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其他的都是外人,包括父皇
第23章 其他的都是外人,包括父皇
宮女太監自入宮伊始便有詳盡的檔案,載明出生年月與籍貫、何日何時在何處當差、因何被調撥別處。
霍心蘭現在正當寵,正是各宮巴結的時候,碧珠沒費多少功夫就要來了相關檔案。
這次被派往流光軒的宮人中,确實有一名小太監曾在禦膳房當值。
這人原本姓顧,宮中年長些的太監都管他喊小顧子。
喊着喊着,也不知道是誰先嘴瓢把“小顧子”喊成了“小鍋子”,這個名字就傳開了。
小鍋子長着一張圓臉,配合着一雙顯眼的招風耳,一眼望過去,他這腦袋就跟炒菜的大鐵鍋似的。
因為是在禦膳坊當值,“小鍋子”的名字比“小顧子”更貼。
于是,他本人就去內務府那邊把花名冊上的“小顧子”改成了“小鍋子”。
目前沒有別的人員可懷疑,霍心蘭便讓碧珠先暗中盯着小鍋子。
處理完這件事,霍心蘭的目光落到了傅錦年身上。
傅錦年正抱着傅笙笙,趴在床頭跟傅司辰說話。
傅司辰仍舊是原先那副安靜的模樣,躺在床上沒有一點反應。
不發瘋的時候,他便是這樣癡癡傻傻,對外界發生的事毫無反應。
傅錦年絮絮叨叨地跟他講起學堂裏發生的事:“哥,先生昨天又在誇你呢。說你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能将《論語》倒背如流。”
說着,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小聲嘟囔。“《論語》好難啊,為什麽要學《論語》?不識字,我也過得很開心啊。”
傅笙笙對十七哥哥的不思上進感到痛心。
【哥哥你現在有機會讀書,卻不想讀書。等你将來落到張婕妤手中,想讀書都沒得讀呢。】
【娘親是想要你讀書明理,才能好好活着。張婕妤本來是想要你做他兒子當個靠山的,可她就是忍不住嫉妒娘親,忍不住虐待你,一心想把你養廢。】
【你不好好讀書,被人賣了還在幫對方數錢呢!怪不得最後死得那麽慘,整個人都被紮成了篩子。】
傅錦年腦海中不自覺浮現出自己全身都被紮成血窟窿的模樣,深深地打了個寒戰。
突然覺得哪怕是站着死去的他好像個英雄,這樣的死法也太凄慘了。
“哥,是不是讀書就可以不被人害了呀?可你讀了那麽多書,不是也被人害成這個樣子嗎?”
傅錦年借着跟傅司辰說話的機會故意問傅笙笙。
他倒不是想要譏諷傅司辰沒用,而是覺得傅司辰讀了那麽多書,還被人害成這個樣子,讀書保護不了他們一家人。
傅司辰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聽不到外界的聲音,自然沒辦法回答他。
只有聽見這話的傅笙笙在心中長長嘆息。
【讀書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能用到的時候。】
【我的傻哥哥喲,你知不知道讀書帶來的作用是潛移默化?九哥哥那是被人暗算,要不然他可厲害了!九哥哥可是天才,跟我一樣的天才!】
傅笙笙說着一愣,小眼珠子滴溜溜地轉向傅錦年。
【我們一家四口裏面,九哥哥是天才,我也是天才,娘親好像也很聰明的樣子,那不是只有十七哥哥是笨蛋嗎?】
那一瞬間,傅錦年覺得妹妹看向自己的眼神充滿了憐憫。
他不是笨蛋!
他可聰明了!
他……
傅錦年想要舉例證明自己聰明絕頂,可憋了半天,愣是一個例子都沒憋出來。
他最高光的時刻,只有這些年無論跟誰打架都沒輸過。
當然,他吵架從沒吵贏過對方。
不然也不會輪到跟對方大打出手。
傅錦年忽然好挫敗。
難道他真的是笨蛋嗎?
霍心蘭見他突然跟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下去,便知道兒子的自信心深受打擊。
看到現在,霍心蘭可以确定傅錦年能聽到傅笙笙的心聲。
她在驚訝之餘又覺得這是意料之中,同時還對這事感到擔憂。
是不是跟傅笙笙有血緣關系的人都能聽到她的心聲?
皇家子嗣頗豐,傅笙笙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就有三十多個。
往上數的話,還有太後和天武帝那些手足,個個都與傅笙笙血脈相連,是不是都能聽到她的心聲?
若是如此,那可就糟了。
等到女兒入睡,霍心蘭把傅錦年單獨喊了過去,壓低了聲音問他:“錦年,母妃問你,你是不是能聽到笙笙的心聲。”
傅錦年大吃一驚,出于保護傅笙笙的本能,他沒有立刻承認這件事。
他的大腦有一瞬間的空白,不知道該不該承認。
他這反應讓霍心蘭感到欣慰,知道這孩子不是沒輕沒重的人,與他坦白道:“你別緊張,母妃也能聽到笙笙的心聲。不止如此,你父皇也能聽到。”
傅錦年剛想松一口氣的心一下又給懸了起來:“父皇也能聽到???那他豈不是聽到妹妹說的那些……”
他緊張得不行,連“大逆不道”幾個字都說不出來,總感覺脖子上的腦袋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霍心蘭示意他放心:“別緊張,依據母妃的觀察,你父皇好像只能聽到笙笙誇他的想法,聽不到笙笙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語。”
傅錦年這才長舒一口氣,又為此感到匪夷所思:“為什麽會這樣呀?”
“這個母妃也不清楚。今日母妃特地告訴你這些事,是要你記住,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絕不能讓第三人知曉。”
“便是将來你父皇問你,你都不能讓他知道你可以聽到笙笙的心聲,明白嗎?”
霍心蘭語重心長地叮囑他。
傅錦年乖巧地點了點頭:“您放心,我誰都不說。”
傅司辰沒出事前,霍心蘭受寵,連帶着他這個小兒子也受寵。
傅錦年記憶中的父皇是疼愛過他的,他也很喜歡父皇。
可傅司辰出事後,天武帝将他棄之如敝履。
這三年以來,他們母子三人步履維艱,沒能得到天武帝絲毫垂憐。
傅錦年心裏便隐隐明白父皇與母妃是不同的。
母妃會無條件地疼他愛他,哪怕他闖禍了,母妃訓斥他也是因為心疼他。
可父皇不是這樣。
只要他這個兒子沒了利用價值,無法給他長臉,父皇便會毫不留情地抛棄他。
年幼的傅錦年無法很好地總結出這一結論,但他心中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這偌大的皇宮之中,只有母妃、妹妹、哥哥和他才是一家人。
其他的都是外人,包括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