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章
第 12 章
陶茹之拿上換洗衣服去了浴室,沖刷剛才在陽臺淋濕的頭發。
水細密地從花灑裏噴出,和自然界的雨截然不同。她閉上眼睛,浸在溫熱的水中,耳邊卻依稀還能聽到陽臺上風鈴的飄蕩。
洗完澡出來時,陶茹之看見客廳關着燈,電視亮着,影碟機正在一閃一閃地運作,才放到電影的開頭。
林耀遠坐在沙發上,熒光照着他的臉。他擡起眼,指了指被翻開過的櫃子,裏面裝着家裏這些年買的電影碟片。
“我借一部來看,沒問題吧?”
陶茹之手一攤:“電影票一百。”
“陶老板,價格是不是有點太黑了?”
“私人影院的票價貴一點不是很正常嗎。”
她只是随口胡說,沒想到他還真的去房間裏拿了錢包出來,抽出一張一百遞給她,并問:“這下我可以看了嗎?”
陶茹之沒接,偏過頭看了眼電視上的畫面,放的是《菊次郎的夏天》。
“你之前沒看過這部嗎?”
“沒有。很好看嗎?”
“嗯,好看到我願意請你看t這部。”
陶茹之揮揮手,轉身回房做模拟卷。
中途困到不行,她起身去廚房泡咖啡。客廳裏電影還在放,結果沙發上的人已經頭挨着靠背睡着了。
Advertisement
幾乎沒什麽臺詞,大量留白節奏平淡的電影,睡着也難怪,但陶茹之只覺得他沒品,對着睡着的林耀遠翻了個白眼。
然而路過沙發時,陶茹之停下來,不由自主去觀察他的睡姿,意識到或許可以趁機拍張醜照。畢竟一般人睡覺的時候都不會太好看,張着嘴巴口呼吸,或許還會流口水。但……陶茹之遺憾地收回目光。
林耀遠的睡姿讓她懷疑是假睡,姿态漂亮地像下一秒就會睜開眼。
他不會真在假睡吧?
陶茹之腳步放輕地靠近,彎下腰在他跟前打了個響指。
他垂下的睫毛沒有一絲顫動。
好吧,看來是真睡着了。
陶茹之悻悻地收回手,轉而把沙發上的毯子往旁邊挪了挪,避免讓他蓋到。
她端着杯子準備離開,餘光掃到電視上的畫面:小男孩低垂着臉坐在海邊抹眼淚。
電影正放到最關鍵的情節,菊次郎帶着小男孩找到了媽媽,可媽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兩人最終沒有見面,小男孩哭着離開了。
陶茹之已經很久沒有重溫這一部電影了,看到這一幕時,喉頭還是輕微滾了一下,湧上來的是當時看到這一幕的感受。
不知不覺,她坐到沙發另一端,将無人觀看的電影接着看了下去。
多年以前臺風來臨的夜晚,爸爸也加班,但媽媽會陪着她。她會做比泡面營養很多倍的飯菜,飯後兩個人一起把陽臺曬的衣服全拿進來。
媽媽的懷裏總有洗衣粉的香氣。
如今她還會擁有這股味道嗎?還是會噴香水?
陶茹之對此一無所知。
很多年過去了,她的媽媽和電影裏的媽媽一樣都已經有了新的家庭,她也和電影裏的小男孩一樣選擇走開,沒有再打擾過她了。這漫長的空白,讓她突然很想知道媽媽過得好不好。
她模糊地意識到,媽媽的生日已經快到了。
其實陶茹之甚至不記得她今年已經幾歲了,但生日的那一天卻記得很清楚。距離上一次她打電話給她,想祝她生日快樂,但接起的卻是她的小孩,奶聲奶氣地說你哪位,我媽媽在吹蠟燭。
她一言不發地挂掉電話,怄氣地再沒有同她聯系過,媽媽打電話過來時她也不理,仿佛這就是自己的勝利。
可剛才在陽臺和林耀遠的一番對話讓她有了比較。
如果一些事真的要等到自己失去了才發現珍貴,就太晚了吧。
雖然在別人的傷口中意識到這一點很自私,但這一刻她無法遏制這個念頭:這世界上如果想念一個人還可以見到,已經是一件足夠幸運的事。哪有那麽多圓滿的幸福。
突如其來的臺風夜,突如其來的情緒将陶茹之席卷。安靜的房間裏只有風在下水管裏嗚咽。
電影裏的人平靜地看着大海,她看着他們看大海,剛才試圖壓下的困意如浪濤拍岸,模模糊糊地,她也歪在沙發上睡着了。
不知過了多久,陶茹之被風拍窗戶的哐哐聲驚醒。
她猛地睜開眼,置身在黑暗的客廳裏,電視已經關了,沙發上也只剩下她。
而她身上正蓋着毯子。
誰給她蓋的顯而易見。
陶茹之望向林耀遠的房間,關着房門非常安靜,應該已經睡了。客廳裏的時鐘正指向淩晨兩點。
回想起在他睡着時還把毯子故意挪開,對比他的這個舉動,顯得她格外小心眼。陶茹之心情略複雜地掀開毯子起身,去衛生間洗漱。
然而按開燈,清白的光下照出她此刻的臉……左右臉各被黑色馬克筆畫了三根貓須須,額頭還寫了個“王”。
“林耀遠——!!!”
