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你真漂亮
你真漂亮
姜秋雲不理她們, “你們還不如操心一下黃米粉子,如果真的下幾天雪,不僅擺不了攤, 曬起來也不方便。”
原本她們曬在陽臺的米飯, 到傍晚就能幹了,現在一下雪, 別說今天, 就是明天也不一定能幹。
陳棉和顧珊的臉上也染上了愁色。
賣不了黃米粉子,陳棉就賺不到錢,顧珊也拿不到工資。
陳棉:“明天看看天氣,不行的話, 以後每天只買一次剩飯。”
姜秋雲:“只能如此了。”
顧珊卻提出:“我住的那裏, 陽臺也可以曬。”
陳棉:“那我那裏也可以晾, 只是竹匾又不夠。”
她們這幾天都晾在姜秋雲這裏,只因為姜秋雲的陽臺能放得下。
姜秋雲:“明天篾匠那裏有個竹匾就能做好了。”
然而, 一個竹匾, 顯然是不夠的。
接下來的時候, 姜秋雲和顧珊都在做試卷。
陳棉把曬在陽臺的米飯翻了好幾次。她甚至把其中的一個竹匾搬到客廳, 她想試試,米飯曬在暖和一點的客廳,會不會比冷飕飕的陽臺更容易幹。
姜秋雲把試卷做完了, 顧鶴北才又頂着滿頭白雪回來了。
他叫了一車煤, 和送煤的人一起, 跑了很多趟全部搬上來, 把廚房竈下面的空間都堆滿了。
Advertisement
姜秋雲看了, 煤球一個都沒濕,反而是顧鶴北身上淋了雪有些濕。
姜秋雲:……
顧鶴北哪裏是來看他的, 分明是來幫她幹活的。
姜秋雲怕顧鶴北太辛苦,準備帶他去外面吃。
顧鶴北卻說,“外面太冷了,還是我下廚,我們在家裏吃口熱乎的吧。”
當天晚上,顧鶴北炒了一份白菜苔,一個韭菜煎蛋,他還切了點肉,弄了個火鍋。
鍋子就放到煤爐上,提到了客廳的中間。
陳棉和顧珊不肯留下吃飯,姜秋雲就讓她們打了飯菜過來,就着火鍋一起吃。
然而陳棉和顧珊只夾裏面的白菜苔,還是姜秋雲給她們夾了肉。
姜秋雲,“顧鶴北,沒想到你做飯還挺好吃的。”
陳棉和顧珊也跟着誇顧鶴北,又說姜秋雲是個有福氣的。
姜秋雲覺得自己撿到寶了,顧鶴北勤勞肯幹,做飯又好吃,還是個團長。
顧鶴北給姜秋雲夾了肉:“喜歡就多吃點。可惜我假期不多,只能呆三天。”
眼看,已經過去一天半。
顧鶴北已經買好了回程的票,後天就要走。
姜秋雲失落起來。
陳棉和顧珊匆匆吃完離開,去食堂拿剩飯。
好在第二天又是一個豔陽天。
姜秋雲第一時間把幾個竹匾搬到外面曬,又燒了半壺水。
經過一個晚上,竹匾裏的米飯已經幹了不少,她把那些米飯移到兩個竹匾裏,又把昨晚上拿回來的剩飯淘洗、曬上。
等姜秋雲拿着水壺送到門口,顧鶴北也來了。
陳棉趕他們走,“今天只有一半黃米粉子,我和顧珊買就行,姜秋雲你陪顧鶴北吧。對了,你們經過供銷社的話,看看有沒有熱水瓶。”
姜秋雲回家換了件新衣服,正是電影《廬山戀》女主角的那件同款。
淺米色的馬甲,褲子是喇叭褲,外面配上顧鶴北送她的長款醉花棉衣,穿上小皮靴。
顧鶴北的眼裏有了驚豔:“秋雲,你真漂亮。”
姜秋雲家裏只有一塊臉寵大的鏡子,照不到全身,看顧鶴北的樣子,自己應該穿出來還挺好看。
姜秋雲,“可惜,沒有相機。顧鶴北,我們去照相吧。”
他們還沒有合照呢。
姜秋雲帶着顧鶴北去照相館。
老板眼角一粒肉痣,看上去很和藹,“要黑白的還是彩照?照片要幾寸大?”
