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次投稿
第一次投稿
當天李豔紅神神秘秘塞給她一個鹽水瓶。李豔紅自己也只有兩個, 給她一個,自己一個。
姜秋雲又用勾針勾了兩個套子,套在鹽水瓶外面。
她送了一個給李豔紅, 算是感謝她送自己鹽水瓶。
每天晚上睡覺前, 姜秋雲就把鹽水瓶灌了熱水,丢進被窩裏, 能暖和大半個晚上。
李豔紅拿着套子愛不釋手, 這一下,不僅僅晚上放被子裏暖腳,白天她也要帶到教室,就當是熱水袋, 她上課的時候也要抱着, 她還把開水瓶也放課桌底下, 方便随時加開水。
姜秋雲接受無能,“不臭嗎?”
李豔紅要把鹽水瓶遞給她, “不臭, 你聞聞。”
姜秋雲直接從教室裏跑了出來, 她去了張老師的辦公室, “張老師,你這裏有沒有不要的報紙,給我兩份, 我拿回家去貼一下窗戶。”
張老師, “報紙現在沒, 晚一點我給你找找。”
辦公室的報紙, 到時間是會被回收的, 不過作為老師,去要幾張還是可以的。
放學的時候, 張老師找來報紙給姜秋雲。
姜秋雲拿了點面粉,燒開水攪和攪和弄成糨糊,準備糊報紙,結果卻被報紙上的字吸引了:全國第一個萬元戶。
姜秋雲擰開臺燈,坐在書桌前認真看起這一篇報道,文章寫的是廣東中山縣小榄公社社員黃某的事跡。
原來,這位牛人,在78年的時候就實現了年收入一萬多,扣除成本,純收入五千多。只是因為對他的事有争議,直到79年才報道出來。
姜秋雲看的報道,是80年上半年的,原來這位牛人,在79年的時候再接再勵,真正實現了年純收入萬元。
Advertisement
姜秋雲仿佛打開了新視界,在她的印象中,這是個灰撲撲的年代,是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直到此時,她才發現,這也是個激情澎湃的年代,很多人明知不可為而為知,成為一代人的先鋒。
姜秋雲拿出學校獎的筆記本,很用心地摘抄下這篇文章。她想看更多的報紙,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她找張老師幫忙,張老師又幫她借了幾次報紙。
然而她借來的報紙,總有同學也想借去看看,有時候報紙轉了幾手,就找不到了。
姜秋雲不敢再借,轉而向張老師提建議,能不能大家湊錢,訂一份報紙,放在班裏看。
然而張老師否定了,他說:“姜秋雲同學,你有求知欲望,想更多了解時事,值得表揚。然而不是每個同學都能拿出錢來,也不是所有同學都願意出錢看報紙。”
不過感念于姜秋雲的求知欲,張老師找了教導主任,在學校宣傳欄的邊上擺了兩只玻璃報架,裏面放的報紙隔幾天換一次。
姜秋雲于是有空就去看看報紙換了沒有,遇到喜歡的文,她也會用自己的筆記本抄下來。
她正忙着摘抄,聽到李豔紅叫她,“秋雲,二班的李送花找你,你什麽時候跟她熟了呀?”
姜秋雲沉浸在報紙上的文章中,甘肅蘭州有人從公社分到了一萬塊,一躍成為萬元戶,她太震撼了,聞言茫然地擡起頭,“李送花?誰呀!”
李豔紅撇了撇嘴,“我跟你說過的,別人家的孩子!”
姜秋雲想起來了,是月考的第一名,李豔紅爸爸同事家的孩子,她們之前在新華書店遇到過那位。
姜秋雲跟李豔紅解釋,“我也不知道她找我幹嘛,我都沒跟她說過話。”
李豔紅本來還擔心自己好朋友被李送花搶走,李豔紅和有了笑臉,“她就在後門,你去吧。”
姜秋雲走到後門,果然看到李送花在那裏,“李送花同學,你找我有什麽事嗎?”
李送花:“姜秋雲同學,上次在新華書店,我看到你買了本《紅樓夢》,想跟你借一下,我帶了兩本書和一些報紙來,你看有沒有想看的。”
她帶來的書,有《岳飛傳》、《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報紙則是《中國少年報》。
姜秋雲《紅樓夢》還沒來得及看呢,不過上輩子倒是看過三次書一次電視,年少的時候也看過一次縮寫本,她用《紅樓夢》與李送花換了《中國少年報》看。
看到李送花走了,李豔紅當即走過來,“秋雲,她找你什麽事?”
姜秋雲揚了揚手中的報紙,“她跟我換《紅樓夢》看。”
在這個缺書的年代,換書看是常事。
李豔紅當即跺腳,“你怎麽能把新書借給她?等下她給你弄壞了怎麽辦?”
姜秋雲好笑地看着李豔紅:“我突然發現,你跟她都姓李,你們是親戚嗎?”