比風聲還兇猛的吼聲在寂靜的夜裏響起。
*
臺風在三天後徹底過境,晴空萬裏,陶茹之騎車上學,紅燈時,她停下看着街邊蛋糕店裏的櫥窗。
不一會兒,紅燈轉綠,她又收回視線,目不斜視地繼續往前騎去。
第二天,第三天,陶茹之路過那家店時總會分神,搖擺的心情周而複始,買蛋糕的沖動總會随着紅燈轉綠戛然而止。
買吧,如果實在送不出去就當作給自己的下午茶。
給自己數次這樣的心裏暗示之後,陶茹之在周六的時候頭腦一熱出門買來了,買完後忐忑地塞進冰箱,等着周日親自送到媽媽那兒去。
可當隔天清早,陶茹之做足了心理建設,打開門卻看見少了一角的蛋糕,整個人都懵了。
雖然她沒跟陶康笙說這是她買給媽媽的,但陶康笙看到蛋糕心裏應該就明白,絕不會動蛋糕。
那麽這個犯人是誰不做他想。
陶茹之如同一個好不容易爬上山巅卻被一腳踹下來的人,憤怒地敲開林耀遠的門,拎出“罪證”質問犯人。
“你吃的?”
林耀遠顯然是睡夢中被她吵醒,穿作睡衣的白T上幾道壓痕,下身随便套了件黑色長褲過來開門,一雙迷蒙的眼睛對了半天焦,終于對到她的手上。
“對啊,怎麽了?”他莫名,“這難道不是你爸買的夜宵嗎?”
陶茹之氣不打一處來。
“就算是他買的,誰讓你随便吃了?”
衆多新仇舊恨加在一起,這一刻她被諸多情緒上身,沖動地抄起手中的奶油蛋糕——“還有,你不是喜歡在臉上畫東西嗎?”
她冷笑着,趁他不清醒,将蛋糕全部往林耀遠臉上拍去。
*
陶康笙拎着早餐開門進來時,被眼前的景象一驚。
林耀遠整張臉慘不忍睹,頭發也沾上了白色奶油,看不出表情是什麽——已經都被奶油糊住了。
而罪魁禍首把僅剩的蛋糕盒子往垃圾桶裏一甩,徑直揚長而去。
陶茹之一口氣下了樓,踢開自行車的腳撐騎出小區。
她又騎到了街邊的那家蛋糕店。
然而,這家店居然沒有開張,卷簾門上貼了一張告示:店主有事外出,周日暫停營業。
原本打算再重新買一塊蛋糕的陶茹之愣在原地。
居然暫停營業了……其實這算不了什麽,蛋糕店不缺這一家,換家再買就是了。
但她的勇氣在這一刻莫名抽光——她想,這或許是天意吧。林耀遠無意吃掉蛋糕是天意,她就近買不到蛋糕也是天意,老天爺想告訴她,其實媽媽并不在意你送不送蛋糕,你不用再做無謂的努力。
她垂下頭,推着自行車慢慢地在街上游蕩着,最後幹脆去了圖書館做卷子。
冷靜下來後,陶茹之回想起早上往人頭上扣蛋糕的舉動,确實有點過火了。
她暗暗後悔不該那麽沖動,特別還是在陶康笙面前,回去指不定要被他怎麽念。
至于林耀遠,他肯定會報複她。至于怎麽報複,最輕程度的就是以牙還牙,說不定已經買好蛋糕等她回家一進門就往她臉上拍。
陶茹之就這麽胡思亂想着,卷子也做得效率奇差,一直琢磨到傍晚。
到了不得不回家吃晚飯的時間,她如臨大敵,轉開鑰匙,等了一下才推開自家大門,身子躲門後,小心地探進腦袋左右環顧——很好,客廳居然沒有人,也沒有任何聲音。
陶康笙大概是出去買菜還沒回來,至于林耀遠,不知道是在房間還是不在家。光憑玄關的鞋櫃鞋子無法判斷,她根本不記得他有幾雙鞋,總之比她還多,愛臭美的小子。