一張雙人合影的五寸照片,洗兩份就要一塊八,過塑還要另加三毛錢一張,真心不便宜。
姜秋雲不過感嘆了一句:“這麽貴。”
照相館的老板就提出:“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免費。只要你們答應讓我多洗一張照片放到我們門外的相框裏。”
這兩位同志,女的漂亮男的俊,關鍵兩個穿的也時髦,比他們店裏提供的拍照穿的衣服還好看,老板已經暗戳戳地想着,只要他們答應,他就洗一張特別大的,讓人一眼就看到。
姜秋雲拒絕了他的好意,顧鶴北還要出任務的,她不想讓他的照片傳出去,增加他任務難度。
“算了,出錢吧。”
顧鶴北搶先出了錢。
老板有些失望,“下次你們再要拍照可以過來,全縣就數多的拍照技術最好。”
離開的時候,老板給他們寫了一張條子,到時憑條子來取照片。
照片要半個月後才能拿。
離開照相館,姜秋雲指着不遠處的新華書店:“我想去書店看看。”
讓姜秋雲驚喜的是,新華書店的書比上次多了不少,姜秋雲不僅找到兩本高一下學期用的參考書,也找到兩三高二用的參考書。
姜秋雲把書裝在自己帶來的網兜裏,顧鶴北主動接過。
路過國營飯店的時候,看到上面的菜單寫着有紅燒肉。
顧鶴北知道姜秋雲喜歡,主動提出:“我們在這裏吃飯吧。”
他們吃了豐盛的一頓。
供銷社中午沒人上班,顧鶴北:“要不去看一場電影。”
姜秋雲卻看到了一個熟人,“我看到徐海燕了。”
真是巧了,上次跟着顧鶴北逛鎮上,遇到徐海燕。
這次跟着顧鶴北逛縣裏,又遇到徐海燕。
姜秋雲,“徐海燕,你怎麽到縣裏來了?”
徐海燕一回頭,看到姜秋雲和顧鶴北。
徐海燕看姜秋雲穿得好看,顧鶴北穿着呢子大衣,也俊俏,而自己穿着一件洗褪色的棉襖,不禁有些自卑,手也下意識地抓着衣角的邊邊。
徐海燕:“秋雲,是你呀。我來縣城給張志明的姑姑帶孩子。”
之前姜秋雲跟麻臉張相親,媒人也說過,麻臉張的姑姑嫁到了縣裏,他姐姐的臨時工,就是他姑姑幫忙的。
看來就是這位姑姑。
說是帶孩子,其實就是小保姆,只是時下對階級比較敏感,一般人都不會請別人當保姆,放在前幾年,是要被批鬥的。
所以一般都會請親戚來。
徐海燕,“上次的事,謝謝你和顧知青,張志明現在不敢對我動手了。我在他小姑姑這裏帶孩子,一個月有二十,大部分交給張志明,他現在更是不敢對我橫了。”
看得出來,徐海燕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與徐海燕告別,他們去看了一場電影。去供銷社的時候,只有一個熱水瓶了,姜秋雲又買了三斤糖。
顧鶴北帶着她去買菜。
到了菜市場,顧鶴北卻不讓她進去了,讓她去邊上郵電所等。
顧鶴北:“你的新衣服可別弄髒了。菜市場本來就衛生不好,昨天又下了雪,裏面滿是泥濘。”
路過的大爺斜着眼睛看顧鶴北,一副嫌棄他的樣子。
姜秋雲卻十分受用。
姜秋雲幹脆去郵電所買了一些信封和郵票。
看到營業員拿給她的猴票,她後知後覺地想到,後世炒到天價的猴票,正是八零年發行的。
姜秋雲問營業員:“你們這裏有多少猴票,我全要了。”
營業員的眼裏放光,他們是有任務的。
這幾天領導已經因為郵票銷售問題,已經狠批過他們幾次,眼看新郵票要到了,舊郵票還沒銷完。領導甚至t是放言,如果再完不成,他們的年底福利也會取消。
姜秋雲全要了,不僅是這一個營業員的任務完成了,就是她同事的,也全賣完了。
營業員把經理叫過來,一共有完整的三十五版。一版八十張,據姜秋雲所知,後世單張郵票就炒到上千元,這種整版地的,價格更貴。更是有一版猴票一套房的說法。
而現在,八分錢面值的郵票,一版也就六塊四,二十分面值的郵票,也不過十六元,二十版八分面值的,加上十五版二十分面值的,總共也不過三百六十八元。
真的可以說得上一本萬利。
面對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客戶,經理還把姜秋雲要買的信封和郵票錢三塊多給抹了,不僅如此,還給姜秋雲送了一袋米,一百斤裝的。
