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電視
電視
姜秋雲笑着:“不錯啦, 我也進步五名,你也進步五名。”
李豔紅:“那能一樣嗎?一百名進到九十五,怎麽能跟十五進步到第十。”
姜秋雲:“沒關系, 慢慢來, 你還有時間。”
李豔紅也笑了,“對了, 我還有機會。對了,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鄭青這次考得不錯,石老師說,她會來我們一班。”
聽到鄭青能來一班,她們也高興。
姜秋雲卻想着自己的成績, 副科一如既往的沒有主科出色。
她知道自己偏科。
語數外更喜歡一些, 另幾門副課就比較不重視。但是高考的時候, 副課和主課一樣重要,甚至副課更容易拉開成績。
她覺得應該多點精力放在副課上。每天 姜秋雲知道自己偏科。
語數外更喜歡一些, 另幾門副課就比較不重視。但是高考的時候, 副課和主課一樣重要, 甚至副課更容易拉開成績。
她覺得應該多點精力放在副課上。她計劃每天多花半個小時複習副科。
放學後, 姜秋雲該做的作業都做完了,她順手又寫了一套試卷,做完答案後, 她沒有再抄。
而是第二天把試卷給李豔紅, 讓她去抄, 誰讓她是數學課代表。
試卷給李豔紅的時候, 姜秋雲囑咐她:“我的原件你記得保持潔靜, 我還有用,答案你也順便抄了吧。”
李豔紅:“沒問題。”
Advertisement
李送花來找姜秋雲:“聽說你自己出了一套第一單元的試卷, 能借給我嗎?”
姜秋雲想起石老師說了,要用她的試卷當答案來講解,不好意思的拒絕:“暫時不行,下午可以嗎t?第四節是我們數學課。”
李送花卻是不想再等,“先借我,我們第三節課自習,下課我就還回來。”
姜秋雲:“好吧。”
畢竟人家借了那麽多書給她,還整理了一份很有用的投稿資料給她。
姜秋雲在出了四套數學單元試卷後,又出了一套期中試卷。
同時,她收到雜志社的稿費,除此之外,還有一封挂號信,是雜志社的主編親自寫的,說她出的試卷質量高,問她有沒有興趣連載。答應連載的話,給的稿費會翻倍。
到時連載到一定的期數,還可以幫她聯系出版社,出合集。
随信一起寄來的,還有兩本最新的雜志,并不是樣刊,而是主編寄給她,讓她可以了解一下他家的雜志。
看來雜志社還沒收到她後面幾次的投稿了。
姜秋雲很快回了信,答應了連載的事。
在雜志上,姜秋雲看到一個後世有名的數學大佬,此時還只是一個偏遠學校的老師,也給雜志投了稿。上面就有那位蔡老師的地址。
姜秋雲寫了一封信,拿了兩個自己解決不了,石老師也解決不的難題問那位未來的大佬蔡老師。
蔡老師對她的問題很感興趣,然而他也只解決出了一道,另一道他說等他找到了答案再給她回信。同時,蔡老師還給她寄來幾套試卷,是他們學校的試卷,出題者就是他。
姜秋雲如獲至寶,一口氣做完了兩套試卷,結果煤油燈沒煤油了。姜秋雲順手就在系統買了煤油,準備再戰,結果發現已經是淩晨一點。
姜秋雲第二天還要上課,不得不熄燈睡覺。
蔡老師寄過來的試卷沒有答案,隔天她就拿了這兩套試卷,去找石老師,請石老師幫她檢查對錯。
石老師正忙着印她出的那套期中試卷,聞言停下來,拿了草稿本給她檢查。
姜秋雲主動幫石老師油印試卷,說起來,她還是第一次用油印機,感覺挺好玩的。看着一張張試卷印出來,她還挺有成就感的。
石老師提醒姜秋雲:“等下記得洗手再回教室。”
姜秋雲這才發現,兩只手都沾滿了黑色的油墨,她笑着,“沒事,多沾點墨,顯得我肚裏有墨。”
石老師搖頭,不再管她。
等到姜秋雲把全部試卷印完,自習都下課了,石老師堪堪做完第一張試卷的選擇、填空、判斷題,後面的大題還沒做。
姜秋雲只好先把試卷放石老師這裏。
鄭老師看到了,就說,“姜秋雲,你可不能太偏心,你都給石老師弄了多少套試卷了,什麽時候,也幫我弄幾套英語?”
英語?