李豔紅的臉更苦了,“沒你看出來了,她比我大一天,我要叫她堂姐。”
姜秋雲了解了,父母是同事,又是親戚,逢年過節一起聊小孩子的時候,李豔紅也不知道多少次來跟對方對比,然而比不過,就是比不過。李豔紅也曾努力過,但是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有好結果。
姜秋雲拍她的肩,安慰對方,“沒關系,她進重點班,你也進了重點班,不錯啦。”
姜秋雲咕哝:“她是重點班第一名,我幾乎是重點班最後一名,能一樣嗎?”
姜秋雲打了個響指,“那正好,此次你只要進步一名,就可以回去跟長輩們炫耀啦,而她的名次,沒進步空間啦!”
李豔紅覺得很有道理,心情多雲轉晴。
而姜秋雲已經在清書了,她急着回家,紙廠每周三有紅燒肉,份量不多,她趕着回家去打飯。
緊趕慢趕,她搶到了最後一份紅燒肉,滿足地吃了一頓飽飯,她覺得自己在外面租房的決定實在太對了。
自從顧鶴北離開,她就沒吃過。她正美滋滋吃得紅燒肉,突然就眼前一眼,停電了。
她第一反應,是不是欠電費了?但她往窗戶一看,黑漆淋的一片,只有偶爾的幾點零星燈光,應該是煤油燈的光。
姜秋雲才想起,八九十年代,電力資源不足,每天從天黑到九點這段時間,停電是常态。縣城已經算好的,新南大隊那邊現在還沒通上電呢。
姜秋雲住學校時還沒覺得老停電,應該是學校自己有發電機,停電了馬上發電,她也就覺得電閃了一下。
本來她可以去t學校晚自習,但是此時并沒有幾盞路燈,晚上出去不安全,而且,在家裏她還能烤着火看着書,并不想出門。
于是,她又買了煤油燈、燈油、蠟燭、手電燈。
一般情況下,當然是蠟燭更亮,煙也小,但是蠟燭價更貴,她手上的票也不多,只能混着用。
買完這些,她手上的票也沒剩多少了,而且大部分是糧票。果然舒适的生活,離不開金錢。姜秋雲覺得不能坐吃山空,但是錢從哪裏來,她還沒思路。
就着煤油燈吃完了飯,姜秋雲拿出李送花的《中國少年報》看。報紙上的內容對于她來說,比較淺顯,不過也正因為淺顯,她準備好好研究一番,投稿試試。
張老師找她談過話,說她作文寫的好,寫得有新意,讓她可以試着投稿。
姜秋雲想了想,以《高一(一)班獨有的風景線》為題,寫了一篇稿子。
稿子的就是班上同學動手抄寫參考書的事。不僅僅同學們不懼辛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抄書,老師們更是盡力支持,自己手上的舊本子已經用完了,就去找其它老師要,其它老師那裏也沒有了,就用廢紙去廢品站換等。
文章的最後,姜秋雲寫到,老師努力給我們創造條件,讓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她們不求報答,我們唯有用更好的成績來回報。
稿子寫完,姜秋雲又買了信紙、信封,郵票要寄信的時候去郵電所買。
又花錢了,她只希望付出能有收獲。
過了幾天,張老師告訴姜秋雲一個好消息,學校的圖書室要開了。
姜秋雲太高興了。到時圖書室裏的報紙,都可以借閱。
圖書室要開的消息,很快在學校傳遍了。
只因圖書室的書不多,學校號召大家捐書,不管是新的舊的都行。
姜秋雲在問過張老師之後,把她那本做完了,又被争相抄寫的數學參書捐了。
此後,姜秋雲也更加愛惜那些參考書,她不再把答案寫在書上面,而是寫在本子上。她每做完一本,等到班上同學抄了五六份之後,她就把書捐給圖書館。
一不小心,她就成為捐書最多的學生。
張老師知道姜秋雲愛看書,幫姜秋雲找教導主任申請,成為圖書館特殊管理員。
教導主任對姜秋雲印象深刻,當即答應。
姜秋雲有空的時候可以去圖書館幫忙,同時,姜秋雲也有優先借閱權。別的學生只能拿着圖書證,讓老師找書,而姜秋雲可以進去挑選自己想要的書。
簡直太美好了。
自從圖書館開門,姜秋雲把大部分休息時間,都用在圖書館,就連張老師都不得不提醒她,別只顧着看書,學習還是要顧的。
姜秋雲立即道:“是,我知道,成績不能下降!”
張老師之後留意過,幾次小測試,不僅僅是語文,其它課程姜秋雲的成績也沒下降,上課也全神貫注,才作罷。
姜秋雲投稿之後,一直盼着報社的過稿消息。
沒想到先等來了二姐來信。二姐在信裏罵她,有枕巾票怎麽給徐海燕不給自己,還說月假讓姜秋雲回去,姜成志要結婚了。
姜秋雲驚了一下,明明上次月假還說明年再結婚,一下次就提前了,而且這麽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