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一章
這次國慶節,高三也放七天假。
陸渺背着沉甸甸的書包回家,她照常回家,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飯,和平時一樣。
好像上次的不愉快已經完全過去了,那才是半個月前的事情,仿佛已經過了一個世紀。
他們不會認為自己有錯,覺得不指責陸渺已經是寬宏大量了。
陸德明換個話題,和陸渺說:“這幾天放假,你二姨家裏裝修,我和你媽去幫忙,明天會在你二姨家一起吃飯,你也過去吧。”
陸渺說:“我就不過去了,自己在家吃。”
王鳳賢說:“ 那正好,好好打掃打掃家裏,各個房間好好收拾一下,哪兒髒好好擦擦,該洗的拆下來洗洗。看你小慧姐,從小就會幹活,人還沒掃把高的時候就拖着掃把給家裏掃地拖地,現在也是,每天都把家裏打掃的幹幹淨淨的,你也不小了,有空好好學習。”
第二天王鳳賢和陸德明一早就走了,飯也沒在家吃,一會兒直接去二姨家吃就好,那頭都做好了飯。
陸渺一番洗漱之後才六點半,她自己到廚房煮飯,量杯裝半杯大米,簡單淘洗一下,直接用平日炒菜的鍋煮粥,冷水下鍋,人在旁邊看着,米量少,煮的快,不過十來分鐘一鍋粥就好了。
北方大米全國聞名,當季的新米也不挑什麽,都是在糧油店随便買的,顆粒晶瑩飽滿,米粥濃稠,盛到白色陶瓷碗裏呈現出一種漂亮的淺黃色,帶着點綠色光澤。
就着一碟鹹菜,一顆雞蛋,陸渺吃掉了一碗粥。
家裏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陸渺簡單搞了一下衛生,不準備在家裏用一個上午大掃除。
上午是人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還是去學習比較好。
王鳳賢說的大搞衛生,下午或者傍晚比較适合。
也不準備在家裏,而且昨天也和人約好了一起學習。
樓下種植着楊樹,高高的,樹冠一直壓到四樓來,有時候遮擋陽光,讓人覺得涼爽,有時卻是壓抑。
樹葉漸漸落了,黃橙橙金燦燦的落了一地。
她背着書本,坐上公交車,車輪偶爾碾過地上的落葉。
秋風徐來,清早,車裏人不多。
摸出手機,上面有一條短信,手機解鎖,內容是:我到圖書館自習室了,靠窗第二列末尾。
來信人顯示是宋嘉年,這是她昨晚存下的手機號。
目光在那個名字上停了停,她回道:好的。
公交車在圖書館停下,館內人不是很多,但很安靜。
十月一,七天長假,很多人選擇游玩或是走親訪友。
自習室在二樓,推開玻璃門,陸渺一眼就看到了宋嘉年,她走過去,在宋嘉年身邊的座位落座。
宋嘉年面前打開一本物理書,一本演算本,而他旁邊的空位擺放着一張被果汁壓住的試卷。
看見陸渺落座,他拿過桌上的試卷,把果汁往陸渺這邊推了推,他桌上還有一瓶同樣包裝的果汁。
“謝謝。”陸渺小聲說。
“不用謝。”他笑着同樣用氣音說。
兩個人像是在課堂說悄悄話一樣。
陸渺從書包裏翻出一本英語書和複讀機,先聽英語課文和單詞,語言天賦有限,時間充足的時候,就多給英語一點時間。
圖書館自習室的人不多,零星幾個,連書本翻頁的聲音都很少有,室內有空調,溫度微涼,正好醒神。
聽過英語,陸渺開始寫作業,是幾套試卷,自從進入高三,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是試卷。
宋嘉年帶了一本數學書一本習題冊,一直在驗算。
兩個人專心致志,看起來和真正的同桌同學也沒什麽區別,大家都習慣有同桌的生活,而且圖書館的桌椅比學校的要大很多,至少胳膊不用來回打架。
她低着頭,筆尖滑動,鉛筆橡皮放在手邊,有時候也需要用到。
寫到數學試卷,三角幾何,題不難,做過類似的,需要先畫一條輔助線。
伸手要拿橡皮,不小心,橡皮咕嚕咕嚕滾下了桌面,她追着橡皮落地彈跳的軌跡看過去,橡皮落在兩個人中間,和她一起發現橡皮落地的宋嘉年先低頭彎腰撿起橡皮,他長得高手臂也長,略彎腰,一伸手就将地上的橡皮撈了起來。
他用拇指蹭掉藍色橡皮上沾上的灰塵,他的手指修長,幹幹淨淨,連指甲的邊緣都修剪的短短的,整整齊齊的,他将橡皮遞給陸渺。