姜秋雲她把精力都放在翻譯上,想了下,她寫信給那位蔡老師,請他幫忙,看能不能弄到英語試卷,為了表示誠意,她找石老師和鄭老師各要了幾套剩餘的試卷寄給蔡老師。
蔡老師收到她的信,還真幫她弄來了英語試卷,除了英語試卷,還有兩套數學。
這下鄭老師滿意了,班主任張老師不滿意了,她說:“姜秋雲,你不能厚此薄彼呀!除了英語和數學,其它科目,語文等之類的,你也可以出些試卷,或者想辦法幫我們弄些試卷來嘛。”
“我想想辦法。”
姜秋雲也沒其它門路,仍舊是拿了試卷,找蔡老師換。
一中的教學水平還算挺高的,他們的試卷,大部分要比蔡老師的好,但是在這個缺少各種資源的年代,誰也不會嫌試卷多。
姜秋雲哭笑不得,開玩笑得給她報銷郵票錢。結果張老師還真的給她弄來了郵票,不僅有郵票,還有信封和信紙。
“我找教導主任申請的,你拿着,試卷不僅我們班可以用,其它班也可以用,你算是為學校做貢獻了,不能讓你吃虧。”
姜秋雲一看,信紙有三打,信封有大幾十個,郵票也不少,如果光給蔡老師寫信,夠用三年了。
而另一邊,蔡老師收到她的數學試卷,也大受啓發,他所教的班級的成績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對此,蔡老師歸功于姜秋雲,很感謝姜秋雲這位小友,與姜秋雲成了忘年交。
數學第五單元還沒學完呢,姜秋雲也不用出數學試卷。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副課上,她先開始抓緊的,是物理和化學。
時下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想而知,數理化的地位。
姜秋雲還沒來得及在物理化學上一展拳腳,學校的磚頭先給了她機會。
學校要建新教學樓了,磚頭哪裏來?得老師和學生自己做。高二的學生學習吃緊,高一的學生就成為做磚的主力軍。
最開始是砍樹,砍下來的樹,用不上的樹枝要砍下來,曬幹了送去食堂,樹樁自然也不能浪費,要挖出來,劈開了也能當柴火。
接着是鋸木頭,做模具,模具做好了,就是挖泥巴,燒磚。
姜秋雲都沒想過,自己還有動手燒磚的一天。他們燒磚的時候,學校附近的社員們有空就過來看,有那心眼活的,主動給他們幫忙,順便自己也學着怎麽燒磚。
等到他們燒的磚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勤的伍老師張羅着請泥工進場了。
姜秋雲跑去跟伍老師打了個招呼,提出方便的話,讓她大姐夫也來幹活。
大姐夫已經在青山鎮供銷社那邊幹了将近一個月,活将近尾聲。學校給的工錢不如青山鎮供銷社的高,好在大姐夫也累積了一點經驗,不完全算生手了,伍老師做主,也給他一塊錢一天。
關鍵是,學校要建三層樓呢!大姐夫幾個月不用愁沒活幹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姜秋雲的面子。
她幫伍老師解決了兩次難題,伍老師在職權範圍內照顧一下。
只是怎麽通知大姐夫,姜秋雲為難了,青山鎮說遠不遠,因為要過渡口,來回也要四五個小時。
李豔紅知道後,讓她去找李送花,“李送花的爸爸是司機,經常要來縣城,你找她沒錯。”
姜秋雲就拿着雜志社寄來的兩本雜志去找李送花。
拿到雜志的李送花很開心,“最近的雜志?正好這兩本我都沒看過,謝謝你姜秋雲!”
姜秋雲說明來意後,李送花表示沒問題,口信一定給她帶到。
姜秋雲回去的時候,心情甚好,遇到隔壁的大媽,她也主動問好。大媽問她:“小姜,要不要去看電視,廠子裏會議室,看完新聞聯播就有電視劇看。”
電視!
真是一個遙遠的名詞。
姜秋雲以為過幾年才有機會看到電視,沒想到現在就有機會。
她當即表示要去。
大媽讓她帶一個小板凳,會議室有凳子,但是去的人多,并不定能搶到。
看到姜秋雲租的房子裏沒凳子,大媽主動把自己家的凳子借給她。
他們到的時候,時間還早,電視裏正在放新聞,電視是黑白的,十四英寸,因為信號原因,時不時跳出雪花點子。不過沒有人不耐煩,就連小孩子都安靜地看着。遇到感興趣的新聞,也是小聲地議論着。
姜秋雲因為經常看報紙,有一半的新聞看過。不過也有沒看到的,比如其中一條,就是浙江那邊,有一位女同志,申請到了國內第一張營業執照。
姜秋雲看到執照上填的字還是用的毛筆,因為電視是黑白的,也分不清營業執照是什麽顏色。
“大概是紅色加黑色吧。”她心裏想着,卻是對這條新聞很感興趣。
這位女同志是時代工的浪潮兒,她也不想落後。
新聞過後,是天氣預報。新聞裏說,明天有雪。
會議室的人頓時不平靜了。
有人說要早上早起起來去買菜的,下了雪菜不好買,也有說要給鞋子釘上輪胎,防滑。也有人說,自己家的木屐不夠用,也有人說,補傘的怎麽還不來,家裏的傘要補了,蓑衣不夠穿等。
而姜秋雲還沉浸在那條全國第一張營業執照中,想着回去給顧鶴北寫信,請他打聽一下相關的政策,如果可以,她也想辦一張。至于營業做什麽行當,她還沒想好呢。
正想着,一陣驚呼,大媽推了推她,“看啥呢,地上有螞蟻?電視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