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穿成趙光義後我打開了葵花寶典》7
第53章 《穿成趙光義後我打開了葵花寶典》7
【趙意在籌備土地/雷時, 包青青也沒閑着。拿出現代堪比換頭的化妝技術,幾番改妝,就讓跟蹤她的官府人士跟丢了。
以她多年的專業知識, 包青青找到殺死傷兵的真兇不難。
她先是根據現場殘留的腳印等蹤跡,找到真正的傷兵屍體, 救回老軍醫, 再順藤摸瓜從傷兵懷中一疊當票裏找到一張特殊的一件冬衣。
來自傷兵母親親手縫制的冬衣,是一件紙裘。
所謂“紙裘”, 顧名思義,就是用“紙”做得冬衣。它的材料是楮樹皮, 楮樹皮同樣是桑皮紙和宣紙的主要原料。制作過程也與造紙類似, 先把楮樹皮蒸煮, 等植物纖維變得柔韌、厚實,先将其做成厚的“紙”,一張張一層層,就成為了保暖的材質,然後裁剪成衣服,就是“紙裘”。
宋朝的造紙術發達如此可見一斑,除了紙裘, 還有紙衾,也就是冬季的被子。還有陪葬品流行用紙人也是宋朝開始的。
當然,紙裘畢竟不如棉花保暖, 也不如皮毛或者絲綿。所以宋朝的有錢人還是會穿皮裘或者絲綿做得綿裘。窮古人家才用紙裘。宋朝士兵還有紙甲, 就是紙制的盔甲,非常輕便, 不易于生鏽。
最重要的是,在宋朝後期缺銅缺鐵到只能用紙幣代替銅錢鐵錢的時期, 也能代替鐵甲。】
“紙果然是個好東西。”
嬴政對小說裏透露的好東西敏銳捕捉,快速親自記錄在大秦造的紙張上。
淳于越也記錄的很勤快,一邊記錄一邊跟其他博士議論着:“不知道紙裘紙衾怎麽做,要是學會了,大秦平民冬日不就不會挨凍了?”
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的治粟內史奇道:“紙竟然還可以做陪葬品,做紙錢。那百姓不用銅錢都用紙錢,願意用嗎?”
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的少府腦筋轉的飛快,出神的不知道在思考什麽,一臉興奮的把毛筆塞在嘴裏沾濕後,在紙上走筆如龍,筆跡狂野的讓治粟內史都看不出到底寫得什麽。
一群官吏被各種啓發,帝王同樣拿着紙張使勁研究。
“紙竟然還可以做盔甲?這麽薄?”嬴政低聲說着,用手去碰紙張那薄薄的側面,然後猛地一拉。
Advertisement
紙張成功被染紅。
夏無且最先發現,提着藥箱就要沖上來:“陛下——”
“無妨。”嬴政反而笑了,甩了甩染血的紙,非常滿意,“看似很薄,其實鋒利。”
又發現了紙的新特性,結合天幕上的那些花樣,嬴政信心滿滿:
“天幕上的那些東西,大秦都可以造出來!”
.
比起前朝受到的啓發,宋朝的皇帝們集體緊張。
“銅鐵不足?士兵只能用紙甲?連造錢的銅鐵都不足只能用紙幣?”
趙匡胤不懂什麽叫銅錢外流,沒在前朝的歷史上見過經濟發展到極致貨幣跟不上,即使是大唐的歷史也沒有宋朝成為世界經濟中心時宋錢流通全世界,東南亞和日韓許多國家直接不印自己的錢幣,來宋朝用船拖走宋錢回國通用。
趙匡胤更沒見過,在現代,世界各地從遺址中發現的宋朝貨幣,最遠可以到非洲沿海,近一些的歐洲地中海沿岸、東南亞沿海、日韓,都有大量出土。
趙匡胤聽到銅鐵不足,本能的緊張起來。
“還是得多找些礦。”趙匡胤眉頭緊皺,在巡視趙光義等宗室和其他大臣時,眼神微微陰沉。
還是說,大宋的銅礦鐵礦與大漢的金礦一樣,被地方霸占所以才導致朝廷印發的銅錢不足?
看來這貪污,果然得從開端制止,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從錢幣到礦産,胃口越來越大。
趙匡胤默默給自己的任務再次加上一項“待辦事項”。
【傷兵典當自己的紙裘,這種不值錢的紙裘當鋪的供奉和活計都沒仔細檢查過,事後追蹤賬本的官員也沒在意這一堆“破爛”,最終被包青青找到了,從紙裘裏把被拆開粘貼的賬本內容一張張撕下來,重新修複還原,看到了原本的賬本,也看到了軍饷貪污案背後牽連的一大批官員。
到這一步,包青青就知道,以她個人的力量是不夠了,這已經從刑事案轉為貪污腐敗案了。
所以包青青帶着充分的證據回來找趙意。
恰好趙意聽到遼軍大軍追擊過來的消息,在爺孫倆的全力輔助下,一大批土地/雷打造出來,趙意打算堂堂正正迎敵。
而這一批貪官,趙意一個不漏的,讓他們上最前線去将功贖罪。】
“這倒是個好主意。”最厭惡貪官的朱元璋受到了啓發。“北元還沒滅,那些貪官直接殺了的确有些浪費,還不如扔到沙漠,用人頭換命。”
當然,這樣其實也要提防貪官背叛大明直接通敵。
大漢可是有不少例子。
小說到底是小說,朱元璋嘴上嗨一下,想起大漢的反面例子,不滿地嗤了一聲,開始自己琢磨。
貪官殺不盡,他都剝皮萱草嚴懲貪官,依然屢禁不絕。
他還得怎麽懲治貪官?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上戰場的,裏面也不乏管後勤的這種最方便抽取油水的官吏,來趙意面前求情狡辯時,趙意也不廢話,直接把賬本扔他們面前,一個個都吓到失聲。
趙意又把一份報紙扔在他們面前:“這次大戰,戰後一定會做一期特別專刊,你們日後是揚名立萬還是遺臭萬年,就看這次的表現了。”
趙意的意思很明白,戰事和兵饷案,她肯定都會讓人做專題報告,刊印之後發行全國。
讓貪官們上戰場,也是給他們最後一次機會。
要麽,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用鮮血将功贖罪,然後報道時可以當英雄;
要麽,逃避戰争,茍且活下來,然後在兵饷案中作為大貪官出場,被全國人民咒罵。】
朱元璋大喝一聲:“好!”
