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春潮淚目
春潮淚目
寒氣漸去,春花爛漫正當時,明朗的傷也漸漸恢複。
明朗的府門前,如軍機重地一般戒備森嚴,身着铠甲的武士輪換着巡邏,在這條官邸府前的甬道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今日放沐半天,來看看明朗哥哥和春潮姐姐......”浣溪捧着一大束花,拉着純畫下了馬車,同看護院門的武士說。武士認得浣溪,自然是放行的,但是并不認得純畫,于是橫劍擋住了她的去處。
“這位姑娘,得罪了,府上若再有閃失,我們的項上人頭就都保不住了。”攔截的禦兵說道。
明朗遭匪人暗算的事情傳到了京都,皇上異常憤怒。在蕭良的濟兵的基礎上,皇上又增加了五成的禦兵,守護明宅。先前封賞的旨意,也因着明朗受傷,暫且擱置了。
“這位禦兵,和我同來的是錦繡工坊的純畫小姐,是我的朋友。”浣溪解釋。
“抱歉,溪兒小姐,為保明宅安全,屬下不敢放這位小姐入內。”
“可要如何才能讓她進去?”溪兒問禦兵。
純畫在一旁拉拉浣溪的手:“溪兒,我在門口等你,你先去吧!”
浣溪有點氣了:“麻煩禦兵去裏面通報一下!”
“門外是誰在聒噪?”
因明朗的前院并不大,曬日的涼亭便設于院門旁。聽見春潮正和崔嬷嬷閑談,聽見門口有人争執,便快步走了出來,崔嬷嬷緊随其後。
一眼瞧到了浣溪後面的純畫,崔嬷嬷登時怔住了:“純畫小姐!”
純畫定眸一看,竟是故人,遂便不再理那禦兵,走向嬷嬷,拉着嬷嬷的手:“去年深秋一別,純畫還以為再也見不到嬷嬷你了!”
嬷嬷和純畫并肩進了府,那禦兵見是府上之人相熟的客人,便也不再多管。
嬷嬷的眼淚婆娑着淚水:“小姐,老身也并未想過有生之年還要來濟州這一遭,只是我的女兒春潮受了傷,我放心不下啊。”
純畫與春潮只在入府那夜見過一面,兩人并不相熟。人們直說明朗受了傷,并無人向她提及過春潮替他擋了一箭的事。
去年嬷嬷返回京都時,只知是純畫要入鎮上的女塾,并不知她竟是來到了濟州。
因此,此處二人相見,皆認為很是意外。純畫見春潮已然面色紅潤,沒有半分病色,有些不解:“春潮姐姐,也受傷了。”
春潮笑了笑,因不相識,也只淡淡說了句:“已然大好了。”
浣溪見純畫不解,便将那日純畫替明朗擋箭一事娓娓道于她。純畫這才明白了其中緣由。
嬷嬷臉色一凜:“好是好了,就是背上留下了半寸長的疤,唉,這丫頭還未嫁人便遇到了這等事。”
春潮登時撇了撇嘴,嗔道:“娘,沒有你這樣,把女兒的隐事拿出來到處說。萬一被有心的人聽了去給傳出去,你叫女兒的臉面往哪裏擱?”
嬷嬷也不慣着她:“都是相熟的人,誰會傳你的言?反倒是你自己,生生地把自己給耽擱了!”
“好了,不要說了。”春潮捂起耳朵,小跑回了房。
“瞧瞧,過了年就二十了,死活不議婚嫁的事,就成日這麽浪蕩着。一說她,她自己倒不高興了。”嬷嬷擺了擺手:“不擔慮她的事了,左右這一兩日我便随明夫人回京了。”
純畫面露不舍,她的身量到了嬷嬷的肩頭,牽着的嬷嬷的衣襟:“嬷嬷,怎我剛見你,你便要走?”
