事學院的理由。
在大臣們看來,晚唐到五代十國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大宋還沒統一幾年,幽雲十六州都沒回來,怎麽能自找苦吃,就不怕重蹈覆轍?
但是在趙意看來:就是因為幽雲十六州還沒收回,更需要精兵強将!你大宋三百年都沒收回幽雲十六州,被後世人罵做“大慫”“大送”,多恥辱啊!
當然,這種有關未來的事不能說,說出了沒準被老古板的大臣把她當妖孽給燒死了。
趙意心一橫,拿自己舉例:“朕高粱河戰役慘敗,白白犧牲了無數将士,若不是後面的神兵和神器,大宋會死更多人。”
“武狀元是有限的,神器早晚有一天被敵人學走,只有人,只有厲害的将士,才是大宋的根基。”
武将們被趙意的話感動地無以複加,文臣們見無法讓趙意改變思想,議論之後,提出要建“文學院”。
文臣們看到趙意先是醫學院又是軍事學院的建立,深怕聖賢書被遺忘,科舉文化被遺忘,故意用趙意喜歡的新聞報紙來提出創辦新的書院。
對此,趙意欣然接受。
後世都有掃盲和免費的十二年義務教育,大宋人口的文盲率在她眼裏不要太高!太需要書院學院掃盲了!
趙意不但支持建立新聞學院,還鼓勵文臣們建立自家的私立學院,一邊給大宋百姓掃盲,一邊給大宋國庫省錢。
大臣們起初還在擔憂,私學會不會冒犯皇權,以為趙意是故意“釣魚”,誰知他們還在猶豫時,呂建國忙完火器監的事,自己掏錢,建立了一所工學院!
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專門為工匠設立的學校,呂建國親自著書寫教材,再重金買馬骨,招到不少有家傳的工匠來工學院當老師,收學生傳授知識。
趙意非常高興,大臣們不同意官辦工學院,加上國庫也的确不支持,趙意拿出皇帝的身份和私庫去支持還是能做到的。
當趙意頂着“趙光義”的身份出現在工學院,工匠們沸騰了!大臣們也沸騰了!
必須辦!再不辦文學院什麽都要爬到自己頭上了!】
“後世似乎對工匠技術十分重視。”朱元璋摸了摸下巴,大明也有火器,他當然知道火器多好用,但是論殺傷力似乎還是不夠。
“那土地/雷對騎兵有克制之力,放後世竟然是被淘汰下來的武器,真難以想象,後世使用的武器得多麽厲害。”
朱元璋非常重視火器,好戰的朱棣同樣繼承了下來,兩人都對後世的火器十分有興趣。
“也難怪會重視。厲害的工匠能做出來的神器能改變戰争的勝敗。”
只有文字沒有圖片,讓兩父子心裏癢癢。
聽到工學院,朱元璋還好,知道國庫沒錢。朱棣直接心動:“不如也讓工匠自己出錢辦工學院?”
國庫沒錢,大臣和工匠、富商們,都有錢嘛。
朱元璋狠狠瞪他:“私學太多,跟朝廷官學不同,誰知道會教出什麽人來。”
朱棣一攤手:“讓民間自己出錢辦私學,也沒說朝廷完全不管。皇室宗親私人出錢不就行了?”
這一番話朱元璋直接心動。
原因很簡單,老朱最詳細的,就是自家人。哪怕已經知道朱棣謀反,但是在他眼裏,依然是屬于“肉爛在自家鍋裏”。
朱元璋想想幾個兒子們的荒唐行徑,頓時也覺得需要給他們找點事做。
“成,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商量。醫學院,工學院,文學院,都要有,你們看着辦。”
朱棣頓時傻眼:他只是對火器感興趣想辦工學院研究更高級的火器,怎麽成都要有了?