接過橡皮的時候,陸渺的食指不小心碰到宋嘉年的食指,仿佛一道靜電從兩個人碰觸的位置産生,順着手指一路流向心髒,心髒停了一下,猛地跳動,幾乎同時,兩個人虛虛捏着橡皮的手一松,橡皮墜下,他們看了一眼彼此的眼睛,指尖還殘留着酥麻,有那麽一秒,陸渺意外于這樣的觸感,她眼睛微微瞪大,像只受了驚吓的貓,宋嘉年看着陸渺,他有種自己不能移開目光的感覺。
但下一刻,兩個人同時移開視線,宋嘉年彎腰撿起再次落在地上的橡皮,重新遞給陸渺,這一次,兩個人謹慎地,小心翼翼地,誰也沒有碰到對方的手指。
重新拿回橡皮,陸渺擦掉了剛剛要擦掉的劃線,忽然意識到剛才沒有說謝謝。
握着橡皮的手在書本上停了停,心髒不安分的跳動,她側頭看了眼宋嘉年,他正在低頭學習,她的視線落在宋嘉年的手上,他握筆姿勢規範,但寫字的速度很快,迅速流暢,除了那天的電話號碼,她第一次看宋嘉年寫字,他寫字意外的一筆一劃,雖然快但不亂,在沒有格子的本子上,他也能把字寫的整整齊齊。
看他認真學習,陸渺心裏也生出緊迫感來,這次的作業格外多,她要盡快寫完。
中午,他們在圖書館下面的一家快餐店吃飯。
下午,宋嘉年和陸渺在四點鐘離開圖書館告別。
兩個人不同路,宋嘉年在公交車站和陸渺揮手道別,看見她先上車。
隔着車窗,陸渺看見宋嘉年,他站在公交車站牌旁邊,穿着一件黑色長袖運動服,身上背着一個黑色單肩包,眼睛還看着公交車這邊。
他們約定了明天繼續一起學習。
第三天,陸渺的作業終于要寫完了,在自習室坐下時她松了口氣,将要做完作業,她才有一點放假的感覺。
照舊是是先聽英語。
聽着聽着,耳機裏的朗讀聲停了,只剩下一些機器運轉的噪音。
摘下耳機,熟練地按了關機鍵,打開複讀機外殼,取下裏面纏在一起打結的磁帶。
她解開纏在一起的磁帶,用小拇指一點點把黑色帶子轉回磁帶盒裏。
中間,宋嘉年注意到,她笑了笑。
磁帶纏回去一樣用,見過錄音機和磁帶的人都知道,宋嘉年也知道。
不算什麽大毛病,連毛病都算不上,除了有點麻煩。
休息的時候,宋嘉年去樓下轉了一圈,買了酒精和棉簽。
兩個人坐在圖書館走廊裏,旁邊放着酒精和棉簽的塑料袋,還有從複讀機裏拆出來的磁帶,宋嘉年手裏拿着陸渺的複讀機,他低着頭,認真地用被酒精浸濕的棉簽擦拭複讀機內的磁頭和橡膠輪。
一邊擦拭一邊低聲對陸渺解釋:“這裏的磁頭和橡膠輪用久了會沾染一些磁粉,會導致纏帶,如果是它們的原因,擦幹淨會能好一些。我小時候家裏有一臺錄音機,用久了,也卷過帶,我爸是這樣修的,不過,也不是百分百管用。”
擦拭完,磁帶重新裝回去,他輕輕将蓋子合上,遞給陸渺,“試試看吧。”
陸渺接過剛剛修好的錄音機,心裏暖融融的,她笑着說了句謝謝。
下午,目送陸渺坐着公交車走遠,宋嘉年離開公交車站牌,他沿着馬路往前走,進入了不遠處一家電子商場。
導購迎上來,“你好,請問有什麽需要的?”
“有沒有MP3?”他問。
“請到這邊。”
隔着玻璃櫃臺,他看到裏面展示的MP3,這兩年MP3不那麽流行了,用MP3的人沒那麽多了,大浪淘沙,還在賣的一大部分都是老品牌。
宋嘉年指了指其中一款帶屏幕的MP3,“我看看這款。”
有個屏幕能看标題會方便很多。
“同學你拿的這款,是索尼新款,老品牌,質量是有保證的。音質非常好,是高解析度音樂播放器,支持多款音頻,傳輸速度非常快,幾秒鐘就可以傳完一首歌。”
“就要這個了。”
夜晚,宋嘉年坐在電腦前,他找到了與教材配套的全套音頻,通過USB連接線,電腦和MP3相連,光标帶着文件夾挪動,音頻文件挪到了MP3裏,店員說的沒錯,傳輸确實很快。
MP3是音樂播放器,主要客戶群體是音樂愛好者,一些喜歡聽歌的人。
方便的話,可以把喜歡的歌曲一起下了,但是不知道陸渺喜歡什麽歌。
宋嘉年在電腦前,想了想,最近有什麽流行音樂?
他一向不追潮流,既不追星,也不追流行音樂。
他想到班級裏同學喜歡聽的傷感情歌,還有趙春雷最近喜歡的搖滾音樂,這些陸渺應該都不會喜歡,也不那麽适合。
找到音樂排行榜,他挨個看,看歌名看歌手,打開試聽,歌聲在流淌,他卻想象不出陸渺喜歡這些歌曲的樣子,腦海裏浮現的是她戴着耳機,低頭看英語書的樣子。