有次上學她急着上廁所,被林耀遠霸占了十來分鐘,她急赤白臉地要挾他趕緊出來,他慢悠悠地回,等一下,頭發還沒抓好。
想起這些細枝末節,又覺得那個蛋糕就該往林耀遠頭上拍。
陶茹之回到房間,翻出剛才在圖書館做到三分之二的卷子繼續往下做。
只差最後一道大題時,大門傳來動靜,有人回來了。
也許是陶康笙買完菜,她剛這麽想着,腳步聲逐漸向她的房門靠近,咚咚,敲了兩下門,那人開口說:“你在房間裏吧。”
篤定的口吻。
聽到林耀遠的聲音,陶茹之心頭一沉。
她硬着頭皮嗯了一聲。
“你開下門。”
“……你有什麽事嗎?”
“開門。”
他直接簡化成兩個字。
陶茹之心一橫,開就開,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她謹慎地拉開一條極小的門縫,林耀遠以一種扁扁的姿态出現在她的視野裏。
他視線掃過縫隙,無語道:“是開門,不是開縫。”
陶茹之目光下移,看見他手上拿着的東西後,就差沒直接把門關上了。
她一擡下巴,示意他手裏的蛋糕,語氣了然。
“我是白癡才開門,你就等着往我臉上拍呢吧!”
他嗤聲:“你以為我和你一樣幼稚?”
“不然你現在拎個蛋糕還來敲我門是為了什麽?”
“為了道歉。”
陶茹之一愣。
林耀遠幹脆把蛋糕往地板上一放:“我聽你爸說了,那蛋糕可能是給你媽媽的生日蛋糕。我為我不小心吃掉它向你道t歉,重新買個還你。”
“……”
陶茹之半信半疑,但林耀遠放下蛋糕後就轉身走了。
他似乎總在她自以為了解他之後,展現出令她措手不及的一面。
“等等!”
陶茹之徹底拉開房門,攔下準備回房的林耀遠。
“——蛋糕你拿走吧。”
林耀遠已有些不耐煩:“你總不至于懷疑我還在裏面下毒吧?”
“那不至于。”她抿緊唇,“只是這蛋糕對我來說已經沒用了。”
“你自己買了送了?”
陶茹之自嘲道:“不是,是不打算送了。”
“為什麽?”
“什麽為什麽……不被人期待的東西沒有送的必要吧。”
聞言,林耀遠沉默了一瞬,接着說:“哦。你不送的話,那這個蛋糕我就拿來以牙還牙了?”
陶茹之趕緊又把門關小,無語道:“神經病。”
他微笑着提議:“有問題嗎?這個蛋糕你要麽送出去要麽我拍到你頭上,你選吧。”
陶茹之瞪着他,匪夷所思:“憑什麽啊?”
“憑我買了這個蛋糕,憑你早上拿蛋糕拍了我。”
“源頭還不是因為你吃了我的蛋糕?!”
“所以我現在買來給你了。”
“……”
天吶,話題像鬼打牆,怎麽會有人道歉都透着一股彬彬有禮的無賴。
陶茹之深深無語凝噎,奇怪的是,籠罩了她一下午的某種低落雖不至于完全驅散,但在這番胡攪蠻纏中漸漸被攪散了。
“行啊,送就送。”她拎起地上的蛋糕,忽然說,“但是你要和我一起去。”
林耀遠疑惑地指向自己:“你沒搞錯吧,我?”
“對,你。光買一個蛋糕算什麽補償。”
陶茹之盯着他,一個想法浮現在心頭。
“今天你得把你自己賠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