姜秋雲沒帶這麽多錢,經理就親自開車送姜秋雲回家,順便去拿錢。
于是顧鶴北買完菜出來,就發現姜秋雲拿了大半身家買了不能吃又很少用到的郵票。
他不由有些擔心。
“姜秋雲,你是不是被騙了。”
郵電所的經理姓熊,聽到顧鶴北的話,錢經理如臨大敵,好不容易來這麽大一個客戶,眼看他們年底的福利都有了保障,可不能被別人幾句話弄沒了。
他掏出煙來,給顧鶴北散煙。
顧鶴北卻不給面子,“不好意思,我不抽煙。”
經理:“我看這位女同志就很有眼光。郵票反正寫信要用的,而且她一次買這麽多,還能送一袋大米,要知道,這一袋大米,就算有糧票,也要十三塊八。然後,她買的信封、郵票的錢也抹了,那也是三塊多錢。同志,我看你對象挺會持家的。”
姜秋雲哭笑不得。
她如果不是用來收藏,這三十五版郵票得用到哪一年哪一月。
她覺得,錢經理越說,越像騙子了。
姜秋雲:“我沒受騙。我只是覺得,猴票有紀念意義,以後會升值。再說,就算不升值,也能當郵票用,更何況錢經理這麽大方,送了這麽多東西。”
錢經理松了口氣。
他怕姜秋雲後悔,又掏出個電視機票,“我看兩位正在處對象,應該過不了多久就要結婚,這樣吧,我代表郵電所送你們一張電視機票,祝兩位百年好合。”
雖然他們結婚還早,不過對于送到手的票,姜秋雲可不會客氣。
錢經理搶着幫他們背米,甚至還準備幫顧鶴北提手上的書和菜,等拿到錢,要離開的時候,錢經理問她還要不要,同縣的其它局電所的任務也都還沒完成。
雖然平時他們是競争關系,但是如果能幫其它局電所完成任務,那上頭的領導也會對他高看一眼,對于他以後升職也是有幫助的。
姜秋雲盤算了一下手裏的錢,就剩不到兩百塊了。
姜秋雲:“我手上錢不多了,還有的話,要看能不能賒賬,我先付一成定金,剩下的明年付完。”
要賒賬,熊經理不免打聽了一下姜秋雲的經濟來源。
得知她雖然不是紙廠的職工,但是她經常投稿子,單一套試卷的稿費就有四十元,近期更是有出版社要出版她的那些試卷,到時還有一筆錢拿,就答應幫她去說。
要知道,雖然郵電所的福利頂好,但是單論工資,熊經理一個月也就将近四十元。
熊經理走後,顧鶴北說:“你需要錢的話,我那裏還有。”
他拿出一個存折,上面有三千多。
姜秋雲推了回去,“熊經理不是答應了可以賒賬,先等他消息,到時不夠再找你。話說,你現在不怕我拿着你的錢被騙了?”
顧鶴北:“你不是說收藏。我爺爺也喜歡收藏,只不過他收藏的不是郵票。”
晚上的時候,陳棉和顧珊要去磨坊。
顧鶴北說他來,姜秋雲就說:“明天早上吧,顧鶴北半小時就能磨完。”
陳棉和顧珊白天就已經磨過一次,足夠她們擺攤賣上一個多小時。
陳棉:“也好,還能省點煤油。”
隔日,姜秋雲才把燒開的半壺水送到樓下,顧鶴北就來了。
他們一起去磨坊。
不巧,磨坊有人在用。
顧鶴北拿出了帶來的早餐,他們一邊吃早餐一邊等。
過了大半個小時,才輪到他們,才磨到一蘭,顧珊就來了,她是來拿黃米粉子的,昨日磨的,已經賣得差不多了。
等到顧鶴北和姜秋雲把剩下的磨完,已經八點了。
顧鶴北和姜秋雲看攤子,讓陳棉和顧珊去吃早餐。
陳棉和顧珊,最開始兩天,都是吃的黃米粉子,今天她們想去紙廠的食堂吃。
照樣是九點收攤。
陳棉看着還剩下的四、五斤黃米粉子發愁,“一天比一天賣得少了。”
姜秋雲卻不以為意,“很正常,最開始吃個新鮮,畢竟黃米粉子做得來麻煩,我們賣得也不便宜。”
“長久來看,肯定是吃包子、饅頭更劃算。我們也不用擔心,正好可以分一部分按斤賣。”
“到時如果還有剩,我們可以試試去其它地方去賣賣看,比如隔壁麻紡廠門口,比如菜市場。”
陳棉這才放下心來。
正好,鄭大媽領着她那些姐妹來了。
照樣是鄭大媽主動借來秤,剩下的黃米粉子她跟姐妹分了,鄭大媽也只買到了半斤。
“秋雲,你們下次還有的話,記得一定通知我。”
姜秋雲:“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