嬷嬷笑笑說:“回去的日子是和明夫人早就商議好的,已離京都兩個多月了,近日明少爺和春潮的傷都見好了,我們就不在此地耽留了。”
一提及明朗,純畫才想起,今日是專門來看明朗的,和嬷嬷私人的話一會兒再言吧。
“我們先去見明朗哥哥,一會兒嬷嬷随我去錦繡工坊扯幾尺布,一并帶回京都吧。”純畫邊說,便由着嬷嬷前面帶路,一行人走向明朗的寝居。
沿着亭廊,穿過花池,此刻院子裏姹紫嫣紅,正是最美的時節。
一進門看到春潮坐于外間,扭着頭也不說話,只是身子微微抽搐着。嬷嬷只是嘆了一口氣,并沒有理自己的女兒。
見明朗并未在屋內,才不得已問自己的女兒:“明少爺去哪了?”
春潮背着臉:“一早潘監門來了,想是在議事廳。”她的聲音都有些混啞了。
崔嬷嬷不便叫客人等着,便說:“你去通報一聲,別叫客人久等了。”
“我早上奉茶後,少爺便讓我出來了,想必是有什麽要緊的話要談。”春潮并不準備起身。
當着純畫的面,崔嬷嬷顯然有些怒了,正欲發火,浣溪笑着攔住了她:“嬷嬷,無妨,我和純畫姐姐今日休沐,有閑空等他。”
浣溪說着,便将一大捧花遞到春潮面前:“春潮姐姐,本來這花是送給明朗哥哥的,他既不在,就交由春潮姐姐打理吧。”
春潮早早見了這捧含着春露的黃玫瑰,心下早就生了喜愛之心。本該早早地接過來,幫着客人拿着禮,可不知怎麽,見到了浣溪,她心裏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就是無端地喜歡不起來。
“既是送給少爺的,又轉給我作甚,難道丫鬟就該撿着別人剩下的用?”春潮想接,但心裏面還有着氣,用她那暗啞的聲音賭氣道。
嬷嬷見狀便要伸手,浣溪和純畫兩個人一道攔了她。浣溪并未計較:“嬷嬷莫要動氣。春潮姐姐想必傷還未痊愈,心情也是不好的。我常來明宅,知道議事廳的位置,看時間也快到中飯的時間了。我自行去看一眼他吧!”說着,浣溪便随手将那一捧黃玫瑰置于春潮身旁的幾上:“需春潮姐姐備個大點的花瓶才好。”
嬷嬷橫眉瞪了自己女兒一眼,眼中又有了婆娑淚影:“我大半生都在教習別人家的女孩,自己家的女兒卻這般不懂事。罷了,往後,我也不操這份心了。”言畢,便拿起手絹去擦拭眼邊的珠痕。
嬷嬷邀浣溪和純畫去了後院,先去客室等一等。
其餘人離開後,春潮任自己的兩行淚珠從眼角滾了下來,兀自傷心落着淚。“你即便送我滿屋的玫瑰,并不意味着你心中有我。苦等幾年,終究還是錯付了。”想到情深處,不由得抽噎了起來,便捧了那一束黃玫,放聲痛哭起來。
因這些時日都在女塾裏,并未來過明宅,只有浣沙曾與她傳音,告知她明夫人來了。因着都是細碎瑣事,浣溪并未多問。
浣溪一行正撞見明朗與潘譽天從議事廳走出來。一眼見到浣溪,明朗便笑着向她打招呼:“溪兒妹妹,你總算來了,今日可是放沐?”
浣溪莞爾一笑:“那自然是放沐,女塾戒律很嚴,不是放沐出不來的。看明朗哥哥,似是大好了?”
