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較量
滿臉疲憊的朝臣們楞了一下,那顯眼的橫幅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經:“禁衛軍呢,為什麽不把這些人轟走,聚在皇城外是要造反嗎!”
值班的禁軍頭目出來答話:“這些百姓既沒有靠近皇城,也沒有手持兇器,末将沒有理由驅趕。”
“大人們,王爺說開春第一次朝會,就會說重新核查田産的事,說萬歲爺也覺得好,只等諸位大人上朝就能辦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滿是期待的站在最前邊問道“什麽時候開始重新核查,眼看着開春,正是要耕作的時候。”
“一群刁民自己沒有田産,怪誰?就是因為你們撺掇,害得幾位大人今日血染金殿。”
北方的漢子脾氣直,也或許是人多勢衆,聽到辱罵當下便有要撲過來揍人的,好歹被同行的拉住,一個不足三十,看着便是文人的青年男子走出來,拱手到:“大夏律:民戶田産不得過五百,這些百姓,只是要求肅清國內罔顧國法的奸佞小人,當不起大人一聲‘刁民’。”
“就是,我等不過是要肅清違法之人,請諸位大人早日開始,還大夏律法威嚴。”後邊有一個高聲說道,然後一些人大聲高呼“還律法威嚴!”一人呼百人應密密麻麻的人群振臂高呼。
“還律法威嚴!”
浩大的聲勢震的高大的城牆微微顫抖。
楊士誠的手輕輕哆嗦,這麽多百姓,明顯是有組織的。禁衛軍他調不動,五城兵馬司平日裏抓個毛賊滅個火,就是做些雜物,根本奈何不了這些人。
禮部尚書韓一燝站出來說道:“諸位鄉老,此事乃是國之大事,須得好好商議。不如諸位先讓開一條道,讓我等先各自回府,待朝會時再做商讨。”
先前說話的青年笑道:“此事何須商議?我等就算不是為天下無田的百姓請命,就算來告禦狀,告天下那些多占田地的富戶鄉紳,依大夏律可需要商讨?”
“就是我們都是來告禦狀的!”上萬人齊聲高吼,其中有一個身手特別矯健的,忽然沖到登聞鼓前,拿起鼓槌‘咚咚咚’敲響大鼓。
一聲聲沉重渾厚的鼓聲響徹皇城,凡是聽到的人都震驚不已,整個京城在這一刻凝滞下來:登聞鼓響,天子問詳。
可這登聞鼓不是随便敲的,凡是敲鼓者先五十大板,直接打死也不奇怪。那敲鼓人毫不畏懼,回身大聲說:“等皇上出來,後事就交給你們了!”然後他義無反顧的爬到地上,等守鼓士兵行刑。
季賢達摸摸李慕君的手,又給她拿來狐皮手筒:“走吧”
李慕君淡淡的把手筒放到桌上:“那麽多百姓都忍着饑寒,朕只不過是露出一雙手。”
Advertisement
靜鞭三響,張來順高唱“陛下駕到~”。皇城門口的文武百官分兩邊跪伏在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铠甲閃閃的禁軍之後,顯出明黃龍辇。這些百姓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一生還能看見真龍天子,他們紛紛跪倒,剛才還黑壓壓的一片人如落潮般矮了半截:“皇上萬歲。”
李慕君被這浩大的聲音震的耳朵嗡嗡回響,一擡手,龍辇落下,她聲音清澈的問道:“是何人敲響登聞鼓,有何冤屈?”
“是草民”五十杖下,那個人竟然還能踉跄起身,他蹒跚的走到李慕君面前,搖晃着跪下說道:“草民帶這裏所有的百姓,狀告天下多占田地的不法之徒。”
“就是萬歲爺,我們告那些多占田地的人。”下跪的百姓們,紛紛高呼。
刑部尚書起身走到萬民之前,雙膝跪倒拱手到:“微臣請陛下受理此國家大案,命戶部重新核查田産。”
“臣等複議”支持的官員紛紛走到張聰文身後跪倒請求。
李慕君轉頭看楊士誠,楊士誠別過頭,戶部右侍郎啓奏:“天下也有很多省吃儉用,勤勤懇懇幾代人攢下家産的。如今就憑這些人,就要那些人的辛苦付諸流水,微臣絕不奉此召。”
戶部的絕大多數官員紛紛複議,楊士誠慢慢的說:“季王爺總不能逼得戶部沒有朝臣吧?”