不就是報刊,大明也不缺紙,也有好的印刷術造紙術,直接讓貪官被全國人民咒罵,這可比死後遺臭萬年來的刺激!
大臣們頓時如喪考妣。
除了身體上的折磨,現在名聲上也要加強折磨了嗎?
問題是,陛下你給的薪水真得很低!比那宋朝官吏的薪水低好多!
.
宋太宗時期,趙光義滿意地摸了摸胡須:“嗯,很好,大宋不缺文臣,以文治貪,非常好。”
言下之意,顯然是要學習這一招了。
有些官員立刻捧場地誇贊起來,但也有些官員聽到這裏,臉色也難看了起來。
雖然他們薪水高假期多福利好,但是誰還沒有一大家子要養,誰還沒有一些花錢的應酬。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真要管住手,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
【回到戰事上來說,這一戰,非常順利!
第一次遭遇土地/雷,遼國的騎兵不但吓得人仰馬翻,騎兵的優勢完全沒發揮出來,而且戰馬受驚之後把騎兵掀下去,在地上拖着跑,甚至自己內部就亂到死傷無數。
看到這一幕的宋兵,備受鼓舞,再次燃起對陣的勇氣,不再畏懼遼國鐵騎。
而趙意以帝王的身份,雖然很想親上戰場,但是将士被他高粱河戰役的表現吓到,死活不願意。趙意最終還是只在城牆上擊鼓鼓舞軍心,指揮大權交給專業的武将們。
新出爐的武狀元和其他武舉人們有男有女,一個個奮不顧身沖擊在最前面。
一位女性的武狀元在前面帶頭沖鋒,男性士兵受到刺激。
女人都這麽勇敢,他們若是敢退縮豈不是顯得很無能?
土地/雷為了保密,再* 加上時間倉促,大宋的士兵同樣也是第一次見,沒少士兵同樣也被吓到。
但是有了武狀元的沖鋒,大宋士兵跟随在她身後,不再害怕。
這一次,輪到大宋士兵大殺特殺!】
“殺!殺!殺!”
曾經備受遼國欺壓的宋人身臨其境,仿佛是自己親自上戰場殺遼人一般,激動到滿臉通紅。
這一刻,被壓抑已久的戰鬥熱血重新燃燒。
這一刻,文人再怎麽用言辭掩飾大宋的戰敗都沒用。
“我們要打回祖地,要過河!”岳飛雙眼濕潤了,遙遙地看着北地,看着曾經大宋的故都,情難自抑。
南宋,岳家軍剛剛取得一場勝利,渾身染血,身體疲憊,但是精神亢奮,齊聲高喝:“過河!過河!”
這是宗澤老将的臨終遺願,也是有血性宋人的畢生所願。
哪怕岳飛不在了,也依然有人繼承他的遺志。
宋孝宗趙昚年輕時就發誓要振興南宋,聽到這裏,也想起了岳飛。
那是大宋距離過河北上最近的一次,可惜……
趙昚想起太上皇趙構,嘴唇緊抿。
他即使不贊同太上皇的舉動,可是自己被掣肘,處處受限,哪怕想要北伐也極為艱難。
可是天幕上的小說讓他再次燃起熱血。
是啊,他是宋太祖的血脈,是武将的後人,怎麽能畏懼?
“朕要替岳飛洗刷冤屈。”趙昚眼神堅定,“封岳飛為鄂國公,封張憲為忠義将軍,封岳雲為忠義候。”
然後,他要北伐!
朝臣中有太上皇的支持者,自然也有當今陛下趙昚的支持者。
趙昚的心腹卻搖頭:“陛下,稍安勿躁。”
趙昚眉頭一皺:“你也怕?”
心腹:“不不不,臣自然是支持北伐的。只是,臣更希望,大宋也能有天幕上的那土地/雷。”
趙昚沉默半晌。
北宋時期,火器已經發展的花樣百出,并非沒有能驚吓到騎兵的那種火雷,但宋軍依然畏懼草原騎兵。
甚至後來學會了宋國火器的遼國,也是被金人的草原騎兵所滅。
論武器,論國力,明明宋國比遼國強,遼國比金國強,為何戰鬥力就是不行呢?
趙昚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真得是天幕說的那樣,主要是人的問題嗎?
到底怎樣,才能讓宋軍不畏懼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