明朗“嘿嘿”一笑:“你明朗哥哥的身體好着呢。正好,今日府上做了烘焙雞、斬蒸羊,還有骊塘羹,溪兒妹妹和純畫小姐便留在府上吃中飯吧,知州府上,我遣人去告知便是。”
純畫剛要客氣一番,浣溪便搶先脆生生地道:“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易之女塾崇尚清簡,平日裏葷腥并不多,浣溪早就像那饞貓,想造一頓大餐了。何況是在明朗這,經烏漆寨一事,雙方已是過命的交情,情分比親兄妹還要親上三分。
純畫便不一樣了,純畫和明朗也只有一只手數的過來的照面,況且二人的性子并不算很投機,因此,拘着禮也是自然的。
“當然,還有全濟州城都愛吃的韭菜盒子。溪兒妹妹,你且嘗一嘗,比不比得上你做的韭菜盒子?”明朗眉間松弛,笑眯眯地對浣溪說。
自那日在女塾做了韭菜盒子,韭菜盒子這道吃食便在濟州的貴圈傳了開來,家家戶戶都饞這一口,因着又非春夏,韭菜在濟州都被炒出了天價。如今,正是好時節,每家每戶都在院子裏種了那麽一小畦韭菜。
浣溪早就注意到了,明宅的花園除,有一片綠油油的韭菜,想必是春潮張羅着種下的。她嘻嘻笑道:“嘗一嘗便知了。”
明朗喚一旁的侍女去喊春潮:“前些時日因為受傷,不能吃太過葷腥的,叫春潮姐姐一同上席,左右是自家人,人多吃着熱鬧。”
食齋裏,已經碼好了菜肴,一長條桌子,各式的菜肴少說也要三四十道。衆人依次落座,把主位留給明夫人。
不多久,明夫人一身錦衣走了進來,衆人趕忙起身相迎。
明朗伸出雙手,邀母親前來就坐:“母親,好久沒吃得如此豐富的菜肴了。讓母親費心了,前來照顧朗兒,還要把府上最好的廚子帶來。”
明夫人溫柔地看着明朗:“你上次回京都,在家中也不過住了一日。我自認為你會想念府上的飯菜,便把廚子也帶上了。”
在明夫人的左右手,坐着明朗和潘監門,因近日潘監門來得比較勤,她是認識的。
下首,一側坐着浣溪、純畫、浣沙,另一側,是崔嬷嬷和春潮。因着春潮為明朗擋箭的恩情,又因着明朗身負春潮的情。對于春潮,明夫人是寬容的。
她微微側目:“這兩位俊俏的小姑娘,不曾見過呢。”
明朗忙道:“怪朗兒,還未及介紹。這位是浣禮兄的親生妹妹浣溪,浣禮兄,母親是認識的。另一位,是浣禮兄的妻妹純畫,現濟州最火的綢布店——錦繡工坊,便是她的家業。她們兩個,現在易之女塾就讀。”
明夫人連連稱贊:“小小年紀便姿麗慧聰,易之女塾不就是你賢妃姨娘讀的女子學塾嗎?如今是在濟州也有了?”
明朗為明夫人加了第一口菜,讓她先動筷:“母親,易之女塾如今遷來濟州了。若是在京都,必讓妹妹們也去讀一讀。”
明夫人有點失落,嘆道:“是你幾個妹妹沒福了。你賢妃娘娘盛寵這麽多年,離不開在易之女塾滿腔的詩書。浣禮現在是知州大人吧,小小年紀前途不可估量。這位浣溪小姐,長相比她的哥哥還要俊上三分。若是哪日進了京城,我與你做媒。”
浣溪并未顯羞澀,反而大方地回答:“溪兒年紀還小,以後若有良緣,夫人撿着好的給我介紹便是。”
“好好好!”明夫人滿意地點點頭。
“來,我們舉起這第一杯酒,先恭賀潘兄京都赴任。”明朗舉起酒杯:“兩位小姑娘以茶代酒即可。”
浣溪和純畫忙點頭。
潘譽天不善言談,在桌子上只說着感謝的話:“若不是借了朗威将軍烏漆寨剿匪之功,潘某的前途怕是要葬在這小小城門監之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