對面的百姓分開人群,走出一個布衣的花甲老者,他一步步走到龍辇前雙膝跪倒:“已致仕原戶部侍郎劉慶參見陛下,若陛下能允萬民之情,老臣願将衰朽殘年奉于大夏。”
韓一燝說道:“原來是劉老,可是就算你肯拼命,戶部也不是以一個人就能運作的。劉老一生清名,何必晚節不保。”
老者沒有回答只是回頭看看,人群裏走出三五十人包括先前的年青文士,都靜靜的跪下。劉慶轉身啓奏:“陛下,這些不才都是老臣的學生,他們錢糧算數無一不精,對于戶部的運作十分熟悉。其中有功名者三十四人,都願為陛下驅馳。”
這是做了充足的準備,楊士誠黯下神色啓奏:“陛下這一動,便要動天下三成百姓的利益,大夏國本必将不穩,微臣決不能答應。若攝政王一意孤行,老臣今日願血濺宮門。”
“下官誓死追随楊大人”一大批朝臣跪倒楊士誠身後,百姓們被震住了,宮門前靜悄悄沒有聲音。
“傳太後娘娘懿旨:天色已晚,請楊首輔及各位大人回千步廊,太後娘娘請各位大人共進晚膳。”凝滞間一個慈寧宮四品太監出來宣旨。
呼啦啦一大批朝臣跟着宣旨太監回了皇城,剩下的都有些楞,李慕君緩了緩開口:“命京師右營統領周厚德率兵兩萬進京,給各位父老送棉被吃食,其他大人随朕回宮。”
原本被兩萬軍吓住,這會聽說是給送吃的蓋的,百姓們激動的很,把頭磕的砰砰響:“萬歲爺,你是好人吶,是咱們百姓的好皇上。”
“好皇上!”百姓們一片沸騰。
季賢達擡手壓下:“好皇帝是好皇帝,可惜沒親政,否則各位鄉老的請求,陛下揮揮手就能辦好。”
李慕君勾勾嘴角,她不知道季賢達是什麽意思,純粹是為了讓她能早日親政?
天順宮裏聚集了不少朝臣,有武将,也有刑部的還有效忠皇帝的,也有那位年過花甲的劉慶。他摸摸花白的胡子說道:“老臣接到張大人手信,就即刻召集學生趕往京城,陛下這是穩固大夏國本的好事,陛下切莫疑慮。”
張聰文笑道:“此事本來就是陛下提起的,又有攝政王全力支持,才能召集萬民聚于宮前。”
“老臣來的時候,給昔日好幾位致仕同僚發了信件,他們在招攬些人,陛下就不怕被朝臣罷官威脅了。”
李慕君溫和的說:“現在的大臣基本都不錯,他們反對也是怕大夏江山不穩,朕并不打算全部罷免。尤其是楊大人為官多年兢兢業業,一心為江山社稷,朝廷還要靠他呢。”
大殿裏的朝臣一時五味雜陳,皇帝小小年紀就能不以順逆定忠臣,記得過往的付出,真的是值得他們盡忠追随。
張聰文說道:“楊大人一生為國,确實值得我等敬佩,只是其他人可不一定沒私心。”是的,按照季賢達改過的律法,朝中很多人又要損失了,加上他們的三族親戚損失的多了。
“楊大人,陛下受季賢達蠱惑,你我當聯手以抗,決不能讓他動搖大夏國本。”蘭太後溫和的說道“實在不行,就清君側。”
“清君側談何容易,太後娘娘可能調動禁軍,或者京師左右營?”楊士誠搖搖頭“南軍太遠,再者真到那一步,季家能善罷甘休?那還不如順了他們的意思。”
第二天楊士誠心思沉沉的,到了千步廊衙門辦公,卻發現朝臣們分為截然兩派。人少的精神奕奕,人多的倒都是臉色沉重,他心裏喟嘆:果然皇命不好逆。
“各位同僚早,快開始到各自衙門辦公吧,新春伊始大家打起精神。”
“楊大人,辦什麽公,那些百姓守住了所有出口根本沒法和外邊聯絡。”
“就是,也別想着他們會散去,左營的周将軍領了兩萬兵士給他們供吃喝。”
楊士誠沉沉的坐到椅子上,看着桌上的公文發呆。張聰文走過來揖手為禮:“大人何必如此沮喪,下官不相信大人看不出這是一件好事。”
“強奪別人田産,是好事?”楊士誠怒了“本官寧可身亡也不能允許。”
“大人千萬別激動,陛下說大人一生為國兢兢業業,是大夏朝堂絕句不能缺的棟梁之臣。”張聰文連忙勸道。
又拿好話哄人,楊士誠冷哼。
“正是,昨日劉老說他還約了好些故友,讓他們找致仕的同僚前來京城助陛下。結果陛下說如今的朝臣基本都算能幹,尤其是首輔大人決不能缺。”
“陛下真這麽說?”楊士誠有些驚訝,其實他和皇帝并沒有多少君臣之情,皇上竟然會說他是決不能缺的大臣!
“不信大人去問,我們都聽到了。”
楊士誠想了一下,嚯然起身往天順宮去。
“陛下昨日說,微臣是大夏朝堂決不能缺的朝臣?”楊士誠雙目直直看向李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