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夫妻
夫妻
7 夫妻
入夜,陳父久久不能安睡。索性起來到起居室的陽臺吹風。
這個季節的夜風濕熱黏膩,濕氣重,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是倦怠的。譬如一個人的中年。不過香江也有好時候,每年的秋冬季,一個涼爽,一個溫暖,十分恣意。
從玻璃窗看出去,萬家燈火仍未熄滅。這大都會,因為歷史等種種原因,确是一片神奇之地,既有千億的豪門,也有住籠屋的貧民。
住籠屋的固然想有朝一日飛黃騰達,有錢的豪門也想家族百年興旺。
陳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不算是特別有錢的中産,但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換來七百尺(七十平方米)的私宅。這在地狹人稠的香江已算莫大成就。年紀見長,力不從心。他這一輩已經算是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再出頭估計只能看兩個女仔。
小妹聰慧好學,又立志要上香江最好的大學。他不擔心小妹前途。
倒是16歲的大妹有些讓人頭疼。歷來漂亮的女仔不愁嫁,麻煩也多。大妹長相,肖似其母。正是這樣的美貌,讓陳父當年一見傾心。不顧家族反對也要迎娶進家門。
但他心中隐隐有一絲覺悟。如若當年妻子的出身好一些,經濟從容些或是多念幾年書。會否還會選他做老公。換句話說,這些年來妻子是否曾經後悔嫁給他?
身後有腳步聲響起,不用回頭,就聽得出是妻子的腳步聲。
“雪芬,是我吵醒你了嗎?”
黎雪芬聲音有些沙啞,嬌嗔道:“一晚上翻來覆去地煎鹹魚,怎麽可能睡好?老公你呀,明天還要上班,不要太費神。”
陳父,陳崇之今年四十有五,确實已經到了一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一整天都沒精神的年紀。香江的節奏又這樣快,恨不能一個人當十個人來用。所以職場中人看上去多少有些早衰。
這一對夫妻放在一塊,陳父比陳母看上去要大上十歲。
陳母着一襲殷紅的絲質睡衣,因着常年做瑜伽跳普拉提,四十歲仍是纖腰翹臀,姿态袅娜。
“女仔大了,更要操心,若她們兩個是男仔,我才懶得操心。随便去闖,随便做什麽事,做乞丐去讨飯我都不覺得怎樣!”
黎雪芬“撲嗤”一笑,“陳爸爸不要太重女輕男,你現在是可以這樣講,真有了兒子,未必不寵。”
“不然,我們再生一個,湊成一個好字?”陳父調笑,“我們年紀也不大,還可以再生。将來兩個女仔出嫁,膝下空落,難免寂寞。”
“奔五十歲的人,還口口聲聲要生仔,羞也不羞?”黎雪芬啐一口,“兩個小女仔已耗費我全部精力,再生?拜托請休妻再娶!”
陳父委屈巴巴:“哪有我休你的份兒,要休,也是你休我。”
陳父想起兩年前的一樁鬧劇,雖是鬧劇,倒是也足以證明黎雪芬女士的魅力:一位“黎氏美容”店的常客——一名孫姓男子對太太十分糾纏,甚至巴巴兒找到陳父職場,要進行一場“男人對男人”的談話。
黎雪芬自然是嚴詞拒絕,大不了以後不做這人的買賣。孫姓男子雖有爿不大不小的外貿公司,談吐外表卻都不及陳父。
由是如此,陳父心裏還是存了芥蒂,太太那邊一有風吹草動,便揶揄兩句,吐吐酸水。
“也就只有你把我這個半老徐娘當寶貝疙瘩?”黎雪芬嬌嗔着把頭倚在丈夫肩頭。
過了一會兒,她看着窗外的夜色,若有所思又帶些調笑地道:“崇之,你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好丈夫,放心,你的地位很穩固!”
“雪芬,這些年,你有沒有後悔嫁給我?我是說,如果當初你們家條件再好些,可以供你念到大學,以你的條件,想嫁誰都不難吧?”陳父嘆了口氣,猶疑地道。
黎雪芬有些恍惚,依稀記起一些舊事……
*
那一年她十七歲,只比現在的大妹大一點。差不多的年紀,差不多的樣貌,不,那時候的黎雪芬可能還要更美一些,美得人見人誇,美得不像木屋區的貧女。
她那會兒如何美呢,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小巧嘴巴,高挺鼻梁,皮膚雪一樣白。她那時幫着爸媽出攤收攤,有時淩晨三四點就要出發去菜場批發。菜賣到中午,常常要頂着大太陽暴曬,她皮膚只是曬得發紅,到下午仍舊恢複白皙。
——美貌是不能直接轉換為財富的,總要經由些途徑。
并不會因為黎雪芬年輕漂亮,生意就好做幾分。露天的農貿市場是女人、老人和小孩的天下。菜場的阿公阿婆只會貨比三家,盯着小菜挑挑揀揀。
領着小孩子逛菜場的主婦們忙忙碌碌,也不太關注攤販長什麽模樣。黎雪芬穿布衣褲,膝蓋的位置蹭了泥巴,額頭流了汗,她也揩下來,随手擦在布衣褲上。
并不是黎雪芬邋遢,菜場的小販都不太講究衣着,反正小菜總要帶些泥啊土啊,倒騰這些東西,衣服難免就弄髒了。而且客人有時候一下子蜂擁着來買菜,又要稱,又要裝,還要找零、盯住東西、跟阿婆讨價還價,擦汗的工夫都沒有,怎麽精致。
那會到底是年輕,回想起來,每天幹足十二個小時,黎雪芬反倒沒覺得那樣辛苦。要麽就是做些小生意,要麽就是進紡織廠、成衣廠這些地方做女工,那時候社會上的工作還不像現在那麽多。
黎雪芬的成績普通,中四下學期,便絕了上大學的念頭。她同期的女同學大多進了工廠做女工,每天在隆隆的機器前穿針引線。
雪芬也進過工廠,只是她實在不喜歡隆隆的機器聲,又親眼見過因為操作失誤,手指被切斷的情景
她太惜命,別說一根手指,就算是指甲蓋掉下來,她都覺得恐怖。想着像父母那樣做小商小販也好,起碼養活自己不成問題——不過最好不要像爸媽那樣子女成群。
那會兒,十七歲的黎雪芬對自己的生活雖然談不上知足,但她了解自己的處境,住在木屋區這樣有名的貧民區,身邊都是女工或是小商小販。對于她們這樣的人來說,人生可能就是這樣吧。
直到有一天,黎雪芬的人生出現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