其他兄弟們有的本就對文學或者醫學感興趣,想想可以讓自己“桃李滿天下”也有些小興奮。但是一聽父皇這意思,是自己掏錢朝廷不管,頓時也瞪向朱棣。
【再說到另一邊,趙德。
趙德領的另一項任務,就是成立商會,籌集資金,建設汴京。
作為商人,這是他的老本行。
作為廚師,趙意專門為趙德在報刊上開辟了一個《美食專欄》,讓他分享簡單易操作的烹饪手法,還可以進行探店分享,用“民以食為天”,來促進民間的美食行業的發展。
趙德在這樣的策劃下,開始從歷史上早逝的“趙德昭”,走向了“美食界鼻祖”“桃李滿天下的大廚祖師”“探店專家”的道路。
當他的錢財積累到了足夠的地步,趙德自己掏錢,成立了專業的“商學院”。
這是大宋的第一所商學院,也是皇室宗親第一位開辦私學的先例。
有了趙德的帶頭,各個世家宗親和有錢的商人開始踴躍創辦各種學院,一時間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文化盛世。
在發展商會、商學院和寫美食專欄的過程,趙德毫不忌諱的用上許多現代詞彙,對穿越來的現代同胞而言,就是一個吸引現代人彙聚而來的燈塔。
而趙意使用了大量現代練兵手段,給軍事學院的學子們進行軍訓、軍演,發表在報刊上,更是明示給現代同胞,“趙光義”或者說“趙光義”身邊的親信也被現代人穿了。
再加上第一位女性武狀元、第一位女法醫、第一位工學院院長的各種新聞,吸引着現代穿越者從大宋的四面八方趕來汴京,為建設大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具體的過程,這裏不劇透啦!
長樂都說完了大家看什麽呢?】
“哪有人這麽說書的!”聽得正入迷的鄧綏哭笑不得。
她本就好文,聽天幕上的小說每次都十分認真。在聽到對朝廷文教有用的地方,更是一邊聽一邊瘋狂做筆記,寫下對大漢有幫助的地方,想要在大漢也推行試試。
醫學院、工學院、文學院、商學院、軍事學院等等,鄧綏都想試試。
結果,天幕不詳細介紹!
光聽個名字怎麽辦學院,還有那軍訓軍演,怎麽訓怎麽演?現代練兵手段到底有哪些?
這個時候同樣有天災和戰争,鄧綏面臨着種種壓力,看到這些對朝政有幫助的措施沒說明白,恨不得自己鑽到天幕裏去追問後文。
“罷了,看來要結束了,等答題吧。”鄧綏最終還是穩住自己,握了握拳,已經開始為答題做準備。
【基建的精彩過程這裏就不介紹了,畢竟專業的部分三言兩語也說不完,還是留給大家自己細看。
不過這個結局,非常好,也非常的不一般,長樂提前給大家簡單概括一下。
軍事學院培養出大量的專業精英人才,趙意将之安排到軍中擔任将領,再帶着經過訓練的軍隊征戰。
在武力值和軍事素質、戰略謀劃、軍備武器等齊齊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後,大宋的軍隊不但打平了遼國和西夏,奪回了幽雲十六州,真正的統一了天下。
可能很多人擔心,趙意畢竟是女穿男,皇後、太子這種關乎後代的事怎麽選擇?
大家不用擔心!
趙意終身沒有立太子,因為宋國變成了“大宋人民共和國”,不再需要太子也不需要皇室貴族!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有如此多的同胞幫忙建設大宋、發掘大宋本土的人才後,趙意大膽地在異界開始了人民議會,選拔人民為代表。
大宋的皇帝集體拉垮,雖然都說趙光義的後代不行,但是換成趙匡胤的後代後,也沒有多優秀,只能說對比趙光義的後代好一些。
南宋偏安一隅了,朝中黨争內鬥極其嚴重,真應了那句話“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
想想元朝短暫不到百年的混亂,想想明清開始落後于世界之林的結果,趙意直接跨了個大的。
所以本文,主要是基建走向現代化的過程,我們可以在本文看到來自現代的、适合在大宋發展的科學技術,也可以看到大宋本土的科學技術和科學家。
好了,這一期的介紹就到這裏!下一期,我們相約大明朝!】
古人集體傻眼,最傻眼的當屬于皇族。
本以為趙意可能又變成“女皇”或者傳位公主當女皇,但是萬萬沒想到,直接沒皇帝了!
沒皇帝,沒太子,甚至也沒皇室貴族,變成人民共和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